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礼,是宗周文明的核心。在此文化背景之下的楚国文学也深受熏陶。《楚辞》中关于先秦时期的礼制、礼俗、礼器的描写以及表现楚人礼学思想的内容并不少见,这都昭示出周礼文明对楚国的影响。楚辞是楚文化的结晶,屈原和宋玉的辞赋又是楚国文学的代表。从他们的作品入手,可以管窥宗周文明对南楚的影响。自汉、宋至晚、近,历代注释、考证、笺论楚辞者代不乏人,结下了楚辞学丰厚的学术积淀。现代以来,以新方法、新维度来探讨楚辞已成为学界的主流,从“三重证据法”入手对楚辞的研究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紧扣历史文化背景,由礼乐文化的角度来研究楚辞亦方兴未艾。然而,大多数论著均着力一点,不及其余,宏观系统地以礼的角度来解读楚辞的学术研究仍是寥若晨星。基于此,笔者结合考古学成果,以“三礼”为依据来审视屈原、宋玉二人的作品。从礼文明的角度探讨二人的作品,需从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开始,而文献及文物等方面的材料都能从正面支撑这一前提,从而清除了研究中的迷雾。知人论世。深入解读屈原辞赋,离不开对屈原身份、职官的考察。这一点,屈原的自述、史料记载以及周礼制度等方面都表明屈原的身份带有巫官色彩,这对他的文学创作也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离骚》一诗就明显呈现出祝辞文学的特色;其中诗人向灵氛的卜问为我们展现出了先秦卜筮的礼俗仪式;诗中所提到的命名仪式虽然简短,但可以结合“三礼”记载,诗礼互补,共同还原出先秦时代命名礼的经礼(常礼)与权礼(变礼),从而让命名礼有了更完整的呈现。在屈原的辞赋中,最能揭示礼文化及巫官身份对其文学创作产生影响的作品是《九歌》。这组诗的作意虽无定论,但从当时的礼仪制度出发,由诗人的巫官身份联系到他的司职则为理解《九歌》的性质提供了新的思路,结合史实,《九歌》的祭祀诗面目终于得以展现。照此思路来探讨诗中各篇,均能从礼制、礼仪、礼俗等方面来印证这一结论。如《东皇太一》、《东君》展示了楚人在战前的祭天、祭日礼;《湘君》、《湘夫人》各篇包涵了楚人的沉祭礼仪;《国殇》体现了楚国的禓祭等等。宋玉和屈原一样,同样代表了楚国文学的独特风貌与艺术水平。他的名篇《九辩》开启了“悲秋”之先河,诗人以秋来涵盖其孤寂、失意的人生况味;甚至还隐含着楚国朝政之衰。其笔下之秋,内涵不可谓不丰富。这种情绪的表达与秋之间具体存在哪些联系,以往研究者局限于文艺学的角度来鉴赏,终觉隔靴搔痒。从礼学入手,深层探析此中关联,则可以发现秋亦蕴含了严肃的礼文化意义。这层意义同它的浅层(即文艺学)含义一道,共同丰富了秋的意象与内涵。《招魂》亦为屈宋作品中倍受争议之篇什,但其中所述之招魂与《礼记》所记之招亡魂之仪式迥然不同,系招生魂之作。参照“三礼”来审视文本,则可定位其中所涉及之器玩、车马、饮食之规格皆属王者之制。因而,将此诗定为宋玉招襄王生魂较为合理。关于破解招生魂的原因,文本中关于楚王射兕的记载至为关键。参考当时礼制,楚王射兕之举与国家祭祀相关,对照文本与礼制记载,得出了云梦之游为大田礼的结论,而这种观点在文本的不少地方都能得到印证。宋玉的《神女赋》与《登徒子好色赋》是描写美色的名篇,也获得了历代读者的认可与共鸣。这一方面是有赖于作者以高超的表达技巧为读者呈现出视觉的美景,同时亦得益于诗人给美神形象赋予了“尚中”、“尚和”的思想。这些都是宋玉深受中原礼乐文明熏陶淫浸之明证。总之,礼乐制度作为先秦时期社会意识形态的载体,是对当时社会存在的直观反映。本文力求从礼仪、礼俗、礼学思想的角度来解读楚辞,联系诗人职官、生平来审视作品,分别探讨屈原、宋玉作品中所反映出的礼制问题;钩沉其中所见的礼俗仪式;总结部分篇目中所体现的礼学思想。以期对楚辞的研究稍作补充。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楚辭》之興,本由圖畫而作 《九歌》新論[J]. 中国文化 2019(01)
- [2].论《九歌》文学与图像的关系[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06)
- [3].论楚乐在《九歌》中的体现[J]. 中国民族博览 2016(02)
- [4].让读书带来生命的诗意[J]. 中学语文教学 2017(02)
- [5].跨界融合多媒体民乐剧《九歌》[J]. 中国音乐学 2018(04)
- [6].《九歌》沐浴意象的文化人类学解读[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6)
- [7].论《九歌》对神灵世界的诗意美化[J]. 济南职业学院学报 2017(01)
- [8].从“诗乐舞”相配角度谈《九歌》题名与篇数问题——结合“琴舞九絉”等相关出土材料[J]. 云梦学刊 2016(06)
- [9].《九歌》源流考[J]. 兰台世界 2015(30)
- [10].《九歌》复音词研究[J]. 现代语文 2019(06)
- [11].从“甲”到“铠” 中华战袍的进化[J]. 国家人文历史 2017(01)
- [12].山鬼文图关系研究[J].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 2017(12)
- [13].这一生,只想被你俘虏(组诗)[J]. 大理文化 2017(10)
- [14].屈原《九歌》名句精选[J]. 意林文汇 2016(08)
- [15].对屈原作品《九歌》中神祀的解读[J]. 短篇小说(原创版) 2012(18)
- [16].开年大作《九歌》盛飨杭州观众[J]. 文化交流 2013(03)
- [17].《九歌》“兮”字用法新探[J]. 中国楚辞学 2009(01)
- [18].《九歌》诗画变体的审美文化内涵[J]. 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6)
- [19].远古部族文化融合创新与《九歌》的形成[J]. 中国社会科学 2018(05)
- [20].《本草纲目》×《九歌》 品味神灵间的眷恋乐歌[J]. 课堂内外(初中版) 2020(05)
- [21].论《九歌》的性质——以《河伯》为例[J].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 2012(03)
- [22].《九歌》:雏形仪式剧中的角色扮演[J]. 文艺争鸣 2013(12)
- [23].楚辞《九歌》中为何有黄河之神“河伯”?[J]. 文史知识 2012(01)
- [24].浅析《周颂》与《九歌》的差异及原因[J]. 名作欣赏 2014(11)
- [25].浅论《九歌》中的南北文化融合[J].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3(01)
- [26].屈原与《九歌》的感情寄托[J].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2)
- [27].《九歌》记录着屈原的一段悲情历程[J]. 兰台世界 2011(16)
- [28].真率自然天成 富丽涵蕴未来——论《九歌》中的戏剧因素[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0(03)
- [29].《九歌》:屈原情思的寄托[J]. 文学界(理论版) 2010(03)
- [30].从屈原《九歌》看戏曲与仪式的关系[J]. 云梦学刊 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