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中医证型标准化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

脑梗死中医证型标准化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

论文摘要

目的:在“脑梗死中医证型的标准化研究”课题的基础上,依据其制定的脑梗死各证型诊断及分级标准的内容,初步编译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通过理论分析和临床验证,修订出更加符合临床实际的脑梗死各证型诊断及分级标准,并对系统进行不断地完善和优化,使系统的自动诊断与人工确诊诊断高度吻合,最终研制出符合临床实际的脑梗死中医证型标准化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方法:1在“脑梗死中医证型的标准化研究”的基础上,依据已建立的脑梗死各证型诊断及分级标准的内容,初步编译脑梗死中医证型标准化的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2收集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病例112例,将病例资料输入已编好的程序中,对系统的各项功能进行调试、完善和优化。3分析计算机自动诊断与人工初步诊断、人工确诊诊断(专家诊断)的吻合率,以人工确诊诊断为参考标准,不断修改原脑梗死各证型诊断及分级标准,同时修改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的诊断程序部分,最终制定出符合临床实际的、经过临床检验的脑梗死各证型诊断及分级标准,编译出使自动诊断高度符合人工确诊诊断的脑梗死中医证型标准化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结果:1本课题在以往课题的基础上,通过临床进一步研究,修订出了比较完善的、更加符合临床辨证实际的脑梗死各证型诊断及分级标准。2本课题把原课题脑梗死辨证标准化的研究成果和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经过努力,成功编译出了脑梗死中医证型标准化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3本系统的病例证型自动诊断吻合率:以人工确诊诊断(专家诊断)作为为评判标准,本系统对所有病例的自动诊断吻合率为:精确吻合率74.11%,模糊吻合率99.11%,达到了令人满意的目标。4本系统的单项证型总体吻合率:本系统对脑梗死五种证型(风瘀证、阴虚型、气虚型、火热型、痰湿型)中各单项证型自动诊断吻合率均较高,精确吻合率分别为:100%、91.07%、91.07%、95.53%、91.07%,平均93.75%;模糊吻合率平均达到99.82%,接近100%。5本系统的兼夹证型平均吻合率:对于兼夹证型,本系统自动诊断精确吻合率为68.17%,模糊吻合率为99.11%。可以看出,系统在兼夹证型的判断吻合率方面明显低于单项证型吻合率(93.75%),从而影响了整体的辨证精确吻合率(为74.11%)。此结论也符合临床辨证实际。如何提高系统在证型错综复杂时的诊断吻合率,使其更加智能化,是我们还要继续研究的目标。意义:经过临床资料验证,本系统的自动诊断与专家诊断吻合率较高,可以作为临床医师对脑梗死进行中医辨证时的参考工具,能有效地避免误诊、漏诊,从而提高临床辨证的准确率,并且为今后对脑梗死辨证标准化进行深入研究打下新的基础,为中医证候标准化研究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基础理论
  • 一 中医智能诊断信息系统
  • 1 人工智能、专家系统概述
  • 2 研究进展
  • 3 存在问题
  • 二 本课题中主要运用到的计算机软件简述
  • 1 软件系统构成简介:
  • 2 相关知识简述
  • 三 研究背景
  • 第二部分 课题研究
  • 一 研究内容
  • 1 目的及意义
  • 2 方法及步骤
  • 3 病例研究对象
  • 4 西医诊断标准
  • 5 中医诊断标准
  • 6 入选标准及排除标准
  • 7 病例观察表
  • 8 对照分组情况
  • 二 研究成果
  • 1 系统的组成及使用方法
  • 2 系统基本特色
  • 3 系统相关参数说明
  • 4 脑梗死各证型诊断标准修订稿
  • 三 统计结果及分析
  • 1 整体吻合率情况
  • 2 单项、兼夹证型分布及吻合率情况
  • 第三部分 讨论
  • 一 原脑梗死各证型诊断及分级初步标准的制定过程
  • 二 本课题对原标准进行修订的原因及改进方法
  • 三 关于脑梗死各证型诊断及分级标准修订稿的说明
  • 1 与原诊断标准的不同之处及修改的理由依据
  • 2 新标准的优点和特色
  • 四 关于本系统吻合率的进一步分析
  • 1 人工初诊存在的问题
  • 2 自动诊断与人工确诊
  • 3 不吻合病例举例分析
  • 五 启发和思考
  • 1 中医标准化诊断切实可行
  • 2 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中医证型及影响中医证型的相关因素研究[J]. 中国医药指南 2018(04)
    • [2].胃癌中医证型的现代研究进展[J].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02)
    • [3].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临床表现与中医证型相关性研究[J]. 新中医 2015(06)
    • [4].探讨庆阳高血压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J]. 健康之路 2017(03)
    • [5].乳腺癌中医证型与临床分期及分子标志物关系[J]. 人人健康 2017(04)
    • [6].妇科HPV感染各型别与感染者中医证型的关系[J]. 健康之路 2017(04)
    • [7].慢性胰腺炎的中医证型及证素分布规律[J].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20(05)
    • [8].基于代谢组学的中医证型研究[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0(25)
    • [9].中医证型对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接受激素治疗反应的评估[J]. 重庆医学 2019(08)
    • [10].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经颅多普勒超声分型与中医证型在治疗中的价值[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9(11)
    • [11].120例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中医证型分析[J]. 双足与保健 2018(02)
    • [12].老年高血压中医证型特征与心血管预后危险因素相关性分析[J]. 内蒙古中医药 2016(17)
    • [13].肺栓塞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探究[J]. 新疆中医药 2017(04)
    • [14].胃肠间质瘤的中医证型与免疫组化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J]. 新中医 2016(06)
    • [15].分析胸痹(慢性稳定性心绞痛)中医证型变化[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6(11)
    • [16].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证型及条目库的构建和优化[J]. 时珍国医国药 2016(08)
    • [17].咳嗽中医证型与生活质量关系研究[J]. 中国现代医生 2015(03)
    • [18].高血压中医证型与血液指标的相关性研究进展[J]. 大众科技 2015(04)
    • [19].酒精性肝纤维化中医证型与肝纤4项、影像学及病理分期相关性研究[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3(10)
    • [20].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中医证型与A型性格的相关性分析[J].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0(10)
    • [21].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中医证型判别方程的建立与使用[J].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2(02)
    • [22].基于中医证型的饮食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糖水平、肾功能的影响[J].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20(16)
    • [23].乌鲁木齐地区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中医证型的探究[J]. 新疆中医药 2019(01)
    • [24].2型糖尿病中医证型与临床生化指标相关性分析[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01)
    • [25].2型糖尿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中医证型及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研究[J]. 糖尿病新世界 2019(07)
    • [26].岷县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证型与血脂水平的相关性[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9(18)
    • [27].痛风中医证型与相关因素关系研究进展[J]. 内蒙古中医药 2019(08)
    • [28].广州地区婴幼儿急性非细菌感染性腹泻病中医证型特点研究[J]. 吉林中医药 2018(07)
    • [29].狼疮性肾炎临床指标、肾脏病理与中医证型相关性研究[J]. 亚太传统医药 2017(05)
    • [30].高血压病中医证型用药规律分析[J]. 福建中医药 2017(04)

    标签:;  ;  ;  ;  ;  

    脑梗死中医证型标准化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