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光电倍增管的标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相对标定,同步辐射,功率计,光电倍增管
光电倍增管的标定论文文献综述
张思群,黄显宾,欧阳凯,周荣国,杨亮[1](2014)在《用于Z箍缩物理实验中光电管与光电倍增管相对灵敏度标定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软X光闪烁体功率计(闪烁体光电管系统)是阳加速器及PTS装置上进行Z箍缩实验获取软X光总辐射功率及能量等参数的主要设备,光谱响应灵敏度是这套设备最关键的物理参数。为获取闪烁体功率计系统的光谱响应灵敏度,在北京同步辐射实验室进行了闪烁体与光电倍增管系统的光谱响应灵敏度标定,而要将闪烁体与光电倍增管系统的光谱响应灵敏度转换成Z箍缩实验需要的闪烁体与光电管系统的光谱响应灵敏度,还需要进行光电管与光电倍增管相对灵敏度标定,为此研制了一套光电管与光电倍增管光谱响应灵敏度相对标定系统。应用此系统进行标定实验,得到了光电管与光电倍增管的相对灵敏度,进而推出了功率计系统的光谱响应灵敏度。(本文来源于《强激光与粒子束》期刊2014年04期)
陈利红[2](2011)在《光电倍增管位置响应的标定和μ子探测器的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羊八井国际宇宙线观测站位于我国西藏地区的羊八井镇,占据着高海拔(4300米)、优良后勤支持和现有国际先进实验的优势地位。基于现有的实验条件,大型高海拔空气簇射观测站(LHAASO)项目将在羊八井投入建设。LHAASO项目将采用多种探测手段、扩展探测器的有效面积,通过实现复合观测、精确测量的方式,研究高能宇宙线起源、宇宙线演化以及其它的重大物理学前沿问题。1平方公里地面簇射粒子阵列(KM2A)是LHAASO项目的主体阵列,其中包括5137个电磁粒子探测器(ED)和1209个μ子探测器(MD)。在当前的预先研究阶段,两种探测器样机的优化设计和性能测试是重点研究内容。本文的工作正是围绕以下两个方面展开的: 1)拟用于上述两种探测器中的不同尺寸的光电倍增管的均匀性研究;2)μ子探测器的优化设计和样机性能测试。由于光电倍增管阴极位置响应的均匀性是影响探测器能量分辨的重要因素之一,为实现研究多种候选的光电倍增管的光阴极均匀性的目的,实验室开发了一套由步进电机驱动器和二维移动平台组成的光电面扫描系统。该系统的控制程序基于Linux操作系统,方便实用,运行可靠,与稳定的数据采集系统相结合,在实验上出色地完成了对不同光电倍增管的均匀性的测试任务。实验结果显示不同类型的光电倍增管有着不同的均匀性分布特点,同时实验结果也表明光电倍增管的均匀性特点主要与光电倍增管内部结构以及管内电场分布结构等因素有关,对这些因素的研究将为光电倍增管的选型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利用基于Geant4软件对探测器的模拟,我们在μ子探测器的优化设计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模拟过程中,我们使用水吸收长度、Tyvek反射系数以及光电倍增管性能等参数,结合电子、光子成分带来的punching-through效应等因素的影响,初步给出了μ子探测器的优化设计方案,给出探测器大小(直径、深度等)以及探测器上面覆盖的吸收层(土层)的厚度等设计指标。同时,为切实了解探测器的性能特点和检验模拟程序的结果,我们在实验室中搭建了一个小型的μ子探测器样机,测试宇宙线μ子,并对其输出信号进行长期测量、监测。实验结果证实了模拟程序的可靠性,并深入了解了μ子探测器的运行特点和水质的变化规律。所有这些工作都为今后深入研究原型μ子探测器样机的特点提供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来源于《河北师范大学》期刊2011-04-03)
曹成芳[3](2008)在《CRTNT样机指向标定和光电倍增管增益一致性标定》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极高能宇宙线成为了宇宙线物理的研究热点,世界上有许多大的实验工作在这一能区,但各个实验的观测结果并不一致,有的甚至得出相反的结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各实验能量标定精度无法比较。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国科学家提出了宇宙线τ中微子望远镜实验(Cosmic Rays TauNeutrino Telescope,CRTNT)。截止2006年10月底,CRTNT已研制出两台样机,并且在西藏羊八井国际宇宙线观测站(30.11°N,90.53°E,海拔4300m)ARGO-YBJ实验附近进行安装,主要目的是为了调试探测器并且实现与ARGO-YBJ实验的联合观测,进而进行膝区物理的研究。本文是基于CRTNT在西藏羊八井试运行的两台样机的标定工作展开的,包括探测器的光电倍增管增益一致性标定和指向标定。光电倍增管是CRTNT成像系统中最基本的单元和复杂器件,精细的标定对CRTNT的能量分辩能力等物理性能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分析测量LED紫外光所得数据,找出各个PMT的绝对增益,从而对采集的切伦科夫光事例进行离线调节,使采集的数据更加符合真实数据,使簇射产生的切伦科夫辐射的强度能够得到准确地重建。另外通过分析宇宙线τ中微子望远镜(CRTNT)于2007年2月在西藏羊八井国际宇宙线观测站试运行期间采集的星空背景数据,对CRTNT进行了指向标定。首先用经纬仪以ARGO-YBJ大厅为参照物初步测量望远镜指向,再通过选取在CRTNT视场范围内看到的比较亮的恒星做参考,即把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得到的恒星的赤经、赤纬与J2000星表中的经纬度进行比较后,微调初步测量的指向。望远镜的指向最终以不大于0.25°的精度确定为(207°,52.75°)。指向标定的完成为进一步用CRTNT的观测数据进行事例方向重建等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08-06-01)
肖刚[4](2005)在《宇宙线τ中微子望远镜设计及光电倍增管的标定》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是基于在中科院高能物理所宇宙线τ中微子探测器(CRTNT)实验组的设计及标定工作展开的。 全文共分叁部分内容,第一部分首先简单介绍了宇宙线及中微子天文的背景知识,然后重点介绍了CRTNT实验的物理意义及其预期目标。第二部分详细讨论了CRTNT的结构设计和光学设计及其检验。第叁部分就CRTNT所采用的Photonis公司制造的XP3062/FL型的光电倍增管的各种性能参数做了详细的研究。 近年来,极高能宇宙线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但还存在有许多令物理学界困惑不解的问题,如E~(-3)幂律谱上0.1EeV附近“第二膝区”的拐折点背后的物理意义一直没有很好的解释。世界上有许多大的实验工作在这一能区,但各个实验的结果并不相一致,有的甚至得出相反的结论。这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各实验的能量标定精度无法比较。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曹臻研究员提出了宇宙线τ中微子望远镜实验(CRTNT),测量sub-EeV能区的宇宙线和极高能区τ中微子。 为了提高CRTNT的观测性能,应充分优化前期的设计,提高光学器件的检验精度,而且要对重要的元器件——光电倍增管(PMT)的各参数有详细的了解和标定。本文把模拟手段应用于结构与光学的优化设计,首先建立一套模拟程序,经过反复调整望远镜各部分参数,使探测器有效面积、光斑一致性等各种性能得到很大提高。此外本文发展了多种光学检验方法,解决了在大尺寸、非接触条件下光学镜面的曲率半径、粗糙度等检验难题。最后,本文充分考虑真实实验条件,对光电倍增管做了细致准确的标定。这些设计、检验、标定工作和结果对CRTNT测量宇宙线方向、能量计算都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05-11-01)
光电倍增管的标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羊八井国际宇宙线观测站位于我国西藏地区的羊八井镇,占据着高海拔(4300米)、优良后勤支持和现有国际先进实验的优势地位。基于现有的实验条件,大型高海拔空气簇射观测站(LHAASO)项目将在羊八井投入建设。LHAASO项目将采用多种探测手段、扩展探测器的有效面积,通过实现复合观测、精确测量的方式,研究高能宇宙线起源、宇宙线演化以及其它的重大物理学前沿问题。1平方公里地面簇射粒子阵列(KM2A)是LHAASO项目的主体阵列,其中包括5137个电磁粒子探测器(ED)和1209个μ子探测器(MD)。在当前的预先研究阶段,两种探测器样机的优化设计和性能测试是重点研究内容。本文的工作正是围绕以下两个方面展开的: 1)拟用于上述两种探测器中的不同尺寸的光电倍增管的均匀性研究;2)μ子探测器的优化设计和样机性能测试。由于光电倍增管阴极位置响应的均匀性是影响探测器能量分辨的重要因素之一,为实现研究多种候选的光电倍增管的光阴极均匀性的目的,实验室开发了一套由步进电机驱动器和二维移动平台组成的光电面扫描系统。该系统的控制程序基于Linux操作系统,方便实用,运行可靠,与稳定的数据采集系统相结合,在实验上出色地完成了对不同光电倍增管的均匀性的测试任务。实验结果显示不同类型的光电倍增管有着不同的均匀性分布特点,同时实验结果也表明光电倍增管的均匀性特点主要与光电倍增管内部结构以及管内电场分布结构等因素有关,对这些因素的研究将为光电倍增管的选型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利用基于Geant4软件对探测器的模拟,我们在μ子探测器的优化设计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模拟过程中,我们使用水吸收长度、Tyvek反射系数以及光电倍增管性能等参数,结合电子、光子成分带来的punching-through效应等因素的影响,初步给出了μ子探测器的优化设计方案,给出探测器大小(直径、深度等)以及探测器上面覆盖的吸收层(土层)的厚度等设计指标。同时,为切实了解探测器的性能特点和检验模拟程序的结果,我们在实验室中搭建了一个小型的μ子探测器样机,测试宇宙线μ子,并对其输出信号进行长期测量、监测。实验结果证实了模拟程序的可靠性,并深入了解了μ子探测器的运行特点和水质的变化规律。所有这些工作都为今后深入研究原型μ子探测器样机的特点提供重要的指导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光电倍增管的标定论文参考文献
[1].张思群,黄显宾,欧阳凯,周荣国,杨亮.用于Z箍缩物理实验中光电管与光电倍增管相对灵敏度标定方法[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4
[2].陈利红.光电倍增管位置响应的标定和μ子探测器的模拟[D].河北师范大学.2011
[3].曹成芳.CRTNT样机指向标定和光电倍增管增益一致性标定[D].西南交通大学.2008
[4].肖刚.宇宙线τ中微子望远镜设计及光电倍增管的标定[D].西南交通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