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煤层建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回采工作面,可靠性,保障措施
煤层建模论文文献综述
秦峰[1](2019)在《薄煤层回采设备的可靠性建模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从设备故障的分类、回采工作面设备故障规律等方面分析设备故障及影响;绘制设备系统的可靠性框图以及设备系统可靠性模型的建立;对生产系统故障进行分析以及应采取的可靠性保障措施。(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期刊2019年16期)
卢晨刚,张遂安,白铁峰,刘成,杜军军[2](2019)在《川南筠连区块煤层叁维含气量属性精细建模》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地表形态和构造起伏较大的川南筠连区块,采用常规储层属性建模方法进行煤层气叁维含气量建模存在预测不准的问题,为提高含气量叁维模型精度,利用灰色关联与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含气量预测模型,考虑每个网格的实际埋深,提出适应该区块的叁维含气量建模方法。结果表明:川南筠连区块含气量的关联的因素由强到弱依次为水分、最大镜质组反射率、埋深、灰分、固定碳;经共线性检验,由水分、最大镜质组反射率、埋深、灰分建立的含气量预测模型较好,拟合相关系数R2=0.701,在99%的显着性水平下显着;该叁维含气量计算模型综合考虑了地表形态和地下构造对实际埋深的影响,更接近实际情况;较大埋深区域的计算含气量比常规属性建模方法的数值高,同时改进的含气量建模结果比常规建模结果更贴近实际生产情况。(本文来源于《煤炭科学技术》期刊2019年08期)
郭天骏[3](2019)在《极薄煤层液压支架建模与运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液压支架作为煤矿开采的关键支护设备,其可靠性对回采安全有重要作用。随着煤矿厚煤层及中厚煤层的储量减少,薄煤层与极薄煤层将逐渐成为主采煤层。极薄煤层空间狭小、开采效率低、安全可靠性差,目前大多数液压支架都是针对中厚煤层所设计的,因而研发一种满足极薄煤层开采的液压支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来源于《煤炭科技》期刊2019年01期)
赵杰,刘长友,李建伟,王文才[4](2018)在《沟谷区域浅埋煤层开采叁维地质建模及地表损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分析沟谷区域浅埋煤层开采地表损害变化规律,基于串草圪旦煤矿沟谷区域浅埋厚煤层开采地质及生产条件,采用叁维地质建模、数值计算以及理论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研究了沟谷地形条件下煤岩层原岩应力分布特征,煤层开采对沟谷区域地表应力及位移分布的动态影响规律,以及浅埋厚煤层大规模开采地表损害影响范围动态变化特征等。结果表明:FLAC3D叁维地质建模能有效满足复杂地貌条件下浅埋厚煤层开采叁维仿真分析要求;沟谷地形的存在影响地表及其下覆煤岩层原岩应力分布,地表沟谷区域存在剪切应力集中,易发生地质灾害;煤层的开采活动导致地表沟谷区域应力集中程度增大,易诱发沟谷坡体发生滑坡、塌陷等地质灾害;随着煤层开采范围的增大,地表塌陷影响范围不断扩大,采空区上方地表位移等值线由"O"字型向近似长方形变化,且地表损害影响范围及影响程度均具有动态变化特征。(本文来源于《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张滨海,陈峥嵘,艾传志,李莹莹,彭成勇[5](2018)在《四维动态地应力建模方法及其在寿阳区块煤层气开发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沁水盆地寿阳区块煤层气主产区15#煤层前期开发过程中大部分开发井出现低产气、高产水等问题,为了提高该区块煤层气采收率,需要对当前地应力状态及变化趋势进行评估以满足加密调整和二次压裂等开发调整方案需求。结合有限差分油藏模拟器CMG和有限元模拟器ABAQUS,提出了渗流-应力耦合的四维动态地应力建模方法,并利用该方法分析了寿阳南燕竹A2区块煤层动态地应力特征,结果表明:地应力反演结果与现场测试结果误差小于10%,证明了本文提出的四维动态地应力建模方法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南燕竹A2区块两相邻单井地应力变化趋势相近,证明了该区块煤层储层连通性较好,但产量或孔隙压力的变化分布强弱对地应力变化和储层压实仍有一定影响;根据A2区块9口在排井地应力变化强弱对比结果,认为SYNY-136井地应力偏转程度最高,二次压裂时容易产生新裂缝,而SYNY-173井地应力偏转程度最低,二次压裂时不易产生新裂缝。本文研究成果可为煤层气排采制度调整、加密井井壁稳定性分析、二次压裂优化设计等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海上油气》期刊2018年04期)
贾庆仁,车德福,李佳徐,陈凯[6](2018)在《动态精化的煤层叁维建模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现有的煤层建模方法大都从多源数据中提取点或边界来构建实体模型,对开采过程中煤层动态变化的过程缺乏足够关注.提出一种逐步细化的煤层精细建模方法,首先,对开采边界内进行网格划分后将其转换为叁角网,通过全局数据中提取的采样点和普通克里金法对叁角网节点的高程及厚度属性进行插值,之后将其拓展为叁棱柱作为初始煤层模型;其次,确认开采数据的影响范围,并对初始模型进行动态修正.在唐山市钱家营煤矿进行应用的结果表明,该方法充分运用了开采数据,使煤层的真实变化能够及时反映在煤层叁维模型上,提高模型的精度.(本文来源于《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5期)
但玲玲,尹彦君,石雪峰,刘灵童,李德鹏[7](2018)在《澳大利亚G盆地煤层气地质建模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澳大利亚G盆地煤层气储层为例,介绍煤层气地质建模技术的研究过程。首先基于井上分层数据和地震构造解释数据建立研究区准确的构造格架,再结合综合地质认识和变差函数分析对煤储层岩相模型进行叁维模拟。为了准确控制煤储层含气量、灰分的叁维分布,采用综合地质认识得到的含气量和灰分的平面分布作为平面趋势约束,以变差函数为控制条件,建立煤岩含气量模型和灰分模型。根据灰分与挥发分、固定碳、水分有良好的负相关性,以灰分模型为协同约束,采用序贯高斯随机模拟的方法建立挥发分、固定碳、水分模型。(本文来源于《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王月江,杨明明,张娜[8](2017)在《新疆库拜煤田A5煤层含气量建模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煤层气是一种优质、高效、环保的洁净能源,煤层含气量是评价煤层气区块优劣的重要指标,也是煤层气资源储量计算的重要参数。本文采用地质多元统计分析,对新疆库拜煤田A5煤层的埋深、灰分、水分、镜质组反射率等含气量因素进行筛选,并对主要因素进行多元回归,建立煤层含气量模型,通过验证,误差平均为-1.52%,效果较好,有利于在库拜煤田进行含气量预测,对煤层气选区具有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价值工程》期刊2017年32期)
李星,杨斌,王少龙,朱冉[9](2017)在《TC地区煤层叁维建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表征川南TC地区煤层在叁维空间上的分布,综合利用测井、录井、取心等资料,建立起煤层的电性识别模式,通过地层对比划分出主要可对比煤层,最后基于petrel建模软件,设计50×50m水平间隔,纵向煤层与非煤层段分别设计0.5m和5m的网格进行构造地层建模,选择序贯高斯方法进行岩相模拟。结果表明,研究区可划分M1~M9共9个全区可对比煤层,其中M9号煤层厚度在南部分布稳定,在靠近中部T-58井附近厚度较大,最大厚度达5m以上,岩相模拟显示该层在东南部、北部有少量砂泥岩沉积,整体上该煤层分布面积广、连续性好,可作为下一步煤质评价及开采的关键层位。(本文来源于《2017油气田勘探与开发国际会议(IFEDC 2017)论文集》期刊2017-09-21)
林昕,饶孟余,吴雪飞,赵婧姝,刘昆[10](2017)在《地质导向建模提高煤层气水平井开发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煤层气受资源条件的约束采收率低,投资回报周期长,其相关工艺发展缓慢,严重制约了煤层气产业的勘探开发进程,因此必须通过不断创新提升工艺效果、优化资源配置。分析认为利用地质导向建模的方法可以有效指导地质导向施工,从而提高水平井的开发效果。基于目前国内常用的地质导向技术,介绍了利用模拟拟合的思想来建立地质导向模型的流程,通过分析河东煤层气区块开发中遇到的实际案例,纠正当前水平井地质导向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方案。从2016年已经完成的13口多分支水平井开发效果来分析,地质导向建模技术可以提升钻井品质进而改善产能。该技术提高了水平井开发的综合效率,为区块建设提供了技术保障。(本文来源于《石油钻采工艺》期刊2017年05期)
煤层建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地表形态和构造起伏较大的川南筠连区块,采用常规储层属性建模方法进行煤层气叁维含气量建模存在预测不准的问题,为提高含气量叁维模型精度,利用灰色关联与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含气量预测模型,考虑每个网格的实际埋深,提出适应该区块的叁维含气量建模方法。结果表明:川南筠连区块含气量的关联的因素由强到弱依次为水分、最大镜质组反射率、埋深、灰分、固定碳;经共线性检验,由水分、最大镜质组反射率、埋深、灰分建立的含气量预测模型较好,拟合相关系数R2=0.701,在99%的显着性水平下显着;该叁维含气量计算模型综合考虑了地表形态和地下构造对实际埋深的影响,更接近实际情况;较大埋深区域的计算含气量比常规属性建模方法的数值高,同时改进的含气量建模结果比常规建模结果更贴近实际生产情况。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煤层建模论文参考文献
[1].秦峰.薄煤层回采设备的可靠性建模与分析[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9
[2].卢晨刚,张遂安,白铁峰,刘成,杜军军.川南筠连区块煤层叁维含气量属性精细建模[J].煤炭科学技术.2019
[3].郭天骏.极薄煤层液压支架建模与运动分析[J].煤炭科技.2019
[4].赵杰,刘长友,李建伟,王文才.沟谷区域浅埋煤层开采叁维地质建模及地表损害研究[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8
[5].张滨海,陈峥嵘,艾传志,李莹莹,彭成勇.四维动态地应力建模方法及其在寿阳区块煤层气开发中的应用[J].中国海上油气.2018
[6].贾庆仁,车德福,李佳徐,陈凯.动态精化的煤层叁维建模方法[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7].但玲玲,尹彦君,石雪峰,刘灵童,李德鹏.澳大利亚G盆地煤层气地质建模技术[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
[8].王月江,杨明明,张娜.新疆库拜煤田A5煤层含气量建模方法[J].价值工程.2017
[9].李星,杨斌,王少龙,朱冉.TC地区煤层叁维建模研究[C].2017油气田勘探与开发国际会议(IFEDC2017)论文集.2017
[10].林昕,饶孟余,吴雪飞,赵婧姝,刘昆.地质导向建模提高煤层气水平井开发效果[J].石油钻采工艺.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