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校际协作学习设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网络校际协作学习,学习环境,设计
校际协作学习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徐晓东[1](2014)在《网络校际协作学习环境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网络校际协作学习环境是该学习活动展开过程中赖以持续学习的资源总称,包括连接校际成员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工具资源、作为协作同伴的人际网络资源、维系同伴关系和整合技术工具的学习活动及任务情境的内容资源。网络校际协作学习环境设计是对这些资源的系统化设计,设计原则是多样性原则,包括共同性、差异性、共建性或创造性原则;设计内容包括组织层面的设计、活动层面的设计及工具层面的设计;活动层面的设计包括设计学习过程的六步骤和设计"基于差异学习策略"。根据一些学者的预测,未来的网络校际协作学习注重组织层面的设计,即作为学习资源的人际网络的设计,目标是在连接我们的网络世界里的共同学习。(本文来源于《电化教育研究》期刊2014年12期)
吴彦茹[2](2011)在《基于网络的校际协作学习过程的设计——以儿基会“姊妹学校”项目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网络的校际协作学习的开展有赖于良好的协作,所以对其协作学习过程需要精心设计,作者以中国-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姊妹学校"项目中的一个协作主题为例,分析了如何对基于网络的校际协作过程进行有效设计。(本文来源于《中国教育信息化》期刊2011年22期)
裴雯雯[3](2010)在《基于网络的校际协作学习中的知识管理设计策略——基于《学习科学与技术》课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基于网络的校际协作学习逐步显示出其价值和发展前景。但是,在此种学习方式中,如何对错综纷繁的知识进行管理成为该种教学模式的一大难题。该文基于《学习科学与技术》课程实践,结合美国生产力和质量中心提出的知识管理阶段理论,对校际协作联盟如何采集与加工、存储与积累、传播与共享、应用与创新知识,提出了系统的设计策略。(本文来源于《电脑知识与技术》期刊2010年22期)
伍莉娜,黎结莲[4](2009)在《网络环境下校际协作学习的教学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网络环境下的校际协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正影响着学习者的思想与行为。本文作者结合网络环境下的校际协作学习的活动,探讨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方式。(本文来源于《文教资料》期刊2009年36期)
陈美玲,陈丽,冯晓英[5](2008)在《大型跨地区校际协作学习活动的整体设计及主题设计研究——以“携手助学”百间教室校际协作活动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校际协作学习活动能够促进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之间教师、学生、资源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并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和综合技能。然而,校际协作学习在我国起步较晚,尤其是以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学校为主开展的跨地区校际协作学习活动很少,如何成功设计和组织这种跨地区校际协作学习活动,我国无论理论研究还是实践上都缺乏可供参考的经验和方法。本文以教育部—微软(中国)"携手助学"合作项目2006—2007年度研究课题中的成功组织的大型跨地区校际协作学习活动为例,分析了我国农村学校开展校际协作学习活动的主要困难,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整体设计的叁个主要设计工作,并结合实践案例介绍了如何进行校际协作学习的主题设计。希望本文能够为政府部门和学校今后开展类似的校际协作学习活动提供参考和借鉴。(本文来源于《中国电化教育》期刊2008年04期)
冯晓英,陈丽,张伟远[6](2008)在《校际协作学习项目设计模式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校际协作学习能够促进不同地区学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有利于优秀教育资源的共享,促进西部落后地区教学水平的提高。校际协作学习的顺利开展需要有系统的设计来支持。本文通过文献调研提出了一套校际协作学习项目的设计模式,提出校际协作学习的完整开展应当包括的五个阶段,对每个阶段的具体工作和要点进行了分析,并强调校际协作学习项目应当重视设计和开发阶段的工作。最后,作者介绍了此设计模式在实践中的应用实例。(本文来源于《中国远程教育》期刊2008年01期)
白晓晶[7](2007)在《小学校际网络协作学习项目主题和活动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的基础教育以学科知识扎实为特点,但在培养适应21世纪的人才战略上,基础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与冲击。我国的学生在创新能力、合作能力、信息技术能力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的学生相比,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而这些技能又是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的必备素质。校际协作学习在促进教育信息化、提升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的综合素质方面进行着不断的探索。本研究以中央电教馆与美国世界联结(WORLDLINKS)组织二期合作项目“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题“远程合作学习”项目为研究对象,主要针对小学阶段校际协作学习项目的主题和活动的选择与设计进行研究。通过本研究,为今后校际协作学习的主题选择和活动设计与组织提供借鉴与指导,增强校际协作学习在主题和活动设计与组织方面的可操作性与有效性。本研究采用了问卷法、访谈法、案例法等研究方法,对上述二期合作项目中42个不同主题的校际协作学习项目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内容为校际协作学习主题的开展现状,学生参与校际协作学习的热情度与对开展主题活动的期望,校际协作学习的主题选择范围及内容,不同主题校际协作学习采用的活动类型等。通过本研究发现小学阶段在选择校际学习主题时,应主要基于四、五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在选择主题与开展相关活动时要考虑趣味性、实践性、现实生活关联性、可操作性及价值性等几个方面。根据主题设计校际协作学习项目需要开展的活动类型时,网上交流活动、资料的收集与加工处理、本地调查活动、体验活动这四种基本的活动形式是必备的,此外,结合主题自身特点和需要,还可有选择的展开另外九种类型的活动,像专家指导、作文竞赛、观察活动、当面会谈等。本研究还提供了校际协作学习项目学生活动开展模式图,供大家参考。开展校际协作学习项目的学校可以根据笔者的建议结合实际情况规划校际协作学习项目的主题和活动设计。(本文来源于《首都师范大学》期刊2007-05-10)
郭锂,徐晓东[8](2003)在《基于网络的校际协作学习中E-Portfolio学习评价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与学习观念的变革,基于网络的远程校际协作学习成为极具发展前景及研究价值的新型教学模式。感受其魅力的同时,"如何有效地对这类学习进行评价"也成为了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介绍了教育部十五重点课题专项研究"基于网络的校际协作学习研究"中学习评价的设计理念、实施方案,并对网络协作学习评价设计策略进行了探讨。(本文来源于《中国电化教育》期刊2003年12期)
校际协作学习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网络的校际协作学习的开展有赖于良好的协作,所以对其协作学习过程需要精心设计,作者以中国-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姊妹学校"项目中的一个协作主题为例,分析了如何对基于网络的校际协作过程进行有效设计。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校际协作学习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1].徐晓东.网络校际协作学习环境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14
[2].吴彦茹.基于网络的校际协作学习过程的设计——以儿基会“姊妹学校”项目为例[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
[3].裴雯雯.基于网络的校际协作学习中的知识管理设计策略——基于《学习科学与技术》课程[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
[4].伍莉娜,黎结莲.网络环境下校际协作学习的教学设计研究[J].文教资料.2009
[5].陈美玲,陈丽,冯晓英.大型跨地区校际协作学习活动的整体设计及主题设计研究——以“携手助学”百间教室校际协作活动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08
[6].冯晓英,陈丽,张伟远.校际协作学习项目设计模式的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8
[7].白晓晶.小学校际网络协作学习项目主题和活动设计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
[8].郭锂,徐晓东.基于网络的校际协作学习中E-Portfolio学习评价的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