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层间交换耦合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Nb添加,磁性能,交换耦合作用,初始磁化机制
层间交换耦合论文文献综述
何伦可,权其琛,胡贤君,江庆政,Sajjad,Ur,Rehman[1](2018)在《Nb添加对Nd-Ce-Fe-B合金的磁性能及晶间交换耦合作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不同含量的Nb添加对(Nd0.5Ce0.5)13Fe82-xNbxB5快淬合金的磁性能、物相组成、交换耦合作用及其初始磁化机制的影响.发现Nb添加能抑制α-Fe的形成,显着改善合金的磁性能.当Nb的添加量(原子分数)为0.5%时,合金获得较优的磁性能.随着Nb的添加量(原子分数)从0增加到0.5%,合金的矫顽力由未添加时的777 kA/m提升到900 kA/m,最大磁能积也从未添加Nb时的64 kJ/m~3增加到78 kJ/m~3,而合金的剩磁仅由未添加Nb时的0.71 T轻微下降到0.70 T.合金中晶粒间的交换耦合作用随着Nb的添加而增强.合金的初始磁化机制也有了显着的变化.(本文来源于《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期刊2018年05期)
任瀚洋[2](2018)在《界面层对铁磁材料间交换耦合影响的研究及高性能Nd-Ce-Fe-B永磁薄膜的制备及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超高真空(UHV)磁控溅射系统,进行了界面层对纳米复合永磁材料及铁磁材料间交换耦合强度影响的研究和高性能Nd-Ce-Fe-B永磁薄膜的制备及机理研究。主要使用了X射线衍射(XRD)、磁学测量系统的超导量子干涉仪(MPMS-SQUI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探针显微镜(SPM)来测试和分析样品的成分、相组成、形貌特征、晶粒尺寸、磁性能以及磁畴结构等,研究并探讨了不同种类界面层材料对交换耦合的影响,制备并分析了高Ce含量的Nd-Ce-Fe-B薄膜的高矫顽力原因。主要结果如下:(1)磁性材料的界面层(或中间层)会强烈影响磁性材料的磁性能和界面处的交换耦合。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也会使交换耦合的性质发生改变。界面层在调控铁磁材料间交换耦合作用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目前仍未获得两者之间定量的变化关系。本文采用合理的实验设计方法来定量地表征界面层对交换耦合强度的影响。选择纳米复合硬-软磁多层膜结构Sm-Co(15nm)/界面层(0-4 nm)/Fe(20 nm)来研究界面处的交换耦合作用。软磁形核场相H_(ns)由实验确定,本文中它被用作一种定量的表征交换耦合强度的方法,并为进一步分析交换耦合强度与非磁性层Cr、Ta和富稀土相界面层厚度的变化关系提供了条件。第一次定量的确定了在界面层厚度逐渐增加的过程中,两相间铁磁交换耦合的衰减行为。结果表明,在不同界面材料影响铁磁交换耦合的情况不同,本文通过确定的方法定量的研究了二者之间的关系。它有助于功能性磁性材料(如永磁体,磁记录介质等)的机理研究并为高性能磁性材料的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2)在Nd-Fe-B材料中使用部分Ce来替代Nd,是应对Nd-Fe-B工业生产中造成的Nd和Dy等资源稀缺危机并降低Nd-Fe-B磁体经济成本的有效方法。在本文中,采用超高真空(UHV)磁控溅射系统制备出了高性能的Nd-Ce-Fe-B薄膜,Ce元素的含量占整个材料总稀土含量的50 wt.%以上。在没有添加Dy的情况下,Ce替代了50 wt.%的Nd并且获得了13.3 kOe的矫顽力,11.4 kGs的剩磁和29.4 GMOe的最大磁能积,这比以往报道的具有相同Ce含量磁体的矫顽力(5-7.7 kOe)要高得多。通过分析相结构,微观结构和矫顽力机理,发现矫顽力机制主要由形核机制决定。基于微观结构的观察和矫顽力机理的分析,Nd-Ce-Fe-B薄膜的晶粒细小,分布均匀,晶粒表面光滑是造成高矫顽力的原因。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在Nd-Fe-B磁体中用Ce代替Nd为缓解Nd和Dy元素的稀缺以及降低成本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本文来源于《宁波大学》期刊2018-04-02)
陈海良[3](2010)在《磁各向异性Pt/Co多层膜系统中的层间交换耦合》一文中研究指出自从在面内各向异性的Fe/Cr多层膜系统中发现了反铁磁性层间交换耦合,由于其在高密度数据存储方面的潜在应用,层间交换耦合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磁性多层膜中磁耦合和磁矩取向的控制是建立在巨磁电阻(GMR)、遂穿磁电阻(TMR)等效应基础上的磁电阻器件得以实现的关键。论文主要研究了Pt/Co多层膜系统中的层间交换耦合,在垂直各向异性的Pt/Co多层膜系统中观察到了反铁磁性的层间交换耦合的存在,同时实验表明温度对层间交换耦合符号变化有着重要影响,这对于Pt/Co多层膜在高密度数据存储方面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首先,利用小角X射线衍射法和称重法标定了磁控溅射薄膜的沉积速率,分析了对原始反常霍尔效应曲线和磁电阻曲线的数据处理方法。其次,通过测量磁性多层膜[Pt (27.5 ?) /Co (tCo ?)]n/NiO (10.5 ?)的反常霍尔效应曲线,表明随着Co层厚度由3 A增加到7 A时,磁各向异性由面内各向异性逐渐转变为了垂直膜面各向异性。当多层膜的重复周期为2时,测量表明各Co层之间为铁磁性的层间交换耦合,重复周期增加时观察到了反铁磁性层间交换耦合的存在。再次,计算了多层膜[Pt (27.5 A) /Co (4 A)]3/NiO (10.5 A)的层间交换耦合符号随温度的变化关系,表明在温度为369K时,层间交换耦合由铁磁性的层间交换耦合转变为了反铁磁性的层间交换耦合。最后,研究了Pt层厚度和NiO层厚度对多层膜[Pt(tPt ?)/Co(4 ?)]3/NiO(tNiO A)/[Co (4 A) /Pt (tPt A)]3磁学性能的影响。通过测量多层膜[Pt(29.5 ?)/Co(4 A)]3/NiO(11A)/[Co (4 A) /Pt (29.5A)]3在不同温度下的反常霍尔效应曲线,表明由于热效应对于Pt/Co界面的电子反射位相有着重要影响,Co层磁化中的热效应对于在高温时Co层间磁耦合由铁磁性层间交换耦合向反铁磁性层间交换耦合转化起着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燕山大学》期刊2010-05-01)
陈将伟,孙敏,陆怀先[4](2009)在《层间交换耦合作用对金属磁性叁层膜磁损耗参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实验测量的有效磁损耗参量反映的往往是多种损耗机理的综合效果,侧重研究了层间交换耦合作用对金属磁性叁层膜有效磁损耗参量影响的特征。结果表明,具有不同自然共振特征的两磁性层通过层间交换耦合作用传递能量,影响各磁性层对应磁矩的进动,往往使得固有磁损耗参量较小的磁性层的有效磁损耗参量增大,而固有磁损耗参量较大的磁性层的有效磁损耗参量减小,整个体系的有效磁损耗参量也因此发生相对复杂的变化。(本文来源于《2009中国功能材料科技与产业高层论坛论文集》期刊2009-11-07)
刘国高,甘盛俊,陈将伟[5](2008)在《层间交换耦合作用对面内单轴各向异性金属磁性叁层膜微波物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Landau-Lifshitz方程和Maxwell方程组,我们探讨了垂直入射微波在面内单轴各向异性金属磁性叁层膜中的传播性质.研究发现由于存在层间交换耦合作用,沿膜厚度方向不均匀的激发磁场显着影响铁磁层的磁导率,导致新颖的微波传播性质.(本文来源于《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8年02期)
陈允忠,贺淑莉[6](2006)在《Ga添加对纳米晶双相永磁材料Pr_2(FeCo)_(14)B/-αFeCo的磁化行为及晶间交换耦合作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用熔旋快淬法制备了各向同性的纳米晶双相永磁薄带Pr9Fe74Co12B5与Pr9Fe74Co12B5Ga.通过测量样品的起始磁化曲线、小回线及回复曲线,分析了样品中的磁化行为及晶间交换耦合作用.结果表明两样品中矫顽力机理均为畴壁钉扎型.Ga添加后富集于晶界处,使样品中畴壁钉扎型的矫顽力机理更加均匀,且钉扎程度加强,同时Ga添加降低了软磁相-αFeCo的晶粒尺寸使样品中晶间交换耦合作用显着增强.(本文来源于《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6年03期)
荣传兵,张宏伟,陈仁杰,贺淑莉,张绍英[7](2004)在《纳米晶永磁材料晶间交换耦合作用的模拟计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微磁学有限元法 ,模拟计算了单相和复相各向同性纳米晶磁体的起始磁化曲线、退磁曲线和回复曲线 .验证了用δm(H)曲线的正峰值来衡量纳米晶磁体晶间交换耦合作用的有效性 .计算结果表明 ,纳米晶单相和复相磁体的晶间交换耦合作用都随晶粒尺寸的增加而降低 ,当晶粒尺寸过大时复相磁体表现出两相行为 ,其δm(H)曲线出现了两个正峰值 .分析表明 ,外场较小的正峰值是软磁相与硬磁相晶粒之间交换耦合作用的结果 ,而外场较大的正峰值是硬磁相晶粒之间交换耦合作用的结果(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04年12期)
荣传兵,张宏伟,陈仁杰,贺淑莉,张绍英[8](2004)在《纳米晶永磁材料晶间交换耦合作用的模拟计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微磁学的有限元法,模拟计算了单相和复相各向同性纳米晶磁体的起始磁化曲线、退磁曲线及其回复曲线。计算结果表明,单相和复相纳米晶磁体内部的晶间交换耦合作用强度都随晶粒尺寸的增加而降低,当晶粒尺寸过大时,复相磁体表现出两相行为。晶粒尺寸为20nm复相样品的δm(H)曲线出现了两个正峰值,分析表明,外场较小的正峰值是软磁相与硬磁相晶粒之间交换耦合作用的结果,而外场较大的正峰值是由于硬磁相与硬磁相晶粒之间的交换耦合作用造成的。(本文来源于《第四届全国磁性薄膜与纳米磁学会议论文集》期刊2004-05-01)
王世来[9](1999)在《铁磁体/绝缘体(半导体)/铁磁体型隧道结中的层间交换耦合》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自由电子模型,本文研究了由非金属中间层隔开的两铁磁体之间的层间交换耦合。其中特别注意到了铁磁层厚度dFM 及费密面随磁化排列的变化对层间耦合的影响。结果发现:(1)dFM 的变化会导致层间交换耦合(IEC)出现两种不同的特征,一种是随着中间层厚度的增加,IEC有振荡行为;另一种是其指数衰减行为;(2)作为dFM 的振荡函数,IEC表现出多个周期和一个负的非振荡项;(3)传导电子的费密能会随着两铁磁体的磁化排列变化而稍有变化,进一步地,这种变化与IEC有着某种程度的关联。(本文来源于《浙江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1999年02期)
赖恒,黄志高,方良栋,何志贤,盖荣权[10](1996)在《磁性超晶格的磁层间交换耦合与巨磁阻》一文中研究指出评述了磁层间的交换耦合和巨磁阻研究的进展,特别是磁层间的交换耦合和巨磁阻随夹层厚度和磁层厚度作周期性振荡的现象及其理论模型,并采用唯像理论计算了磁性超晶格的磁相图、交换耦合、起始磁化曲线、磁滞回线与巨磁阻.(本文来源于《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1996年03期)
层间交换耦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基于超高真空(UHV)磁控溅射系统,进行了界面层对纳米复合永磁材料及铁磁材料间交换耦合强度影响的研究和高性能Nd-Ce-Fe-B永磁薄膜的制备及机理研究。主要使用了X射线衍射(XRD)、磁学测量系统的超导量子干涉仪(MPMS-SQUI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探针显微镜(SPM)来测试和分析样品的成分、相组成、形貌特征、晶粒尺寸、磁性能以及磁畴结构等,研究并探讨了不同种类界面层材料对交换耦合的影响,制备并分析了高Ce含量的Nd-Ce-Fe-B薄膜的高矫顽力原因。主要结果如下:(1)磁性材料的界面层(或中间层)会强烈影响磁性材料的磁性能和界面处的交换耦合。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也会使交换耦合的性质发生改变。界面层在调控铁磁材料间交换耦合作用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目前仍未获得两者之间定量的变化关系。本文采用合理的实验设计方法来定量地表征界面层对交换耦合强度的影响。选择纳米复合硬-软磁多层膜结构Sm-Co(15nm)/界面层(0-4 nm)/Fe(20 nm)来研究界面处的交换耦合作用。软磁形核场相H_(ns)由实验确定,本文中它被用作一种定量的表征交换耦合强度的方法,并为进一步分析交换耦合强度与非磁性层Cr、Ta和富稀土相界面层厚度的变化关系提供了条件。第一次定量的确定了在界面层厚度逐渐增加的过程中,两相间铁磁交换耦合的衰减行为。结果表明,在不同界面材料影响铁磁交换耦合的情况不同,本文通过确定的方法定量的研究了二者之间的关系。它有助于功能性磁性材料(如永磁体,磁记录介质等)的机理研究并为高性能磁性材料的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2)在Nd-Fe-B材料中使用部分Ce来替代Nd,是应对Nd-Fe-B工业生产中造成的Nd和Dy等资源稀缺危机并降低Nd-Fe-B磁体经济成本的有效方法。在本文中,采用超高真空(UHV)磁控溅射系统制备出了高性能的Nd-Ce-Fe-B薄膜,Ce元素的含量占整个材料总稀土含量的50 wt.%以上。在没有添加Dy的情况下,Ce替代了50 wt.%的Nd并且获得了13.3 kOe的矫顽力,11.4 kGs的剩磁和29.4 GMOe的最大磁能积,这比以往报道的具有相同Ce含量磁体的矫顽力(5-7.7 kOe)要高得多。通过分析相结构,微观结构和矫顽力机理,发现矫顽力机制主要由形核机制决定。基于微观结构的观察和矫顽力机理的分析,Nd-Ce-Fe-B薄膜的晶粒细小,分布均匀,晶粒表面光滑是造成高矫顽力的原因。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在Nd-Fe-B磁体中用Ce代替Nd为缓解Nd和Dy元素的稀缺以及降低成本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层间交换耦合论文参考文献
[1].何伦可,权其琛,胡贤君,江庆政,Sajjad,Ur,Rehman.Nb添加对Nd-Ce-Fe-B合金的磁性能及晶间交换耦合作用的影响[J].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2018
[2].任瀚洋.界面层对铁磁材料间交换耦合影响的研究及高性能Nd-Ce-Fe-B永磁薄膜的制备及机理研究[D].宁波大学.2018
[3].陈海良.磁各向异性Pt/Co多层膜系统中的层间交换耦合[D].燕山大学.2010
[4].陈将伟,孙敏,陆怀先.层间交换耦合作用对金属磁性叁层膜磁损耗参量的影响[C].2009中国功能材料科技与产业高层论坛论文集.2009
[5].刘国高,甘盛俊,陈将伟.层间交换耦合作用对面内单轴各向异性金属磁性叁层膜微波物性的影响[J].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
[6].陈允忠,贺淑莉.Ga添加对纳米晶双相永磁材料Pr_2(FeCo)_(14)B/-αFeCo的磁化行为及晶间交换耦合作用的影响[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
[7].荣传兵,张宏伟,陈仁杰,贺淑莉,张绍英.纳米晶永磁材料晶间交换耦合作用的模拟计算研究[J].物理学报.2004
[8].荣传兵,张宏伟,陈仁杰,贺淑莉,张绍英.纳米晶永磁材料晶间交换耦合作用的模拟计算研究[C].第四届全国磁性薄膜与纳米磁学会议论文集.2004
[9].王世来.铁磁体/绝缘体(半导体)/铁磁体型隧道结中的层间交换耦合[J].浙江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
[10].赖恒,黄志高,方良栋,何志贤,盖荣权.磁性超晶格的磁层间交换耦合与巨磁阻[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