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

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

——新课程背景下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张青梅山东省滨州市阳信第一实验学校251800

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强调: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那么,怎样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开展作文教学呢?

一、博览群书是前提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要学生能写出优美流畅的作品,博览群书是前提。《红楼梦》中林黛玉教香菱作诗时,她没有具体教香菱如何遣词造句和谋篇布局,只是说:“你如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诗读一百首,细心揣摩熟透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作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玚、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不用一年的功夫,不愁不是诗翁了!”这足以说明博览群书的重要性了。

广泛阅读。除不健康的读物外,学生阅读之物不宜限定,凡是手边的书都可以读,天文地理、文史经哲、小说散文等,不求什么深刻理解,只求有些印象、有些感悟。正因为是泛读,所以没有压力,没有功利,一目十行可以,随手翻翻也行,求的就是大范围的涉猎,增长见识,于潜移默化之中积累优美的语言,开阔思路,培养独特的视角,提升写作功力。

二、激发兴趣是起点

现在的学生大部分害怕写作文,造成这样的原因主要是缺乏写作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成功的向导。所以,必须把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作为作文教学的突破口。

首先,提倡自然写作。自然写作实际上是对我们置身其中的丰富生活事件的叙事。教师在教学中要多为学生提供有选择的各种写作作业,让学生自己决定哪一种最适合自己的兴趣,以淡化让每位学生完成相同题目、相同程度的传统学校作文训练模式。教师可结合阅读教学进行。比如,作为阅读训练的延伸,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以根据提供的经典故事、传说、小说、诗歌,为学生提供一些富有挑战性的写作任务,可让他们续写,改写,添加情节等等。也可以放手让学生借助日记抒发自己的感想,或摘录自己喜欢的文段,或收集民间故事等等。

然后,鼓励学生写随笔。教师不给学生命题,也不在写作内容和形式上作要求,每周写一篇随笔,意随笔行,自由驰骋,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写作空间,学生可以自由表达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感悟生活点滴,体验人生甘苦,评论社会风云等,教师每周用一节课的时间来进行随笔评讲,分析、范读优秀的随笔。

三、热爱生活是关键

作文教学的“本”是什么?我们往往是把写作技巧、写作方法、语言表达看做是“本”,教师们不遗余力地进行传输和训练。传输和训练本身是不错的,但过分强调就本末倒置了。以前给学生上写作课,我花了大量时间给他们讲作文时应怎样立意选材,怎样谋篇布局,怎样遣词造句,结果学生说:“老师,你讲的我们都知道了,其实我们写作文不是不知怎么写,而是不知写什么。”许多学生都反映他们刚看到作文题目时,总觉得有千言万语要说,但一旦要求写出来时,他们就无所适从。究其原因,其实就是教师讲的条条框框限制了他们的思想。由此可看出,作文的“本”在情感,在思维。语言和写作技巧可以通过旁人的指点获取,而情感,思维,要靠自身的修养、熏陶、感化,渐变而来。

叶圣陶先生曾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活泼泼流个不歇。”五彩的生活是写作的不竭之泉,是孩子们作文的资源库。引生活之水,浇写作之花,作文之果才能结得硕大、健壮。如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学生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能扩展学生的生活空间,开拓视野,增长见识。

因此课余时间,我们经常进行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这些新奇有趣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的写作素材库存充裕,写作时便有话可说,有事可写。

在写《班里的一场风波》这一作文前,我先组织学生进行了一场“诚信与善意的谎言”的辩论会。辩论会前,先请学生选好立场,准备好相关资料,然后再进行辩论;鼓励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去体会辩论的激烈,去寻找新的感受。在写作前又请同学们把辩论的每个步骤说清楚,再谈谈自己的感受。有了自己的亲身体验,学生写起来如有源头活水,写作自然水到渠成。

四、体验成功是重点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学习的情绪力量。”新课标也提出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在作文教学中,我尽可能以满腔热情给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珍惜学生的写作成果,让学生看到劳动的价值。其途径与方法主要有:1.在评语和作文讲评中以表扬鼓励为主,学生作文有一点长处,一点进步,都及时予以肯定。2.把好作文通过校园广播站播放。3.办手抄报,刊登好作文向全校发行。4.把优秀作文推荐给报刊,争取发表机会;组织学生参加各级作文竞赛。

这些做法更加激发了学生的写作欲望。现在他们千方百计找素材,争着写,个个都想成为大作家呢!

总之,新课程标准下作文教学的创新必须围绕学生主体,将课内与课外紧密衔接,围绕“生活化”的基本路线进行,使学生获得真正的写作体验,孩子们的心灵之窗才能打开,作文才能展示每一个孩子的个性和创造性。

标签:;  ;  ;  

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