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传播时代大学生的媒介素养研究 ——以武汉地区的部分高校为例

网络传播时代大学生的媒介素养研究 ——以武汉地区的部分高校为例

论文摘要

媒介素养一直都是中外新闻传播学界研究的重要课题。网络电视、博客、播客、微博、MSN等一系列新媒介形态的出现,也预示着网络传播时代进入了一个相对持续的阶段。网络传播时代,媒介素养问题越来越多,也愈发的引起了人们对媒介素养的重视。本研究以高校云集的武汉地区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传播学和心理学的相关理论,通过问卷调查和文献分析的方法,分析了武汉大学生媒介素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和措施。本文共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介绍了本研究的选题意义,提出了问题以及创新性,阐述了相关的理论依据及研究假设,对国内外媒介素养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和简单评价。第二部分着眼于当前的网络传播时代,概括了网络传播时代的特点、对传统媒介的影响以及对大学生的影响。并对核心概念和新媒介形态做了解释。第三部分简单介绍了本研究的方法和数据样本,着重对大学生接触和使用媒介、对媒介的认知和理解、参与媒介传播与制作能力和对媒介的批判、行为规范能力进行描述。首先在媒介的接触层面上,主要是对大学生接触媒介的时间、频率和环境进行了描述分析;其次对于媒介的认知和理解上,从大学生接触媒介的目的和对媒介内容以及发展趋势的看法来谈。最后是对参与媒介的制作能力和对媒介的批判以及行为规范上来说,主要是从大学生对网络中的消极因素:暴力、亲密镜头、曝私是否有抵制能力,学术中的滥用网络资源等问题进行说明。第四部分在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基础上,分析了武汉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状况和问题,提出了通过学校正规教育和非学校正规教育的对策来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 选题的意义及问题的提出
  • (二) 文献综述
  • (三) 研究的主要理论依据和研究假设
  • 1、理论依据
  • 2、研究假设
  • (四) 创新点
  • 二、网络传播时代与媒介发展
  • (一) 网络传播时代的到来
  • (二) 网络传播时代媒体的发展
  • 1、网络传播时代对传统媒体的影响
  • 2、新媒体的形态
  • 三、网络传播时代媒介呈现的特点及对大学生的影响
  • (一) 网络传播时代媒介呈现的特点
  • (二) 网络传播时代媒介对大学生的影响
  • 四、对武汉地区大学生媒介素养研究的调查和分析
  • (一) 调查目的
  • (二) 调查方法
  • (三) 调查样本和数据
  • (四) 调查结果和分析
  • 1、大学生对媒介的接触和使用频率
  • 2、大学生对媒介的认知与理解
  • 3、大学生参与媒介的传播、制作与运用能力
  • 4、大学生对媒介的评价、批判能力以及行为规范
  • 五、网络传播时代武汉地区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现状和问题
  • (一) 大学生接触多种媒介,青睐于网络媒体;但普遍对媒介素养很陌生
  • (二) 大学生并非一味的沉迷于网络;但对媒介的认识和理解不够深入
  • (三) 大学生接触媒介的目地性比较强;但是媒介参与、创作能力有待提高
  • (四) 大学生对媒介信息有一定的分析、批判能力;但利用媒介的行为规范能力还需加强
  • 六、网络传播时代提升武汉地区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对策
  • (一) 通过学校正规教育方式,将媒介素养教育落实到学校生活的各个方面
  • (二) 有效结合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
  • (三) 媒介从业人员应提升自身媒介素养,起到对公众引领和示范的作用
  • (四) 国家、政府出台相应的政策和法规,为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传统文艺视角下戏曲动漫的媒介形态研究[J]. 记者摇篮 2019(12)
    • [2].新闻跨媒介形态传播初探[J]. 采写编 2019(06)
    • [3].融媒体语境下的媒介形态研究[J]. 传播力研究 2019(10)
    • [4].新媒体人眼中的未来媒介形态[J]. 中国记者 2016(12)
    • [5].新旧媒介形态下校媒现状管窥[J]. 科技传播 2017(07)
    • [6].论传播媒介形态变化对高校传播的影响[J]. 商 2015(13)
    • [7].教育媒介形态发展新趋势[J]. 新媒体研究 2015(01)
    • [8].电视前景瞻望[J]. 当代电视 2013(12)
    • [9].感受公正:媒介形态对公众司法公正判断的影响分析[J].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9(06)
    • [10].4G移动互联网时代媒介形态变化新趋势[J]. 科技资讯 2018(09)
    • [11].我国媒介形态研究30年:演进脉络与范式转换——基于知识图谱的文献计量学分析[J]. 传媒 2018(20)
    • [12].媒介形态变化与当代社会——受众需求与媒介形态变化的相互作用[J]. 中国传媒科技 2012(02)
    • [13].被“便利”击溃的世界——《媒介形态变化:理解新媒介》探析[J].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03)
    • [14].丝绸之路跨文化传播中的媒介形态转向[J].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6)
    • [15].电子游戏媒介形态对游戏结构的影响——以《魂斗罗》系列为例[J].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9(10)
    • [16].媒介形态理论是“技术决定论”吗?——对媒介技术本质的再思考[J]. 东南传播 2012(08)
    • [17].《媒介形态嬗变与出版方式创新》出版[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1)
    • [18].论三种不同媒介形态对社会的影响[J]. 今传媒 2018(03)
    • [19].“传播的偏向”理论视域下中国网络传播学术研究——基于媒介形态知识图谱的对比分析[J]. 当代传播 2020(04)
    • [20].扬弃:新闻媒介形态演变的基本规律[J]. 新闻大学 2019(01)
    • [21].网络视频越来越具有独立媒介形态[J]. 传媒观察 2016(01)
    • [22].试论新闻时代感——以美学及媒介形态发展为考察维度[J]. 新闻世界 2014(03)
    • [23].媒介形态与传播形态变迁视域下的媒介伦理[J]. 中国报业 2019(23)
    • [24].高校校博馆空间设计中的新媒体艺术应用探析[J]. 大观 2020(04)
    • [25].网络环境下的广播媒介形态变化[J]. 中国传媒科技 2010(06)
    • [26].融媒体语境下新闻直播热及观众心理分析[J]. 新闻世界 2020(01)
    • [27].分众化视域下交互式电影的媒介形态研究[J]. 新媒体研究 2019(05)
    • [28].变与不变:算法技术驱动下的媒介形态与社会责任[J]. 传播力研究 2019(29)
    • [29].手机媒体的经营与管理[J]. 新闻研究导刊 2016(24)
    • [30].借鉴之要在于创新[J]. 中国广播 2013(11)

    标签:;  ;  ;  

    网络传播时代大学生的媒介素养研究 ——以武汉地区的部分高校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