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联合供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热电联产,调峰首站,烟气余热回收,吸收式热泵
联合供热论文文献综述
王昊[1](2019)在《浅谈多热源梯级联合供热运行技术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我国采暖热负荷增长迅速,采暖能耗占建筑总能耗的比例逐年提高,集中供热导致的季节性大气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为改善现状,在我国能源结构调整的背景下,多热源梯级联合供热系统逐渐得到更多的应用[1]。本文以天津市热力有限公司某供热站为例,采用热电联产调峰首站换热机组和燃气热水锅炉供热为主,并辅以地源热泵机组以及烟气冷凝热回收机组,通过热源的合理利用,构建多能源互补利用的梯级联合供热运行模式,提升了供热系统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收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本文来源于《科技视界》期刊2019年24期)
王汝鑫[2](2019)在《电锅炉和燃气锅炉联合供热系统热源配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面临严峻的能源和环境问题,这对耗能较大的供热行业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国政府针对这些问题也做了很多努力,煤改电、煤改气正在我国各供暖地区推行。利用电锅炉借助风电采暖、同时利用天然气作为小型供热燃气锅炉的燃料,可以有效解决利用燃煤锅炉供热与环境污染之间的矛盾。本文从对环境影响、能耗和经济性叁个方面综合考虑,对电锅炉和燃气锅炉联合供热系统热源配置进行优化,以得到对环境影响小、能耗低且经济的联合供热系统热源配置方案。首先,应用无因次综合公式确定采暖热负荷延续时间曲线,并根据采暖建筑所在地的气象参数与采暖建筑的功能,确定电锅炉承担设计热负荷比的取值范围,同时将不同电锅炉承担设计热负荷比确定为联合供热系统热源配置方案。本文以电锅炉承担设计热负荷比作为自变量,建立了电锅炉和燃气锅炉联合供热系统的热源配置优化数学模型。其次,应用模糊优选原理的多目标单元系统模糊优选模型建立热源配置优化数学模型的达成函数,并应用MATLAB编程对其进行求解,得出较优的电锅炉和燃气锅炉联合供热系统的热源配置方案。这为不同地区不同采暖建筑的电锅炉和燃气锅炉联合供热系统的热源配置方案优选提供了一种计算方法。在求解达成函数过程中,本文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目标的权重,同时因本文所研究目标均为成本型的,故应用成本型隶属度函数计算各目标的相对隶属度。最后,以河北省张家口市采暖建筑面积为22.7万平方米的某住宅小区为例,对其电锅炉和燃气锅炉联合供热系统进行研究分析。本文通过计算分析获得分别以环境、能耗或经济为目标的较优热源配置方案,并将这些方案与通过解热源配置优化数学模型得出较优的热源配置方案(电锅炉承担设计热负荷比0.9225)进行对比分析。最终可得综合考虑叁方面因素获得较优热源配置方案优于仅考虑单因素获得的较优热源配置方案。本文还对电锅炉和燃气锅炉联合供热系统的费用年值和热源配置优化方案做了能源价格的敏感性分析,得到不同能源价格范围所对应的较优热源配置方案,为不同能源价格下的电锅炉和燃气锅炉联合供热系统热源配置提供参考。同时经分析可知,在一定的能源价格波动的范围内热源配置方案(电锅炉承担设计热负荷比)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本文来源于《河北建筑工程学院》期刊2019-06-01)
戴帅[3](2019)在《基于TRNSYS的燃气—太阳能联合供热系统模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使用煤炭进行建筑冬季采暖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因此进行建筑清洁供暖改造迫在眉睫,尤其在乡镇地区改造潜力很大。通过增加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降低传统燃煤燃料的消费占比,完成能源消费结构的转型,可以有效地解决我国乡镇地区采暖能耗与环境的问题。据此本文以鲁西南地区典型乡镇居住建筑为例,基于现有的采暖方式及存在问题,依靠鲁西南地区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和燃气资源充足等优势,进行了燃气—太阳能联合供暖的适用性研究。首先,本文阐述了研究的基础理论,通过分析鲁西南地区的气候特征、太阳能资源情况以及典型农宅的建筑特点,论证了燃气—太阳能联合供热系统的可行性。接着,本文提出太阳能单独供热系统的方案,利用TRNSYS软件对系统在采暖期期间的运行情况进行仿真模拟,以验证此系统是否满足研究对象所在地区的用户供热需求。然后,本文设计出两种燃气—太阳能联合供热系统,即燃气—太阳能并联供热系统和燃气—太阳能串联供热系统。通过TRNSYS软件仿真模拟两种系统在采暖季的运行情况。分析两种系统的能耗情况、系统效率以及节能情况得出结论:第二种方案即燃气—太阳能串联供热系统的节能效果更为显着。在此基础上,通过经济分析法确定了串联供热系统的最佳集热器面积,保证了系统的经济性。并对建筑外墙围护结构进行外保温改造并进行仿真模拟,可以发现建筑采暖期的供热能耗大大降低,达到了非常显着的节能效果。最后,完成方案优化及建筑保温改造后,对选定的系统再次进行仿真模拟,计算分析了壁挂炉效率、太阳能能效指标,以评价系统的适用性。通过本文研究的燃气—太阳能串联供热系统方案,可很好地适用于鲁西南地区乡镇居住建筑采暖期供热。同时,对乡镇地区原有住宅进行围护结构保温改造是解决采暖高能耗重要手段之一。(本文来源于《河北工程大学》期刊2019-06-01)
王汝鑫,宋盼想,刘智民,白雪[4](2019)在《电锅炉和燃气锅炉联合供热系统热源配置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对环境影响、能耗和经济性叁个方面综合考虑,建立多目标优化数学模型,对电锅炉和燃气锅炉联合供热系统热源配置规划设计阶段进行优化。应用模糊数学中的模糊优选原理对多目标优化数学模型进行求解,以得到对环境影响小、能耗低又经济的联合供热系统热源配置方案。(本文来源于《西部皮革》期刊2019年10期)
方立德,陈星彤,王东星,谢辰,张琛[5](2019)在《太阳能壁挂炉联合供热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了太阳能和天然气联合供热控制系统,重点讨论了该控制装置的结构和电路系统的设计及实现.系统内装有温度传感器、循环水泵和阀门,通过单片机控制,测量管路各点的温度值,判别不同的工作模式,使系统按照预先设好的程序进行冷热水循环、换热,实现2种供热系统的联合.通过模拟不同的工况点,进行实验测试,结果表明,效果达到了预期设想,系统通过程序自动控制切换热源,供热装置提供的水温达到规定的要求,实现了节能减排的目标.(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米二龙[6](2019)在《多热源联合供热在高寒地区优化改造运行应用实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热电联产是指发电厂同时生产电、热能的工艺过程,较之分别生产电、热能方式更加节约燃料,是一种高效、清洁、节约能源利用的技术,能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由于供热负荷形成受时间差异,地域条件的限制,会设置区域锅炉房供热,满足暂时的生活需求。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型热电联产机组的投产,区域供热锅炉房必然优先转变为区域供热调峰锅炉房。这种先后关系的差异,极有可能导致多热源联合供热出现不科学,不合理的设计搭配,造成经济效益不能最大化,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产生能源浪费。本实例就是通过研究呼伦贝尔某供热集团多热源供热联合供热现状,提出改造方案,优化运行的建议,在一定程度上优化热网的水力工况,提升企业效益。(本文来源于《节能》期刊2019年01期)
徐子龙,程鹏月,任佳艺,刘锦,赵琦[7](2019)在《谈太阳能与地源热泵联合供热》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太阳能应用的一些相关理论、自身规律与应用公式,分析了地热能的一些工程原理,并查询总结其相关公式。搭配某一种组合形式的流程图,对两种能源的组合应用进行分析讨论,最终总结了其二者搭配利用的一些优缺点,以及目前此方面研究的不足与展望之处。(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19年03期)
彭胜男[8](2018)在《适用于北方农村独立民居的光伏—空气源热泵联合供热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北方地区雾霾等环境问题日益严峻,这给居民生活、身体健康以及社会发展都造成了不可忽略的影响。然而北方地区供暖期燃烧散煤和薪柴是造成这一问题的重要因素。此外北方地区在供暖季使用燃煤供暖是造成化石能源严重消耗的一大原因。因此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供热是解决我国目前存在的这两大问题的重要举措。为解决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了光伏-空气源联合供热系统,该系统有效的缓解了能源不足以及环境污染的问题。对光伏-空气源联合供热系统各设备性能进行分析,通过对供热设备供热效率、运行特性等因素的分析,提出以光伏、空气源耦合的供热系统。并在性能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北方农村独立民居的建筑类型、建筑面积以及建筑保温特性等对适用于北方农村独立民居的以电加热为辅助的光伏-空气源热泵联合供热系统进行供热性能分析。建立光伏单独系统模型以及空气源热泵系统模型,更为精确直观地反映出光伏和空气源热泵单独系统对联合供热系统的影响,根据单独热源瞬态数学计算模型结合各相关参数的数学联系建立了联合供热系统的瞬态计算数学模型。对北方不同地区的典型独立民居进行动态模拟,得出各气候地区的逐时负荷。在对系统能耗模拟计算的基础上利用trnsys平台建立瞬态计算模型并提出以费用年值最大为优化目标进行优化计算。在满足供水温度的前提下,通过改变光伏装机量以及空气源和电辅助容量计算出不同情况下该系统的最佳空气源容量以及系统耗电量。本文对该联合供热系统进行情景分析,提出叁种不同的投资运行方案,分别计算出在不同地区不同光伏成本以及不同光伏装机量下叁种方案的内部收益率,得出不同气候地区在不同光伏成本以及不同光伏装机量下的投资可行性。并通过农村调研以及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调查农村居民对叁种投资运行方式的选择与意见。最终得出结论,农村用户对方案二情况下的联合供热系统接受度更高。对本文所提出的光伏-空气源热泵联合供热系统进行经济效益以及环境效益分析。将联合供热系统分别与农村目前最普遍的小煤炉供暖和燃煤发电两种方式在经济和环境两个方面进行对比,最终计算出联合供热系统在经济方面相对于另外两种供热方式的优越性以及燃煤发电的环境成本以及小煤炉供暖所排放的污染物总量。从而可得出结论,本文所提出的光伏-空气源热泵联合供热系统不仅是一种经济可投资的可再生能源供热方式而且环境效益突出,在北方农村地区广泛推广该联合供热系统是解决目前北方地区清洁供暖问题的有效举措。(本文来源于《青岛理工大学》期刊2018-12-01)
曹兴,赵金峰,曹丽华,徐美超,姜铁骝[9](2018)在《汽轮机与吸收式热泵联合供热整体性能的优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吸收式热泵回收循环水余热用于供热机组,节能效益显着。在供热量、供热温度一定的情况下,为便于直观反映汽轮机与吸收式热泵整体供热系统性能随工况变化情况,以某350MW调节抽汽式汽轮机供热系统为例,将热泵系统、汽轮机凝汽器、热网加热器整体考虑,建立了供热系统热泵性能系数(COP)和发电功率增加值随工况变化的数学模型,并对热泵系统、整体供热系统进行了经济性评价。结果表明:放气范围、循环水入口温度降低,热泵的性能系数COP减小,发电功率的增加值增加。循环水温降降低,COP与发电功率增加值均提高。本文的研究为吸收式热泵与汽轮机的联合整体性能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汽轮机技术》期刊2018年05期)
尚涌深[10](2018)在《地热与热电联产联合供热技术及其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对天津市某地区现有地热资源利用模式特点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天津市工业大学项目地热与热电联产结合的多热源供热案例,对实现多能源科学合理配置、优化冬季采暖能源结构以及减煤省气效果进行分析。(本文来源于《区域供热》期刊2018年03期)
联合供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面临严峻的能源和环境问题,这对耗能较大的供热行业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国政府针对这些问题也做了很多努力,煤改电、煤改气正在我国各供暖地区推行。利用电锅炉借助风电采暖、同时利用天然气作为小型供热燃气锅炉的燃料,可以有效解决利用燃煤锅炉供热与环境污染之间的矛盾。本文从对环境影响、能耗和经济性叁个方面综合考虑,对电锅炉和燃气锅炉联合供热系统热源配置进行优化,以得到对环境影响小、能耗低且经济的联合供热系统热源配置方案。首先,应用无因次综合公式确定采暖热负荷延续时间曲线,并根据采暖建筑所在地的气象参数与采暖建筑的功能,确定电锅炉承担设计热负荷比的取值范围,同时将不同电锅炉承担设计热负荷比确定为联合供热系统热源配置方案。本文以电锅炉承担设计热负荷比作为自变量,建立了电锅炉和燃气锅炉联合供热系统的热源配置优化数学模型。其次,应用模糊优选原理的多目标单元系统模糊优选模型建立热源配置优化数学模型的达成函数,并应用MATLAB编程对其进行求解,得出较优的电锅炉和燃气锅炉联合供热系统的热源配置方案。这为不同地区不同采暖建筑的电锅炉和燃气锅炉联合供热系统的热源配置方案优选提供了一种计算方法。在求解达成函数过程中,本文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目标的权重,同时因本文所研究目标均为成本型的,故应用成本型隶属度函数计算各目标的相对隶属度。最后,以河北省张家口市采暖建筑面积为22.7万平方米的某住宅小区为例,对其电锅炉和燃气锅炉联合供热系统进行研究分析。本文通过计算分析获得分别以环境、能耗或经济为目标的较优热源配置方案,并将这些方案与通过解热源配置优化数学模型得出较优的热源配置方案(电锅炉承担设计热负荷比0.9225)进行对比分析。最终可得综合考虑叁方面因素获得较优热源配置方案优于仅考虑单因素获得的较优热源配置方案。本文还对电锅炉和燃气锅炉联合供热系统的费用年值和热源配置优化方案做了能源价格的敏感性分析,得到不同能源价格范围所对应的较优热源配置方案,为不同能源价格下的电锅炉和燃气锅炉联合供热系统热源配置提供参考。同时经分析可知,在一定的能源价格波动的范围内热源配置方案(电锅炉承担设计热负荷比)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联合供热论文参考文献
[1].王昊.浅谈多热源梯级联合供热运行技术应用[J].科技视界.2019
[2].王汝鑫.电锅炉和燃气锅炉联合供热系统热源配置研究[D].河北建筑工程学院.2019
[3].戴帅.基于TRNSYS的燃气—太阳能联合供热系统模拟分析[D].河北工程大学.2019
[4].王汝鑫,宋盼想,刘智民,白雪.电锅炉和燃气锅炉联合供热系统热源配置优化研究[J].西部皮革.2019
[5].方立德,陈星彤,王东星,谢辰,张琛.太阳能壁挂炉联合供热系统设计[J].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6].米二龙.多热源联合供热在高寒地区优化改造运行应用实例[J].节能.2019
[7].徐子龙,程鹏月,任佳艺,刘锦,赵琦.谈太阳能与地源热泵联合供热[J].山西建筑.2019
[8].彭胜男.适用于北方农村独立民居的光伏—空气源热泵联合供热系统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8
[9].曹兴,赵金峰,曹丽华,徐美超,姜铁骝.汽轮机与吸收式热泵联合供热整体性能的优化分析[J].汽轮机技术.2018
[10].尚涌深.地热与热电联产联合供热技术及其应用研究[J].区域供热.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