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轮轨/磁浮动车组虚拟样机若干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作者: 闫雪冬
导师: 兆文忠
关键词: 虚拟样机,轮轨动车组,磁浮动车组,性能仿真,主动控制
文献来源: 大连交通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虚拟样机(VP)技术是复杂产品设计的一种新方法。论文首先给出了虚拟样机的定义和内涵,并对国内外虚拟样机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了综述。根据铁路机车车辆行业中典型的复杂产品——轮轨/磁浮动车组的技术复杂性,论证虚拟样机技术可以缩短轮轨/磁浮动车组的研发周期,最大可能地降低物理样机投资风险的可行性及紧迫性。 以虚拟样机的核心技术——性能仿真为切入点,论文从理论上论证了性能仿真与CAD技术相比可以为产品创造更多技术附加值。论文并依此构建了主要研究方向。 在虚拟样机性能仿真过程中,提高仿真置信度至关重要,而提高仿真置信度的关键却在于建模。论文针对机车车辆行业性能仿真中过分依赖仿真软件的错误倾向,将多年的性能仿真建模经验予以归纳、提炼和升华,总结了四项建模原则,即:能量等效替换原则;定性力学原则;主要矛盾原则;反馈原则。同时,还讨论了边界条件模型化以及如何发现模型中错误等技术问题。论文将这些建模原则及技术具体化,并应用于结构复杂的三个典型产品:时速210公里中空挤压铝型材的高速动车组;不锈钢点焊结构的城市轻轨动车组;中空挤压铝型材/夹层蜂窝板混合结构的中低速常导磁浮动车组。在这三个工程应用中,针对“点传力”的结构特点,提出了位移主—从建模思想;针对蜂窝夹层复合材料蜂窝尺寸极小的结构特点,提出了不丧失蜂窝材料基本功能的等效“大蜂窝”建模思想。三个产品物理样机的测试结果证明了上述建模原则及建模思想非常实用,论文并给出了具体的数据对比。 在动力学仿真方面,论文开展了刚-柔混合建模技术研究,不仅讨论了刚-柔混合建模算法,还讨论了刚-柔混合建模的关键接口技术。轮轨动车组的盘形制动实例给出了一个完整的刚-柔混合建模技术路线。 考虑到轮轨/磁浮动车组多学科交叉的技术特点,论文研究了性能仿真过程中跨平台工具软件仿真的协同与集成技术。基于液-固耦合的动车组水箱起皱机理分析,表明协同与集成是虚拟样机性能仿真的重要平台技术,为此,基于PDM技术管理模式,论文提出了轮轨/磁浮动车组性能仿真中间数据文件的协同管理框架。 由于主动控制已经成为不提高线路等级而提速的核心技术及未来趋势,也由于中低速常导磁浮动车组已对城市轨道交通带来了另一个极有经济、环保潜力,且又可行的新思路,因此,论文最后又开展了轮轨/磁浮动车组主动控制探索性研究。关于轮轨动车组垂向主动控制,论文针对跨平台工具软件算法中的积分步长不协调导致的输出偏差问题;ADAMS环境中控制器代码非光滑连续导致的高频成分误差问题;以及系统动力学线性化的速度敏感性问题,提出了基于模型移植的求解策略,并用工程实例验证了此项技术的实际意义。作为探索,又基于遗传算法对PID控制器三个参数进行了优化,从而提高了控制的平稳性。 关于中低速常导磁浮动车组,论文构建了包括磁间隙在内的磁浮车单转向架动力学仿真模型,并成功地解决了磁转向架防侧滚板的机械耦合问题。 在结论与展望一章,提出了论文的三个创新点,它们是: (1) 在复杂产品结构建模方面,针对点焊结构、铆焊结构的难点,提出了基于主—从关系的点传力建模技术;针对磁浮车蜂窝复合材料建模难点,提出了“大蜂窝”建模技
论文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虚拟样机与动车组综述
1.1 虚拟样机(VP)的内涵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1.2 轮轨动车组、磁浮动车组与 VP技术
1.3 动车组虚拟样机的核心技术——性能仿真
1.4 论文研究要点
第二章 性能仿真与建模
2.1 引言
2.2 建模中的若干原则
2.3 建模中的边界条件
2.4 查找模型中的错误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性能仿真建模原则在轮轨/磁浮动车组中的工程应用
3.1 引言
3.2 时速210公里中空挤压铝型材的高速动车组
3.3 不锈钢点焊结构的城市轻轨动车组
3.4 中空挤压铝型材/夹层蜂窝板混合结构的常导磁浮动车组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动车组性能仿真中的刚-柔混合建模技术
4.1 引言
4.2 车辆多体动力学模型
4.3 刚-柔混合模型算法原理简介
4.4 刚-柔混合建模接口技术
4.5 刚-柔混合建模工程实例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性能仿真中的协同技术及工程应用
5.1 引言
5.2 虚拟样机协同仿真平台框架
5.3 集成策略
5.4 性能仿真协同技术工程实例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轮轨/磁浮动车组动力学及主动控制技术
6.1 引言
6.2 两系悬挂及减振的主动控制策略
6.3 协同设计/控制技术平台
6.4 基于系统级模型的 LQG控制
6.5 垂向主动悬挂的 LQG控制工程实例
6.6 垂向振动主动控制参数优化
6.7 中低速常导(EMS)磁浮车动力学建模及仿真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发布时间: 2005-10-26
参考文献
- [1].关键部件性能演变的高速列车动力学性能分析及评估[D]. 刘国云.西南交通大学2018
- [2].基于数据建模的轮轨力载荷辨识理论和应用研究[D]. 郭剑峰.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15
- [3].非正交系坐标测量机理论及轮轨外形测量技术研究[D]. 周文祥.西南交通大学2005
- [4].轮轨滚动接触疲劳损伤机理研究[D]. 郭俊.西南交通大学2006
- [5].轮轨滚动噪声预测与控制研究[D]. 马心坦.北京交通大学2007
- [6].轮轨滚动接触疲劳与磨损耦合关系及预防措施研究[D]. 王文健.西南交通大学2008
- [7].低温环境下轮轨材料滚动磨损与损伤行为研究[D]. 马蕾.西南交通大学2017
- [8].高速轮轨黏着特性数值与实验研究[D]. 吴兵.西南交通大学2015
- [9].轮轨材料滚动磨损和接触疲劳损伤行为的试验研究[D]. 刘吉华.西南交通大学2016
- [10].轮轨滚动接触弹塑性分析及疲劳损伤研究[D]. 肖乾.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12
相关论文
- [1].机械系统虚拟样机仿真软件的实用化研究[D]. 刘贤喜.中国农业大学2001
- [2].摩托车虚拟样机技术的研究及应用[D]. 杜静.重庆大学2004
- [3].挖掘机器人虚拟样机建模技术及其应用研究[D]. 刘静.浙江大学2005
- [4].中型喷浆机器人虚拟样机技术[D]. 宋志安.山东科技大学2005
- [5].虚拟样机建模技术与协同装配方法研究[D]. 徐延宁.山东大学2006
- [6].基于交互驱动的虚拟样机动力学建模技术研究与应用[D]. 王政.浙江大学2005
- [7].复杂产品虚拟样机技术及其应用研究[D]. 陈曦.南京理工大学2005
- [8].机电一体化产品虚拟样机协同建模与仿真技术研究[D]. 宁芊.四川大学2006
- [9].基于多体系统意义下的机车车辆虚拟样机研究[D]. 阎开印.西南交通大学2006
- [10].铁路机车车辆虚拟样机管理及支撑技术研究[D]. 马思群.大连交通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