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东北地区文化旅游开发研究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人文地理
作者: 张春丽
导师: 刘继生
关键词: 东北地区,文化旅游,文化旅游资源,文化旅游开发
文献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本文借鉴旅游文化学、旅游地理学、旅游营销学、旅游人类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运用可持续发展理论、旅游人类学理论、空间竞争理论、大旅游理论、旅游生命周期理论等,结合东北地区文化旅游开发条件,对东北地区的文化旅游的深度开发进行了研究。 论文除前言和结论外,共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文化旅游开发的理论研究。在分析文化旅游概念和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文化旅游的内涵、原则及意义,最后研究了文化旅游开发的相关理论。 第二部分,东北地区地理文脉分析及文化旅游资源的分类。首先分析了东北地区的自然和人文环境背景,其次系统地对东北地区文化旅游资源的类别进行梳理。 第三部分,东北地区文化旅游资源的评价。这是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前提,包括文化旅游资源的现状评价、文化旅游开发的潜力评价、文化旅游开发的条件评价以及文化旅游资源的定量评价。在综合分析上述内容的基础上明确文化旅游开发的主题定位。 第四部分,东北地区文化旅游开发的产品设计。这是旅游地文化开发的中心环节,是指围绕旅游地文化主题、挖掘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并把其外化成旅游产品的过程。 第五部分,东北地区文化旅游形象设计。通过对东北地区文化旅游形象的塑造,来进一步烘托和强化旅游地的文化主题,占据旅游者心中的位置。文章从不同角度对东北地区的旅游形象进行设计,提出了东北地区文化旅游形象口号。附加旅游产品主要包括服务、信息等软件方面的对东北地区文化旅游产品进行包装设计。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引言
(一) 选题的意义及研究背景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文化旅游开发的理论研究
(一) 文化旅游概念的界定
(二) 文化旅游的特点
1. 民族性
2. 艺术性
3. 神秘性
4. 多样性
5. 互动性
6. 继承性
(三) 文化旅游与旅游文化的关系
(四) 文化旅游资源概念的界定
(五) 文化旅游开发的策略
1. 强调文化内涵
2. 突出文化主题形象
3. 加强区域整合
4. 坚持审美原则
5. 重视以人为本
(六) 文化旅游开发的相关理论
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 旅游人类学理论
3. 空间竞争理论
4.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5. “大旅游”发展理念
二、东北地区地理文脉分析与文化旅游资源的分类
(一) 东北地区地理文脉分析
1. 文化旅游资源形成的自然环境背景
2. 文化旅游资源形成的人文环境背景
(二) 东北地区文化旅游资源的分类
1. 土著文化——关东文化的源流与历史根脉
2. 近代革命文化——关东文化的阶段内容与特殊篇章
3. 遗址、遗存文化——关东文化的历史写照
4. 宗教文化——关东文化的神秘面纱与光环
5. 节庆文化——关东文化的生动体验
6. 文学艺术——关东文化的瑰宝
7. 冰雪文化——关东文化的天然奇观
8. 自然生态文化——关东文化的自然宝库
9. 都市文化——关东文化的现代“变奏”曲
10. 产业文化——关东文化的创业史诗
三、东北地区文化旅游资源的评价
(一) 文化旅游资源现状的评价
1. 文化旅游资源的总体特征及优势
2. 文化旅游资源的组合评价
(二) 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潜力评价
1. 文化旅游开发的现状特征
2. 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分析
(三) 文化旅游开发条件评价
1.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2. 文化旅游的区位
3. 文化旅游的客源
4. 文化旅游的基础设施
(四) 文化旅游资源的定量评价
四、东北地区文化旅游产品开发设计
(一) 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目的和要求
(二) 文化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的分析
1. 自然旅游资源文化开发
2. 人文旅游资源的文化开发
(三) 文化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的外化
(四) 文化旅游产品设计
1. 民俗文化旅游产品
2. 遗址、遗存文化旅游产品
3. 近代革命文化旅游产品
4. 宗教文化旅游产品
5. 节庆文化旅游产品
6. 文学艺术旅游产品
7. 冰雪文化旅游产品
8. 自然生态文化旅游产品
9. 都市文化旅游产品
10. 产业文化旅游产品
(五) 东北地区文化旅游网络构建
1. 东北地区文化旅游资源的整体空间布局
2. 以沈阳——大连为核心的旅游网络
3. 以长春——吉林为核心的旅游网络
4. 以哈尔滨及其周边为核心的旅游网络
五、东北地区文化旅游形象策划
(一) 文化旅游开发中的总体形象定位
(二) 东北地区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的形象设计
1. 从地理空间角度进行形象设计
2. 从文化旅游资源特色角度进行形象设计
3. 从革命文化内涵角度进行形象设计
4. 从产业文化内涵角度进行形象设计
5. 从历史背景角度进行形象设计
6. 从国内外客源市场角度进行形象设计
(三) 口号策划
(四) 东北地区附加旅游产品设计
1. 挖掘文化旅游资源的科学文化内涵,提高旅游产品的文化品位
2. 丰富旅游服务的提供方式,增强旅游产品的可参与性
3. 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提高服务质量
4. 完善景区景点各项服务设施
5. 建立旅游信息咨询体系,提供旅游产品的售前售后服务
6.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区域旅游知名度
结 论
参考文献
致 谢
发布时间: 2005-07-07
参考文献
- [1].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初步研究[D]. 李氲.浙江大学2008
- [2].郑州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D]. 魏代俊.中原工学院2012
- [3].桂东南宗教文化旅游资源深度开发研究[D]. 梁丽文.广西师范学院2012
- [4].南京文化旅游资源分析及产品开发研究[D]. 沙蕾.南京师范大学2004
- [5].青岛灵山卫卫城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D]. 王宁.西北师范大学2013
- [6].体验经济视角下开封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模式研究[D]. 邓婷.燕山大学2013
- [7].吉林市天主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D]. 唐薇.东北师范大学2012
- [8].论文化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D]. 胡春丽.河南大学2011
- [9].历史文化名镇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D]. 张乾.华中师范大学2016
- [10].甘南藏族自治州文化旅游开发研究[D]. 李蕊.华中师范大学2014
相关论文
- [1].徽州文化旅游深度开发与对策研究[D]. 吴丽蓉.安徽师范大学2006
- [2].河南省文化旅游开发研究[D]. 罗艳玲.华中师范大学2007
- [3].文化旅游主题式开发研究[D]. 罗越富.华南师范大学2007
- [4].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模式初探[D]. 吕晶.广西师范大学2007
- [5].绍兴文化旅游核心竞争力研究[D]. 金丽娇.华东师范大学2006
- [6].东北地区历史文化名城文化旅游发展研究[D]. 齐兰兰.东北师范大学2006
- [7].古镇文化旅游规划研究[D]. 刘建.四川农业大学2006
- [8].重庆文化旅游市场定位策略研究[D]. 牟松.西南师范大学2003
- [9].关于发展我国文化旅游的几个问题[D]. 郭静.湖南师范大学2003
- [10].福州市文化旅游开发初探[D]. 谢吉红.福建师范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