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行为主体论文-谌莉文,熊前莉

言语行为主体论文-谌莉文,熊前莉

导读:本文包含了言语行为主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口译言语行为,主体性协同,概念框架,范畴空间

言语行为主体论文文献综述

谌莉文,熊前莉[1](2014)在《口译言语行为过程的主体性协同概念框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范畴空间认知视角讨论口译言语行为过程的特殊概念框架——主体性协同。口译言语行为思维涉及从发言人到译员、再从译员到听众的迭加运作,可视为涉及不同范畴空间的认知主体经验关联。对论证式、介绍式和联想式口译语类的考察表明,口译言语行为涉及叁大主体空间:以发言者为主导的源语发布空间、以译员为主导的口译运作空间和以译语听众为主导的译语接收空间;口译思维加工有赖于在线搭建主体性协同平台,通过角色互助、情感延伸和意图重构等协同方式影响口译以言行事,实现口译语用功能。(本文来源于《外语与外语教学》期刊2014年04期)

秦惠兰[2](2015)在《“汉语”的国际推广、国际传播和国际教育——言语行为主体的修辞策略谈》一文中研究指出当"汉语国际推广"遭遇"汉语全球扩张"的惊呼与抵制时,"汉语国际传播"适时地扭转了这种局面。其实,"汉语国际推广"产生的机制与"汉语全球扩张"意识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源于言语行为主体修辞策略的缺失。而"汉语国际教育"的推出,则是言语行为主体修辞策略的积极作为,将使汉语在国际社会受到更普遍的欢迎。(本文来源于《第叁届国际语言传播学前沿论坛会议手册及论文集》期刊2015-04-17)

关英明,刘晶晶[3](2014)在《致歉言语行为主体的角色及其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致歉言语行为的主体包括致歉方和受歉方。他们都是各自社会角色和交际角色的复合体。在致歉言语行为中,致歉方为扮演好交际角色,在兼顾自己社会角色的前提下,十分关注称谓表达。致歉方对受歉方的称谓主要表现为亲属称谓、社会称谓、指代称谓和姓名称谓。致歉方的自称主要表现为贬损的自我指称、正常的自我指称、模糊的自我指称。(本文来源于《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6期)

刘瑾璐[4](2014)在《电视新闻传播主体言语行为的选择及表达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电视新闻传播的主体具有话语的权威地位,传播主体与受众之间形成了听话人与说话人的密切关系,传播主体运用的语言行为一般都是转述原始语境中分离出来的新闻内容,将这种转述的语言汇编成媒体传播的话语,并恰当地创设语境,保留或者是改变原来说话人具有的行事行为。本文主要探讨了电视新闻传播主体言语行为的选择及表达探究,分别讲述了电视新闻传播主体在言语行为进行转述的表达方式以及电视新闻传播主体对于直接引语、向接引语的表达和原语进行行事行为的修改等内容。(本文来源于《西部广播电视》期刊2014年21期)

卜杰民[5](2013)在《言语行为主体的语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言语行为主体是言语行为理论的重要范畴。本文分析了人类言语交际中言语行为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了言语行为主体的语言表征和它们在言语行为中所担当的语用角色,研究了言语行为主体人称与其语用角色的匹配关系,以及说话人对语言选择的语用影响。本文对研究言语行为主体范畴语法化有借鉴意义,对言语行为理论是一个有益的补充。(本文来源于《大学英语(学术版)》期刊2013年02期)

陈叶[6](2013)在《俄语言语行为主体若干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言语行为理论是语用学中研究言语使用的重要理论,旨在解读“言则行”的相关问题。言语行为理论以人为核心,其阐述的交际单位已不是简单的句子,而是表达说话人一定意图的语句,也就是将语言的表达与说话人及听话人本身对应起来。因此,对言语行为主体的研究,也就是对说话人与听话人的行为研究就变得非常重要了。本论文对与言语行为主体,也就是说话人和听话人相关的术语进行了阐述,如言语搜索、言语个性、个体呈现等等,并在阐述的过程中通过言语实例来对说话人和听话人在典型状态下的典型话语进行描述。此外,本文试图结合言语行为理论,通过对俄语对话以及俄语文学作品的分析,对言语行为中的说话人和听话人的修辞变体、交际变体和社会心理变体进行探讨,着重研究说话人和听话人的交际角色、交际转换以及风格转换的几种原因,借此来初步揭示说话人和听话人在不同语境及社会心理背景下的言语交际相关特点,阐述言语行为主体在言语交际过程中根据不同的环境及条件所产生的变化及其特点。本文由引论、正文和结论叁部分组成,其中:引论:介绍言语行为理论的主要内容,言语行为理论研究现状、论文研究任务、方法及其意义等。第一章:言语行为的修辞变体通过实例分析了言语行为中说话人/听话人的语言风格、交际范围、言语个性等相关问题,对不同交际条件下说话人及听话人言语行为的变化进行了探讨。第二章:言语行为的交际变体通过语言对话实例以及相关实验,对交际对话中说话人和听话人的交际角色,交际意向,交际隐私等相关问题进行阐述,对一些限制交际,或者会影响交际结果的因素进行了列举。第叁章:言语行为的社会—心理变体通过对说话人及听话人所处的社会心理背景的阐述来讨论社会背景,职业习惯等相关因索对于言语行为主体的相关影响,并通过实例来着重描述风格转换的几大原因。结论:概括总结论文的研究结论(本文来源于《首都师范大学》期刊2013-05-01)

钱蓉蓉[7](2009)在《从言语行为理论谈译者主体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译文强调原文和原作者,忽略了译者的主体性,认为译者是舌人。语用学者认为听话者不仅要明白话语的表层含义,还必须知道话语的内层含义。奥斯丁将言语行为分成叁个部分: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之果。这个理论对应用翻译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20世纪以后翻译家提出译者主体性,允许在一定的空间译者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本文以广告为文本阐述译者主体性的作用。(本文来源于《科技信息》期刊2009年33期)

沈晓静[8](2007)在《电视新闻传播主体言语行为的选择及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电视新闻传播主体在话语上的权威地位,构成它与受众间特定的说话人与听话人关系,其言语行为多采用转述的方式将话语从原来出现的语境中分离出来,变成媒体语境下话语的一部分,然后通过对媒体语境的创设,保留或改变原话语行事行为的类型和方式,以适应媒体所代表阶层的话语传播需要。(本文来源于《学术界》期刊2007年06期)

王刚[9](2007)在《消费化语境下主体精神的诗化与公众言语行为的“恐怖主义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当前中国的消费化语境下,日常生活的审美呈现成为内在必然,其中蕴含着主体精神的诗化趋势。而相应地,在公众言语行为中也出现了种种"恐怖主义化"的表象。面对"意义渗透的文化"的"中国图景",需要确立大众生活的审美趣味尺度,以生成"审美新感性"来真正实现公众言语和主体精神的诗化。(本文来源于《咸阳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07年05期)

刘惠萍[10](2007)在《言语行为主体意向和言语行为过程刍议》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日常交际中,人们总是试图传递一定的信息,而信息的理解过程是通过言语行为程式推断出来的。只有当说者的表达意向和交际意向被听者理解和认同后,这个言语交际过程才算是一个成功的交际行为过程。(本文来源于《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7年02期)

言语行为主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当"汉语国际推广"遭遇"汉语全球扩张"的惊呼与抵制时,"汉语国际传播"适时地扭转了这种局面。其实,"汉语国际推广"产生的机制与"汉语全球扩张"意识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源于言语行为主体修辞策略的缺失。而"汉语国际教育"的推出,则是言语行为主体修辞策略的积极作为,将使汉语在国际社会受到更普遍的欢迎。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言语行为主体论文参考文献

[1].谌莉文,熊前莉.口译言语行为过程的主体性协同概念框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4

[2].秦惠兰.“汉语”的国际推广、国际传播和国际教育——言语行为主体的修辞策略谈[C].第叁届国际语言传播学前沿论坛会议手册及论文集.2015

[3].关英明,刘晶晶.致歉言语行为主体的角色及其实现[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4

[4].刘瑾璐.电视新闻传播主体言语行为的选择及表达探究[J].西部广播电视.2014

[5].卜杰民.言语行为主体的语用研究[J].大学英语(学术版).2013

[6].陈叶.俄语言语行为主体若干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3

[7].钱蓉蓉.从言语行为理论谈译者主体性[J].科技信息.2009

[8].沈晓静.电视新闻传播主体言语行为的选择及表达[J].学术界.2007

[9].王刚.消费化语境下主体精神的诗化与公众言语行为的“恐怖主义化”[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

[10].刘惠萍.言语行为主体意向和言语行为过程刍议[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标签:;  ;  ;  ;  

言语行为主体论文-谌莉文,熊前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