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工业园模式与规划研究

生态工业园模式与规划研究

论文摘要

生态工业园示范区是我国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之后的第三代工业园建设式样。它运用工业生态理论,寻求企业间的关连度,进行产业链接,建立相关企业间的生态平衡关系,以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它是前两类开发区建设的更高层次的升华和优化。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勃发于19世纪70年代的工业园,在工业生态学理论指导下,必然走生态工业园发展道路,而生态工业园是生态工业发展的典型模式。我国生态工业园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异。与发达国家相比,无论是我国生态工业园建设的道路选择,还是微观层面上的运行机制,二者均有不同的特点。宏观上,我国生态工业园项目由国家环保总局负责规划与审批,目前已有广西贵港等26家获得批准的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但是,应当看到,在市场化运作方面,我们还缺乏成功的经验。微观上,我国的生态工业园运作可以有两个层面:①以公司级层面为主,围绕主导产品,在一定区域内组建(或改造)许多工厂(或企业),形成生态工业网络;②区域层面。这里无所谓主导产品或非主导产品,在一定区域内,按生物链方法将许多不同行业的企业网络起来。另外,我国生态工业园区目前大多以园区、政府、社区为主导者,利用总体规划引导、鼓励企业进驻园区构筑工业生态网络,而不是由企业因为对利益的追求而自主形成共生体模式。本文主要探讨了生态工业园的发展模式和产业链规划模式,为生态工业园进一步开展循环经济建设、提升园区资源减量化使用水平而做出有益的理论探索。其目标是:研究生态工业园的发展和建设规律,确立生态工业园的产业规划链网模式,探讨工业园生态系统中有生命力且节约资源的产业约束关系,为我国生态工业园的循环经济建设提供制度创新思路、环境评价方法和若干建议。本文主要研究了以下内容:一、通过回顾和分析生态工业园的理论基础、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总结生态工业园的普遍发展规律和模式。二、系统研究生态工业园的关键环节:产业链网设计和规划。本文规划和设计了10条产业链和6张生态产业网,覆盖了电子信息产业、电子废弃物循环利用、精品钢延伸产品、精品钢回收利用、汽车零部件制造、食品储藏和加工、制药、纺织服装、户外旅游产品、创意产业、新材料、信息咨询服务等。三、在循环经济法基础上的、生态工业园建设的制度创新问题。四、生态工业园循环经济建设的成果评价问题。在目前的多层次多指标评价体系基础上,本文运用了能值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并建立了相关评价指标。最后选取了上海金山第二工业区作为评价对象,运用本文建立的生态工业园能值评价指标进行了计算和评价。通过系统归纳和定性定量研究,本文得到的研究结论如下:一、生态工业园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可以根据其资源利用方式、建设方式和企业地位进行园区发展的模式归类。二、生态工业园区需要建立和完善生态产业链网,以进一步提升园区的循环经济发展水平,以节约资源并带动区域可持续发展。三、目前我国生态工业园的建设需要进行制度创新,包括政府的支持制度和园区内规划、评价、准入、激励、警示五大制度。四、生态工业园的循环经济建设效果可以采用能值分析方法来进行评价,这种方法对生态工业园能流、物流、信息流、货币流、人口流进行定量分析和衡量,从中评价其在社会经济系统中的作用和地位,更符合循环经济资源集约化利用的原则。五、运用能值分析方法对上海金山第二工业区的循环经济建设绩效进行评价,发现2005年上海金山第二工业区生态经济系统中,可更新资源(包括太阳能和雨水势能等)的能值占工业区总能值使用量的0.624%,数量非常少。2005年金山第二工业区废弃物的总能值比例较高,应该注重减少废弃物的产生量,并提高废弃物的再利用率。同时该工业区能值自给率极低,经济系统对外界的依赖程度很大,对内部资源开发程度不足。另外2005年金山第二工业区能值功率密度较高,说明该园区的经济发达程度较高。本论文的特色及创新之处在于:一、生态工业园的发展模式研究,是对以往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和发展经验的总结和进一步升华。无论从现实条件还是从未来前景来看,该结论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应用性,将会进一步推动生态工业园循环经济的发展。二、本文依据循环经济的理论和原则,规划了生态工业园各类产业链网,而这正是当前全国各类工业园区转型或新建时所迫切需要的。本论文的完成必然具有较高的实践价值。三、能值理论及分析方法虽然在近期才由美国生态学家H.T.Odum提出,但其更能体现能量流动是生态经济系统的本质特征之一。能值分析方法目前在我国大多用于农业产品在区域、流域范围内的宏观分析和评价,其在生态工业园区层面的利用,是一种创新性的应用。本文的实证研究证实了能值指标在生态工业园建设中的定位和指导作用。四、本文基于循环经济法的生态工业园制度建设创新,为我国生态工业园管理者、园区企业投资者、政府决策者提供了相应制度框架和管理方略。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循环经济
  • 1.2.2 生态工业园
  • 1.3 研究的框架和创新之处
  • 1.3.1 研究的框架
  • 1.3.2 特色及创新之处
  • 参考文献
  • 2 生态工业园的理论基础
  • 2.1 工业生态学理论
  • 2.2 循环经济理论
  • 2.2.1 循环经济的基本概念
  • 2.2.2 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
  • 2.2.3 循环经济的构成体系
  • 2.2.4 循环经济范式研究
  • 2.3 生态工业园
  • 2.3.1 生态工业园的特点
  • 2.3.2 建立生态工业园的意义
  • 参考文献
  • 3 生态工业园的模式分析
  • 3.1 生态工业园区的国内外实践
  • 3.1.1 国内生态工业园创建进展
  • 3.1.2 国外生态工业园发展
  • 3.2 生态工业园的发展模式
  • 3.2.1 资源利用模式
  • 3.2.2 建设模式
  • 3.2.3 企业地位模式
  • 3.3 生态工业园发展模式的特性
  • 参考文献
  • 4 生态工业园产业链网规划分析
  • 4.1 生态工业园的循环型产业链
  • 4.2 生态工业园的共生型产业网
  • 参考文献
  • 5 生态工业园建设的制度创新设计
  • 5.1 我国循环经济法设立的基本制度
  • 5.2 我国生态工业园建设的配套制度
  • 5.2.1 政府的制度支持
  • 5.2.2 园区内的制度设计
  • 参考文献
  • 6 生态工业园区的经济-环境评价
  • 6.1 生态工业园区评价的多指标体系
  • 6.1.1 理论模型
  • 6.1.2 标准指标
  • 6.2 生态工业园的能值指标评价
  • 6.2.1 能值分析的理论和应用
  • 6.2.2 能值分析的指标体系与基本步骤
  • 6.2.3 生态工业园区能值分析的意义
  • 6.3 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能值评价案例
  • 6.3.1 上海金山第二工业区概况
  • 6.3.2 上海金山第二工业区的能值基础
  • 6.3.3 上海金山第二工业区生态建设的能值分析
  • 6.3.4 金山第二工业区与上海莘庄工业区的能值分析比较
  • 6.3.5 金山第二工业区能值评价及生态发展建议
  • 参考文献
  • 7 对生态工业园发展的若干建议
  • 7.1 生态工业园规划应遵循的原则
  • 7.2 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和运行应遵循的原则
  • 7.3 生态工业园产业的引进
  • 7.4 园区优惠政策建议
  • 7.5 生态工业园发展的社会支持系统
  • 7.6 生态工业园区管理与服务支持系统
  • 7.6.1 园区生态管理分区
  • 7.6.2 园区生态管理
  • 7.7 生态工业园发展的技术支持系统
  • 参考文献
  • 8 结论
  • 8.1 主要结论
  • 8.2 对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与的科研项目
  • 相关论文文献

    • [1].我国生态工业园区政策可持续性的动力机制[J]. 中国环境管理 2019(06)
    • [2].生态工业园区及其建设[J]. 居业 2020(07)
    • [3].基于生态工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研究[J].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9(11)
    • [4].我国生态工业园区发展的新趋势[J].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18(02)
    • [5].国外生态工业园区的发展经验及借鉴[J]. 河北企业 2017(08)
    • [6].生态工业园区的绿化树种分析[J]. 民营科技 2017(02)
    • [7].基于循环经济的我国生态工业园区构建研究[J].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17(07)
    • [8].国外生态工业园区的发展现状和启示[J].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5(06)
    • [9].浅谈生态工业园区的规划管理[J]. 建材与装饰 2015(50)
    • [10].生态工业园区创新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的探讨与研究[J].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6(02)
    • [11].基于模糊数学方法的生态工业园区绩效评价研究[J].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4)
    • [12].基于“3R”的生态工业园区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1)
    • [13].关于当前江西省建立生态工业园区的思考[J].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14(24)
    • [14].基于可持续发展经济的生态工业园区构建研究[J]. 金融经济 2015(14)
    • [15].生态工业园区循环经济产业体系构建框架研究[J]. 生物技术世界 2015(09)
    • [16].打造我省生态工业园区 实现项目与环境共赢[J]. 乡音 2015(10)
    • [17].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思考[J]. 资源环境与发展 2009(01)
    • [18].从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理论和实践谈节约型社会的构建[J].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18(08)
    • [19].中国生态工业园区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述评[J]. 工业经济论坛 2017(05)
    • [20].诗意中国的绿色生态工业园区保障基础[J]. 中国周刊 2019(05)
    • [21].生态工业园区的内涵和特征[J]. 乙醛醋酸化工 2013(03)
    • [22].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J].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 2013(08)
    • [23].生态工业园区的规划与设计研究[J]. 建设科技 2013(10)
    • [24].贵州生态工业园区发展的对策建议[J]. 当代经济 2013(14)
    • [25].生态工业园区标准化发展思路研究[J]. 中国标准化 2012(07)
    • [26].生态工业园区道路系统规划[J]. 交通世界(运输.车辆) 2010(04)
    • [27].广西生态工业园区发展政策探析[J]. 法制与经济(中旬刊) 2010(05)
    • [28].生态工业园空间布局规划研究[J]. 中外建筑 2010(06)
    • [29].利用政府干预促进生态工业园区产品销售增长[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0(25)
    • [30].江苏省生态工业园区建设中的问题和对策研究[J]. 黑龙江环境通报 2010(03)

    标签:;  ;  ;  ;  ;  

    生态工业园模式与规划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