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大豆混纺针织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菠萝纤维,四-沟道聚酯纤维,大豆纤维,精练酶
大豆混纺针织物论文文献综述
刘德驹,顾东雅,封怀兵,岳晓波[1](2018)在《菠萝纤维/四-沟道聚酯纤维/大豆纤维混纺针织物的练漂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酶氧一浴法对菠萝纤维/四-沟道聚酯纤维/大豆纤维混纺针织物进行练漂前处理,探讨了酶用量、双氧水用量、pH和温度等工艺条件对处理后织物白度、毛效和顶破强力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优化练漂工艺,最佳练漂工艺为:酶用量2 g/L,双氧水用量6 g/L,pH=9,温度70℃。在此工艺条件下处理的织物白度86.4,毛效10.5 cm/30 min,顶破强力405.4 N。(本文来源于《印染助剂》期刊2018年04期)
赵博[2](2013)在《棕彩棉/大豆蛋白纤维混纺针织物风格特征测试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大豆蛋白纤维和棕彩棉纤维的性能和特点。根据测试标准,采用悬垂性测定仪和织物风格仪等,通过试验和测试,分析了大豆蛋白纤维与棕彩棉混纺针织物的风格特征,得出棕彩棉/大豆蛋白纤维混纺针织物具有良好的性能,适合用于开发高档服饰面料。(本文来源于《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3期)
吕景春,周青青,黄成[3](2012)在《大豆/天丝混纺针织物的漂白工艺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双氧水/四乙酰乙二胺(TAED)低温活化体系对大豆纤维/天丝混纺针织物进行漂白,探讨了H2O2质量浓度、H2O2/TAED摩尔分数比、漂白时间、漂白温度和pH值等多个因素对漂白效果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了正交试验,得出了最佳工艺处方:H2O(230%)用量5g/L,n(H2O2):n(TAED)=8:5,碳酸钠3g/L、硅酸钠2g/L、高效渗透剂JFC1g/L,温度80℃,时间50min。实验表明在此最佳工艺条件下织物具有较高的白度并保持较高的强力。(本文来源于《轻纺工业与技术》期刊2012年01期)
杨庆斌,田琳,窦玉坤,孙永军,周镭[4](2009)在《大豆纤维/棉混纺针织物的湿热舒适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大豆蛋白纤维/棉混纺针织物的热湿舒适性能与混纺比之间的关系,采用各种不同实验仪器对5种不同混纺比例的大豆蛋白纤维/棉混纺针织物的保暖性能,透湿性能,导热性能,冷暖感,透气性能,浸润性能等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大豆蛋白纤维含量的增加,大豆蛋白纤维/棉混纺针织物的导热系数逐渐增加,保温性逐渐下降,接触凉爽感越来越好。随着大豆蛋白纤维含量的增加,大豆蛋白纤维/棉混纺针织物的透气性变差,大豆蛋白纤维/棉混纺针织物的导水性能随着提高。(本文来源于《青岛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期刊2009年03期)
许良英,于琴,王明芳,岳仕芳[5](2009)在《大豆蛋白/棉混纺针织物的漂白工艺》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别采用还原漂白、氧化漂白、酶处理、氧化-还原双漂、还原-氧化双漂和氧-氧双漂等工艺对大豆蛋白/棉混纺针织物进行漂白。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测试了白度、强力和毛效等指标,确定优化漂白工艺为:煮漂(双氧水30 g/L,尿素5 g/L,碳酸钠5 g/L,高效精练剂2 g/L,硅酸钠3 g/L,渗透剂JFC 2 g/L,100℃处理90 m in)→水洗→烘干→环利粉还原复漂(环利粉20 g/L,碳酸钠5 g/L,渗透剂JFC 2 g/L,95~100℃处理120 m in)→水洗→烘干。(本文来源于《印染》期刊2009年05期)
朱月琴,夏冬[6](2008)在《聚乳酸与大豆蛋白混纺针织物前处理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聚乳酸纤维与大豆蛋白纤维混纺针织物是高档的新型生态环保面料,具有穿着舒适、蓬松柔软、抗菌、吸湿透气、可降解等特点。文中采用碱氧一浴法前处理工艺,运用单因素实验分析法对影响织物白度、强力的各个因素进行分析,得出了最佳前处理工艺:H2O2浓度为30g/L,Na2SiO3浓度为5~7g/L,pH值为8~9,温度90℃,时间50min。并经大样实践,证明其结果符合生产加工要求,该工艺可行。(本文来源于《针织工业》期刊2008年12期)
李波[7](2007)在《大豆纤维/棉混纺针织物染整工艺》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大豆纤维/棉混纺针织物的两步法前处理工艺。比较了大豆蛋白纤维/棉混纺针织物的传统染色工艺和使用代用碱的新型染色工艺。提出了生产注意事项。(本文来源于《印染》期刊2007年20期)
赵海洋,姚金波[8](2007)在《大豆蛋白纤维/羊绒混纺针织物抗起毛起球整理》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针对大豆蛋白纤维/羊绒混纺针织物易起毛起球的特点,选用4种整理方法对织物进行抗起毛起球整理,并优选出最佳工艺。研究表明:采用单面给液的整理方法对提高织物的抗起毛起球性能是有效的,并且得到了提高大豆蛋白纤维/羊绒(80/20)混纺针织物抗起毛起球性能的最佳工艺。此工艺的主要特点是构造出织物正反两面纤维摩擦性能的差异性,阻止正面纤维相互缠结,阻碍反面纤维从布面拔出。(本文来源于《毛纺科技》期刊2007年10期)
杨庆斌,王瑞,刘逸新[9](2007)在《大豆蛋白复合纤维/涤纶针织物混纺比与舒适性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大豆蛋白复合纤维/涤纶针织物的热湿舒适性能与混纺比之间的关系,对7种不同混纺比例的大豆蛋白复合纤维/涤纶针织物的保暖性能、透湿性能、导热性能、冷暖感、透气性能、浸润性能等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大豆蛋白复合纤维含量的增加,大豆蛋白复合纤维/涤纶针织物的保暖性逐渐提高,导热系数基本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接触凉爽感越来越好;大豆蛋白复合纤维/涤纶针织物的透气性也逐渐提高,其芯吸效应越显着。(本文来源于《纺织学报》期刊2007年06期)
杨庆斌,刘逸新[10](2007)在《大豆纤维/天丝混纺针织物的基本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5种不同混纺比例的大豆纤维/天丝混纺针织物的各种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大豆蛋白纤维含量的增加,其断裂强力下降,顶破强力下降;撕破强力下降,纵向、横向弯曲长度下降,柔软性提高;起毛起球性增加,织物磨损时的质量损失率增大.而断裂伸长率变化并不显着.(本文来源于《天津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07年01期)
大豆混纺针织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介绍了大豆蛋白纤维和棕彩棉纤维的性能和特点。根据测试标准,采用悬垂性测定仪和织物风格仪等,通过试验和测试,分析了大豆蛋白纤维与棕彩棉混纺针织物的风格特征,得出棕彩棉/大豆蛋白纤维混纺针织物具有良好的性能,适合用于开发高档服饰面料。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大豆混纺针织物论文参考文献
[1].刘德驹,顾东雅,封怀兵,岳晓波.菠萝纤维/四-沟道聚酯纤维/大豆纤维混纺针织物的练漂工艺研究[J].印染助剂.2018
[2].赵博.棕彩棉/大豆蛋白纤维混纺针织物风格特征测试与分析[J].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
[3].吕景春,周青青,黄成.大豆/天丝混纺针织物的漂白工艺探讨[J].轻纺工业与技术.2012
[4].杨庆斌,田琳,窦玉坤,孙永军,周镭.大豆纤维/棉混纺针织物的湿热舒适性研究[J].青岛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2009
[5].许良英,于琴,王明芳,岳仕芳.大豆蛋白/棉混纺针织物的漂白工艺[J].印染.2009
[6].朱月琴,夏冬.聚乳酸与大豆蛋白混纺针织物前处理工艺研究[J].针织工业.2008
[7].李波.大豆纤维/棉混纺针织物染整工艺[J].印染.2007
[8].赵海洋,姚金波.大豆蛋白纤维/羊绒混纺针织物抗起毛起球整理[J].毛纺科技.2007
[9].杨庆斌,王瑞,刘逸新.大豆蛋白复合纤维/涤纶针织物混纺比与舒适性的关系[J].纺织学报.2007
[10].杨庆斌,刘逸新.大豆纤维/天丝混纺针织物的基本性能研究[J].天津工业大学学报.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