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材液化论文-糜玲,孙丰文,刘龙龙,候兴爱

木材液化论文-糜玲,孙丰文,刘龙龙,候兴爱

导读:本文包含了木材液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生物质胶黏剂,花生壳苯酚液化,工艺优化,叁聚氰胺共混改性

木材液化论文文献综述

糜玲,孙丰文,刘龙龙,候兴爱[1](2018)在《花生壳苯酚液化产物制备高耐水性木材胶黏剂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花生壳苯酚液化产物(PL)为主要原料,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了加成反应的低温反应时间、缩聚反应的高温反应时间以及反应结束时的温度对花生壳苯酚液化产物-甲醛(PLPF)树脂胶合性能的影响,优化了树脂合成工艺,研究了叁聚氰胺改性树脂及其PLPF的共混改性工艺,制备出了高耐水性生物质基木材胶黏剂。研究结果表明:当高温反应时间为40 min,最终反应温度为70℃时,可以获得性能优良的PLPF树脂。通过与叁聚氰胺改性树脂共混改性PLPF胶黏剂所制试件的胶合强度可知:将PLPF树脂与叁聚氰胺以7∶3的质量比共混,可以将共混改性PLPF树脂所制试件的平均胶合强度提高到1.1 MPa;而将改性树脂单独用于胶合板制备时,胶合性能较差。全反射红外光谱图显示,叁聚氰胺与PLPF树脂会发生交联反应,改性PLPF树脂的图谱中存在明显的叁聚氰胺特征结构,同时,也保留了部分PLPF树脂的特征结构。DSC分析显示,改性PLPF树脂与PLPF树脂相比,固化温度范围变小,反应热降低,热固化反应程度降低。(本文来源于《林业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毛磊,李晨琦,赵桂玲[2](2016)在《酸性催化剂对木材苯酚液化能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酸性催化剂对木材的苯酚液化能力具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具有进一步研究的空间,本文对此就进行了系统化的研究,酸性催化剂主要采用了浓度为85%的磷酸,浓度为36%的低浓硫酸,浓度为37%的盐酸以及浓度为99.5%的草酸。上述四种均为弱酸性的无机酸。本试验中将对不同温度下木材苯酚液化的现象进行阐述,最终测得结果表明在上述四种催化剂中表现最好的为磷酸与低浓度硫酸。当温度控制在150℃时,能够测得理想的效果,希望在本文的论述下,能够对今后木材苯酚液化能力的提升有所帮助。(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科技信息》期刊2016年14期)

刘志高[3](2016)在《氯化锌活化木材液化物碳纤维孔形成历程与吸附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揭示氯化锌活化处理木材液化物碳纤维的孔结构形成反应历程及其吸附性,本论文以木材苯酚液化物为碳纤维原料、氯化锌为活化剂,采用不同活化工艺制备活性木材液化物碳纤维(ZACF),并测定了不同活化条件下ZACF微细结构和吸附特性。基于实验数据,讨论了活化条件对ZACF表面形貌、孔隙结构、晶体结构、表面化学结构的影响;揭示了不同固化与活化条件下原丝和ZACF表面分形维数的变化规律;以及活化过程中ZACF化学基团、元素组成随活化温度的变化规律,推定了ZACF的活化反应历程;进而讨论了ZACF孔结构与吸附性能的关系,以及ZACF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机理。本论文主要结论如下:1、随着活化温度(500℃~800℃)升高、浸渍比(1:3-1:6)增加,得率降低;随着活化时间(1h-2.5h)延长,得率先降低后增加,比表面积呈相反变化趋势。与两步活化法相比,直接活化法更适合制备ZACF。2、随着活化温度升高、浸渍比增加,ZACF微孔、中孔比表面积和孔容增大。在较低浸渍比时,ZACF以超微孔和少量中孔为主,随着浸渍比提高,ZACF的亚微孔增多并产生大量中孔,表明提高浸渍比有利于中孔形成。3、ZACF表面碳元素随活化温度、浸渍比或活化时间的增加逐渐提高,氧元素与之相反。表面含氧基团相对含量与活化时间、浸渍比成正比,与活化温度成反比。4、活化过程中,轴向堆积厚度Lc和堆积层数Lc/d002增加,使得晶体层间距逐渐降低,ZACF逐步芳构化并向石墨碳网转变。随着温度升高,ZACF拉曼谱图的D峰和G峰强度比值R降低,ZACF类石墨结构的有序性逐步提高。5、采用图像法获得原丝和ZACF表面分形维数(Ds)分别为2.1708~2.2310和2.0552-2.3646。在不同标度下得到Ds不同,说明ZACF具有多尺度分形特征。利用CCM法计算Ds与ZACF孔结构参数存在较好相关性,比表面积或孔容积越大,Ds越大。采用氮气吸脱附法测得Ds为2.7293-2.9661,表明ZACF孔隙空间填充能力强。与图像法比较,吸附法更直接地描述了ZACF多孔性特征和复杂的内部结构。6、ZACF活化反应历程:在327℃以下主要发生反应是羟基脱水和脱羟甲基,热解产物以CH4、HCHO、CH3OH、H2O为主;327℃-700℃是活化主要阶段,分子内缩合反应和分子链裂解反应导致ZACF分子结构重排,该阶段热解产物以H2、H2O、CO和CO2为主;第叁阶段为700℃-900℃,ZACF芳构化和芳环稠合程度逐渐提高,产物以H2O和H2为主。7、随着浸渍比增加,ZACF对亚甲基蓝(MB)吸附量与较大微孔(1.5nm~2nm)和中孔含量变化趋势一致;碘吸附量与浸渍比、活化温度成正比关系。根据吸附动力学分析,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和Langmuir模型适合描述ZACF对MB吸附过程,吸附速率主要由化学吸附控制且ZACF对MB吸附属于单分子层吸附。(本文来源于《北京林业大学》期刊2016-05-01)

龙云飞,徐军标,文衍宣,袁长在[4](2015)在《液化木薯淀粉制备聚氨酯木材胶粘剂》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酸催化液化木薯淀粉制成木薯淀粉液化产物(LCS);然后以多亚甲基二异氰酸酯(p MDI)/环氧树脂(EP)为固化剂X、二月桂酸二丁基锡(DBTDL)为催化剂,LCS与p MDI反应而成的端羟基聚氨酯(HTPU)为主剂,制备快干型木材胶粘剂。研究结果表明:当LCS中w(木薯淀粉)=35.4%(相对于甘油质量而言)、HTPU中w(p MDI)=14.29%(相对于LCS质量而言)、固化剂X中m(pMDI)∶m(EP)=2∶1且w(固化剂X)=52.6%(相对于HTPU质量而言)、w(轻质碳酸钙)=9.5%和w(DBTDL)=0.3%(均相对于胶粘剂质量而言)时,制成的胶粘剂能有效增强胶合板的粘接强度。(本文来源于《中国胶粘剂》期刊2015年11期)

VU,Thi,Trang,刘文静,赵广杰[5](2015)在《Na_2HPO_4活化木材液化物碳纤维孔隙结构与表面化学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究Na2HPO4活化处理引起的木材苯酚液化物碳纤维微细结构的变化,以Na2HPO4溶液为活化剂对杉木苯酚液化物碳纤维原丝进行了浸渍、干燥和不同温度的活化处理,对活性碳纤维的晶体结构、孔隙结构和表面化学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随着活化温度的上升,活性碳纤维的得率逐渐减小。活性碳纤维的晶体结构属于类石墨结构;随着活化温度上升,微晶层间距d002减小,而石墨片层平面尺寸Lc和Lc/d002增加。活化温度在600℃或700℃时,微孔率小于48vol%;当活化温度为800℃或900℃时,微孔率大于60vol%。活性碳纤维的微孔孔径主要集中在0.5~1.6nm范围内,中孔孔径主要分布在2.0~4.0nm范围内。随着活化温度的上升,纤维的比表面积和孔容积均逐渐增加,900℃时二者均达到最大值,此时的比表面积为1 306m2/g。C和O是活性碳纤维的基本元素,纤维表面大部分的含碳基团为石墨碳,含有少量的C—OH、CO和—COOH。研究为制备新型活性碳纤维和进一步探明活化剂同碳纤维分子之间相互作用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复合材料学报》期刊2015年05期)

张露,张求慧,张文博[6](2015)在《木材液化物活性碳纤维苯酚吸附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废弃的榆木屑通过粉碎、液化、纺丝、固化、炭化和活化制备了木材液化物活性碳纤维,并探讨了活化温度为800℃时该活性碳纤维对苯酚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800℃活化条件下制备木材液化物活性碳纤维处理100mL苯酚溶液时,当苯酚初始质量浓度为300mg/L、活性碳纤维投加量为0.1g、木材液化物活性碳纤维吸附时间为240min时达到平衡。木材液化物活性碳纤维对苯酚的吸附性能符合二级动力学方程,Langmuir等温式更能描述木材液化物活性碳纤维对苯酚的吸附行为。(本文来源于《化工新型材料》期刊2015年08期)

任思静,孙德彬,刘明辉[7](2015)在《液化木材/木粉制备木材陶瓷的结构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讨木材陶瓷在制备过程中结构的变化,用液化木材代替酚醛树脂经与木粉复合后碳化制备木材陶瓷。采用扫描电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木材陶瓷进行研究分析。扫描电镜的观测结果显示,用液化木材/木粉制备的木材陶瓷部分的保持了木材的天然基本孔隙结构。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衍射(XRD)分析显示,木材陶瓷主要由无定形碳和石墨微晶组成,较高的碳化温度有利于脱除H、O元素,向较规整的环状碳结构转变。(本文来源于《材料导报》期刊2015年S1期)

刘文静[8](2015)在《载银木材液化物活性碳纤维的结构和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赋予木材液化物碳纤维高吸附性及抗微生物功能,使其在废水、气处理、溶剂回收等过程中,既具备超常吸附特性,又能够避免产生菌类微生物寄生等污染现象,本论文以水蒸气为活化剂、硝酸银为抗菌剂,采用不同工艺阶段与条件分别对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 (Lamb.) Hoo k.)木材液化物碳纤维进行了处理。在基于所定系统检测数据基础上,考察了活化工艺参数对木材液化物活性碳纤维(WACF)微细结构及吸附、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推定了WACF微细孔结构的变化及形成过程,考察了载银WACF (WACF/Ag)的表面形貌、晶体结构、孔隙结构、表面化学结构、银颗粒性质和分布,以及WACF/A g的抗菌性能,最终阐明了WACF/Ag银颗粒孔填充及抗菌机制。本论文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1.在保持WACF的拉伸强度(>0.13 Gpa)达到商业化水平条件下,伴随活化温度升高(700~900℃)、活化时间延长(10~90 min)或水蒸气流量(1.0-2.5 ml/min/g)增加,WACF的吸附性能进一步提高,碘吸附值达到1800 mg/g。2. WACF石墨微晶尺寸随活化温度升高或活化时间延长先增长后减小,随水蒸气流量增加而减小,在800℃、60min、1.0 ml/min/g制备条件下达到最大值。WACF微孔和中孔比表面积和孔容随活化温度升高、活化时间延长或水蒸气流量增加而增大。WACF碳元素、含氧碳基团含量与活化温度、活化时间和水蒸气流量成正比,氧元素、石墨碳基团含量与其呈反比。3.WACF孔形成过程:炭化过程中,伴随类石墨微晶逐步形成和成长,在微晶内或微晶间产生了缺陷形成了极小的微孔结构。活化过程中,水蒸气与不饱和碳原子反应,致使微晶层间距加大,纵向尺寸变小,伴随新缺陷的生成,增加了新的微孔。4. WACF/Ag银颗粒性状和分布:银颗粒具有银单质和银离子两种价态,其中银单质含量平均占85%。随硝酸银溶液浓度增加,被银颗粒填充的微孔百分比从4%逐渐增加到17%,填充的中孔百分比从36%减少到8%。5.银颗粒孔填充机制:WACF孔隙吸附溶液中银离子,并将其还原成单质,银单质相互吸引形成银颗粒。银原子直径为0.35 nm,微孔是其主要吸附点,由2-20个原子组成的银颗粒被牢固地吸着在不同孔径的微孔中,由更多银原子组成的银颗粒吸着在中孔或吸附在表面。6.抗菌性能及耐久性机制:同一WACF/A g样品经历7次抗菌测试后,抗菌率仍保持在91.89-99.95%,这说明WACF/Ag具有抗菌高效性和耐久性。活化时间延长或硝酸银溶液浓度升高可增强WACF/Ag的抗菌性。硝酸银浓度为0.2mol/L时,银离子的释放率低且抗菌性好,是制备WACF/Ag的最佳浓度。微孔中固着了大量的纳米银颗粒是WACF/Ag具有良好抗菌耐久性的主要原因。(本文来源于《北京林业大学》期刊2015-05-01)

张露[9](2015)在《木材液化活性碳纤维制备及苯酚吸附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含酚废水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十分严重,对含酚废水的处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活性碳纤维作为一种理想的高效吸附材料在吸附工业上有很好的应用前景,随着化石资源的逐渐枯竭,研究并开发利用可再生资源来制备活性碳纤维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废弃木屑为原料,通过液化、纺丝、固化、水蒸气活化法成功制备出了木材液化物活性碳纤维。研究了各种固化条件对纤维原丝元素变化的影响;对比研究了炭化活化一步法和二步法对活性碳纤维比表面积、孔隙结构的影响,并对其吸附苯酚性能进行了研究;此外,为了增加其对苯酚的吸附量,还对木材液化物活性碳纤维进行了氨水改性。主要结论如下:利用一步制备法得到的活性碳纤维产生的中孔数量及形貌更优;活化温度为900℃时,苯酚的吸附量达到最大;木材液化物活性碳纤维对苯酚的吸附遵循Lagergren动力学二级规律;经氨水改性的活性碳纤维比表面积下降,孔径分布变窄,但对苯酚的吸附量提高。(本文来源于《北京林业大学》期刊2015-05-01)

金枝[10](2015)在《水蒸气活化木材液化物碳纤维的孔结构与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揭示木材液化物活性碳纤维(WACF)孔结构的演变、形成机制及其电化学、吸附性能,本论文以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 (Lamb.) Hook.)苯酚液化物为原料,以水蒸气为活化剂,在所定活化工艺条件下,探讨了WACF微孔、中孔的生成、演变及其形成机制;通过不同炭·活化过程,考察了碳纤维前驱体的微晶结构对WACF孔结构形成的影响及机理;通过对原丝进行空气预氧化处理,考察了原丝化学结构及碳纤维前驱体初始孔结构对WACF孔结构形成的影响及机理;同时,探讨了WACF的电化学性能、Cu2+和亚甲基蓝吸附性能与孔结构的对应关系。得到主要结论如下:(1)随着活化温度的升高或活化时间的延长,WACF的Brunauer-Emmett-Teller(BET)比表面积和总孔容均呈增加趋势。不同活化温度域,WACF孔结构的生成、演化存在差异。如在650-800℃活化过程中,WACF主要表现为微孔的生成,当烧失率≥45%时,微孔孔容和微孔比表面积趋于稳定;在850-950℃活化过程中,WACF主要表现为微、中孔的扩大,当烧失率≥75%时,微孔比表面积急剧减少,小于0.8 nm的微孔瓦解;当烧失率>90%时,中孔比率最大约为49.5%,2.8-5 nm的中孔增多。(2)构建了“活化温度-活化时间”的水蒸气活化处理工艺平面图,应用不同活化温度、活化时间的组合可以制备出同一目标孔结构的WACF。(3)在水蒸气活化过程中,轴向微晶由于水蒸气侵蚀生成微孔结构;横向微晶由于碰撞生成一定孔结构,同时发生重排。有序化微晶结构利于水蒸气向轴向微晶内部扩散,并增强其扩孔作用。(4)随着预氧化温度增高,WACF的BET比表面积、总孔容增加显着。280℃预氧化处理促进了WACF中孔结构的形成,中孔孔容和中孔比率分别提高了72.2%和30.7%,这主要归结为预氧化原丝中较高的酚类C-O含量和由芳环侧基挥发及芳环间的重连引起的表面裂隙所致。(5)在1 M H2SO4电解液0.5 Ag-1电流密度下WACF的比电容高达280 F g-1, 10 A g1电流密度下电容保持率高达81.8%,3 A g-1电流密度下经过2000次充放电循环后比电容保持率高达99.3%。这主要基于WACF具有高的微孔比表面积(2300 m2g-1),以及3-4 nm中孔结构具有良好的互通性所致。(6)随着投料量增加,WACF对Cu2+的吸附率增加显着。投料量一定时,WACF对Cu2+的吸附率随活化时间延长逐渐增大,其主要原因在于表面酸性含氧基团(C-O、 C=O、COOH)数量的增多,以及BET比表面积的提高导致可供吸附活性位点数量的增多。(7)经预氧化处理制备的WACF的亚甲基蓝吸附值比未预氧化处理的活化样品提高了34.3%。其主要原因在于WACF中孔结构的增加。(本文来源于《北京林业大学》期刊2015-04-01)

木材液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酸性催化剂对木材的苯酚液化能力具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具有进一步研究的空间,本文对此就进行了系统化的研究,酸性催化剂主要采用了浓度为85%的磷酸,浓度为36%的低浓硫酸,浓度为37%的盐酸以及浓度为99.5%的草酸。上述四种均为弱酸性的无机酸。本试验中将对不同温度下木材苯酚液化的现象进行阐述,最终测得结果表明在上述四种催化剂中表现最好的为磷酸与低浓度硫酸。当温度控制在150℃时,能够测得理想的效果,希望在本文的论述下,能够对今后木材苯酚液化能力的提升有所帮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木材液化论文参考文献

[1].糜玲,孙丰文,刘龙龙,候兴爱.花生壳苯酚液化产物制备高耐水性木材胶黏剂的研究[J].林业工程学报.2018

[2].毛磊,李晨琦,赵桂玲.酸性催化剂对木材苯酚液化能力的影响[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

[3].刘志高.氯化锌活化木材液化物碳纤维孔形成历程与吸附特性[D].北京林业大学.2016

[4].龙云飞,徐军标,文衍宣,袁长在.液化木薯淀粉制备聚氨酯木材胶粘剂[J].中国胶粘剂.2015

[5].VU,Thi,Trang,刘文静,赵广杰.Na_2HPO_4活化木材液化物碳纤维孔隙结构与表面化学结构[J].复合材料学报.2015

[6].张露,张求慧,张文博.木材液化物活性碳纤维苯酚吸附性能研究[J].化工新型材料.2015

[7].任思静,孙德彬,刘明辉.液化木材/木粉制备木材陶瓷的结构变化研究[J].材料导报.2015

[8].刘文静.载银木材液化物活性碳纤维的结构和性能[D].北京林业大学.2015

[9].张露.木材液化活性碳纤维制备及苯酚吸附性能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5

[10].金枝.水蒸气活化木材液化物碳纤维的孔结构与性能[D].北京林业大学.2015

标签:;  ;  ;  ;  

木材液化论文-糜玲,孙丰文,刘龙龙,候兴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