付金萍(大庆市靓湖学校163316)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0343-01
【摘要】目的讨论细菌性痢疾患者的护理。方法配合治疗进行护理。结论①监测生命体征;②神志状态、面色;③抽搐先兆、发作次数、抽搐部位及间隔时间;④瞳孔大小、形状、两侧是否对称、对光反应,以及时发现脑疝;⑤准确记录出入量。
【关键词】细菌性痢疾护理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志贺菌属(又称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和里急后重,严重者可有感染性休克和/或中毒性脑病。
痢疾杆菌属肠杆菌科志贺菌属,革兰染色阴性。按其抗原结构和生化反应上不同分为4群及47个血清型。即A群为痢疾志贺菌、B群为福氏志贺菌、C群为鲍氏志贺菌及D群为宋内志贺菌,目前我国流行的菌群以B群及D群为主。各群痢疾杆菌均可产生内毒素,是引起全身毒血症的主要因素,A群志贺菌还可产生外毒素,具有神经毒、细胞毒和肠毒素作用,从而引起更严重的临床表现。
痢疾杆菌侵入人体后是否发病,取决于细菌数量、致病力和人体抵抗力。致病力主要取决于细菌对肠黏膜上皮细胞的吸附和侵袭力。细菌经口侵入人体,在胃内未被胃酸杀灭则进入肠道,在肠道,由于肠黏膜的防御机能可阻止细菌对肠黏膜上皮细胞的吸附而使之不发病。当人体免疫力低下或细菌数量多时,则细菌借菌毛作用黏附于肠黏膜上皮细胞,并侵入及在其中繁殖,而后侵入固有层继续繁殖,引起肠黏膜的炎症反应和固有层小血管循环障碍,肠黏膜出现坏死、溃疡,故而发生腹痛、腹泻和脓血便。
本病的肠道病变主要在结肠,以乙状结肠和直肠病变最为显著。急性期病变肠黏膜有弥漫性纤维蛋白渗出性炎症,并有多数不规则浅表溃疡。中毒性痢疾则肠道病变不显著而全身重要脏器可有病变。
护理
(一)主要护理诊断
1.体温过高:与痢疾杆菌感染有关。
2.腹泻:与痢疾杆菌引起肠黏膜病变有关。
3.有体液不足的危险:与高热、腹泻、摄入不足有关。
4.组织灌注量改变:与痢疾杆菌内毒素所致微循环障碍有关。
5.有窒息的危险:与惊厥有关。
6.潜在并发症:休克;呼吸衰竭;脑水肿;脑疝。
(二)主要护理措施
1.急性菌痢(普通型)
(1)消化道隔离。
(2)高热的护理。
(3)腹泻的护理。
2.急性菌痢(中毒型)
(1)病情观察:①监测生命体征;②神志状态、面色;③抽搐先兆、发作次数、抽搐部位及间隔时间;④瞳孔大小、形状、两侧是否对称、对光反应,以及时发现脑疝;⑤准确记录出入量。
(2)对症护理
1)高热。
2)惊厥、意识障碍。
3)循环衰竭:
①体位:休克病人应采取头部与下肢均抬高30°的体位。因抬高头部有利于膈肌活动,增加肺活量,使呼吸运动更接近于生理状态。抬高下肢有利于增加从静脉回心的血量,从而相应增加循环血量。也可采取平卧位与上述体位相交替的方式。
②氧气吸入:一般采用鼻导管给氧,氧流量约2~4升份,必要时4~6升/分,并应监测血气分析。
③建立静脉通路:对循环衰竭病人应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必要时开放两条静脉,按医嘱给以输入扩容液体及碱性液,以尽快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注意按输液原则安排好输液次序,根据病情调整输液速度,密切观察循环衰竭改善情况,有如下表现说明血容量已补足:A.病人神清、口唇红润、发绀消失、肢端温暖,提示组织灌注量良好。B.收缩压稳定在90mmHg(12.0Kpa)以上,脉压>30mmHg(4.0Kpa)、脉搏<100次份、充盈有力。C.尿量>30ml/11,表示肾脏血液灌注良好。在快速扩容阶段,还应注意观察脉率、呼吸次数、肺底啰音等,以便早期发现急性肺水肿。必要时进行中心静脉压监测。
④应用血管活性药的护理:应用血管活性药时注意药物剂量、输注速度及观察不良反应,如血管扩张药可引起口干、心动过速、尿潴留、视物模糊等,特别应注意区分阿托品化和阿托品中毒。
⑤注意保暖:循环衰竭病人末梢循环不良,应注意保暖,尽量减少暴露部位,必要时可用热水袋,但要防止烫伤。
4)呼吸衰竭。
(3)病原治疗的护理:中毒型菌痢的抗菌治疗常需静脉滴注喹诺酮类药物,护士应注意给药剂量、用法、间隔时间及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如环丙沙星可出现头痛、腹痛、腹泻、呕吐、皮疹等,应注意观察。
健康教育
1.进行预防细菌性痢疾的健康教育,使群众了解细菌性痢疾的病原及传播方式,切断传播途径为预防细菌性痢疾的主要措施。
2.讲解患细菌性痢疾时对休息、饮食、饮水的要求;并教给病人作肛门周围皮肤护理的方法;留取粪便标本的方法;还应嘱病人遵医嘱及时、按时、按量、按疗程坚持服药,一定要在急性期彻底治愈,以防转变成慢性痢疾。
3.病人出院后仍应避免过度劳累、受凉、暴饮暴食,以防菌痢再次发作。
4.向慢性痢疾病人介绍急性发作的诱因,如进生冷食物、暴饮暴食、过度紧张劳累、受凉、情绪波动等均可诱发慢性菌痢急性发作,帮助病人寻找及避免诱因。并嘱病人加强体育锻炼,保持生活规律,增强体质,复发时应及时治疗。
5.大部分急性菌痢病人于1~2周内痊愈,少数病人可转变为慢性菌痢或带菌者。中毒性菌痢预后差,尤其是脑型和混合型,如未及时治疗,病死率较高。
参考文献
[1]李京军,王琴.280例细菌性痢疾护理体会《现代医药卫生》2006年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