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译者地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文献外译,译者地位,翻译策略
译者地位论文文献综述
代勋勋[1](2019)在《关于文献外译过程中译者地位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译者的翻译主体身份随着现代译学的发展而逐步得到确立。文献外译工作是涉及到国家形象塑造的重要工作,其译者地位和作用更是尤为重要。本文结合相关翻译实践,论述了文献外译中译者地位主要是通过选择翻译取向、翻译策略以及具体的翻译方法来实现的。(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9年15期)
周振懿,吴昊天,王涵,王诗雯[2](2019)在《翻译文学的文化地位与译者的文化态度》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世界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翻译文学在文化交流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就显得十分重要。我国在同一文化系统中同时出现两种翻译策略,由此可见译者主观文化态度在整个文化交流中所起到的作用。文章将对翻译文学的文化地位与译者文化态度进行探讨。(本文来源于《青年与社会》期刊2019年09期)
蔡名言[3](2018)在《重新审视译者作为“第二作者”的地位》一文中研究指出若把外国文学原着和外国文学译着看成是有着一定联系的两个不同的体系,在这个前提下我们审视译者的主体地位就更有鲜明的立场。译者作为"第二作者"是有其主体性的,译着是"第二作者"对原着的重新创作。"忠实"对于"第二作者"来说只是一个伦理概念。译者主体的文化身份和他的出身身份一样,是先在性的。译者就是"第二作者"身份、地位应等同于原着作者。(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8年14期)
赵传银,黄敏[4](2017)在《译者主体地位在古典诗歌翻译中的显身》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70年代,随着翻译研究开始向"文化"层面靠拢,译界对于译者主体地位的研究也逐渐增多,同时译者在翻译研究中也逐渐显身了。本文首先简述译者在翻译界的历史地位,结合古典诗歌翻译的特征,选取古典诗歌实例进行解读,分析古典诗歌翻译过程中译者主体地位的显身,以便提高翻译质量及古典诗歌翻译鉴赏能力,同时促进文化交流。(本文来源于《牡丹江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10期)
杨丹宇[5](2017)在《文学翻译中译者地位与译者素养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译者地位与译者素养是近年来翻译界开始重视的问题。本文通过从不同视角分析译者的地位与素养在翻译过程中的作用,对译者主体地位和素养重要性加以肯定,为合理评估译者劳动、改善译者境况、提高译者素养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前沿》期刊2017年05期)
陈璟轩[6](2017)在《从模因角度论译者的主体地位》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翻译过程的参与者,译者承担着文化传播的重要使命。译者主体性研究与翻译策略的选择、译者地位探讨以及译文鉴赏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在翻译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关于译者主体性这一课题,国内外学者经历了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认知过程。最初,翻译本身的边缘化导致译者地位低下,其主体性被完全忽略。但随着解构主义和操纵学派相关理论的不断发展,译者地位得到充分彰显。后来,学者们对翻译理论进行了更加全面而深入的思考与研究,关于译者主体性地位的观点形成一种相对平衡。本论文从文化传播的基本单位——模因的角度对译者的主体性地位分别进行了宏观的概述和微观的分析。宏观概述是借鉴模因的发展特点对译者主体性研究的历史过程展开全面考察,目的在于从模因的角度论证译者主体性观点发展的必然性;微观分析则是围绕模因复制的四个阶段对译者主体性进行探讨和思考,目的在于认识译者主体性在整个翻译过程中发挥作用的过程与机制。此外,本论文还对模因在翻译过程中复制与传播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研究,证明了译者主体性的发挥必然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研究发现,学者对译者主体性地位的认识发展现状具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而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各种考量和决策也是模因成功复制与传播的必然条件。而且,影响译者主体性发挥的因素,如文化干预、译者的审美水平、性情偏好以及职业道德都可以从模因复制传播的角度得到充分论证。本论文希望为译者主体性研究提供一些借鉴与参考,同时也希望模因这一概念在翻译中得到进一步的运用和发展。(本文来源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期刊2017-05-01)
邹粟[7](2017)在《浅谈如何提高译者社会地位》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译者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国家也越来越重视翻译人才的培养。但是从某种程度上讲,当今翻译市场严重混乱,译者所的贡献得不到社会的认可与尊重,社会地位得不到应有的保障,国家也没有制定系统的法律法规保障译者的权益。本文就此情况,简述其存在原因,浅谈解决方案。(本文来源于《祖国》期刊2017年08期)
杨丹宇[8](2017)在《从直译意译、异化归化思考译者之地位》一文中研究指出直译意译、异化归化是翻译界长期争论的翻译策略。多年来翻译界有关翻译理论的探讨也多停留在翻译策略方向。随着跨文化交流的广泛开展,翻译的理论视角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向,译者的地位也逐渐被重视。文章通过对翻译策略中直译意译、异化归化的理解和分析,结合探讨翻译策略实践中译者所采用的不同翻译策略对译品的影响,引发译者地位的思考,并探索性地提出一些建议性的想法。(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2期)
朱启芸[9](2016)在《翻译行为理论关照下的电影字幕译者地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影字幕翻译是电影走向国际市场的关键,也是翻译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翻译研究对其译者地位的关注却还远远不够。文中从德国翻译功能理论角度对字幕翻译译者地位进行研究,探讨译者在字幕翻译行为中的多重角色。对电影《霸王别姬》字幕译者贾佩琳(Linda Jaivin)的采访为本文的分析提供了有力的实证支持,使文中对译者地位的论述更为客观全面。(本文来源于《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4期)
耿磊,林明月[10](2016)在《浅析译者在选择顺应中的焦点地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传统的翻译理念中,译者的身份常常被定位为仆人。然而,随着翻译研究的深入发展,译者已经逐渐从幕后走向台前。本文旨在研究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不断进行选择与顺应的焦点地位。(本文来源于《明日风尚》期刊2016年18期)
译者地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作为世界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翻译文学在文化交流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就显得十分重要。我国在同一文化系统中同时出现两种翻译策略,由此可见译者主观文化态度在整个文化交流中所起到的作用。文章将对翻译文学的文化地位与译者文化态度进行探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译者地位论文参考文献
[1].代勋勋.关于文献外译过程中译者地位的探讨[J].青年文学家.2019
[2].周振懿,吴昊天,王涵,王诗雯.翻译文学的文化地位与译者的文化态度[J].青年与社会.2019
[3].蔡名言.重新审视译者作为“第二作者”的地位[J].北方文学.2018
[4].赵传银,黄敏.译者主体地位在古典诗歌翻译中的显身[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7
[5].杨丹宇.文学翻译中译者地位与译者素养的思考[J].前沿.2017
[6].陈璟轩.从模因角度论译者的主体地位[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7
[7].邹粟.浅谈如何提高译者社会地位[J].祖国.2017
[8].杨丹宇.从直译意译、异化归化思考译者之地位[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
[9].朱启芸.翻译行为理论关照下的电影字幕译者地位分析[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
[10].耿磊,林明月.浅析译者在选择顺应中的焦点地位[J].明日风尚.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