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目的:观察产前乳房按摩及产后口服催乳饮对乳母泌乳量、血清泌乳素的影响,探讨其促进产后泌乳的作用,为产后缺乳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80例足月妊娠初产妇,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实际入组各30例。治疗组产前乳房按摩,产后即给予催乳饮治疗;对照组不予治疗。两组均常规行早接触、早吸吮、早开奶,坚持母乳喂养,指导产妇饮食及休息。观察2组产妇泌乳量、血清泌乳素、及产后一般情况变化。结果:1、治疗组产后24小时、72小时泌乳量明显增加、血清泌乳素值维持于较高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说明产前乳房按摩及产后口服催乳饮可使乳汁分泌量明显增加,对泌乳素分泌有明显影响,可使产后泌乳素维持在较高水平。2、产后24小时阴道出血总量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催乳饮同时有促进子宫复旧的作用,能减少产后恶露量,对于产后身体的恢复有重要作用。3、安全性检测:①治疗组治疗前后血、尿、粪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检测均无明显异常变化。②产后42天复查,婴幼儿发育及产妇身体康复情况均正常。以上说明催乳饮安全有效,无毒副作用。4、产后42天复查母乳喂养情况,治疗组产妇纯母乳喂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口服催乳饮可以预防产后缺乳,有效提高纯母乳喂养率。结论:产前乳房按摩配合产后口服催乳饮有促进初乳形成、增加泌乳量、提高血清泌乳素水平、减少产后出血的作用,从而使产妇增强母乳喂养的信心,提高了母乳喂养率,临床应用安全有效,无毒副作用。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产后泌乳延迟的常见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19(15)
- [2].母猪产后泌乳障碍综合征的病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J]. 现代畜牧科技 2019(12)
- [3].母猪产后泌乳障碍综合征的辩证施治[J]. 国外畜牧学(猪与禽) 2016(10)
- [4].母猪产后泌乳障碍综合征的病因、症状、治疗和预防[J]. 现代畜牧科技 2020(09)
- [5].产褥期规范化营养干预用于产后泌乳不足女性效果观察[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01)
- [6].对初产妇进行产后泌乳护理的效果观察[J]. 当代医药论丛 2016(06)
- [7].产前抑郁状态与产后泌乳不足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3(12)
- [8].围生期产后泌乳的护理干预[J]. 基层医学论坛 2013(15)
- [9].犬产后泌乳性抽搐的诊治及鉴别诊断[J]. 中国畜禽种业 2008(23)
- [10].母猪产后泌乳障碍综合征的综合防控措施[J].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6(05)
- [11].对初产妇进行产后细节优化护理对促进其产后泌乳及康复的效果分析[J]. 当代医药论丛 2020(03)
- [12].穴位埋线促进产后泌乳45例[J].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07)
- [13].母猪产后泌乳障碍综合征的诊疗体会[J]. 当代畜牧 2017(05)
- [14].研究产后乳房护理对初产妇产后泌乳及并发症的影响[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22)
- [15].母猪产后泌乳障碍的发病因素、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J]. 现代畜牧科技 2016(10)
- [16].母猪产后泌乳障碍综合症的预防治疗研究[J]. 现代畜牧科技 2016(11)
- [17].通乳汤联合护理防治剖宫产产妇产后泌乳不足疗效观察[J]. 新中医 2015(10)
- [18].犬产后泌乳性抽搐的诊治[J]. 北方牧业 2008(22)
- [19].母猪产后泌乳障碍综合征的防控措施[J]. 今日畜牧兽医 2018(07)
- [20].母猪产后泌乳障碍综合征的诊疗体会[J]. 当代畜禽养殖业 2016(12)
- [21].乳房护理及吸吮刺激对产后泌乳的影响的研究[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19)
- [22].防控母猪产后泌乳障碍综合征的饲养管理措施[J]. 养殖技术顾问 2009(09)
- [23].母猪产后泌乳障碍综合征的诊控[J].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9(10)
- [24].母猪产后泌乳障碍综合症的诊疗体会[J]. 当代畜禽养殖业 2016(11)
- [25].不同麻醉方案对产后泌乳的影响[J]. 山西医药杂志 2015(22)
- [26].耳穴压豆联合推拿促进产后泌乳的效果观察[J]. 中国中医药科技 2019(04)
- [27].母猪产后泌乳缺减症的发生与防治[J]. 现代农业科技 2010(18)
- [28].母猪产后泌乳障碍综合症的预防治疗效果[J]. 黑龙江动物繁殖 2017(02)
- [29].夏季母猪产后泌乳障碍综合征临床诊疗[J]. 农技服务 2014(03)
- [30].耳穴压豆促进产后泌乳的观察[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