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红外与超声在乳腺疾病检查中的联合应用

近红外与超声在乳腺疾病检查中的联合应用

一、近红外线与超声在乳腺疾病检查中的联合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高彦[1](2020)在《乳腺磁共振BI-RADS亚分类与超声、病理对照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第一部分Fischer’s评分法结合ADC值及血管征对BI-RADS-MRI4类病变亚分类的可行性。目的:我们想借助Fischer’s评分法结合ADC值将肿块样强化的BI-RADS-MRI4类病变进行亚分类;借助Fischer’s评分法结合动态增强扫描血管征将非肿块样强化的BI-RADS-MRI4类病变进行亚分类;并与Fischer’s评分法分类进行对照,证明其可行性,以期提高BI-RADS分类的准确性。方法:搜集2014年9月至2019年9月在我院行乳腺磁共振检查的患者共458例(排除月经周期的影响),所有病人中共380例有病理结果,经排除10例由于没有行超声检查而导致没有超声诊断结果的患者,最终共370例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手术之前均行乳腺磁共振平扫、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及DWI检查。扫描完成后对病灶进行形态学分析,包括形态、边缘、大小、强化方式等;测量并记录动态增强曲线、早期最大强化率、ADC值、血管征等数据。首先根据Fischer’s评分标准进行评分,结合根据之前研究确定ADC值的最佳诊断临界值,对肿块样强化的BI-RADS-MRI4类病变进行评分,借助Fischer’s评分法结合动态增强扫描血管征对非肿块样强化的BI-RADS-MRI4类病变进行评分,分别绘制并比较Fischer’s评分法的ROC曲线与磁共振亚分类法的ROC曲线,采用Z检验比较两种诊断方法的ROC曲线下面积,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各种诊断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利用Kappa分析这两种诊断方法的结果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结果:1.两种分类方法的比较:根据此前研究,肿块样强化病灶以ADC值=1.08 × 10-3 mm2/s为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最佳界值,非肿块样强化病灶以血管征为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最佳界值,进行磁共振亚分类;同时绘制并分析磁共振亚分类法与Fischer’s评分法的ROC曲线;磁共振亚分类法与Fischer’s评分法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49、0.864,磁共振亚分类法的AUC明显高于Fischer’s评分法的AUC(Z值为6.401,P值<0.0001);Fischer’s评分法的Kappa值为0.571,与病理结果为中度一致,磁共振亚分类法的Kappa值为0.833,与病理结果诊断的一致性较高,因此磁共振亚分类法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优于Fischer’s评分法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2.磁共振亚分类法4A、4B、4C病变的阳性预测值:在370例病变中,BI-RADS-MRI 4类病变共163例。其中4A类病变共44例,良性病变41例,恶性病变3例;4B类病变共42例,良性病变22例,恶性病变20例;4C类病变共77例,恶性病变74例,良性病变3例。4A、4B、4C类病变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6.8%、47.6%、96.1%。结论:Fischer’s评分结合ADC值及血管征对BI-RADS-MRI4类病变的亚分类,在保持较高敏感性的同时明显提高诊断的特异性,而且数据显示磁共振亚分类方法4A、4B、4C的阳性率符合BI-RADS 4类病变亚分类标准,能使乳腺MRI的诊断价值进一步提高,降低了误诊及漏诊率,避免了不必要的穿刺活检;同时此研究方法简易适用、方便快捷,便于在临床上广泛的推广应用,因此我们可以尝试利用此磁共振亚分类法进行分类,为患者减轻不必要的有创检查。第二部分BI-RADS-MRI4类亚分类与超声、病理对照分析。目的:我们利用第一部分研究内容对BI-RADS-MRI 4类病变进行合理的亚分类,以病理为金标准,与BI-RADS-US4类病变亚分类进行对比,找出两者的优劣势,帮助临床选择合理的检查方法,以期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减少漏诊和误诊,降低穿刺活检率。方法:搜集2014年9月至2019年9月在我院行乳腺磁共振检查的患者共458例(排除月经周期的影响),所有病人中共380例有病理结果,经排除10例由于没有进行超声检查而没有超声检查结果的病例,最终共370例患者纳入研究。超声分类4类病变共297例,其中4A类病变84例,4B类病变107例,4C类病变106例。所有患者手术之前均行乳腺磁共振检查平扫、多期动态增强扫描、DWI检查及乳腺超声检查。磁共振采用磁共振亚分类方法进行诊断;超声按照超声亚分类诊断标准进行诊断。采用Medcalc12.7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绘制并比较磁共振亚分类法与超声亚分类法的ROC曲线;利用Z检验比较两者的ROC曲线下面积,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分别计算两种诊断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诊断准确性;采用Kappa对两种诊断方法的结果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进行分析;绘制超声4类病变与磁共振亚分类病变与病理良恶性病变对照的柱状图,对两种诊断方法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进行剖析。结果:1.磁共振亚分类法与超声亚分类法的比较:磁共振亚分类法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49,超声亚分类法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89。磁共振亚分类法的AUC高于超声亚分类法的AUC(Z值为4.928,P值<0.0001)。磁共振亚分类法与超声亚分类法的敏感性分别为98.34%、91.16%,磁共振亚分类法与超声亚分类法的特异性分别为85.19%、65.61%,说明磁共振亚分类法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均高于超声亚分类法。磁共振亚分类法的Kappa值为0.833,超声亚分类法的Kappa值为0.829,因此磁共振亚分类法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高于超声亚分类法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2.超声4类病变与磁共振亚分类及病理对照结果:超声4类病变共297例;4A类病变共84例,其中恶性病变共13例,磁共振亚分类均升为4B以上病变,良性病变共71例,有42例(59%)病变降为3类及以下病变;超声4B类病变中恶性病变共48例,有42例(87.5%)病变升为4C及以上病变,良性病变共59例,其中有34例(58%)降为3类及以下病变;4C类病变中恶性病变共100例,有51例(51%)病变升为5类,4C良性病变共6例,均降为4B以下病变。由此可见超声4类病变亚分类良性病变的磁共振亚分类大部分有所降级,恶性病变的磁共振亚分类大部分有所升级,超声4类病变亚分类与病理结果一致性较差,磁共振亚分类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更高,说明磁共振亚分类的准确性与特异性较高。结论:磁共振亚分类法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均高于超声亚分类法,对于超声诊断为4类病变的乳腺病变,通过MRI检查可以检出很多良性病变,避免了穿刺活检,因此对超声诊断为4类的病变有必要进行MRI检查,从而提高乳腺4类病变诊断的准确性及特异性,以便帮助临床制定更为合理的诊疗方案。

尹薇薇[2](2019)在《压迫式弹性成像和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在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肿块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压迫式弹性成像(Ultrasound compression elastography,UE)与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Virtual touch tissue quantification,VTQ)在乳腺肿块良恶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3月到2018年12月期间因乳腺肿块就诊于我院并经手术或活检后病理证实的101个病人共118个乳腺肿块。年龄区间25—82岁,平均43.56±4.63岁。使用西门子公司ACOUSON S2000超声仪器,内配备有频率为4MHz9MHz的9L4高频探头,弹性成像技术软件和声触诊量化技术软件;对所有纳入研究的肿块分别行常规超声、UE、VTQ检查,分别获取二维灰阶及彩色多普勒声像图、弹性图以及VTQ值,储存相关检查图像并记录检查数据。参照罗葆明改良5分法对弹性图像进行评分;应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on curve,ROC)获取鉴别良恶性病变的VTQ值最佳截断点。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并比较常规超声、UE、VTQ及三者联合使用对鉴别诊断乳腺肿块良恶性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并对各种检查方法诊断的优缺点进行分析。结果:1.118个乳腺肿块病理检查结果:恶性56个,良性62个。2.常规超声诊断乳腺肿块良恶性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43%,62.90%,78.81%,70.13%,95.12%。3.UE诊断乳腺肿块良恶性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5.00%,79.03%,77.12%,76.36%,77.78%。4.良性肿块中,VTQ均值为2.64±1.05,范围在1.04-5.89之间;恶性肿块中,VTQ均值在6.06±1.98,范围在1.32-9.00之间。两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ROC曲线获取鉴别良恶性病变的VTQ值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17,95%CI为0.852-0.960。当约登指数达到最大的0.780时,对应的VTQ值截断点为3.895m/s,即≥3.895为恶性,<3.895为良性。诊断乳腺肿块良恶性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9.29%,88.71%,88.98%,87.72%,90.16%。5.常规超声+UE+VTQ三者联合使用诊断乳腺肿块良恶性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86%,91.94%,92.37%,91.23%,93.44%。6.不同检查方法诊断效能比较,联合诊断准确率高于常规超声诊断、UE、VTQ,与常规超声、UE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TQ各项指标均高于UE,其中准确率、敏感度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UE检查特异度高于常规超声诊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TQ检查准确率、特异度高于常规超声诊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良恶性肿块硬度差异显着。(2)压迫式弹性成像(UE)、声触诊量化技术(VTQ)两种弹性成像方式均对乳腺肿块良恶性鉴别具有重要诊断价值。(3)声触诊量化技术(VTQ)作为一种定量评价方式,整体评价效能高于压迫式弹性成像(UE)。(4)压迫式弹性成像(UE)、声触诊量化技术(VTQ)作为常规超声检查的有益补充,结合常规超声诊断应用时能够提高乳腺肿块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效能。

古静[3](2019)在《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技术与乳腺癌诊断以及分子生物学因子表达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第一部分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和动态增强磁共振对BI-RADS 4类乳腺病灶的再观察价值目的:比较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automated breast volume scanner,ABVS)与动态增强磁共振(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对常规超声诊断为BI-RADS 4类乳腺病灶的再观察价值。方法:1、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于我院超声科就诊,经常规超声检查诊断为BI-RADS 4类的230例乳腺疾病患者(共237个病灶),其中BI-RADS 4A类76个,BI-RADS 4B类65个,BI-RADS 4C类96个。2、检查流程:患者均先行常规超声检查,常规超声诊断为BI-RADS 4类的乳腺疾病患者再分别进行ABVS检查和DCE-MRI检查,对病灶重新分类,将BI-RADS 4A类和4B类作为良恶性之间的分界点,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ABVS和DCE-MRI对BI-RADS 4类乳腺病灶的再观察价值。3、常规乳腺超声检查:常规乳腺超声主要观察病灶的最大直径、形状、方位、边缘情况、内部回声、后方特征、周围回声晕、血流、微钙化等,根据美国放射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Radiology Association,ACR)2013年颁布的乳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 and data system,BI-RADS)进行乳腺病灶的分类,BI-RADS 4类的病灶分别再进行ABVS检查和DCE-MRI检查。4、ABVS检查:ABVS冠状面再观察的重点在于:1对于肿块型的病灶:主要根据病灶的形态、边缘情况、微钙化重新进行分类,形态不规则、边缘不清(模糊、微小分叶、成角或毛刺)、微钙化,具备三项中的一项分为BI-RADS 4A类,具备两项或两项以上分为BI-RADS 4B类;2对于非肿块型的低回声病灶:根据病灶内部的回声改变及节段分布特点、导管扩张及导管壁不光整、微钙化,具备三项中的一项分为BI-RADS 4A类,两项或两项以上的评为BI-RADS 4B类;无论肿块型病灶或非肿块型病灶,冠状面出现汇聚征均分为4C类。5、DCE-MRI检查:观察病灶的形态(圆形或椭圆形、分叶状、不规则形)、病灶的边缘(清楚、欠清、毛刺状)、病灶的强化方式(不强化、均匀强化,内部分隔无强化、不均匀强化、边缘强化)、早期强化率(<50%、50%-100%、>100%)、强化曲线TIC曲线类型(Ⅰ型、Ⅱ型、Ⅲ型),根据改良Fischer评分法进行评分,0-1分,BI-RADS分类为1类;2分,BI-RADS分类为2类;3分,BI-RADS分类为3类;4分BI-RADS分类为4A类,5分BI-RADS分类为4B类,6分BI-RADS分类为4C类;7-11分,BI-RADS分类为5类。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别计算常规超声、ABVS、DCE-MRI诊断乳腺BI-RADS 4类肿块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使用统计软件SPSS22.0用于统计描述与推断,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及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当P<0.05时,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病理结果:237个病灶中,良性病灶84个,恶性病灶153个,良性病灶中包括46例纤维腺瘤,15例腺病,7例慢性肉芽肿性炎,10例导管内乳头状瘤,4例乳腺脓肿,2例脂肪坏死;恶性病灶中包括143例浸润性导管癌,2例浸润性小叶癌,3例导管内原位癌,2例黏液癌,1例神经内分泌癌,1例癌肉瘤,1例髓样癌。常规超声诊断为BI-RADS 4A类76个,BI-RADS 4B类65个,BI-RADS 4C类96个,以BI-RADS 4A类、BI-RADS-4B类作为良恶性的分界点,常规超声诊断为良性病灶76个,恶性病灶161个,常规超声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81.70%(125/153)、57.14%(48/84)、73.00%(173/237);ABVS诊断为BI-RADS 4A类90个,BI-RADS 4B类45个,BI-RADS 4C类102个,良性病灶90个,恶性病灶147个,ABVS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90.20%(138/153)、89.29%(75/84)、89.87%(213/237);DCE-MRI诊断为BI-RADS4A类81个,BI-RADS 4B类47个,BI-RADS 4C类109个,良性病灶81个,恶性病灶156个,DCE-MRI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91.50%(140/153)、80.95%(68/84)、87.76%(208/237);ABVS、DCE-MRI诊断BI-RADS 4类乳腺病灶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均高于常规超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BVS与DCE-MRI相比,二者在诊断BI-RADS 4类乳腺病灶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BVS与DCE-MRI较常规超声在鉴别BI-RADS 4类乳腺病灶的良恶性方面具有更高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性。而ABVS与DCE-MRI相比,二者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相当,两者均是常规超声的一个有效补充手段,能够提高对BI-RADS 4类肿块良恶性鉴别的准确性。第二部分超声二模态下的乳腺癌征象与分子生物学因子表达的相关性研究目的:探讨常规超声联合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技术的乳腺癌征象与分子生物学因子包括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表达的相关性,试图利用超声辅助评估乳腺癌分子生物学因子的表达,为临床上制定个体化的新辅助化疗方案以及疗效评估提供更多的参考信息。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153例(共153个病灶)经病理证实为乳腺癌患者的常规超声征象与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Automated Breast Volume Scanner,ABVS)冠状面征象,常规超声征象主要包括肿块最大直径、形状、方位、边缘情况、内部回声、后方特征、血流、微钙化等,ABVS冠状面征象主要包括汇聚征。通过免疫组化获得乳腺癌的分子生物学因子,主要包括ER、PR、HER-2的表达情况,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分析常规超声与ABVS冠状面的乳腺癌征象与乳腺癌分子生物学因子表达的相关性。结果:ER、PR、HER-2的表达与常规超声征象中的肿瘤最大直径、形状、方位、内部回声、后方特征、血流等无统计学差异(P>0.05)。常规超声征象中边缘为毛刺征的肿块ER、PR阳性表达率高于边缘为非毛刺征的肿块(75.00%vs49.52%,70.83%vs43.8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VS冠状面出现汇聚征的肿块ER、PR阳性表达率高于冠状面无汇聚征的肿块(80.00%vs38.55%,72.86%vs34.9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超声征象边缘为毛刺征联合ABVS冠状面出现汇聚征的肿块ER、PR阳性表达率高于单独常规超声征象边缘为毛刺征者或ABVS冠状面出现汇聚征者(97.22%vs75.00%、80.00%,94.12%vs70.83%、72.86%),且HER-2阳性表达率低(2.50%vs16.67%、21.43%);常规超声征象中肿块内有微钙化者HER-2阳性表达率高于肿块内无微钙化者(38.57%vs10.8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超声以及ABVS冠状面乳腺癌征象在预测乳腺癌分子生物学因子的表达方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常规超声联合ABVS能够更好地预测ER、PR、HER-2的表达,为临床上乳腺癌的精准治疗、个体化治疗、监测疗效以及早期评估预后提供更多的参考信息。

叶媛媛[4](2018)在《ROC曲线评价钼靶、超声、MRI及联合检查在乳腺良恶性肿块鉴别中的价值》文中认为[研究目的]1、探讨钼靶、超声及两者联合应用对鉴别乳腺良恶性肿块的诊断价值。2、研究3.0T磁共振DCE-病灶形态学、DCE-TIC曲线以及DWI-ADC值在乳腺良恶性肿块中的诊断效能。3、ROC曲线对多参数磁共振成像与钼靶、超声及其两者联合应用对乳腺良恶性肿块的诊断价值分析比较。第一部分ROC曲线评价钼靶、超声及其联合检查对乳腺良恶性肿块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1.研究对象:收集我院2015年6月~2017年10月同时行钼靶、超声及3.0T磁共振检查并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乳腺肿块患者46例共49个肿块,其中25个恶性,24个良性。2.仪器设备及检查方法:2.1乳腺钼靶摄影检查设备采用GE 2000D机型。2.2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设备采用SAMSUNG RS80A型和GE S8型超声仪。3.判读与统计处理;诊断根据依据北美放射协会(ACR)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分类,影像诊断结果去除需要进一步检查的0类、阴性诊断的Ⅰ类及已经经过病理证实的Ⅵ类,将乳腺肿块诊断结果分为4类(Ⅱ、Ⅲ、Ⅳ、Ⅴ),把Ⅱ类~Ⅲ类判读为良性病变,Ⅳ类~Ⅴ类为恶性病变,并以病理的作为金标准相比较。应用SPSS 22.0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若不符合,采用Fishers确切概率法)分析比较钼靶、超声及其联合检查对乳腺良恶性肿块的诊断效能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并绘制出三种检查方法的ROC曲线图,得出曲线下面积(AUC)。[结果]1.本研究钼靶诊断乳腺肿块良恶性的灵敏度为92.0%,特异度为79.2%,准确度为85.7%,阳性预测值为82.1%,阴性预测值为90.5%及Kappa值为0.713。2.本研究中超声诊断乳腺肿块良恶性的灵敏度为92.0%,特异度为58.3%,准确度为75.5%,阳性预测值为69.7%,阴性预测值为87.5%及Kappa值为0.512。3.钼靶联合超声对乳腺良恶性肿块诊断的灵敏度为96.0%,特异度为83.3%、准确度为89.8%、阳性预测值为85.7%、阴性预测值为95.2%及Kappa值为0.795。4.本组研究显示,钼靶联合超声诊断的AUC为0.897,钼靶诊断的AUC为0.856,超声诊断的AUC为0.752。[结论]1.乳腺钼靶及超声检查在乳腺肿块性质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两者对乳腺良恶性肿块的诊断与病理结果相比,一致性较高。2.RO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钼靶与超声联合诊断可以有效地扬长补短,提高了诊断效能;与病理结果相比,对乳腺良恶性肿块的诊断一致性高。第二部分多参数磁共振成像对乳腺良恶性肿块鉴别诊断的可行研究并与钼靶、超声及其联合检查对比的ROC曲线分析[材料与方法]1.研究对象:同第一部分。2.仪器设备与方法2.1钼靶、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器设备及诊断方法同第一部分。2.2MRI:本研究采用PHLIPS公司的Achieva3.0T双梯度超导型MRI。2.2.1常规扫描序列:包括轴位TSE T1WI序列,横断位TSE T2WI SPAIR序列。2.2.2动态增强序列(DCE):采用采用T1高分辨率各向同性容积采集技术(dyn-eTHRIVE)SENSE轴位扫描,选用钆喷葡酸胺(Gd-DTPA)对比剂。结束后立即加扫T1WI矢状位。2.2.3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查采用单次激发平面回波(SS-EPI)技术,行横断面扫描,b值取800s/mm2,测量ADC值。3.判读与统计学处理:同第一部分。应用SPSS 22.0软件,计量资料采用平均值±标准差(x±s)的形式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若不符合,采用Fishers确切概率法);绘制出MRI成像诊断的ROC曲线图,得出曲线下面积(AUC),并与钼靶、超声及其联合检查相比较。[结果]1.以DCE-形态学作为肿块良恶性判断标准,诊断的阳性预测值为82.8%、阴性预测值为95.0%、灵敏度为96.0%、特异度为79.2%、准确度为87.8%及Kappa值为0.754。2.以DCE-TIC曲线作为肿块良恶性判断标准则诊断的阳性预测值为84.2%、阴性预测值为70.0%、灵敏度为64.0%、特异度为87.5%、准确度为75.5%及Kappa值为0.512。3.采用ROC曲线分析确定诊断乳腺肿块良恶性的ADC值临界点为0.962×l0(3mm2/s,高于阈值判读为良性,小于等于阈值则判读为恶性,其对乳腺良恶性肿块诊断的阳性预测值为88.0%、阴性预测值为87.5%、灵敏度为88.0%、特异度为87.5%、准确度为87.8%及Kappa值为0.755。4.应用多参数MRI联合检查对乳腺病灶进行良恶性鉴别诊断,阳性预测值为92.0%、阴性预测值为91.7%、灵敏度为92.0%、特异度为91.7%、准确度为91.8%,及 Kappa 值为 0.837;MRI 诊断的 AUC 为 0.918。[结论]1.3.0T磁共振DCE-形态学、DCE-TIC曲线及DWI-ADC值对乳腺良恶性肿块鉴别诊断均具有重要意义。2.参照病理结果,DCE-形态学及DWI-ADC值对乳腺良恶性肿块的诊断具有高度的一致性;DCE-TIC曲线的诊断结果一致性较高。3.多参数MRI成像的诊断效能高于钼靶、超声及其两者联合检查。

王永娥[5](2018)在《人乳腺癌裸鼠模型肿瘤生长过程超声征象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超声在乳腺癌的发现、治疗与预后效果的监测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随着乳腺癌病情进展,肿瘤形态和内部结构均处于动态变化过程,在影像学上有不同的特征性表现,这种因自身生长变化所致的影像学表现的差异性为肿瘤的鉴别诊断和治疗效果评价等带来了一定的干扰信息。本实验拟建立人乳腺癌裸鼠原位移植动物模型,通过超声在不同的时间点对肿瘤进行检测,来探讨乳腺癌生长过程中超声征象的变化规律。资料与方法首先选取30只BALB/c无胸腺小鼠经组织块移植法建立人三阴性乳腺癌原位移植动物模型。移植术后每3天灰阶超声下测量肿瘤大小并记录其形态、边界、回声变化;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模式下动态观察肿瘤血流信号情况,并记录非边缘部血流最丰富切面的血流信号数量,结合频谱多普勒超声测量血管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及阻力指数,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不同时间点血流情况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然后在血管计数的同一切面开启微血管“珊瑚”成像模式,就两种血流显像技术的血流检测能力进行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取第9天、15天、21天、27天的4个肿瘤经石蜡包埋、组织切片并苏木素-伊红染色后镜下观察肿瘤组织的细胞及结构变化情况。结果30只裸鼠有27只造模成功,成功率为90%,在成功造模的裸鼠中19只(70%)进行了超声研究。超声下测量:通过生长变化曲线图可见随着肿瘤生长体积发展速度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在移植术后9至21天,在该段时间12个(63%)肿瘤发展速度值均达200%以上;形态由初期的不规则逐渐变得规则,后期再次变得不规则,第9天时可见8个(42%)肿瘤表现为椭圆形或卵圆形,而第21天时已有7个(37%)肿瘤呈微分叶形;初期肿瘤边界均不清晰,随着肿瘤快速膨胀性生长边界逐渐清晰、锐利,第9天已有11个(58%)肿瘤的边界清晰;随着肿瘤生长内部由偏高、不均质回声变成偏低、均质回声,后期再次呈偏高、不均质回声,第9天时已有3个(16%)肿瘤开始出现筛网状低回声,随着坏死的出现第21天时可见3个(16%)肿瘤内部出现不均质偏高回声区;19个肿瘤中有17个(89%)在不同时间出现后方回声增强,出现时期主要位于其体积发展速度较快时间段内,以移植术后第18天出现例数最多,达15例(79%)。血流成像:移植术后第6天时仅有3个肿瘤(16%)可检测到点、短棒血流信号,第9天时在可被检查出血流信号的14个肿瘤(74%)中有1个出现分支样血流,随着肿瘤继续发展超声下可见点、棒、分支样血流信号并存,排列紊乱,走向迂曲,多分支,粗细不等;血管计数、收缩期峰值流速及阻力指数总体呈上升趋势,但每个肿瘤各时间点测量的数据具有波动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血管计数比较微血管“珊瑚”成像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对血流信号的检测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切片苏木素-伊红染色后镜下观察:4个肿瘤均表现为细胞核质比增高,胞核形状不一,异型性较高,恶性程度高,多见核分裂象,2个可见少量腺管生成,2个可见间质中伴有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局灶性浸润,27天时的肿瘤可见大片坏死及小的钙化灶。结论及意义采用肿瘤组织块移植术可以成功建立人乳腺癌裸鼠原位移植瘤动物模型,利用动物模型可以在活体内研究乳腺癌自然变化过程。随着乳腺癌的发展其形态学灰阶超声表现具有阶段性变化规律,血流信号数量及血流动力学参数总体有增加趋势,但受自身因素和外界因素影响测量值处于不规律的波动状态。通过超声研究乳腺癌的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的自然变化规律,为后续对乳腺癌生物学特性、诊断和治疗的研究奠定了一定基础。

阿米娜·艾尔肯[6](2017)在《超声、超声造影和X线钼靶及三者联和应用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超声,超声造影,X线钼靶及三者联合应用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超声,超声造影,X线钼靶,三者联和及病理资料完整的156例乳腺癌和260例乳腺良性病变患者的病历资料,统计分析超声,超声造影,X线钼靶三种检查方法单独及联合使用对早期乳腺癌诊断率的差异。结果:超声单独诊断早期乳腺癌103例,灵敏度,特异度,假阳性率,假阴性率,符合率分别为86.55%,58.25%,41.75%,13.45%,68.62%。超声造影单独诊断早期乳腺癌54例,灵敏度,特异度,假阳性率,假阴性率,符合率分别为93.10%,70.73%,29.27%,6.89%,77.90%。X线钼靶单独诊断早期乳腺癌96例,灵敏度,特异度,假阳性率,假阴性率,符合率分别为64.00%,66.32%,33.67%,36.00%,65.32%。联合引用三者诊断早期乳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假阳性率,假阴性率,符合率分别为92.30%,98.40%,1.58%,7.69%,96.62%。单独应用超声造影诊断真确度高于单独应用超声及X线钼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者联和应用的诊断准确性均高于单独应用超声,超声造影,X线钼靶的诊断准确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独应用超声造影诊断早期乳腺癌诊断符合率高于单独应用超声及X线钼靶。三者结合可以提高诊断早期乳腺癌的诊断率,对于早期乳腺癌的早诊断,早治疗有重要临床意义。

李洪凤[7](2016)在《自制乳贴外用治疗乳痛症—肝郁痰凝证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自制乳贴外用治疗乳痛症-肝郁痰凝证的临床疗效,探讨中医药治疗乳痛症的机制,探索治疗乳痛症更有价值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开放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方法,将60例乳痛症-肝郁痰凝证的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常规口服中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外用自制乳贴治疗。观察两组治疗2个月经周期后乳房疼痛(分级、性质、乳房肿块、治疗前后大小变化及与月经的关系)、月经情况、中医临床证候积分及临床症状的变化情况,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乳房疼痛及疼痛性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疼痛分级均显着下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乳房疼痛改善(显效+有效)病例数为26例,改善率为86.7%,对照组乳房疼痛改善病例数为22例,改善率为7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的疼痛性质无明显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疼痛性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乳房肿块及质地比较:治疗组肿块疗效改善(显效+有效)病例数为28例,改善率为93.3%,对照组改善病例数为18例,改善率为6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肿块的质地无明显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乳房疼痛与月经关系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乳房疼痛与月经的关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月经情况比较:月经期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月经量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月经血块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月经颜色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痛经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中医证候积分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后均显着下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证候积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显着改善有11例,改善率为36.7%,对照组中医证候显着改善有3例,改善率为10.0%,两组改善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⑥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在胸胁胀痛、情绪烦躁易怒、情绪低落抑郁、善太息、反酸、口苦、嗳气、食欲不振、大便情况治疗后均有改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膝酸软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胁胀痛治疗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症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制乳贴联合中药口服治疗乳痛症在乳房疼痛、乳房肿块、改善临床症状方面比单用中药口服具有优势。

余泽辉,库雯静,田磊[8](2014)在《常用影像学方法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文中研究说明乳腺癌是危害女性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随着现代影像技术的发展,超声波诊断已作为乳腺癌的首选方法。钼靶摄影是乳腺癌的基本筛查手段之一,近红外线扫描是乳腺癌基层普查的一种补充,CT、MRI进一步提高了乳腺癌的诊断率,多种影像检查手段已用于乳腺癌的筛查、诊断及治疗随访,因而综合应用影像学检查方法是乳腺癌影像诊断的主要发展趋势。通过系统分析乳腺癌的常用影像学检查及其特点,为临床医师选择正确的乳腺癌辅助检查手段提供参考。

唐燕芳,刘少见[9](2013)在《近红外线乳腺检查在乳腺健康体检中的应用价值》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近红外线乳腺检查在乳腺健康体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叭2年1月至12月应用近红外线乳腺检查仪为单位女性15312例进行乳腺体检的临床资料。结果:单位女性的乳腺疾病检出率分别为乳腺增生48.56%,乳腺囊肿1.53%,乳腺纤维瘤0.86%,乳腺癌0.05%,,未定性的乳腺结节和肿物1.6%,其他0.08%。结论:近红外线乳腺检查作为乳腺疾病的初筛手段,适用于医院的大型健康体检,为更好地提高乳腺疾病的诊断准确率和检出率,可配合乳腺B超、X线钼靶等检查。

张露[10](2013)在《常规超声、压迫式弹性成像及声脉冲辐射力成像鉴别诊断乳腺肿瘤良恶性的对比研究》文中认为研究背景乳腺肿瘤是我国女性常见肿瘤之一,近年来随着环境及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社会压力的增大,乳癌发病率逐年上升并趋于年轻化,且男性发病率也逐步上升。乳腺疾病的早发现和早诊断对于病人的诊疗、预后以及提高生命质量至关重要。常规超声是乳腺体检和肿瘤筛查最普及的检查手段,但对乳腺肿瘤的定性诊断有一定的局限性。压迫式弹性成像(CE)及声脉冲辐射力成像(ARFI)是超声检查手段的新发展,文献报道这两种新技术对于乳腺良恶性肿瘤均有较高的鉴别诊断价值,但目前尚缺乏关于常规超声、CE及ARFI鉴别诊断乳腺肿瘤良恶性的价值的对比研究。目的研究乳腺良恶性肿瘤的常规超声、CE以及ARFI的声像图特征,探讨和比较常规超声、CE以及ARFI这三种超声检查技术及其各诊断指标对于鉴别诊断乳腺肿瘤良恶性的潜在临床应用价值。资料和方法2012年4月到2012年12月期间在我院就诊并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76个病人共95个乳腺肿块。采用西门子公司ACOUSON S2000超声诊断仪,配备有ARFI技术软件,9L4高频探头,频率为4MHz~9MHz;以及日立公司ALOKA ProsoundF75超声诊断仪,配备有CE技术软件,高频探头,频率为6.4MHz。对所有肿块分别行常规超声、CE以及ARFI检查,获取乳腺肿块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声像图、CE的弹性评分和弹性应变率比值(strain ratio-SR)、ARFI的声触诊组织定量(VTQ)值,然后分别采用常规超声、CE以及ARFI三种超声检查方法对乳腺肿块的良恶性进行鉴别诊断,结果采用双盲法进行分析。计算出个各方法及指标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通过绘制ROC曲线获取VTQ、SR的曲线下面积(AUC)及其最佳截断点,并评价其诊断效能。最终结果以病理结果(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作为诊断金标准,对常规超声、CE以及ARFI这三种超声检查方法在乳腺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诊断率及准确性分别进行评价,比较三种超声技术在乳腺肿瘤中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常规超声诊断乳腺肿瘤良恶性的准确性、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81.0%、81.7%、80.0%;良、恶性组SR平均值分别为6.20士10.56、28.71士21.57,两组间差异有显着意义(P<0.05),当SR截断点为3.71时,其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约登指数和AUC分别为97.1%、83.3%、88.4%、80.4%、91.6%;良、恶性组VTQ平均值分别为(2.86±0.82)m/s、(5.33±1.37)m/s,两组间差异有显着意义(P<0.05),当VTQ截断点为3.78m/s时,其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约登指数和AUC分别为94.3%、91.7%、92.6%、86.0%、92.0%;应用弹性评分法对良性组(60例)和恶性组(35例)进行评分,良性组中有52例得分为1~3分,占本组百分比为86.7%;恶性组中有30例得分为4~5分,占本组百分比为85.7%。两组间评分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超声、CE及ARFI对乳腺肿瘤的鉴别诊断均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其中ARFI对于乳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效能要优于CE和常规超声。三种技术可以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图5幅,表5个,参考文献23篇。

二、近红外线与超声在乳腺疾病检查中的联合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近红外线与超声在乳腺疾病检查中的联合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乳腺磁共振BI-RADS亚分类与超声、病理对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第一部分 Fischer,s评分法结合ADC值及血管征进行BI-RADS亚分类的可行性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二部分 BI-RADS-MRI亚分类与超声、病理对照分析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表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2)压迫式弹性成像和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在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肿块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资料、内容)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2.1 仪器和操作方法
        2.2 图像评价分析和良恶性诊断标准
    3.统计学方法
结果
    1.病理检查结果
    2.超声检查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超声检查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致谢

(3)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技术与乳腺癌诊断以及分子生物学因子表达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和动态增强磁共振对乳腺BI-RADS4类肿块诊断价值的对比研究
    1 引言
    2 资料与方法
        2.1 病例资料
        2.2 仪器与方法
        2.3 病理检测
        2.4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二部分 超声二模态下的乳腺癌征象与分子生物学因子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1 引言
    2 病例资料
        2.1 研究对象
        2.2 纳入标准
        2.3 排除标准
    3 仪器与方法
        3.1 使用仪器
        3.2 检查方法
    4 结果
    5 讨论
    6 小结
研究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致谢

(4)ROC曲线评价钼靶、超声、MRI及联合检查在乳腺良恶性肿块鉴别中的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ROC曲线评价钼靶、超声及其联合检查对乳腺良恶性肿块的诊断价值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第二部分 多参数磁共振成像对乳腺良恶性肿块鉴别诊断的可行性研究并与钼靶、超声及其联合检查对比的ROC曲线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5. 不足与展望
    6. 附图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中英文缩略语词表(ABBREVIATIONS)
附录B: 个人简介
附录C: 在读期间发表综述
    参考文献

(5)人乳腺癌裸鼠模型肿瘤生长过程超声征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表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6)超声、超声造影和X线钼靶及三者联和应用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内容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2 仪器与方法
    3 诊断标准
    4 统计学分析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乳腺超声造影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新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们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导师评阅

(7)自制乳贴外用治疗乳痛症—肝郁痰凝证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乳腺增生病
        1 乳腺增生病的命名
        2 病因及发病机制
        3 影响因素
        4 检查方法
        5 病理分型
        6 治疗
        7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乳腺增生病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1 病因病机研究
        2 治法治则研究
        3 以中医药为主的治疗研究进展
        4 针灸、推拿等传统中医治法研究
        5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临床资料
    诊疗标准
        1 诊断标准
        2 病例选择标准
        3 治疗方案及疗程
        4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5 统计方法
    结果
        1 基本情况
        2 疗效评价
    讨论
        1 对乳痛症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的认识
        2 自制乳贴的功效及药理研究
        3 研究结果及分析
        4 结论
        5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结语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8)常用影像学方法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近红外线扫描
2 钼靶摄影诊断
3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
4 CT
5 MRI

(9)近红外线乳腺检查在乳腺健康体检中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乳腺检查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10)常规超声、压迫式弹性成像及声脉冲辐射力成像鉴别诊断乳腺肿瘤良恶性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1 绪论
2 资料与方法
    2.1 临床资料
    2.2 使用仪器及检查方法
    2.3 诊断标准
    2.4 研究结果分析
    2.5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病理结果
    3.2 常规超声检查结果
    3.3 ARFI检查结果
    3.4 CE检查结果
    3.5 三种超声诊断方式及其各指标的诊断效能比较
4 讨论
    4.1 常规超声检查在乳腺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4.2 超声弹性成像在乳腺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4.2.1 CE的应用
        4.2.2 ARFI的应用
    4.3 CE及ARFI在鉴别诊断乳腺肿瘤良恶性的优势和局限性
    4.4 本研究的局限性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致谢

四、近红外线与超声在乳腺疾病检查中的联合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乳腺磁共振BI-RADS亚分类与超声、病理对照分析[D]. 高彦. 山东大学, 2020(12)
  • [2]压迫式弹性成像和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在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肿块中的应用研究[D]. 尹薇薇. 皖南医学院, 2019(12)
  • [3]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技术与乳腺癌诊断以及分子生物学因子表达的相关性研究[D]. 古静. 成都医学院, 2019(08)
  • [4]ROC曲线评价钼靶、超声、MRI及联合检查在乳腺良恶性肿块鉴别中的价值[D]. 叶媛媛. 蚌埠医学院, 2018(02)
  • [5]人乳腺癌裸鼠模型肿瘤生长过程超声征象研究[D]. 王永娥. 泰山医学院, 2018(06)
  • [6]超声、超声造影和X线钼靶及三者联和应用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价值[D]. 阿米娜·艾尔肯. 新疆医科大学, 2017(05)
  • [7]自制乳贴外用治疗乳痛症—肝郁痰凝证的临床观察[D]. 李洪凤.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4)
  • [8]常用影像学方法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余泽辉,库雯静,田磊. 转化医学杂志, 2014(06)
  • [9]近红外线乳腺检查在乳腺健康体检中的应用价值[J]. 唐燕芳,刘少见.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13(06)
  • [10]常规超声、压迫式弹性成像及声脉冲辐射力成像鉴别诊断乳腺肿瘤良恶性的对比研究[D]. 张露. 中南大学, 2013(05)

标签:;  ;  ;  ;  ;  

近红外与超声在乳腺疾病检查中的联合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