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基性岩墙群论文-张建军,童英,王涛,黄伟,赵建新

中基性岩墙群论文-张建军,童英,王涛,黄伟,赵建新

导读:本文包含了中基性岩墙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岩墙群,锆石U-Pb年龄,Hf-O同位素,辉绿玢岩

中基性岩墙群论文文献综述

张建军,童英,王涛,黄伟,赵建新[1](2019)在《新疆东准噶尔琼河坝地区绿石沟早石炭世岩体中基性岩墙群成因及其构造动力学背景》一文中研究指出基性岩墙群对探讨岩石圈伸展过程、时空演化及深部动力学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厘定东准噶尔琼河坝地区岩墙群的形成时代、源区地幔性质、成岩构造背景、岩石成因及其与区域上的其他岩浆作用的成因关系,揭示东准噶尔古生代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对侵入到绿石沟岩体花岗岩中的暗色岩墙群进行了遥感卫星影像解译,并从野外地质、岩石学、矿物学、年代学、锆石Hf-O同位素和地球化学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绿石沟岩体中岩墙存在闪长玢岩和辉绿玢岩岩墙的岩石组合,它们的锆石LA-ICP-MS和SHRIMP U-Pb定年结果表明,闪长玢岩、辉绿玢岩岩墙形成时代分别为346±1 Ma和~332 Ma。辉绿玢岩岩墙的锆石εHf(t)值为+10. 2~+15. 4,对应的二阶段Hf模式年龄为0. 35~0. 67 Ga,其锆石δ18O值主要变化范围为5. 00‰~6. 41‰。这些同位素特征表明其具有亏损地幔源区的物质组成。矿物学研究表明,辉绿玢岩岩墙中的角闪石为浅闪石、铁浅闪石,其结晶温度范围为896~984℃,压力为41~88 MPa,对应结晶深度约1. 54~3. 31 km;辉石为透辉石,辉石-熔体平衡时的岩浆温度为1 092~1 099℃,压力为500~630 MPa,推测形成辉绿玢岩辉石岩浆房的存储深度为16. 5~20. 8 km。东准噶尔琼河坝地区大量中基性岩墙构成的岩墙群可作为区域伸展构造的重要标志,结合前人对该区构造背景认识,认为琼河坝地区在早石炭世时可能处于后碰撞伸展拉张环境,这为探讨东准噶尔乃至中亚造山带西段的古生代的地球动力学环境演变提供了新依据。(本文来源于《岩石矿物学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龙群[2](2017)在《胶东地区中生代中基性岩墙地球化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东部显生宙以来发生了多次重大的地质事件,如华北克拉通的破坏,扬子板块与华北克拉通的拼合,古太平洋板块的俯冲。与此同时,岩浆作用在中国东部广泛发育,尤其是中生代时期。这些岩浆岩的源区性质、成岩过程及其地球化学动力学背景对于理解中国东部中生代岩石圈地幔的属性及其演化提供了重要的制约。胶东半岛位于中国中央造山带(秦岭-大别-苏鲁造山带)的东部,东临渤海湾,北接华北克拉通,南部毗邻苏鲁造山带,是研究深部岩石圈地幔组成和演化的天然实验室。本文以胶东半岛玲珑地区和乳山地区早白垩世中基性岩墙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了详细的岩相学、锆石U-Pb年龄、全岩主微量元素以及Sr-Nd-Pb放射性成因同位素分析,通过结合整个山东省中生代幔源侵入岩与火山岩数据,进一步探讨研究区中生代岩石圈地幔的组成特征。玲珑地区属于胶北地体,位于胶东半岛北部,是华北克拉通的一部分。中基性岩墙的主要岩石类型为辉绿岩、煌斑岩和闪长玢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其形成时代为121.3 ± 3.8~123.5 ± 4.6 Ma。它们具有较低的SiO2(44.53~55.05wt.%)和较高的MgO(6.77~13.26wt%,Mg#= 64~73)含量;高的K2O(1.5~4.4wt.%)含量,高Cr(383~818ppm)、Ni(135~328ppm)含量以及高的K20/Na2O比值(0.60~1.82)。在硅碱图(TAS)上主要落入辉长岩范围内。乳山地区位于胶东半岛南部的苏鲁造山带内,是大陆碰撞造山带的一部分。基性岩墙以闪长玢岩为主,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其形成时代为107.6±1.6~118.2±3.3Ma。与玲珑地区相比,乳山地区的样品具有较大变化范围的SiO2(45.54~60.66 wt.%)和 MgO(3.15~12.73 wt.%,Mg#= 58~76)含量。它们具有高K20(1.3~4.4 wt.%)含量,高 Cr(108~1176 ppm)、Ni(18.5~313 ppm)含量以及高的K2O/Na2O(0.47~1.71)比值。在硅碱图(TAS)上主要落入正长闪长岩、闪长岩范围内。在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配分图上,两个地区的中基性岩墙都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和轻稀土元素(LREE),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和重稀土元素(HREE),表现出明显的"弧型"微量元素分配特征。玲珑地区中基性岩墙具有较高的全岩初始87Sr/86Sr(0.7092~0.7112)、较低的εNd(t)值(-12.3~-19.6)和初始206Pb/204Pb(17.23~17.53),207Pb/204Pb(15.50~15.57),208Pb/204Pb(37.77~38.18)。与玲珑地区相比,乳山地区样品具有略低的初始87Sr/86Sr(0.7075~0.7094)、低放射性成因εNd(t)值(-10.9~-15.7)和较低的初始206Pb/204Pb(16.74~17.32),207Pb/204Pb(15.36~15.46),208Pb/204Pb(36.89~37.63)。这些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胶东地区的中基性岩墙起源于富集地幔。较低的TiO2和(Fe2O3)T含量表明它们的源区是岩石圈地幔而不是软流圈地幔。在Sr-Nd-Pb同位素表现为更接近于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地幔,而远离扬子克拉通岩石圈地幔。同时,初始87Sr/86Sr比值和初始εNd(t)值并不随Mg#值的变化而变化,表明其在上升过程中受到的地壳混染作用不显着,暗示着这些具有"弧型"微量元素分配特征的胶东中基性岩墙的岩浆源区为受到了交代作用的华北岩石圈地幔。另外,全岩Nb/U、Ce/Pb比值指示地幔源区有上地壳物质的贡献,其两阶段全岩Nd模式年龄与苏鲁造山带超高压变质岩一致。综合以上地球化学特点表明胶东地区中基性岩墙的地幔源区受到了扬子陆壳物质的改造。从山东省中生代幔源中基性岩浆作用整体来看,研究区的中基性岩墙地球化学特征与靠近苏鲁造山带的沂南辉长岩、方城玄武岩和胶莱盆地基性火山岩比较接近,而与华北克拉通内部济南邹平地区的基性岩有明显的差异。前者具有EM2型的富集特征而后者显示EM1型的富集特征。我们认为扬子板块的俯冲作用是两者差异的主要原因,靠近苏鲁造山带的胶东地区以及鲁西东部地区受到俯冲交代作用较大,远离造山带的华北克拉通内部受到俯冲交代作用较小。然而,从时代上来看大规模的岩浆作用形成在早白垩世,比扬子板块俯冲/碰撞作用晚约90 Ma,暗示这次造山事件与胶东地区的岩石圈地幔的熔融存在明显的时代差异。鲁西地区中生代的幔源岩浆主要集中于185~177 Ma(软流圈起源)和144~101 Ma(岩石圈起源),而胶东地区的幔源岩浆主要集中于134~102 Ma(岩石圈起源)和95~73 Ma(软流圈起源),这样的年龄分布特征与古太平洋板块的俯冲/后撤作用一致,在古太平洋平板俯冲、后撤作用下,中国东部从挤压背景转变为拉张背景,减压部分熔融是山东省早白垩世幔源岩浆作用的主要机制。(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7-05-01)

晁文迪[3](2016)在《西准噶尔包古图—乌尔禾一带晚古生代中基性岩墙群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晚古生代中基性岩墙群在西准噶尔地区分布广泛,尤以包古图—乌尔禾一带最为发育。依据岩墙群分布和形成时代等属性,总体可划分为乌尔禾岩墙群、夏尔莆岩墙群和包古图岩墙群叁大中基性岩墙群。这些岩墙群记录了该区晚古生代岩浆活动、构造演化的重要信息,具有探针和指示剂价值。本文以这叁大中基性岩墙群为研究对象,结合前人资料,从野外地质特征、岩石学特征、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岩石成因及形成的构造背景等方面,对岩墙群进行了系统研究,为进一步认识西准噶尔地区晚古生代岩浆活动和构造演化过程提供了新的证据。乌尔禾岩墙群、夏尔莆岩墙群和包古图岩墙群密集平行分布在晚古生代的地层和侵入体中,延伸方向与达尔布特断裂带展布方向基本一致,均为NE—SW向。乌尔禾岩墙群和包古图岩墙群展布方向平行于达尔布特断裂带,夏尔莆岩墙群整体展布方向与达尔布特断裂带斜交。叁者在岩石类型上主要为闪长岩、辉绿岩、闪长玢岩和辉绿玢岩。年代学研究表明,夏尔莆岩墙群和包古图岩墙群的形成时代接近,均为313Ma左右,属晚石炭世早期,而乌尔禾岩墙群的形成时代晚于夏尔莆岩墙群和包古图岩墙群,其形成时代为283~286Ma,属早二迭世晚期。乌尔禾岩墙群、夏尔莆岩墙群和包古图岩墙群地球化学特征表现出高度一致性。叁者均具有低钾钙碱性岩特征,A12O3和Mg#较高;叁者稀土元素总量均偏低,轻稀土和重稀土间分馏较小,δEu异常不明显,稀土元素分配呈轻稀土富集、重稀土相对亏损的右倾型配分模式;叁者均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地球化学特征与俯冲消减带的岩浆特征相似,总体显示存在岛弧俯冲作用的影响;叁者Cr、Ni的含量均变化较大且均值较高,与MgO之间均呈良好的正相关关系;叁者具有基本一致且变化范围较小的正εNd(t)值和相对低的初始87Sr/86Sr比值,表明叁者源区均为亏损地幔。夏尔莆岩墙群和包古图岩墙群部分样品具有高镁埃达克岩和赞岐质高镁安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岩石成因上,乌尔禾岩墙群、夏尔莆岩墙群和包古图岩墙群的形成均与地幔楔的部分熔融有关。乌尔禾岩墙群的交代组分来源主要是俯冲消减板片流体,显示高镁埃达克岩和赞岐质高镁安山岩地球化学特征的夏尔莆岩墙群和包古图岩墙群的交代组分来源除俯冲消减板片流体外,还有俯冲消减板片熔体。夏尔莆岩墙群和包古图岩墙群形成于准噶尔洋盆近乎关闭、哈萨克斯坦山弯构造边缘进一步旋转变形的晚石炭世早期残留海演化阶段。地幔楔受俯冲消减板片流体和熔体的交代而发生部分熔融,来自亏损地幔源区的玄武质岩浆上涌,包古图岩墙群直接侵位于石炭纪地层中,夏尔莆岩墙群则是玄武质岩浆与下地壳部分熔融生成的花岗质岩浆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岩浆混合作用后形成。乌尔禾岩墙群形成于早二迭世晚期洋盆完全闭合的滞后弧演化阶段。完整的沟弧盆体系在地表已经消亡且已经出现了陆相盆地的同时,深部仍在进行板块间的俯冲作用。地幔楔受俯冲消减板片流体的交代而发生部分熔融,来自亏损地幔源区的滞后弧型岩浆上涌,乌尔禾岩墙群侵位于早二迭世地层中。(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16-05-20)

王森,张达,吕良冀,Absai,Vatuva,狄永军[4](2015)在《闽西南晚古生代以来伸展构造演化:中基性岩墙群的年代学、地球化学制约》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深入探讨闽西南地区晚古生代以来的伸展构造演化特征,在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基础上,利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方法对闽西南龙岩一带中基性岩墙群进行年龄测定。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该岩墙群属于钙碱性系列,主量元素以低Ti O2(0.99%~1.73%)、高Al2O3(13.80%~15.76%)、高K2O(0.59%~4.42%)、K2O>Na2O为特征;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及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如Rb,Ba,Th,K等),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如Nb,Ta,Zr等)。锆石U-Pb测年结果表明,两期代表性岩墙分别形成于316 Ma和141 Ma,属于晚古生代中晚期和中生代晚期。本文运用构造环境判别方法,并结合沉积古地理特征,认为早期辉绿岩(316 Ma)可能形成于被动大陆边缘的板内拉张环境,晚期辉绿岩(141 Ma)可能形成于板块俯冲之后的火山弧-伸展的过渡环境。在以上研究基础上,讨论了闽西南地区晚古生代以来经历的构造演化阶段,即晚泥盆世-早叁迭世伸展,中-晚叁迭世印支运动挤压,早-中侏罗世古特提斯构造域向燕山期太平洋构造域转换,以及晚侏罗世末-早白垩世大规模伸展等主要阶段。(本文来源于《大地构造与成矿学》期刊2015年05期)

王乐民,晁文迪,李永军,王冉,范显刚[5](2015)在《西准噶尔乌尔禾早二迭世中基性岩墙群LA-ICP-MS锆石U-Pb测年及构造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西准噶尔东部哈拉阿拉特山南麓乌尔禾地区新发现大量中基性岩墙群。岩墙群侵位于下二迭统佳木河组磨拉石建造中,展布方向与达尔布特大断裂延伸方向一致。岩墙群中采集的3个锆石U-Pb年龄样品测年结果分别为(286.3±4)Ma(n=18,MSWD=0.32,95%置信度),(286.5±5.6)Ma(n=10,MSWD=0.3,95%置信度)和(283.6±2)Ma(n=6,MSWD=0.57,95%置信度),误差范围内基本一致,据此确定该岩墙群形成于早二迭乌拉尔世(Cisuralian)亚丁斯克期(Artinskian)。中基性岩墙群具鲜明的与岛弧俯冲作用有关的地化特征,做为西准东部俯冲造山的地质记录,测年结果表明,西准东部的俯冲造山作用明显滞后于西部,整个西准地区俯冲造山作用结束的最终时限为早二迭世晚期。(本文来源于《新疆地质》期刊2015年03期)

贺新星,肖龙,王国灿,高睿,杨钢[6](2015)在《西准噶尔晚古生代中基性岩墙群岩石学成因及地质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基性岩墙群的形成及产出对研究区域大地构造背景和岩浆演化过程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对西准噶尔地区的夏尔蒲中基性岩墙群和小西湖中基性岩墙群中样品(共18件)进行了岩石学、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结果显示,夏尔蒲和小西湖岩墙群岩石类型以闪长玢岩为主,含少量辉绿岩.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表明夏尔蒲岩墙群的侵位年龄为308.6±5.5Ma.岩石均具有高Mg#(>40)、MgO(>3%)、Al2O3(>16%);全岩A/CNK值多在0.9左右,A/NK>2,属准铝质岩石;岩石整体属钙碱性玄武岩/安山岩系列.岩石具有较低的稀土总量(多在40×10-6~60×10-6),具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及Eu正异常等特征((La/Yb)N为3.03~11.32,δEu=1.00~1.20);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K、Rb、Ba、Sr,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Th,呈现了俯冲消减带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同时,岩石具有较高的Sr(均大于500×10-6)、较低的Y(大多小于10×10-6)和Yb(多在1×10-6左右)含量,较高的Sr/Y比值(36~95),大多数样品具有富镁埃达克质岩石的组成特征.岩石具有亏损的Sr-Nd同位素组成((87Sr/86Sr)i=0.703 58~0.703 80,εNd(t)=5.76~6.34).元素及同位素地球化学资料表明岩浆源区中既有亏损地幔组分的参与,又有俯冲消减作用的印迹.结合区域地质特征及前人研究成果,结果表明晚石炭世时西准噶尔地区已进入后碰撞阶段.由于俯冲残留大洋板片部分熔融,产生的熔体在与亏损地幔一定程度相互作用后,经单斜辉石的分离结晶而形成了夏尔蒲和小西湖岩墙群中富镁埃达克质岩石;而来源于亏损地幔的岩浆同样经单斜辉石的分离结晶后,形成了夏尔蒲岩墙群中的辉绿岩和小西湖岩墙群中的角闪闪长玢岩.大规模中基性岩墙群的产出则进一步表明晚石炭世时西准噶尔地区处于后碰撞的伸展拉张构造背景之下.(本文来源于《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05期)

晁文迪,李永军,王冉,杨高学,向坤鹏[7](2015)在《西准噶尔“滞后型"弧岩浆作用——来自西准东部乌尔禾早二迭世中基性岩墙群的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西准噶尔东部哈拉阿拉特山南麓的乌尔禾地区新发现大量中基性岩墙群。岩墙群侵位于早二迭世佳木河组磨拉石建造中,展布方向与达尔布特大断裂延伸方向相一致。岩墙群岩性为辉绿岩、辉绿玢岩和辉长闪长岩,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具有低钾钙碱性玄武岩安山岩特征。稀土总量偏低(34.53×10-6~82.43×10-6),δEu(0.74~0.98)和δCe(0.98~1.15)负异常不明显,稀土元素分配模式皆呈LREE/HREE富集(LREE/HREE=2.47~7.18)的右倾型配分型式,富集K、Rb、Ba、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而高场强元素Nb、Ta强烈亏损,Zr、Hf适度亏损,具有岛弧俯冲作用的地球化学特征。正的εNd(t)值(5.51~5.71)和相对低的初始87Sr/86Sr比值(0.703 802~0.704 223)表明亏损地幔是岩墙群的源区。岩浆来自于亏损的地幔楔,且受到俯冲组分的改造。该岩墙群表明在早二迭世地表完成汇聚造山后,深部的弧岩浆作用仍在进行,所代表的"滞后型"弧岩浆作用晚于西准中西部的俯冲增生作用,表明整个西准地区俯冲造山作用结束的最终时限应在早二迭世晚期。(本文来源于《岩石矿物学杂志》期刊2015年02期)

杨柳,周汉文,朱云海,代雄,林启祥[8](2014)在《青海格尔木哈希牙地区中基性岩墙群地球化学特征与LA-ICP-MS锆石U-Pb年龄》一文中研究指出位于东昆仑造山带上的东昆北哈希牙地区发育中基性岩墙群。其岩性主要为辉绿岩、闪斜煌斑岩和闪长玢岩,地球化学数据显示其具有高钾钙碱性玄武岩系列特征。轻、重稀土元素存在较高程度分馏,LREE/HREE值为4.72~8.66,平均值为6.57。δEu值介于0.81~0.98之间,平均值为0.91,显示出微弱的负Eu异常,表明斜长石的分离结晶作用不明显,富集Rb、Ba、Pb、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贫高场强元素Ta、Nb、Zr、Hf等地球化学特征,主体显示板内玄武岩特征,但有来自俯冲带的部分信息。采用LA-ICP-MS技术对锆石进行了U-Th-Pb同位素测定,结果显示锆石年龄较为分散,其中8颗岩浆锆石给出的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411.5±7.5Ma,代表了格尔木哈希牙地区辉绿岩墙的结晶年龄,反映东昆北地块于晚志留世—早泥盆世已由地体碰撞的挤压状态转为碰撞后伸展状态,标志着该地区加里东期构造旋回的结束。(本文来源于《地质通报》期刊2014年06期)

王团华,谢桂青,叶安旺,李宗彦[9](2009)在《豫西小秦岭—熊耳山地区金矿成矿物质来源研究——兼论中基性岩墙与金成矿作用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小秦岭—熊耳山金矿区是我国重要岩金产地之一。对豫西小秦岭—熊耳山地区金矿床成矿物质来源的可能矿源层分析、同位素和稀土元素示踪等多方面的研究表明,太古代太华群结晶基底、燕山期花岗岩类、中生代中基性岩墙都不是金的成矿物质源区。该地区成矿物质来自于造山带环境下壳幔相互作用过程中的多种相关地质体,成矿流体主要来自于地幔。中基性岩墙没有为金矿床提供成矿物质或热液流体,金成矿作用与岩墙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二者都形成于发生强烈壳幔相互作用的区域构造环境下,从这种意义上来说,二者是"共栖"关系。(本文来源于《地球学报》期刊2009年01期)

王团华,毛景文,谢桂青,叶安旺,李宗彦[10](2008)在《小秦岭-熊耳山地区中基性岩墙的Sr、Nd、Pb同位素组成及其大地构造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出露于华北南缘小秦岭-熊耳山地区的中基性岩墙的Sr、Nd、Pb同位素研究显示:岩墙的(87Sr/86Sr)i变化于0.712310~0.735100,平均值0.722117,(143Nd/144Nd)i变化于0.511160~0.512066,平均值0.511436。用t=130Ma计算的岩墙的εSr(t)变化于113.06~436.61,εNd(t)变化于-7.9~-25.57,岩墙的Sr、Nd同位素组成显示出极端富集特征。岩墙的206Pb/204Pb变化于16.1921~19.8149,平均17.7067,207Pb/204Pb变化于15.3245~15.7540,平均15.6638,208Pb/204Pb变化于36.8607~41.6251,平均38.9494,其铅同位素比值显示出明显的富放射性成因铅的特征。通过对岩墙与区域太华群、熊耳群地层和中生代花岗岩的对比示踪研究表明,岩墙岩浆源区显示出与洋壳和深海沉积物质混染有关的特征,形成岩墙的岩浆物质与扬子陆块具有更大的亲缘性,由此证明秦岭造山带是由扬子陆块俯冲于华北陆块南缘之下造山的大陆动力学演化过程。结合现今的秦岭造山带深部地球物理资料,认为中生代时期太平洋构造域的兴起是导致秦岭造山带地区由陆陆碰撞向岩石圈拉张伸展构造体制转化的根本原因,从而造成小秦岭-熊耳山地区燕山期大规模花岗岩体和中基性岩墙的浅成侵位活动。(本文来源于《地质学报》期刊2008年11期)

中基性岩墙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中国东部显生宙以来发生了多次重大的地质事件,如华北克拉通的破坏,扬子板块与华北克拉通的拼合,古太平洋板块的俯冲。与此同时,岩浆作用在中国东部广泛发育,尤其是中生代时期。这些岩浆岩的源区性质、成岩过程及其地球化学动力学背景对于理解中国东部中生代岩石圈地幔的属性及其演化提供了重要的制约。胶东半岛位于中国中央造山带(秦岭-大别-苏鲁造山带)的东部,东临渤海湾,北接华北克拉通,南部毗邻苏鲁造山带,是研究深部岩石圈地幔组成和演化的天然实验室。本文以胶东半岛玲珑地区和乳山地区早白垩世中基性岩墙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了详细的岩相学、锆石U-Pb年龄、全岩主微量元素以及Sr-Nd-Pb放射性成因同位素分析,通过结合整个山东省中生代幔源侵入岩与火山岩数据,进一步探讨研究区中生代岩石圈地幔的组成特征。玲珑地区属于胶北地体,位于胶东半岛北部,是华北克拉通的一部分。中基性岩墙的主要岩石类型为辉绿岩、煌斑岩和闪长玢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其形成时代为121.3 ± 3.8~123.5 ± 4.6 Ma。它们具有较低的SiO2(44.53~55.05wt.%)和较高的MgO(6.77~13.26wt%,Mg#= 64~73)含量;高的K2O(1.5~4.4wt.%)含量,高Cr(383~818ppm)、Ni(135~328ppm)含量以及高的K20/Na2O比值(0.60~1.82)。在硅碱图(TAS)上主要落入辉长岩范围内。乳山地区位于胶东半岛南部的苏鲁造山带内,是大陆碰撞造山带的一部分。基性岩墙以闪长玢岩为主,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其形成时代为107.6±1.6~118.2±3.3Ma。与玲珑地区相比,乳山地区的样品具有较大变化范围的SiO2(45.54~60.66 wt.%)和 MgO(3.15~12.73 wt.%,Mg#= 58~76)含量。它们具有高K20(1.3~4.4 wt.%)含量,高 Cr(108~1176 ppm)、Ni(18.5~313 ppm)含量以及高的K2O/Na2O(0.47~1.71)比值。在硅碱图(TAS)上主要落入正长闪长岩、闪长岩范围内。在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配分图上,两个地区的中基性岩墙都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和轻稀土元素(LREE),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和重稀土元素(HREE),表现出明显的"弧型"微量元素分配特征。玲珑地区中基性岩墙具有较高的全岩初始87Sr/86Sr(0.7092~0.7112)、较低的εNd(t)值(-12.3~-19.6)和初始206Pb/204Pb(17.23~17.53),207Pb/204Pb(15.50~15.57),208Pb/204Pb(37.77~38.18)。与玲珑地区相比,乳山地区样品具有略低的初始87Sr/86Sr(0.7075~0.7094)、低放射性成因εNd(t)值(-10.9~-15.7)和较低的初始206Pb/204Pb(16.74~17.32),207Pb/204Pb(15.36~15.46),208Pb/204Pb(36.89~37.63)。这些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胶东地区的中基性岩墙起源于富集地幔。较低的TiO2和(Fe2O3)T含量表明它们的源区是岩石圈地幔而不是软流圈地幔。在Sr-Nd-Pb同位素表现为更接近于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地幔,而远离扬子克拉通岩石圈地幔。同时,初始87Sr/86Sr比值和初始εNd(t)值并不随Mg#值的变化而变化,表明其在上升过程中受到的地壳混染作用不显着,暗示着这些具有"弧型"微量元素分配特征的胶东中基性岩墙的岩浆源区为受到了交代作用的华北岩石圈地幔。另外,全岩Nb/U、Ce/Pb比值指示地幔源区有上地壳物质的贡献,其两阶段全岩Nd模式年龄与苏鲁造山带超高压变质岩一致。综合以上地球化学特点表明胶东地区中基性岩墙的地幔源区受到了扬子陆壳物质的改造。从山东省中生代幔源中基性岩浆作用整体来看,研究区的中基性岩墙地球化学特征与靠近苏鲁造山带的沂南辉长岩、方城玄武岩和胶莱盆地基性火山岩比较接近,而与华北克拉通内部济南邹平地区的基性岩有明显的差异。前者具有EM2型的富集特征而后者显示EM1型的富集特征。我们认为扬子板块的俯冲作用是两者差异的主要原因,靠近苏鲁造山带的胶东地区以及鲁西东部地区受到俯冲交代作用较大,远离造山带的华北克拉通内部受到俯冲交代作用较小。然而,从时代上来看大规模的岩浆作用形成在早白垩世,比扬子板块俯冲/碰撞作用晚约90 Ma,暗示这次造山事件与胶东地区的岩石圈地幔的熔融存在明显的时代差异。鲁西地区中生代的幔源岩浆主要集中于185~177 Ma(软流圈起源)和144~101 Ma(岩石圈起源),而胶东地区的幔源岩浆主要集中于134~102 Ma(岩石圈起源)和95~73 Ma(软流圈起源),这样的年龄分布特征与古太平洋板块的俯冲/后撤作用一致,在古太平洋平板俯冲、后撤作用下,中国东部从挤压背景转变为拉张背景,减压部分熔融是山东省早白垩世幔源岩浆作用的主要机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基性岩墙群论文参考文献

[1].张建军,童英,王涛,黄伟,赵建新.新疆东准噶尔琼河坝地区绿石沟早石炭世岩体中基性岩墙群成因及其构造动力学背景[J].岩石矿物学杂志.2019

[2].龙群.胶东地区中生代中基性岩墙地球化学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

[3].晁文迪.西准噶尔包古图—乌尔禾一带晚古生代中基性岩墙群研究[D].长安大学.2016

[4].王森,张达,吕良冀,Absai,Vatuva,狄永军.闽西南晚古生代以来伸展构造演化:中基性岩墙群的年代学、地球化学制约[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15

[5].王乐民,晁文迪,李永军,王冉,范显刚.西准噶尔乌尔禾早二迭世中基性岩墙群LA-ICP-MS锆石U-Pb测年及构造意义[J].新疆地质.2015

[6].贺新星,肖龙,王国灿,高睿,杨钢.西准噶尔晚古生代中基性岩墙群岩石学成因及地质意义[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5

[7].晁文迪,李永军,王冉,杨高学,向坤鹏.西准噶尔“滞后型"弧岩浆作用——来自西准东部乌尔禾早二迭世中基性岩墙群的证据[J].岩石矿物学杂志.2015

[8].杨柳,周汉文,朱云海,代雄,林启祥.青海格尔木哈希牙地区中基性岩墙群地球化学特征与LA-ICP-MS锆石U-Pb年龄[J].地质通报.2014

[9].王团华,谢桂青,叶安旺,李宗彦.豫西小秦岭—熊耳山地区金矿成矿物质来源研究——兼论中基性岩墙与金成矿作用关系[J].地球学报.2009

[10].王团华,毛景文,谢桂青,叶安旺,李宗彦.小秦岭-熊耳山地区中基性岩墙的Sr、Nd、Pb同位素组成及其大地构造意义[J].地质学报.2008

标签:;  ;  ;  ;  

中基性岩墙群论文-张建军,童英,王涛,黄伟,赵建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