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脊椎转移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脊椎转移瘤,X线平片,CT,MRI
脊椎转移瘤论文文献综述
程飞[1](2019)在《脊椎转移瘤的X线平片、CT及MRI诊断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脊椎转移瘤的X线平片、CT及MRI诊断价值,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本次研究中选取的82例研究对象均选自我院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脊椎转移瘤患者,所有患者均经过穿刺或术后切片检验确诊为脊椎转移瘤,并接受X线平片、CT及MRI检查,最终对叁种医学影像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X线平片、CT及MRI的脊椎转移瘤总检出率分别为52.44%、71.95%及93.90%,其中MRI的总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余两种(P <0.05);就对不同椎体部位的检出率的比较显示,MRI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余两种(P <0.05);就对不同类型脊椎转移瘤的检出率的比较显示,MRI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余两种(P <0.05)。结论通过对叁种医学影像检查的结果对比,可见叁种方法都对脊椎转移瘤存在一定的检出率,但MRI检出率较高,能够在病情发展的早期进行诊断,也可以在X线平片与CT检出异常时进行确诊,临床利用价值较高。(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指南》期刊2019年28期)
方朋[2](2019)在《X线平片、CT及MRI在脊椎转移瘤中的诊断应用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比分析在脊椎转移瘤中应用X线平片、CT及MRI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在河南省中医院接受诊治的138例脊椎转移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系统抽样法将其分为A、B、C叁组,每组46例。A组给予X线平片进行诊断,B组给予CT进行诊断,C组给予MRI进行诊断,对叁组患者的诊断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对叁组患者的检出率、误诊率和漏诊率进行观察分析发现,C组检出率最高,其次为B组,最低为A组,两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叁组患者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发现,C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最高,其次为B组,最低为A组,两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在脊椎转移瘤中的诊断检出最高,其次为CT,最差为X线平片。(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医学》期刊2019年04期)
蒋宏坤,陈强云[3](2018)在《X线平片、CT及MRI在脊椎转移瘤中的诊断价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在脊椎转移瘤中MRI、CT和X线平片的诊断价值。方法:60例观察对象均选自本院2016年12月—2018年1月期间接收的脊椎转移瘤患者,对这些患者均采用MRI、CT和X线平片进行诊断和检查,对比观察3种诊断方式的检出状况和影像学表现。结果:MRI病变椎体检出率为90. 83%,明显比X线平片病变椎体检出率71. 67%和CT病变椎体检出率76. 67%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MRI、CT和X线平片对胸椎、颈椎、腰椎和骶椎各部位检出率各不相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另外,MRI、CT和X线平片针对不同密度的组织,其检出率也不尽相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X线平片可有效发现大多数脊椎转移瘤,CT诊断可将普通X线平片不易发现的早期少量骨质破坏显示出来,而MRI诊断相比CT和X线平片,更具特异性和敏感性,能够在早期诊断和发现脊椎转移瘤,具有较高的价值意义。(本文来源于《医学理论与实践》期刊2018年20期)
于小辉[4](2018)在《探讨综合护理对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椎转移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讨脊椎转移瘤患者在椎体成形术治疗期间开展综合护理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至2017年在我院行椎体成形术的120例脊椎转移瘤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并按随机数表法划分患者至两组,Ⅰ组(n=60)接受常规一般性护理,Ⅱ组(n=60)在上述条件下接受综合护理指导,对比评估两组的干预结果。结果术后,Ⅱ组各项生活质量评估指标(躯体疼痛、社会功能等)均显着优于Ⅰ组,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脊椎转移瘤患者行椎体成形术期间开展综合护理指导有重要意义,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荐。(本文来源于《智慧健康》期刊2018年28期)
刘有云[5](2018)在《CT及MRI在脊椎转移瘤中的诊断价值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CT和MRI两种方法对于脊椎转移瘤的诊断价值比较。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收住疑似脊柱转移瘤患者82例,并对以上患者均进行CT检查与MRI检查,将两种检查后诊断价值进行比较。结果:采用MRI检查脊椎转移瘤患者的诊断准确度89.02%、灵敏度89.04%,明显高于CT检查的患者(P<0.05)。结论:MRI检查对于脊椎转移瘤的诊断效果明显优于CT检查,MRI检查能显着提高灵敏度和准确度。(本文来源于《青海医药杂志》期刊2018年09期)
艾延新[6](2018)在《脊椎转移瘤的X线平片、CT及MRI诊断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脊椎转移瘤的X线平片、CT及MRI诊断对比。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50例脊椎转移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进行MRI、CT、X线平片检查,对比诊断价值。结果 MRI的检出率为94.00%(47/50),CT的检出率72.00%(36/50),X线平片的检出率48.00%(24/50),MRI检出率明显高于CT、X线平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对骶椎、腰椎、胸椎、颈椎的检出率分别为1例(50.00%)、14例(93.33%)、23例(95.83%)、8例(88.89%);CT对骶椎、腰椎、胸椎、颈椎的检出率分别为0例(0.00%)、10例(66.67%)、19例(79.17%)、6例(66.67%);X线平片对骶椎、腰椎、胸椎、颈椎的检出率分别为0例(0.00%)、6例(40.00%)、13例(54.17%)、4例(44.44%)。MRI不同椎体部位检出率明显高于CT、X线平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对病理性骨折、软组织肿物、椎管受损的检出率为2例(66.67%)、7例(87.50%)、38例(97.44%);CT对病理性骨折、软组织肿物、椎管受损的检出率为0例(0.00%)、2例(25.00%)、31例(79.49%);X线平片对病理性骨折、软组织肿物、椎管受损的检出率为0例(0.00%)、1例(12.50%)、27例(69.23%)。MRI不同类型转移瘤检出率明显高于CT、X线平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种诊断方法的效果各自不可替代,但MRI诊断准确率较高,所以当另外2种不能确诊时,可以行MRI检查,降低漏诊率。(本文来源于《系统医学》期刊2018年18期)
吕静[7](2018)在《X线平片与CT诊断脊椎转移瘤的的价值对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X线平片和CT在诊断脊椎转移瘤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7年12月本科接诊的30例脊椎转移瘤病患,对所有病患都实施X线平片和CT检查。综合分析本组患者两种不同方法检查的结果,并对其作出比较。结果:30例脊椎转移瘤患者CT检查的诊断准确率比X线平片高,P<0.05。从细微病变的检查结果上看,患者CT和X线平片检查的结果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结论:X线平片能将脊椎转移瘤的瘤体清楚地显示出来,但CT在诊断脊椎转移瘤早期病变和细微病变中具有更显着的临床应用优势,若能将两者进行联合使用,有助于提高患者病情诊断的准确性。(本文来源于《中外女性健康研究》期刊2018年10期)
崔云鹏,施学东,米川,王冰,潘元星[8](2018)在《椎体成形微创技术治疗脊椎转移瘤321例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脊椎是恶性肿瘤骨转移最常见的部位之一,约占全部骨转移的60%。本研究探讨椎体成形微创技术治疗脊椎转移瘤患者临床疗效,并分析临床因素对患者术后疼痛缓解以及生活能力改善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10-01-01-2017-08-31接受椎体成形微创技术治疗的321例脊柱转移瘤患者临床资料。记录患者临床资料以及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和Barthel指数,分析椎体成形微创技术治疗脊椎转移瘤临床疗效,以及各临床因素对患者术后疼痛缓解和生活能力改善影响。结果术前VAS评分为7.4±0.68,SINS评分(z=-4.05,P<0.001)、疼痛与活动相关(z=-7.97,P<0.001)、脊柱出现畸形(z=-2.12,P=0.034)与患者术前VAS评分相关。治疗后患者VAS评分降至3.0±0.65,277例(86.3%)患者疼痛改善满意(VAS下降>3)。对患者术后VAS评分改善情况进行分析,术前疼痛与活动无关患者术后疼痛改善有效率(VAS下降>3)较其他患者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R=2.26,95%CI=1.09~4.72,P=0.029)。骶骨受累、未包括全部病椎的患者术后VAS评分下降程度较差,与其他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P=0.003)。对患者术后生活能力分析显示,手术未包含全部受累脊椎患者术后功能恢复较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R=2.93,95%CI=1.05~8.16,P=0.040)。结论椎体成形术可有效缓解脊椎转移瘤患者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能力,骶骨受累、疼痛与活动无关和手术未包含全部病变椎体是术后疼痛缓解欠佳的危险因素,手术未包含全部病变椎体影响患者术后生活能力恢复。(本文来源于《中华肿瘤防治杂志》期刊2018年08期)
万光耀[9](2017)在《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对脊椎转移瘤放疗前后血流灌注的量化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磁共振动态增强(DCE-MRI)定量分析脊椎转移瘤的血流灌注。探讨客观评价脊椎转移瘤放疗疗效的MR无创量化手段。方法:收集2014年12月~2016年12月在本院经临床证实为脊椎转移瘤,行放疗患者16例,共计20个病灶。所有入组患者于治疗前一周内及治疗后1个月采用3.0T磁共振扫描仪行常规MR平扫和动态增强检查。根据实体肿瘤评价标准,测量放疗后病灶大小,分为完全缓解组(CR)、部分缓解组(PR)、稳定组(SD)、病变进展组(PD),将CR组、PR组、SD组合归为控制良好组,将PR组归为控制不佳组。将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数据导入Syngo工作站,分析病灶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形态,主要分为3型,Ⅰ型:速升-速降型(增强早期迅速达峰,延迟期对比剂迅速流出,廓清率≥20%);Ⅱ型:平台型(增强早期达峰,延迟期对比剂缓慢流出,廓清率<20%);Ⅲ型:持续上升型(持续渐进性强化,扫描时相内无明确峰值)。测量半定量参数,包括达峰时间(TTP)、正性增强积分(PEI)、初始曲线下面积(iAUC)。匹配药物代谢动力学模型(PK),计算定量参数,包括转运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_(ep))、血管外细胞外容积百分数(Ve)。比较组间曲线形态及各参数差异、治疗前后各参数变化程度。统计学分析采用Mann-Whitney U法比较组间参数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参数判断脊柱转移瘤放疗敏感性的评价效能,并确定最佳阈值。结果:控制良好组共16例,控制不佳组共4例。治疗前,以Ⅰ型曲线为主,治疗后以Ⅱ、Ⅲ型曲线为主。不同疗效分组下治疗前TIC类型亦不同,控制良好组Ⅰ、Ⅱ型曲线数目相当,控制不佳组Ⅰ型曲线相对较多。治疗前后TTP、PEI、iAUC、K~(trans)、K_(ep)、Ve绝对数值在两种疗效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控制良好组中K~(trans)下降程度高于控制不佳组,具有统计学差异。ROC曲线分析显示取阈值ΔK~(trans)(%)=-40%时判断放疗疗效效能最佳,AUC为0.917。结论: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可以无创性地对脊椎转移瘤放疗前后血流灌注进行有效的量化,ΔK~(trans)对评价脊椎转移瘤早期放疗疗效具有一定的价值,可以为临床个体化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本文来源于《青岛大学》期刊2017-05-27)
罗劲松[10](2016)在《CT及MRI对于脊椎转移瘤的诊断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比CT(computed tomography)及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对于脊椎转移瘤的诊断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8月到2015年11月住院治疗的脊柱转移瘤患者178例,都选择了飞利浦64排螺旋CT和西门子1.5T MRI进行诊断。结果:MRI检出脊椎转移瘤的病灶数目高于CT(P<0.05)。CT检出脊椎转移瘤145例、检出率为81.5%,MRI检出脊椎转移瘤176例、检出率为98.9%,MRI对于脊椎转移瘤的检出率高于CT(P<0.05)。结论:相对于CT,MRI可以早期诊断脊椎转移瘤的数目并进行定性分析,有很好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包头医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10期)
脊椎转移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对比分析在脊椎转移瘤中应用X线平片、CT及MRI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在河南省中医院接受诊治的138例脊椎转移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系统抽样法将其分为A、B、C叁组,每组46例。A组给予X线平片进行诊断,B组给予CT进行诊断,C组给予MRI进行诊断,对叁组患者的诊断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对叁组患者的检出率、误诊率和漏诊率进行观察分析发现,C组检出率最高,其次为B组,最低为A组,两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叁组患者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发现,C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最高,其次为B组,最低为A组,两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在脊椎转移瘤中的诊断检出最高,其次为CT,最差为X线平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脊椎转移瘤论文参考文献
[1].程飞.脊椎转移瘤的X线平片、CT及MRI诊断对比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9
[2].方朋.X线平片、CT及MRI在脊椎转移瘤中的诊断应用对比分析[J].黑龙江医学.2019
[3].蒋宏坤,陈强云.X线平片、CT及MRI在脊椎转移瘤中的诊断价值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8
[4].于小辉.探讨综合护理对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椎转移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智慧健康.2018
[5].刘有云.CT及MRI在脊椎转移瘤中的诊断价值比较[J].青海医药杂志.2018
[6].艾延新.脊椎转移瘤的X线平片、CT及MRI诊断对比分析[J].系统医学.2018
[7].吕静.X线平片与CT诊断脊椎转移瘤的的价值对照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
[8].崔云鹏,施学东,米川,王冰,潘元星.椎体成形微创技术治疗脊椎转移瘤321例疗效分析[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8
[9].万光耀.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对脊椎转移瘤放疗前后血流灌注的量化评价[D].青岛大学.2017
[10].罗劲松.CT及MRI对于脊椎转移瘤的诊断对比分析[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