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在第二语言习得与教学的研究领域中,研究者越来越多地关注于如何引起学习者对输入材料的语法形式的注意,以便促进他们对目的语形式的习得。近期的研究结果表明,在第二语言课堂教学中使用书面语输入强化和输出可提高学习者对语法形式的注意。本文以Izumi(2002)的实验为参照,试图考查书面语输入强化和输出是否能够单独或者两者结合促进中国大学英语学习者对虚拟语气的注意和习得。另外,本文还试图考查书面语输入强化与不同的输出任务结合在促进注意和习得方面的影响。鉴于本实验的目的,作者提出了四个研究问题:1.与完成非输出任务相比,完成输出任务是否对目的语形式的注意和习得产生积极影响?2.与不使用书面语输入强化相比,使用书面语输入强化是否对目的语形式的注意和习得产生积极影响?3.与单独完成输出任务或单独使用书面语输入强化相比,完成输出任务和使用书面语输入强化两者结合是否能对目的语形式的注意和习得产生更加积极的影响?4.书面语输入强化分别与短文重构和有引导的写作两种输出任务结合是否都能对目的语形式的注意和习得产生积极影响?118名兰州大学非英语专业一年级学生参加了本实验。经过对目的语形式的前测,这些学生被随机分成四个实验组和一个控制组,实验组分别为:输出和输入强化组,输出和非输入强化组,非输出和输入强化组,以及非输出和非输入强化组。本实验包括两个阶段,阶段一考查书面语输入强化和短文重构两者单独或结合是否对目的语形式的注意和习得产生积极影响,阶段二考查书面语输入强化与有引导的写作两者单独或结合是否对目的语形式的注意和习得产生积极影响。同时对书面语输入强化与短文重构以及与有引导的写作两种结合方式进行比较,以检测它们是否都能对目的语形式的注意和习得产生积极影响。在阶段一里,两个输出组首先阅读一篇含有大量目的语形式的短文,并要求在阅读的同时用笔记的方式记录对稍后完成重构任务有用的内容。收回文章后要求输出组尽量准确地重构短文中的故事。随后收回重构的短文,再次要求两个输出组阅读先前读过的短文,其中一个强化组阅读经过强化处理的短文。仍然要求输出组在阅读的同时做笔记。收回文章后,再要求输出组进行第二次短文重构。为了实验步骤的一致性,要求两个非输出组也分别前后两次阅读同一篇短文并做笔记,其中的一个强化组也是阅读经过强化处理的短文。但之后只要求他们完成相关的阅读理解题。阶段一结束后,所有组的受试都参加了对目的语形式的第一次后测并完成相关问卷。在阶段二里,两个输出组首先阅读一个引导受试使用目的语形式的写作提示,提示中对受试所应完成的句子数和句子结构方面都作了具体要求。然后要求受试按照提示写一篇短文。待受试完成写作后,提供一篇含有目的语形式的范文,其中一个强化组阅读的范文进行了强化处理。要求受试阅读范文并用笔记的方式记录对稍后再次进行写作有用的内容。收回范文后,输出组根据先前的提示再次写作。两个非输出组在这一阶段只是阅读范文并做笔记(其中的一个强化组阅读的范文也是进行了强化处理),然后完成中文摘要。阶段二结束后,所有组的受试都参加了对目的语形式的第二次后测并完成相关问卷。两周后又对所有组进行了延时后测。两次后测的目的是考查受试对目的语形式的即时习得,而延时后测考查受试对目的语形式的最终习得。本实验涉及注意变量将通过比较受试阶段一和阶段二里的笔记和产出,以及问卷的反馈来进行检测,习得变量将通过比较受试三次后测的结果来检测。所有的数据经过SPSS 13.0社会学统计软件分析、讨论和验证,最后得出的实验结论如下:1.输出能够对目的语形式的注意产生积极影响,但所引起的注意并没有促进目的语形式的习得;2.书面语输入强化能够对目的语形式的注意产生积极影响,但所引起的注意并没有能够对受试的随后产出和目的语形式的习得产生积极影响;3.与单独完成输出任务或单独使用书面语输入强化相比,输出和书面语输入强化两者结合能够更好地引起受试对目的语形式的注意,但是否能够促进目的语形式的习得还没有得到证实;4.书面语输入强化可以方便地与不同输出任务结合以引起受试对目的语形式的注意,至少通过本实验证明它可以分别与短文重构和有引导的写作两种输出任务有效结合。但有效的结合并没有被证明能够促进目的语形式的习得。
论文目录
中文部分致谢表格索引插图索引英文摘要中文摘要第一章 引言1.1 研究背景1.2 研究目的1.3 研究意义1.4 研究范围1.5 论文结构第二章 理论回顾2.1 注意2.1.1 前言2.1.2 注意的定义2.1.3 注意与二语习得2.1.4 影响注意的因素2.1.5 促进学习者注意的教学手段2.2 书面语输入强化与注意2.2.1 二语习得中的语言输入与输入强化2.2.2 书面语输入强化的注意功能2.3 输出与注意2.3.1 二语习得中的输出2.3.2 输出的注意功能第三章 文献回顾3.1 关于书面语输入强化的研究回顾3.1.1 国外关于书面语输入强化的研究3.1.2 国内关于书面语输入强化的研究3.2 关于输出的注意功能的研究回顾3.2.1 国外关于输出的注意功能的研究3.2.2 国内关于输出的研究3.3 关于书面语输入强化和输出的研究回顾3.3.1 国外关于书面语输入强化和输出的研究3.3.2 国内关于书面语输入强化和输出的研究3.4 前人研究的局限性3.5 前人研究的启示3.6 本研究的原创性第四章 研究设计4.1 研究问题及假设4.2 实验设计4.3 变量的操作4.4 两个阶段的操作步骤4.4.1 阶段一的操作步骤4.4.2 阶段二的操作步骤第五章 实验方法5.1 受试5.2 目的语形式5.3 实验工具5.3.1 输入材料5.3.2 测试工具5.3.3 问卷5.4 先导实验5.5 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5.5.1 数据收集方法5.5.2 数据统计方法5.5.2.1 笔记统计方法5.5.2.2 重构和写作统计方法5.5.2.3 测试统计方法5.5.3 数据分析方法第六章 研究结果与讨论6.1 研究问题一的结果6.1.1 注意方面的结果6.1.1.1 阶段一的记录分析6.1.1.2 阶段二的记录分析6.1.2 测试结果6.2 研究问题二的结果6.2.1 注意方面的结果6.2.1.1 阶段一的记录分析6.2.1.2 阶段二的记录分析6.2.1.3 短文重构的结果6.2.1.4 有引导写作的结果6.2.2 测试结果6.3 研究问题三的结果6.3.1 注意方面的结果6.3.1.1 阶段一的记录分析6.3.1.2 阶段二的记录分析6.3.2 测试结果6.4 研究问题四的结果6.4.1 注意方面的结果6.4.1.1 阶段一的记录分析6.4.1.2 阶段二的记录分析6.4.2 测试结果6.5 讨论6.5.1 输出的注意效果6.5.2 书面语输入强化的注意效果6.5.3 输出与书面语输入强化结合的注意效果6.5.4 输出、书面语输入强化的习得效果第七章 结论7.1 主要研究结果7.2 研究结果的启示7.3 本研究的局限性以及对今后研究的建议注释引用文献附录附录A 短文附录B 笔记记录纸附录C 短文重构练习纸附录D 阅读理解题(非输出受试)附录E 短文(接受输入强化的受试)附录F 输出受试的写作提示附录G 写作范文(接受输入强化的受试)附录H 写作范文附录I 前测附录J 后测1附录K 后测2附录L 阶段1输出受试的问卷附录M 阶段1非输出受试的问卷附录N 阶段2输出受试的问卷附录O 阶段2非输出受试的问卷附录P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目录英文部分AcknowledgmentList of TablesList of FiguresList of AbbreviationsAbstract (in English)Abstract (in Chinese)CHAPTER ONE INTRODUCTION1.1 The Background of the Study1.2 Purpose of the Study1.3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1.4 Scope of the Study1.5 Organization of the PaperCHAPTER TWO THEORITICAL FRAMEWORK2.1 Noticing2.1.1 Introduction2.1.2 Definition of Noticing2.1.3 Noticing and SLA2.1.4 Influences on Noticing2.1.5 Pedagogical Attempts to Promote Learners' Noticing of Form2.2 Written Input Enhancement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Noticing2.2.1 Input and Input Enhancement in SLA2.2.2 The Noticing Function of Written Input Enhancement2.3 Output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Noticing2.3.1 Output in SLA2.3.2 The Noticing Function of OutputCHAPTER THREE LITERATURE REVIEW3.1 Review of Studies on Written Input Enhancement3.1.1 Foreign Studies on Written Input Enhancement3.1.2 Domestic Studies on Written Input Enhancement3.2 Review of Studies on the Noticing Function of Output3.2.1 Foreign Studies on the Noticing Function of Output3.2.2 Domestic Studies on the Noticing Function of Output3.3 Review of Studies on Written Input Enhancement plus Output3.3.1 Foreign Studies on Written Input Enhancement plus Output3.3.2 Domestic Studies on Written Input Enhancement plus Output3.4 Limitations of Previous Studies3.5 Implications from Previous Studies3.6 Originality of the Current StudyCHAPTER FOUR THE RESEARCH DESIGN4.1 Research Questions and Hypotheses4.2 Experimental Design4.3 Operationalization of Variables4.4 Instructional Procedures of Two Phases4.4.1 The Procedure of Phase 14.4.2 The Procedure of Phase 2CHAPTER FIVE THE METHODOLOGY5.1 Participants5.2 Target Form5.3 Instruments5.3.1 Input Materials5.3.2 Testing Instruments5.3.3 Questionnaires5.4 Pilot Study5.5 Data Collection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5.5.1 Data Collection5.5.2 Scoring5.5.2.1 Notetaking Score5.5.2.2 Production Scores During the Treatment5.5.2.3 Scores on the Tests5.5.3 Statistical AnalysisCHAPTER SIX RESULTS AND DISCUSSIONS6.1 Results of Research Question 16.1.1 Noticing Results6.1.1.1 Notetaking Results in Phase 16.1.1.2 Notetaking Results in Phase 26.1.2 Results of the Test Scores6.2 Results of Research Question 26.2.1 Noticing Results6.2.1.1 Notetaking Results in Phase 16.2.1.2 Notetaking Results in Phase 26.2.1.3 Results of the Reconstruction Scores6.2.1.4 Results of Essay-Writing Scores6.2.2 Results of the Test Scores6.3 Results of Research Question 36.3.1 Noticing Results6.3.1.1 Notetaking Results in Phase 16.3.1.2 Notetaking Results in Phase 26.3.2 Results of the Test Scores6.4 Results of Research Question 46.4.1 Noticing Results6.4.1.1 Notetaking Results in Phase 16.4.1.2 Notetaking Results in Phase 26.4.2 Results of the Test Scores6.5 Discussions6.5.1 The Noticing Effect of Output6.5.2 The Noticing Effect of Written Input Enhancement6.5.3 The Noticing Effect of Output Combined with Written Input Enhancement6.5.4 The Acquisition Effects of Output and/or Written Input EnhancementCHAPTER SEVEN CONCULSION AND IMPLICATIONS7.1 Principle Findings of the Study7.2 Implications of the Present Study7.3 Limitations of the Study and Sugges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NOTESREFERENCESAPPENDICESAppendix A A Story PassageAppendix B The Notes SheetAppendix C The Sheet for Text ReconstructionAppendix D Comprehension Questions for Nonoutput SubjectsAppendix E A Story Passage for Enhanced SubjectsAppendix F Writing Prompt for Output SubjectsAppendix G The Model Essay for Enhanced SubjectsAppendix H The Model EssayAppendix I PretestAppendix J 1st PosttestAppendix K 2nd PosttestAppendix L Questionnaire for Output Subjects in Phase 1Appendix M Questionnaire for Nonoutput Subjects in Phase 1Appendix N Questionnaire for Output Subjects in Phase 2Appendix O Questionnaire for Nonoutput Subjects in Phase 2Appendix P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二语书面语动态发展研究:理论、方法与工具[J]. 山东外语教学 2019(06)
- [2].浅论书面语教学中的课堂训练[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20(11)
- [3].基于工作记忆容量对二语学习者书面语产出的影响研究[J]. 亚太教育 2016(23)
- [4].浅谈农村小学高段习作书面语使用——以古市镇中心小学为例[J]. 新课程(上) 2018(08)
- [5].关于聋生书面语技能的培养及训练[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02)
- [6].聋生书面语表达能力的形成[J]. 学生之友(小学版) 2011(07)
- [7].如何写出高质量的书面语[J]. 中学语文 2019(11)
- [8].写则让孩子动心的评语[J]. 基础教育论坛 2014(23)
- [9].如何使用书面语[J].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上旬) 2018(08)
- [10].谈聋人学生的书面语学习[J].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3)
- [11].汉语口语和书面语分裂原因之探讨[J].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5)
- [12].有效提高聋校职高学生书面语能力的教学策略[J]. 现代特殊教育 2020(05)
- [13].论如何提升农村地区初中学生语文书面语表达能力[J]. 中国农村教育 2018(05)
- [14].工作记忆容量和准备时间对中国英语学习者书面语产出的影响[J]. 海外英语 2016(13)
- [15].保卫孩子的身体[J]. 江苏教育研究 2019(02)
- [16].同学很小气怎么办?[J]. 数学大王(五六年级) 2012(03)
- [17].浅谈港台书面语中的方言字[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8(03)
- [18].浅谈对于口语、书面语问题的认识[J]. 大家 2012(06)
- [19].语文教学中书面语思维的重要性辨析及实施[J]. 陕西教育(教学版) 2013(Z1)
- [20].合作产出对英语学习者书面语准确性发展的影响研究[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17(04)
- [21].写一则让孩子动心的评语[J]. 上海教育 2014(13)
- [22].基于语料库的不同水平书面语的言语失误分析[J].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6)
- [23].浅论韵律控制下的书面语语法[J].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2(02)
- [24].名词分布是人类语言的不变量吗?——以德语书面语中名词分布为例[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06)
- [25].“口语和书面语转换”备考指导[J]. 新世纪智能 2019(04)
- [26].英语口语与书面语漫谈[J]. 成功(教育) 2009(07)
- [27].怎样增强书面语的表达效果[J].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上旬) 2018(09)
- [28].清末民初物理书面语文法的嬗变——以物理教科书为中心[J].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9(12)
- [29].企业外宣书面语文本特点探析[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35)
- [30].政治文体中书面语和口语的连词欧化现象探究[J]. 科教文汇(中旬刊) 2016(12)
标签:书面语输入强化论文; 输出论文; 注意论文; 习得论文;
书面语输入强化与输出对中国大学英语学习者虚拟语气注意和习得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