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坏血酸生物传感器的研究及其分析应用

抗坏血酸生物传感器的研究及其分析应用

论文摘要

第一章:简要概述生物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分类、特点及应用,并对酶生物传感器的研究进展、生物活性组分的固定化方法及抗坏血酸的检测方法作了综述。第二章:采用包埋法将抗坏血酸氧化酶(A.O)固定于壳聚糖与鸡蛋壳膜之间制得壳聚糖/抗坏血酸氧化酶/鸡蛋壳膜,将其与溶解氧电极偶联制得抗坏血酸生物传感器,对影响传感器响应性能的溶液pH、温度与缓冲溶液浓度进行了优化。磷酸缓冲溶液的pH 5.0,浓度为100mmol/L,实验温度为室温,此生物传感器的响应性能良好。该生物传感器的响应时间为100s,抗坏血酸浓度在0.07-0.77mmol/L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6μmol/L, RSD=4.05%(n=10).间断使用90天后,响应值变为初始值的85.0%。第三章:采用包埋-交联法,以戊二醛做交联剂、壳聚糖为包埋剂,制备壳聚糖/抗坏血酸氧化酶/戊二醛/鸡蛋膜,并与氧电极偶联制成抗坏血酸生物传感器。对溶液温度、pH、戊二醛浓度、酶固定量等因素对传感器的影响进行了探索。磷酸缓冲溶液的pH 5.0,戊二醛浓度为15%,酶固定量为6 Units为传感器的最佳实验条件。抗坏血酸浓度在0.02~0.82mmol/L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12μmol/L,间断使用90天后,响应值变为初始值的87.6%。第四章:通过包埋-交联法将抗坏血酸氧化酶固定于猪膀胱膜上,将固定有酶的膀胱膜紧贴于氧电极表面制得抗坏血酸生物传感器,并考察了影响传感器响应的缓冲溶液pH、浓度、戊二醛浓度、酶固定量等因素。在优化实验条件下,该传感器的响应时间为80s,抗坏血酸浓度在0.01~0.88 mmol/L之间呈现良好线性关系,检出限为, RSD=3.10%(n=20)。而且,此传感器具有良好的使用寿命和贮藏稳定性。实际样品中可能存在的干扰物质对抗坏血酸的测定无干扰。该传感器应用于维生素C饮品中抗坏血酸含量的测定,结果与试剂盒所测结果基本吻合。此外,进行了回收率实验,回收率为97.1-104%。结果表明:膀胱膜比一般天然膜材料透气性和韧性更好,制备出的传感器具有响应速度快、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检测限低、重现性好、检测结果准确、使用寿命长等优点,为食品药品中抗坏血酸的检测提供了一种准确、可靠的新方法。第五章:基于金属卟啉的化学稳定性、良好的生物和电催化活性,制备金属铁卟啉纳米粒子,并将其应用于抗坏血酸生物传感器的研制,制得以金属铁卟啉纳米粒子为电子媒介体的抗坏血酸生物传感器。对实验条件的优化进行了初步探索。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概论
  • 1.1 生物传感器简介
  • 1.1.1 生物传感器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 1.1.2 生物传感器的特点及分类
  • 1.2 生物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 1.2.1 生物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 1.2.2 生物传感器的应用
  • 1.3 抗坏血酸检测方法
  • 1.3.1 色谱法
  • 1.3.2 分光光度法
  • 1.3.3 二氯靛酚法
  • 1.3.4 生物传感器法
  • 1.4 立题背景和研究内容
  • 1.4.1 立题背景
  • 1.4.2 研究内容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壳聚糖为酶固定化载体的抗坏血酸生物传感器的研究
  • 2.1 引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仪器与试剂
  • 2.2.2 酶电极的制备
  • 2.2.3 测定方法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抗坏血酸生物传感器的响应行为
  • 2.3.2 溶液pH的影响
  • 2.3.3 温度的影响
  • 2.3.4 缓冲液浓度的影响
  • 2.3.5 传感器的分析性能
  • 2.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包埋-交联法固定酶的抗坏血酸传感器的研究及分析应用
  • 3.1 引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仪器与试剂
  • 3.2.2 酶电极的制备
  • 3.2.3 测定方法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温度的影响
  • 3.3.2 溶液pH的影响
  • 3.3.3 戊二醛浓度的影响
  • 3.3.4 酶固定量的影响
  • 3.3.5 传感器的分析性能
  • 3.3.6 干扰实验
  • 3.3.7 实际样品的检测
  • 3.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猪膀胱膜为基质的抗坏血酸生物传感器应用于食品中Vc分析测定
  • 4.1 引言
  • 4.2 实验部分
  • 4.2.1 仪器与试剂
  • 4.2.2 酶电极的制备
  • 4.2.3 测定方法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传感器的响应行为
  • 4.3.2 溶液pH的影响
  • 4.3.3 戊二醛浓度的影响
  • 4.3.4 缓冲溶液浓度的影响
  • 4.3.5 酶固定量的影响
  • 4.3.6 传感器的分析性能
  • 4.3.7 干扰实验
  • 4.3.8 实际样品的检测
  • 4.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金属铁卟啉应用于抗坏血酸生物传感器的初步探索
  • 5.1 引言
  • 5.2 实验部分
  • 5.2.1 仪器与试剂
  • 5.2.2 金属铁卟啉纳米粒子的合成
  • 5.2.3 酶电极的制备
  • 5.2.4 测定方法
  • 5.3 结果与讨论
  • 5.3.1 传感器的响应行为
  • 5.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个人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 [1].枸杞抗坏血酸氧化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J].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1)
    • [2].植物中的抗坏血酸氧化酶[J]. 植物生理学通讯 2008(01)
    • [3].水稻抗坏血酸氧化酶基因家族生物信息学分析[J]. 分子植物育种 2020(01)
    • [4].小食物 大功效(3)[J]. 农产品加工(创新版) 2012(03)
    • [5].果蔬榨汁后维C损失大[J]. 陕西档案 2012(03)
    • [6].和田密植红枣果实发育中高维生素C积累与相关酶活性及独特环境协同作用的关系[J]. 江苏农业科学 2019(05)
    • [7].植物抗坏血酸氧化酶的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08(03)
    • [8].钼对小白菜抗坏血酸氧化还原的影响[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8(05)
    • [9].血液维生素C浓度干扰尿酸检测准确性的限值测定[J]. 实用医药杂志 2009(11)
    • [10].镉对姜叶片活性氧代谢影响的时间和剂量效应[J]. 园艺学报 2016(05)
    • [11].棉花GhAO3基因的克隆、功能序列分析及原核表达[J]. 生物技术通报 2013(08)
    • [12].自动分析方法测定血浆维生素C[J].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0(01)
    • [13].一起群发性绵羊铜中毒的诊治[J]. 饲料博览 2009(08)
    • [14].磷素对甜瓜幼苗根系生理活性物质的影响[J]. 核农学报 2015(08)
    • [15].海岛棉抗氧保护酶活性的变化规律[J]. 广东农业科学 2010(06)
    • [16].枇杷EjAO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J]. 分子植物育种 2017(07)
    • [17].基于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的抗坏血酸氧化酶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开发和农业应用[J]. 化学传感器 2012(01)
    • [18].银条根茎膨大过程中生理生化变化的研究[J]. 北方园艺 2012(03)
    • [19].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马铃薯根系理化特性的影响[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9(06)
    • [20].龙葵果实功能成分及抗氧化酶的比较研究[J].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15(02)
    • [21].血清唾液酸丙酮酸氧化酶测定新法的研究及应用[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1(19)
    • [22].土壤缺水对黄芩过氧化氢清除系统相关酶基因表达的影响[J]. 中国中药杂志 2012(02)
    • [23].不同有机生态型基质配比对辣椒生长发育的影响[J]. 长江蔬菜 2010(06)
    • [24].无硫复合护色剂抑制干制苹果片褐变机理研究[J]. 北方园艺 2013(05)
    • [25].2014年国外啤酒相关技术研究动态[J]. 中外酒业·啤酒科技 2015(08)
    • [26].抗坏血酸存在条件下NO_2~-对玉米植株镉胁迫的缓解作用[J]. 环境科学学报 2014(07)
    • [27].马铃薯抗坏血酸含量及其代谢相关酶活性关系的研究[J]. 园艺学报 2009(09)
    • [28].缩节胺浸种提高棉花幼苗根系活力中的活性氧代谢[J]. 作物学报 2014(07)
    • [29].外源CO与乙烯处理在桃果实贮藏过程中对呼吸代谢的影响[J].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S1)
    • [30].烟草SOC1基因的克隆和表达分析[J]. 中国烟草学报 2014(02)

    标签:;  ;  ;  ;  ;  

    抗坏血酸生物传感器的研究及其分析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