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在Cr/V-RE/La2O3联合掺杂WC-Co合金烧结过程中的定向迁移行为与机理

稀土在Cr/V-RE/La2O3联合掺杂WC-Co合金烧结过程中的定向迁移行为与机理

论文摘要

稀土在硬质合金中定向迁移与在合金烧结体表面的富集现象在国际上尚未见其他类似报道。本课题组的前期研究主要集中在稀土独立掺杂WC-Co合金烧结过程中稀土的表面富集条件、富集形式与富集机理。前期研究结果表明,烧结过程中稳定存在于合金内部的高活性稀土在一定服役条件下可以向合金工具工作表面产生定向迁移,在工作表面原位形成Ln2O2S(Ln:稀土)薄膜,从而明显改善合金使用性能。本研究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RE(RE:特指以La、Ce为主体成分,含Pr、Nd的高活性混合稀土)在Cr/V-RE联合掺杂WC-Co合金烧结过程中的定向迁移行为;La在Cr/V-La2O3联合掺杂WC-Co合金烧结过程中的定向迁移行为以及WC-Co合金烧结体表面稀土弥散相形成机理及其相成份、相结构影响机理与功能作用。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稀土在Cr/V联合掺杂WC-Co合金烧结过程中的定向迁移行为与机理研究,实现对稀土在硬质合金中定向迁移行为的有效控制。因La/Ce原子与W/Co原子的原子半径相差29.36~48.97%,如何激活与控制稀土在硬质合金烧结过程中的定向迁移行为不仅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而且对稀土在硬质合金中作用机理研究、稀土改善硬质合金使用性能机理研究以及(自润滑)功能导向型高性能超细硬质合金的开发均具有重大意义。选用RE-Co预合金粉与高纯纳米La2O3作为稀土掺杂原料;利用扫描电镜、能谱分析仪、X射线衍射仪与光学显微镜,采用合金烧结体表面观察与分析法,结合合金内部组织结构观察与分析、合金热力学分析等手段,研究了稀土在Cr/V联合掺杂WC-Co合金烧结过程中的定向迁移行为与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对Cr/V-RE联合掺杂WC-Co合金,烧结过程中合金中的稀土可以产生定向迁移,在合金中呈弥散分布的稀土相中的部分La、Ce、Pr、Nd原子可以脱离其原始结合状态,通过定向迁移在合金烧结体表面形成新的稀土弥散相。对Cr//V-La2O3联合掺杂WC-Co合金,当合金为WC+β+η三相组织时,烧结过程中合金中的La可以产生定向迁移,在合金烧结体表面形成稀土弥散相。无论是以液态形式迁移还是以固态形式迁移,稀土原子/离子的定向迁移必须在合金内部体系(存在高活性游离C原子)与外部环境(烧结炉内气氛中存在S、O等微量杂质元素)同时满足一定条件下才能发生,因此稀土原子/离子的迁移行为是可控的。同时满足在Co中具有较高溶解度以及高碳碳化物分解为低碳碳化物激活能低的碳化物均具有高活性游离C原子供给能力,因而可成为稀土迁移活性的激活基元。由于WC骨架结构的存在,即使稀土原子以液态形式迁移,也不可避免遇到WC迁移壁垒,因此稀土的原子极化是稀土原子/离子穿越WC晶格从而产生快速迁移的必要条件。存在稀土原子极化的条件下,由于La系收缩效应以及Ce4+、Pr4+离子的存在,当原子尺寸因素成为迁移速度的主要影响因素时,与La比较,Ce、Pr、Nd具有快速迁移优势。WC-Co合金中稀土原子产生极化与定向迁移所需的激活能与掺杂稀土的原始活性有关。当WC-Co合金含碳量正常时,Cr、V高碳碳化物分解为低碳碳化物的驱动力降低,La2O3中La的迁移活性难以得到激发。随烧结炉内气氛中S相对逸度的增加,合金烧结体表面依次可形成LnCoO3、Ln2O2S、Ln2S3等稀土弥散相。因Ce2O2S与Ce2S3的ΛfGVO(单位体积生成自由能变化)明显较相应的La2O2S与La2S3低,在Cr/V-RE联合掺杂WC-Co合金的烧结过程中更有利于Ce2O2S或Ce2S3型晶体结构稀土弥散相的形成。在体系中S相对逸度较高的条件下,S向合金内部的迁移速度增加。与La、Pr、Nd相比,因Ce更易与S形成化合物,随着S原子的向合金内部迁移以及S原子与部分Ce原子的优先结合,Ce较La的定向迁移优势被削减,Ce原子的迁移总量降低。与此同时,迁移通道的开启有利于加快La的定向迁移速度,因此导致了合金烧结体表面高La/Ce比Ln2S3弥散相的形成。合金表面原位形成的稀土弥散相具有较好的耐磨性,与合金基体具有较好的结合强度,能赋予合金自润滑功能与高耐热性能。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稀土硬质合金研究综述
  • 1.2.1 硬质合金中稀土的掺杂形式与掺杂方式
  • 1.2.2 稀土对硬质合金性能的影响
  • 1.2.3 稀土在硬质合金中的作用机理
  • 1.2.4 稀土硬质合金的应用
  • 1.2.5 小结
  • 1.3 稀土独立掺杂WC-Co合金中稀土的表面富集研究综述
  • 1.3.1 混合稀土独立掺杂硬质合金烧结过程中Ce的定向迁移行为
  • 1.3.2 稀土在硬质合金球形粉末烧结体表面的富集
  • 1.3.3 硬质合金刀片切削过程中自润滑功能稀土氧硫化物的原位形成
  • 1.4 硬质合金组元的基本性质
  • 1.5 WC-Co硬质合金的控碳问题
  • 1.6 研究内容与研究目的
  • 第二章 试验方法
  • 2.1 实验原料的选择、制备与特征
  • 2.1.1 稀土原料
  • 2.1.2 WC粉末
  • 2.1.3 Co粉末
  • 3C2粉'>2.1.4 VC和Cr3C2
  • 2.1.5 W粉
  • 2.1.6 石墨粉
  • 2.2 合金的制备工艺
  • 2.3 样品的分析与检测
  • 2.4 稀土原子/离子定向迁移行为的观察与分析方法
  • 第三章 RE在Cr/V-RE联合掺杂WC-Co合金烧结过程中的定向迁移行为
  • 3.1 实验过程
  • 3.2 存在谱线重叠现象的La/Pr、Ce/Nd相似元素的EDS分析方法
  • 3.3 Cr-RE联合掺杂的具有WC+β二相组织的WC-Co合金烧结体表面稀土弥散相的原位形成
  • 3.3.1 合金烧结体表面的SEM形貌观察与EDS成分分析
  • 3.3.2 合金烧结体表面的XRD物相分析
  • 3.3.3 合金抛光截面的金相组织
  • 3.4 Cr-V-RE联合掺杂的具有WC+β二相组织的WC-Co合金烧结体表面稀土弥散相的原位形成
  • 3.4.1 合金烧结体表面的SEM形貌观察与EDS成分分析
  • 3.4.2 合金烧结体表面的XRD物相分析
  • 3.4.3 合金抛光截面的金相组织
  • 3.5 Cr-V-RE联合掺杂的具有WC+β+η三相组织的WC-Co合金烧结体表面稀土弥散相的原位形成
  • 3.5.1 合金烧结体表面的SEM形貌观察与EDS成分分析
  • 3.5.2 合金烧结体表面的XRD物相分析
  • 3.5.3 合金抛光截面的金相组织
  • 3.6 Cr-V-RE联合掺杂的具有WC+β+M三相组织的WC-Co合金烧结体表面稀土弥散相的原位形成
  • 3.6.1 合金烧结体表面的SEM形貌观察与EDS成分分析
  • 3.6.2 合金烧结体表面的XRD物相分析
  • 3.6.3 合金抛光截面的金相组织
  • 3.7 本章小结
  • 2O3联合掺杂WC-Co合金烧结过程中的定向迁移行为'>第四章 La在Cr/V-La2O3联合掺杂WC-Co合金烧结过程中的定向迁移行为
  • 4.1 实验过程
  • 2O3联合掺杂的具有WC+β+η三相组织的WC-Co合金烧结体表面含La弥散相的原位形成'>4.2 Cr-La2O3联合掺杂的具有WC+β+η三相组织的WC-Co合金烧结体表面含La弥散相的原位形成
  • 4.2.1 合金烧结体表面的SEM形貌观察与EDS成分分析
  • 4.2.2 合金烧结体表面的XRD物相分析
  • 4.2.3 合金抛光截面的金相组织
  • 2O2S与LaCoO3弥散相的耐磨性'>4.2.4 合金烧结体表面La2O2S与LaCoO3弥散相的耐磨性
  • 2O2S与LaCoO3弥散相的存在对表面应力的影响'>4.2.5 合金烧结体表面La2O2S与LaCoO3弥散相的存在对表面应力的影响
  • 4.2.6 合金磨削表面的XRD物相分析
  • 2O3联合掺杂的具有WC+β二相组织的WC-Co合金烧结体表面特征'>4.3 Cr-La2O3联合掺杂的具有WC+β二相组织的WC-Co合金烧结体表面特征
  • 4.3.1 合金烧结体表面的SEM形貌观察与EDS成分分析
  • 4.3.2 合金烧结体表面的XRD物相分析
  • 4.3.3 合金抛光截面的金相组织
  • 2O3联合掺杂的具有WC+β+η三相组织的WC-Co合金烧结体表面含La弥散相的原位形成'>4.4 V-La2O3联合掺杂的具有WC+β+η三相组织的WC-Co合金烧结体表面含La弥散相的原位形成
  • 4.4.1 合金烧结体表面的SEM形貌观察与EDS成分分析
  • 4.4.2 合金烧结体表面的XRD物相分析
  • 4.4.3 合金抛光截面的金相组织
  • 2O3联合掺杂的具有WC+β+η三相组织的WC-Co合金烧结体表面含La弥散相的原位形成'>4.5 Cr-V-La2O3联合掺杂的具有WC+β+η三相组织的WC-Co合金烧结体表面含La弥散相的原位形成
  • 4.5.1 合金烧结体表面的SEM形貌观察与EDS成分分析
  • 4.5.2 合金烧结体表面的XRD物相分析
  • 4.5.3 合金抛光截面的金相组织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WC-Co合金烧结体表面稀土弥散相形成机理及其相成份、相结构影响机理与功能作用
  • 5.1 合金烧结体表面稀土弥散相形成规律及其相成份与相结构变化规律
  • 5.2 Cr-V-RE联合掺杂WC-Co合金烧结体表面稀土弥散相的抑制
  • 2O3联合掺杂的具有WC+β+η三相组织的WC-Co合金烧结体表面含La弥散相的抑制'>5.3 Cr-V-La2O3联合掺杂的具有WC+β+η三相组织的WC-Co合金烧结体表面含La弥散相的抑制
  • 5.4 稀土-Cr-V联合掺杂对WC-Co合金液相出现温度的影响
  • 5.5 稀土元素与WC-Co合金之间的扩散行为
  • 5.6 稀土元素的相关特性
  • 5.6.1 电负性
  • 5.6.2 电子层结构
  • 5.6.3 熔点、蒸气压、原子半径与离子半径
  • 5.6.4 金属原子半径的可变性
  • 5.6.5 EET理论与稀土的原子极化
  • 5.7 合金烧结过程中稀土原子/离子定向迁移机理与稀土弥散相形成机理
  • 5.8 合金烧结体表面稀土弥散相相成份的影响机理
  • 5.9 合金烧结体表面稀土弥散相中La/Ce比及其相结构的影响机理
  • 3C2-0.30%VC-0.2%RE合金(合金D)中稀土弥散相的赋存状态'>5.9.1 WC-11%Co-0.41%Cr3C2-0.30%VC-0.2%RE合金(合金D)中稀土弥散相的赋存状态
  • 3C2-0.06%RE合金(合金A))中稀土的赋存状态'>5.9.2 WC-8%Co-0.71%Cr3C2-0.06%RE合金(合金A))中稀土的赋存状态
  • 2S3型晶体结构形成机理'>5.9.3 稀土弥散相中La/Ce比变化机理与高La/Ce比稀土弥散相Ce2S3型晶体结构形成机理
  • 2O2S、LnCoO3、Ln2S3弥散相形成的功能作用'>5.10 Ln2O2S、LnCoO3、Ln2S3弥散相形成的功能作用
  • 5.11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主要创新点与结论
  • 6.1 主要创新点
  • 6.2 主要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目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高熵合金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进展[J]. 航空制造技术 2019(22)
    • [2].低合金钛卷应用与展望[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9(36)
    • [3].各类高熵合金的研究进展[J]. 功能材料 2019(12)
    • [4].高熵合金抗氧化性能研究现状及展望[J]. 材料导报 2019(S2)
    • [5].镁铝钆合金在空气中的氧化与燃烧[J].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2019(12)
    • [6].含稀土铂基合金的性能研究进展[J]. 贵金属 2019(S1)
    • [7].高熵合金的力学性能及功能性能研究进展[J]. 材料热处理学报 2020(01)
    • [8].影响6005A合金剥落腐蚀性能的因素研究[J]. 铝加工 2020(01)
    • [9].高熵合金的耐蚀性与耐磨性研究进展[J]. 热加工工艺 2020(06)
    • [10].轻质高熵合金的研究进展与展望[J].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2020(04)
    • [11].高熵合金的热处理综述[J]. 材料热处理学报 2020(05)
    • [12].国内高熵合金制备技术的发展现状[J]. 科技经济导刊 2020(10)
    • [13].高熵合金激光选区熔化研究进展[J]. 钢铁研究学报 2020(06)
    • [14].浅析合金成分及时效工艺对6082合金的影响[J]. 福建冶金 2020(04)
    • [15].多组元高熵合金制备方法的研究现状[J]. 有色金属工程 2020(06)
    • [16].高熵合金——打破传统的新型高性能多主元合金[J].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20(08)
    • [17].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718合金中铝钴钛钒磷钨六种元素[J]. 湖南有色金属 2020(04)
    • [18].增材制造技术制备高熵合金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 材料导报 2020(17)
    • [19].立方晶体结构高熵合金在低温条件下的力学行为研究进展[J].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2020(09)
    • [20].高熵合金制备及热处理工艺研究进展[J]. 金属热处理 2020(10)
    • [21].轻质高熵合金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 材料导报 2020(19)
    • [22].轻质高熵合金的研究现状[J]. 材料导报 2020(21)
    • [23].热处理对Mg-11Gd-3Y-0.6Ca-0.5Zr合金显微组织和腐蚀行为的影响[J]. 材料导报 2020(20)
    • [24].高熵合金材料研究进展(英文)[J]. Science China Materials 2018(01)
    • [25].高熵合金的研究进展[J]. 中国重型装备 2017(03)
    • [26].Al-5.0Zn-3.0Mg-1.0Cu-0.1Zr合金的淬火敏感性[J].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9)
    • [27].体内外实验评估Mg-6Zn合金对肠上皮细胞紧密连接的影响(英文)[J].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2015(11)
    • [28].高熵合金制备方法进展[J]. 热加工工艺 2014(22)
    • [29].4J29合金金相组织和力学性能的研究[J]. 机电元件 2015(04)
    • [30].高压处理对Cu-50.84Cr-0.48Al合金热扩散系数和热膨胀性能的影响[J]. 稀有金属 2013(05)

    标签:;  ;  ;  ;  ;  ;  

    稀土在Cr/V-RE/La2O3联合掺杂WC-Co合金烧结过程中的定向迁移行为与机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