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沿淮低洼地区农业结构优化研究

安徽省沿淮低洼地区农业结构优化研究

论文摘要

论文从分析农业结构的内涵和特征入手,以生态、循环经济、比较优势、规模报酬、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调整理论为理论依据,阐述农业结构演变与优化的一般趋势与规律。以安徽沿淮低洼地区目前农业生产总体情况为背景,从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农产品品质、观光休闲农业等方面,系统分析沿淮低洼地区农业结构现状;紧扣资源配置、主导产业、产品结构、产业链条、农业投入等农业结构形成的关键因素,分析低洼地区农业结构现存问题和成因;围绕农业生产资源禀赋、农业基础设施情况、政策体制因素,分析影响该地区农业结构优化的因素。论文在上述系统分析基础上,明确提出了沿淮低洼地农业结构优化的总体思路,即: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科技为依托,以项目带动为着力点,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精品农业,整合农业资源,培育优势产业,打造经济板块;坚持产量与质量并重,产量与效益统一,提高沿淮低洼地区农业标准化、产业化水平;以食用菌、优质稻麦、优质地方家禽等主导产业为核心,建立一批规模较大、市场相对稳定的优势农产品产业带、产业区;培植带动一批有市场竞争力的产业主体,提升沿淮低洼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和综合竞争力。面对沿淮低洼地目前的现状和农业结构优化面临的机遇,提出了到2010年、2015年优化的目标。论文的重点在于指出了沿淮低洼地区农业结构优化战略性方向,一要根据自然资源条件,优化种植业结构。沿淮低洼地农业结构要紧紧围绕水资源做文章,针对洼地不同的地理高程,宜农则农,宜渔则渔,宜林则林,设计构建不同的生态经济模式。重点围绕低洼地区发展优质稻米生产、专用小麦生产、无公害蔬菜生产等产业,努力实现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优化农业生产的区域布局;二要发挥优势,避害趋利,发展草食动物养殖。要积极推进畜牧业集约化、产业化经营,把畜牧业逐步培育成沿淮低洼地流域农业中的一大产业,在稳定生猪和禽蛋生产的基础上,加快牛、羊、鹅为主的草食畜禽业的发展,逐步提高草食动物在肉类总产量中的比例;三要积极开发宜渔低洼地,采取不同养殖模式,合理利用水面。要利用低洼地、采煤塌陷区等非耕地资源,建设一批高产、优质、高效水产养殖基地,大力发展名特优稀水产品生产。要根据沿淮地区现有苗种产业布局,集中力量建设一批优势明显、设施配套、技术先进、产业化程度较高的苗种龙头企业以及与之相配套的规模化苗种生产基地,全面提升水产苗种生产能力;四要加强农产品加工企业建设,提升沿淮低洼地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要落实国家支持龙头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积极扶持各类龙头企业上规模、上水平,形成一批沿淮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集群,要下大力气发展粮食、油料、蔬菜、畜禽及水产品加工企业;五要加强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为结构优化提供技术支撑。以调为主,加强乡镇农技推广组织的管理。分清职责,实行事企分开、政事分开,避免技术人员行政化倾向。合理确定乡镇农技推广人员的编制数,适当增加已精简的专业技术编制。同时对现有推广机构非技术人员进行必要清理,扩大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以提高技术推广效率。六要实行退耕还河(湖),搞好生态环境保护,为资源可持续利用与开发提供保障。退耕还湖后,可增加沿淮湿地面积,发展水产养殖业,改善生态环境,发展生态观光农业,这将有利于沿淮低洼地适应性农业发展和推动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七要整合资源,发展沿淮低洼地生态观光农业。在坚持以生态农业观光为基础的同时,整合自然、人文、民俗文化资源优势,开发一切可利用的观光资源,重视把具有地方特色的历史名胜故迹与生态农业紧密结合。八要加快沿淮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提高资源规模化开发与利用。要以提高沿淮农业的组织化程度,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采取政策扶持、示范推广等措施,积极引导农民组建各类沿淮农业合作经济组织。为促进战略性措施的落实,论文从技术保障、政策保障、组织保障和投入保障等方面,提出了沿淮低洼地区农业结构优化的保障措施。指出要加快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研发,着力解决当前制约沿淮低洼地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关键技术难题,加快一些特色、优势农产品良种繁育、栽培和养殖新方法、病害生物防治技术、全价配合饲料以及安全用药等生产技术的研究;各级财政要加大对农业资源开发、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的投入力度,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导向作用;搞好农业区域性发展规划,重点加强在排涝抗旱、农产品规模化布局、社会化服务、产业化发展等方面的协调和统一。同时探索和完善土地流转的经验和做法,推动土地向种养殖大户转移,发展农业规模经营;积极争取中央及省财政对洼地综合治理的投入,特别是低洼地资源调查、监测、评价、规划等方面的专项投入。积极争取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复垦、道路交通、以工代赈、扶贫及国债等有助于改善本区农业生产条件的重大项目。此外,制定政策,创优环境,积极招商引资,拓宽融资渠道,广泛吸引外来资本、民间工商资本投资发展沿淮低洼地农业资源开发与利用。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1.3.1 国外研究动态
  • 1.3.2 国内研究动态
  • 1.4 论文的创新点
  • 2 农业结构优化的理论基础
  • 2.1 农业结构的内涵和特征
  • 2.1.1 农业结构的内涵
  • 2.1.2 农业结构的特征
  • 2.2 农业结构形成和演变的影响因素
  • 2.3 农业结构演变与优化的一般趋势与规律
  • 2.4 农业结构构优化的理论依据
  • 2.4.1 生态理论
  • 2.4.2 循环经济理论
  • 2.4.3 比较优势理论
  • 2.4.4 规模报酬理论
  • 2.4.5 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调整理论
  • 3 安徽沿淮低洼地区农业结构优化实证分析
  • 3.1 安徽沿淮低洼地区农业生产总体情况
  • 3.1.1 主要农产品产量在全省占有重要位置
  • 3.1.2 特色农产品赋存
  • 3.1.3 优势区域布局和优势品种板块已现雏形
  • 3.1.4 产业化发展开始加速
  • 3.1.5 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逐步提高
  • 3.2 安徽沿淮低洼地区农业结构现状
  • 3.2.1 种植业结构现状
  • 3.2.2 畜牧业结构现状
  • 3.2.3 渔业结构现状
  • 3.2.4 农产品品质结构现状
  • 3.2.5 观光休闲农业现状
  • 3.3 安徽沿淮低洼地区农业结构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 3.3.1 农业生产资源禀赋
  • 3.3.2 农业基础设施情况
  • 3.3.4 政策体制因素
  • 4 安徽沿淮低洼地区农业结构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低洼地区农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 4.1.1 农业内部结构不合理,导致资源配置结构不合理
  • 4.1.2 主导产业不十分突出
  • 4.1.3 产品结构不合理
  • 4.1.4 农业产业链短 各环节联系不紧密
  • 4.1.5 农业投入结构不合理,技术含量低
  • 4.2 沿淮低洼地区农业结构现存问题的成因分析
  • 4.2.1 农业科技水平低,农民整体素质不高
  • 4.2.2 产业化水经营水平低
  • 4.2.3 农业和农民组织化程度相对较低,难以实现与市场的有效对接
  • 5 沿淮低洼地区农业结构优化的任务
  • 5.1 沿淮低洼地农业结构优化的思路、目标和原则
  • 5.1.1 沿淮农业结构优化的思路
  • 5.1.2 沿淮低洼地农业结构优化的目标
  • 5.1.3 沿淮农业结构优化的原则
  • 5.2 若无事沿淮低洼地农业结构优化面临的机遇
  • 5.2.1 粮食丰收必将促进农业结构调整
  • 5.2.2 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将拓展农业结构调整的空间
  • 5.2.3 资源、区位、政策优势是加快沿淮农业结构调整的步伐
  • 5.3 安徽沿淮低洼地区农业结构优化战略性方向
  • 5.3.1 根据自然资源条件,优化种植业结构
  • 5.3.2 发挥优势,避害趋利,发展草食动物养殖
  • 5.3.3 积极开发宜渔低洼地,采取不同养殖模式,合理利用水面
  • 5.3.4 加强农产品加工企业建设,提升沿淮低洼地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 5.3.5 加强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为结构优化提供技术支撑
  • 5.3.6 实行退耕还河(湖),搞好生态环境保护,为资源可持续利用与开发提供保障
  • 5.3.7 整合资源,发展沿淮低洼地生态观光农业
  • 5.3.8 加快沿淮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提高资源规模化开发与利用
  • 6 安徽沿淮低洼地区农业结构优化的保障措施
  • 6.1 技术保障措施
  • 6.2 政策保障措施
  • 6.3 组织保障措施
  • 6.4 投入保障措施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河南省农业结构优化研究[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0(19)
    • [2].河南省农业结构优化与调查研究[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02)
    • [3].现代农业发展中的农业结构优化问题研究——以成都市温江区为例[J]. 农村经济 2014(10)
    • [4].湘西州茶叶种植保险推动当地农旅结合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J]. 国际公关 2020(07)
    • [5].浅析兵团农业结构优化[J]. 新疆农垦经济 2010(10)
    • [6].技术进步促进农业结构优化的机理与应用模式——以湖南省浏阳市为例[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3)
    • [7].吉林省乳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J].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4(20)
    • [8].农业结构优化对土地生产率和农业增长的影响[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2)
    • [9].以特色农业引领农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路径与启示——以洛阳市为例[J].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6(05)
    • [10].农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促进途径与长效机制[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1)
    • [11].结构优化对农业增长的贡献[J]. 特区经济 2008(01)
    • [12].科技创新促进农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作用机理研究[J]. 广东科技 2009(07)
    • [13].质量兴农[J]. 农村财务会计 2018(02)
    • [14].敖汉旗农业结构现状及优化措施研究[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5)
    • [15].影响宿迁市招商引资的主要因素及其对策[J]. 传承 2013(02)
    • [16].西藏农业发展研究[J]. 北京农业 2015(09)
    • [17].经济转型背景下浙江农业结构优化与升级研究[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03)
    • [18].农地流转的产业结构效应研究[J]. 经济学家 2016(11)
    • [19].清流县农业结构优化的研究[J]. 三明农业科技 2010(03)
    • [20].建立和完善福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探讨[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5(06)
    • [21].广西农业结构优化发展,新农村走向幸福和丰收[J]. 法制与经济(上旬) 2013(04)
    • [22].新疆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现状分析[J]. 商场现代化 2011(02)
    • [23].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我国农业结构优化研究[J]. 统计与决策 2011(21)
    • [24].沿淮洼地农业结构优化理论探讨及其对秸秆饲用、牧草生产与粮食安全的影响[J]. 草业学报 2010(02)
    • [25].以创新思路促进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快速发展[J]. 农村科学实验 2008(01)
    • [26].吉林省奶业发展现状与战略布局研究[J]. 中国畜牧杂志 2011(08)
    • [27].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问题与控制对策探讨[J]. 农技服务 2015(11)
    • [28].绿色农业:点亮“多彩”新田园[J]. 宁波经济(财经视点) 2018(06)
    • [29].强化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J]. 山东畜牧兽医 2012(04)
    • [30].加快发展青海省大通县现代畜牧业的方略[J]. 甘肃畜牧兽医 2014(07)

    标签:;  ;  ;  ;  

    安徽省沿淮低洼地区农业结构优化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