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为研究冀西北不同耕作方式对莜麦生长发育状况和土壤特性的影响,于2009年在河北农业大学张北实验站进行,试验地土壤为草甸栗钙土,以莜麦早熟品种坝莜一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免耕、松耕和翻耕三种耕作方式对莜麦生长发育状况和土壤特性的影响,免耕试验小区2008年收获后未进行任何动土作业,松耕于2006年开始每年收获后进行间隔深松,至第二年播种前不进行其他作业,翻耕地多年连续采取传统耕翻处理。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耕作方式的土壤容重,播前0-15cm土层三者差异不显著,15-20cm免耕翻耕分别为1.18 g/cm3、1.04g/cm3,显著高于翻耕,松耕与免耕、翻耕间差异不明显;作物收获后0-5cm土层免耕最高为1.16 g/cm3与松耕和翻耕差异显著, 10-15cm土壤免耕与松耕分别为1.21 g/cm3、1.26 g/cm3,显著高于翻耕。其他土层三种不同耕作方式间土壤容重变化不大。2.不同耕作方式的土壤硬度播前0-15cm土层免耕显著高于松耕与翻耕,20cm土层差异不明显;收获后0-5cm土层免耕为12.00 kg/cm2显著高于松耕的8.00 kg/cm2,其他土层差异均不显著。从时间来看,免耕收获后的土壤硬度较播前有下降趋势;翻耕和松耕在0-15cm土层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15-20cm层呈下降趋势。从空间来看,莜麦播前与收后三种耕作方式不同土层的土壤硬度除10-15cm免耕略有降低外,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升高。3.不同耕作方式0-20cm耕层土壤水分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从全生育期来看,土壤耕层含水在莜麦生长耗水最旺盛的抽穗期达到全生育期最低,免耕、松耕和翻耕分别为4.63%、5.43%和6.32%,而在莜麦耗水相对减少的收获期最高,分别为免耕13.39%、松耕15.67%和翻耕15.39%。4.不同耕作方式0-20cm土层平均土壤呼吸均在拔节期最高,生物活性最好。三种耕作方式的土壤呼吸相比较,分蘖期和收获期土壤呼吸相差不多,互有高低;拔节期免耕显著低于翻耕,分别为0.65 mg·kg-1·h-1和1.01 mg·kg-1·h-1,松耕与二者均差异不显著;10-20cm土层的土壤呼吸相比较,分蘖期免耕土壤呼吸强度最高,为0.57 mg·kg-1·h-1,显著高于松耕的0.40 mg·kg-1·h-1,极显著高于翻耕的0.29 mg·kg-1·h-1;拔节期与收获期三者趋于一致,差异并不显著。5.不同耕作方式不同层次土壤微生物量碳互有高低,相差并不显著。不同耕作方式土壤活跃微生物量0-10cm土层全生育期均以翻耕显著高于松耕和免耕;10-20cm土层分蘖期松耕最高,拔节期和收获期以翻耕最高,均显著高于免耕。6.不同耕作方式不同生育时期的根干重和根分布得出,0-30cm土层的根干重拔节期以免耕为2.796g/dm3显著低于松耕和翻耕,其他时期差异不明显。各层分布也以根系总的分布趋势一致。而整个生育时期0-10cm土层根系分布均以免耕所占百分比最大。7.不同耕作方式对莜麦生长发育状况的影响,株高自拔节期到收获期免耕均显著低于翻耕和松耕,翻耕和松耕之间差异不显著;叶面积指数各生育时期免耕均低于翻耕和松耕,分蘖期与收获期松耕显著低于翻耕,其他时期松耕与翻耕差异不显著;从三种耕作方式下的总茎数来看,莜麦苗期到拔节期翻耕显著高于松耕,免耕居中差异不显著,抽穗期到收获期三者趋于一致;三种耕作方式免耕单产为329.19 kg/hm2、显著低于翻耕的527.34 kg/hm2,松耕产量差异不显著。8.免耕省去了动土作业,节省了人力物力,但造成了土壤硬度升高,活跃微生物量降低进而影响到莜麦播种出苗质量及地下部与地上部的生长发育,导致产量显著下降;松耕比翻耕减少了动土作业的耕作量,生态效益好,产量比较稳定,因此,松耕在冀西北草甸栗钙土上应用更具有可行性。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莜麦淀粉的提取工艺技术研究[J].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20(15)
- [2].莜麦秸秆的常规营养及对肉兔日粮物质消化和能量代谢的影响[J]. 中国畜牧杂志 2020(08)
- [3].莜麦淀粉的提取工艺优化及其相关特性研究[J]. 中国粮油学报 2020(09)
- [4].对西吉县发展莜麦产业的探讨[J]. 吉林农业 2015(03)
- [5].麦浪[J]. 山东文学 2014(09)
- [6].食材瑰宝“三主粮”——“莜麦君”的华丽转身[J]. 养生大世界 2014(01)
- [7].我所经历的抗美援朝[J]. 文史月刊 2020(09)
- [8].旱地莜麦栽培技术要点[J]. 农家参谋 2020(14)
- [9].多吃莜麦可降低胆固醇[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科普版) 2017(19)
- [10].张家口市农业科学院召开千亩“坝莜18号”莜麦新品种现场会[J]. 现代农村科技 2016(18)
- [11].莜麦新品种晋燕17号的选育与栽培技术[J]. 农业科技通讯 2015(03)
- [12].锡盟南部地区旱地莜麦营养价值及栽培要点[J]. 现代农业 2015(08)
- [13].张家口市农业科学院召开“张莜13号”莜麦新品种现场会[J]. 现代农村科技 2015(20)
- [14].莜麦馒头品质改良剂的研究[J]. 中国粮油学报 2014(02)
- [15].响应面法优化微波辅助提取莜麦油工艺[J]. 食品工业 2014(06)
- [16].莜麦馒头配方研究[J]. 中国粮油学报 2013(01)
- [17].莜麦栽培技术要点[J]. 现代农村科技 2013(11)
- [18].山区旱地莜麦种植技术[J]. 农业与技术 2013(05)
- [19].莜麦麸皮可溶性膳食纤维制备工艺的研究[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1)
- [20].早熟莜麦新品种“冀张莜12号”选育与栽培技术[J]. 辽宁农业科学 2012(04)
- [21].莜麦的科学追肥技术[J]. 现代农业 2012(11)
- [22].莜麦的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J]. 村委主任 2011(02)
- [23].高寒山区旱地莜麦栽培技术[J].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11(17)
- [24].莜麦白酒生产工艺研究[J]. 酿酒科技 2011(12)
- [25].莜麦栽培管理技术[J]. 现代农村科技 2011(24)
- [26].晋西北莜麦引种试验及应用评价[J]. 山西农业科学 2010(06)
- [27].旱地莜麦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 2010(08)
- [28].浅谈莜麦特性及其丰产栽培[J].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10(12)
- [29].莜麦芽酸乳生产工艺的研制[J]. 中国酿造 2008(15)
- [30].割莜麦[J]. 文史月刊 2019(03)
标签:冀西北论文; 草甸栗钙土论文; 耕作方式论文; 莜麦生长发育状况论文; 土壤特性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