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文基于有限元分析软件ADINA,对高炉炉壳整体进行受力变形分析。内容主要分成弹性和弹塑性分析两个部分。首先,本文回顾了高炉炉壳研究历史和研究现状,提出了采用分析设计方法的必要性,并对有限元方法、板壳理论及涉及到的壳体单元做了简要的介绍。其次,介绍了用ADINA建立高炉炉壳的过程及其考虑的因素。然后,文章进入研究的重点,高炉炉壳整体的弹性和弹塑性分析。在该部分,本文不仅得到弹性和弹塑性状态下,炉壳各个部分的受力特征和变形趋势,还对几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冷却孔开孔的折减厚度、应变强化模量的取值、加载路径对炉壳受力变形的影响做了进一步分析,并得到其变化规律和相应结论。本文得出的主要结论包括:①炉壳最大应力、变形均发生在炉缸段附近。炉壳壳体大部分的受力为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且以水平向的环向拉应力为主。②弹塑性分析时,材料应力-应变关系可采用具有一定强化刚度的二折线模型,且第二折线的应变强化刚度值可取为初始刚度值的2%。弹性分析时,炉壳整体模型各部分的受力变形与荷载基本呈线性关系;弹塑性分析时,受力变形与荷载图像近似的呈现双折线关系。③炉壳厚度折减所带来的对受力变形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厚度折减段,对厚度折减的下面各段影响较小。在冷却板开孔率小于40%时,折减后的应力、变形与原来的应力、变形之比大致与二者的厚度之比呈倒数关系。有必要在高炉炉壳整体分析时,引入折减厚度来考虑冷却孔对高炉炉壳整体强度和刚度的削弱。在冷却板开孔率小于40%时,可近似取开孔段炉壳板厚的折减率为(100%-开孔率)。④在荷载不发生改变时,应变强化模量的增大会导致计算模型变形减小,应力增大,壳体材料的塑性应变减小。⑤加载路径对炉壳整体受力变形的影响不大。本文是为数不多的用ADINA软件对高炉炉壳进行整体分析的研究之一。它为我国的《钢铁企业冶炼工艺炉技术规范》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其他软件的同类研究提供对比数据,也为高炉炉壳的局部受力变形分析及其工程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承钢1号高炉炉壳更换方案探索[J].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 2014(05)
- [2].高炉炉壳局部更换施工实践[J]. 江西冶金 2010(06)
- [3].转炉炉壳如何进行喷水冷却?[J]. 涟钢科技与管理 2014(05)
- [4].框架立式退火炉炉壳开裂成因分析及对策[J]. 宝钢技术 2013(01)
- [5].摄影测量在大型高炉炉壳形态评定的实践[J]. 宝钢技术 2013(02)
- [6].某高炉炉壳设计与弹性有限元分析[J]. 山西建筑 2011(14)
- [7].热风炉炉壳整带更换实践[J]. 冶金设备 2016(S1)
- [8].凌钢1080m~3高炉炉壳开裂的处理[J]. 炼铁 2012(06)
- [9].热-结构耦合的高炉炉壳静强度及疲劳强度分析[J]. 重庆大学学报 2008(06)
- [10].内衬对高炉炉壳受力影响的参数化分析[J]. 安徽建筑 2014(06)
- [11].矿热炉炉壳安装作业危险性分析[J]. 工业安全与环保 2015(01)
- [12].内衬对高炉炉壳受力影响的参数化分析[J]. 安徽冶金 2015(01)
- [13].转炉炉壳热应力的有限元分析[J]. 现代商贸工业 2010(12)
- [14].炼磷炉炉壳炸裂原因分析[J]. 理化检验(物理分册) 2010(11)
- [15].高炉焊接质量问题及对策[J]. 莱钢科技 2010(05)
- [16].某高炉炉壳有限元设计[J]. 安徽建筑 2015(02)
- [17].高炉炉壳施工详图深化设计技术[J]. 工业建筑 2013(S1)
- [18].高炉炉壳用钢[J]. 钢铁技术 2009(02)
- [19].高炉炉壳用钢[J]. 钢结构 2008(11)
- [20].高炉炉壳更换施工优化[J]. 包钢科技 2018(06)
- [21].80t转炉炉壳装配焊接制造工艺方案研究[J]. 科学之友 2013(11)
- [22].强制空气冷却时转炉炉壳温度场的有限元分析[J]. 材料与冶金学报 2013(04)
- [23].高炉中间段炉壳拆除更换技术[J]. 包钢科技 2011(02)
- [24].150t转炉炉壳安装焊接质量控制[J]. 钢结构 2009(03)
- [25].高炉炉壳应力的仿真与研究[J]. 冶金设备 2017(S2)
- [26].梅山钢铁5号高炉炉壳安装焊接工艺及质量控制[J]. 山西建筑 2013(28)
- [27].论中小型高炉炉壳整带三点吊装技术[J]. 安装 2014(04)
- [28].浅析高炉炉壳安装及安装质量要点的控制[J]. 河北企业 2016(04)
- [29].热风炉炉壳焊接过程控制[J]. 山东工业技术 2014(24)
- [30].260t转炉炉壳锥段旋转更换方法[J]. 鞍钢技术 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