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摘要
居住空间是人类居住文化的载体。长期在某一居住空间环境中生活,就会使居住环境与人们的行为之间产生一定的相互作用,从而形成对应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也就使人们的居住空间环境具有了文化内涵。在进行住区景观设计时,有必要注重住区文脉的承继。本文首先从分析我国现代住区景观的现状入手,重点分析我国现代住区景观存在的某些尚待改进的不足之处,尤其是承继传统居住元素方面的不足,从设计和人文的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深入分析。文化是经过人类长时间的日积月累才得以形成的,因此文化具有承接性和绵延性,是深入于人的血脉中的一种人文特质。由此本文对传统居住空间与现代住区空间构成要素的异同进行了分类对比和深入分析。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人类的居住空间环境构成要素必然发生一定的变化。通过对比我们看到现代住区景观和传统住区景观之间的异同,在证明文化的承继性的同时,也对我们目前的设计思路产生了某种启迪和借鉴意义。从上个世纪开始,国内外的某些住区设计已经在进行对传统文化的承继性探索和实践,所以本论文对近代以来的国内外传统居住元素在现代住区景观中运用的相关理论与实践进行了论述。在此基础上,尝试总结现代住区景观设计应把握的原则,以及构建住区景观承继传统居住空间元素的方法。个人认为,在当前的住区景观设计中应把握如下原则:整体性原则、生态性原则、舒适性原则、人文原则。在具体的设计中延续传统居住元素可以尝试应用以下方法:分解与转化、打散重构、置换构成、基本元素变异、异形同构等。最后本文以深圳“土楼公舍”、杭州“钱江时代”、深圳万科第五园为实际住区案例,分析对传统住区文化承继比较成功的住区范例,以及这些实例是如何反映本文中所提倡的方法和原则的。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绪论一、课题提出的依据(一) 居住文化的重要性(二) 当前城市住区景观的弊端(三)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二、相关概念界定(一) 传统元素(二) 现代住区景观(三) 承继三、相关领域研究概况(一) 国外研究概况(二) 国内研究概况四、研究框架五、研究方法第一章 我国住区景观的现状与问题分析第一节 现代住区景观的涵义及文化背景(一) 现代住区景观的涵义(二) 现代住区的文化背景第二节 我国现代住区景观的现状(一) 急功近利的住区建设态度(二) 住区景观设计的“终极”规划(三) 住区规划设计缺乏公众参与(四) 以吸引视觉为目的的住区景观美化运动(五) 现代住区人文景观缺失第三节 现代住区景观存在的问题分析(一) 对住区景观各功能构成部分内涵的片面认识(二) 对于表现住区文化与景观设计手法缺乏深入研究小结第二章 传统居住空间与现代住区空间构成要素的异同第一节 传统住区的空间构成要素(一) 建筑要素(二) 植物要素(三) 水石要素(四) 铺底要素(五) 其他要素第二节 现代住区空间构成要素(一) 现代住区建筑要素(二) 现代住区植物要素(三) 现代住区道路要素(四) 现代住区水要素(五) 其他要素小结第三章 传统居住元素在现代住区景观中运用的理论与实践综述第一节 我国现代住区景观中运用传统居住元素的理论与实践(一) 我国传统居住元素的文化渊源(二) 我国现代住区景观对传统居住空间元素承继的实践第二节 国外现代住区景观对传统居住元素运用的理论与实践(一) 国外现代住区景观对传统居住元素运用的理论(二) 国外现代住区景观运用传统元素的设计实践小结第四章 现代住区景观设计的原则与方法建构第一节 现代住区景观设计的原则(一) 整体性原则(二) 生态性原则(三) 舒适性原则(四) 人文性原则第二节 现代住区景观设计的方法建构(一) 分解与转化(二) 打散重构(三) 置换构成(四) 基本元素变异(五) 异形同构小结第五章 实例分析第一节 土楼公舍第二节 杭州钱江时代住区第三节 万科第五园小结结论致谢参考文献文中注释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列表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传统论文; 居住空间论文; 现代论文; 住区景观论文; 承继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