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圆”是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精神原型,“圆”范畴是一个核心美学范畴,它蕴涵着中华民族的宇宙意识和生命精神以及朴素的辨证思想。本文旨在梳理“圆”范畴在历代哲学和美学思潮中的流变,揭示其较为全面、精确的哲学美学特质,并且建构其审美群落,进而确立其在文论范畴体系中独特的美学地位。文章由思想溯源、审美流变、逻辑构成等上、中、下三篇共十章组成,分合有序,联成一体。上编分为一、二两章。第一章从文字学出发,分析“圆”范畴的所具有的四个不同层次的涵义;第二章分析“圆”范畴的思想文化根源,从先民对宇宙运动的参悟、认知海中地式的地理环境、积淀陶文化和玉文化精髓,以及吸收佛教文化中尚圆精神等四个方面着手,阐述先民意识中逐渐形成的圆式思维。中编分为三、四、五、六、七等五章。第三章分析“圆”范畴的发轫,魏晋南北朝儒玄佛思想合流,“圆”范畴由宇宙和哲学领域进入审美领域。刘勰是“圆”范畴演变成文论范畴的力行者,《文心雕龙》建构起一个涉及文学创作各大环节的“圆”范畴体系。故而笔者从作家、作品、读者三个文学要素分析“圆”范畴的美学特征。第四章研究唐代“圆”范畴的流变,以圆相之美的深化和白居易的形神兼备之圆论,以及裴延翰的“浑圆”论作为重点来进行分析。第五章阐述宋元时“圆”范畴的美学风貌,以“清圆”、“圆熟”、“圆活”等三个最具时代美学特质的新生范畴为个案,以点带面,阐释宋代“圆”范畴的成熟。第六章明代部分,重点分析心学思想影响下“圆”范畴的新变,即“圆”范畴外延扩大,“圆”能统“方”,茅坤等人的论文重“圆转”、“圆畅”等范畴,陆时雍以神妙不测之心性——“虚圆”为情境和韵味的出发点和归宿。第七章阐述清代综合前代、追求阳刚和阴柔之圆美的融合、以“圆”为最高的美学境界的圆论。下编由八、九、十等三章组成。第八章阐发“圆”范畴的哲学美学特质,遵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的逻辑,将“圆”范畴的哲学和美学内涵依次归纳为五个层次的内容:一、循环反复,二、生生不已,三、流动全整,四、象外虚空,五、辨证和谐。第九章梳理“圆”范畴的审美群落,建构历时性和共时性双向层面的范畴体系。第十章为“圆”范畴的美学理论地位定位,以与“圆”范畴有部分共生互融关系的“和”与“自然”两大元范畴为参照,界定其独特的审美地位,即“圆”范畴是体现中国宇宙生命精神与辩证和谐美学思想的核心范畴。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戒子通录》得失论[J].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3)
- [2].四库辑本《直斋书录解题》评述[J].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2(06)
- [3].中国古代对火的性质的认识[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2)
- [4].现存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戒子通录》的四种错误类型分析[J].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4)
- [5].龙溪林弼年谱[J]. 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2)
- [6].“阴”是“荫”的祖宗——兼论“林阴道”与“林荫道”的关系问题[J]. 文化学刊 2016(04)
- [7].明代“重役”体制的形成——以白粮解运为例[J]. 社会科学 2012(06)
- [8].南宋三诗人生年考[J]. 文学遗产 2009(05)
- [9].龙文光宦蜀行迹考[J]. 广西地方志 2013(05)
- [10].宋代水柜简论[J]. 兰台世界 2013(06)
- [11].胡曾与《咏史诗》[J]. 黑河学院学报 2020(03)
- [12].有关范蠡身后评论的评论[J]. 史学月刊 2011(10)
- [13].《集韵》引《国语》例辨正[J]. 长江学术 2010(02)
- [14].宋代吴淞江流域农田景观变化与诗学意象的转型[J]. 历史地理 2011(00)
- [15].欧阳修诗经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J].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4)
- [16].《续茶经》校补新试——以“茶之源”为例[J]. 福建茶叶 2020(06)
- [17].良史之忧:史学批评范畴的时代特征[J]. 天津社会科学 2014(02)
- [18].《庄子》的生命精神与王世贞的人生及文学理念[J].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1)
- [19].“缶”文化含义考论[J]. 民族艺术 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