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羟基醚论文-杨震

聚羟基醚论文-杨震

导读:本文包含了聚羟基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碳硼烷,聚羟基醚,合成与表征,耐热性

聚羟基醚论文文献综述

杨震[1](2017)在《碳硼烷聚羟基醚的合成与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聚羟基醚作为一种超高分子量的环氧树脂,结构上和环氧类似,只是环氧基团在主链中所占的比例较小一点,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具备环氧树脂的很多优点,比如具有很好的机械性能,粘接强度大等,可应用于工程塑料,涂料,粘合剂等方面。但是由于其软化点较低大大限制了使用范围,为了提高聚羟基醚的耐热性能,向聚合物链中引入体积庞大的刚性基团是一种有效的方法。碳硼烷是一种仅有碳,硼,氢组成的正二十面体的笼型结构化合物,具有很大的刚性,因而广泛地应用于制备耐高温材料。本文是通过将含有碳硼烷的单体进行聚合得到主链结构中碳硼烷含量不同的聚羟基醚,进而用TDI固化得到含碳硼烷的聚羟基醚固化物,提高聚合物的耐热性,主要工作如下:(1)以普通二酚,邻位碳硼烷二酚,二缩水甘油醚,碳硼烷环氧为反应原料以1-苯氧基-二丙醇为溶剂在催化剂作用下通过二酚和缩水甘油醚的不同组合进行反应,合成得到了主链上碳硼烷含量不同的聚羟基醚,并通过红外、核磁等手段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2)实验中探索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双酚浓度、以及酚与环氧的比例对聚合物最终分子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反应条件为160℃,24h,环氧/双酚之比为1.02,双酚摩尔浓度为0.789mol/L时可以得到分子量最大的碳硼烷聚羟基醚。以上各反应条件因素中,酚/环氧摩尔比对聚合的影响比较大。(3)用DSC测得四种聚羟基醚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对比四种聚合物发现含碳硼烷结构的叁种聚羟基醚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更高;用TGA测试分析了四种聚合物在空气和氮气氛围下的初始分解温度T5以及900℃的最终残碳率,结果发现和普通的聚羟基醚相比,含碳硼烷聚羟基醚的初始分解温度更高,最终的产碳率也是随着碳硼烷结构聚合物链段中的比例的增加而增加;以TDI作为固化剂,分别与四种聚羟基醚在50℃固化3h,固化产物测试热重,对比四种碳硼烷不同含量的聚羟基醚的热稳定性能。结合热重降解谱图与热重烧蚀后的产物的红外谱图分析了碳硼烷聚羟基醚的耐高温机理以及其降解机理。(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期刊2017-05-24)

龚蔚[2](2008)在《双酚A型聚羟基醚—聚二甲基硅氧烷交替嵌段共聚物的合成、表征及其用于热固性环氧树脂的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环氧树脂具有许多优异的性能,如良好的化学和热稳定性,高的强度和模量,优良的粘接性能和加工性能等,这些良好地性能决定了环氧树脂在各行各业中的广泛应用。但环氧树脂的最大弱点是固化后质脆、耐冲击性较差和容易开裂。这一弱点极大地限制了环氧树脂的应用。而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具有热稳定性、耐氧化、耐候和低温特性好、表面能低等优点,因此用PDMS改性环氧树脂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个热点。聚二甲基硅氧烷既能降低环氧树脂的内应力,又能保持环氧树脂体系原有特性并提高其热稳定性和阻燃能力。选择聚二甲基硅氧烷作为环氧树脂的改性剂自然成为许多研究者感兴趣的课题。但由于PDMS与环氧树脂热力学不相容,因此在应用于环氧树脂改性研究以前,必须先要对PDMS进行增容。本文中所采取的增容方法是先将双酚A进行扩链,然后将扩链后得到的产物聚羟基醚与多聚甲醛、胺丙基封端的PDMS进行反应,合成出含有苯并恶嗪的PDMS交替共聚物,并利用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仪、热重分析等测试手段对其进行了物理表征及性能研究。接着将该共聚物与环氧树脂预聚体进行共混,得到了透明均一的溶液。以4,4’-二氨基二苯甲烷(DDM)为固化剂进行固化后,得到了具有半透明性的改性环氧树脂,并利用原子力显微镜、差示量热扫描、叁点弯曲测试,对固化后环氧树脂的形态结构进行了研究,发现改性后的环氧树脂韧性有大幅的提高,并且具有自组装机理形成的微相分离纳米结构。(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期刊2008-01-01)

高俊刚[3](1996)在《合成聚羟基醚砜的反应动力学》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聚乙二醇为催化剂,通过双酚-S和环氧氯丙烷反应合成了聚羟基醚砜。通过测定加入反应体系中碱的消耗研究了此聚合物生成反应的动力学。实验证明酚基与环氧氯丙烷反应的表观反应级数为二级,与链末端环氧基的反应也为二级。测定了该反应的速率常数和反应活化能(本文来源于《化学与粘合》期刊1996年03期)

高俊刚[4](1988)在《聚羟基醚砜的合成与分子链支化机理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反应动力学出发讨论了在相转移催化剂存在下聚羟基醚砜合成中转化率与反应时间、催化剂的种类、反应温度、碱的用量等的关系,并从反应机理上讨论了分子链支化的原理及影响因素。(本文来源于《热固性树脂》期刊1988年02期)

刘盈海,张春清,尚洪志[5](1988)在《新型高分子阻燃剂—溴代聚羟基醚合成反应及应用的研究〔Ⅱ〕》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由四溴双酚-A与环氧树脂在碱催化下合成线型溴代聚羟基醚的方法,并在新型玻璃布复铜板的研制中取得良好的阻燃效果。(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1988年01期)

高俊刚,史林启,王逢利,李新兴,李宝玲[6](1987)在《用相转移催化剂合成溴代聚羟基醚》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电子工业的迅速发展,对聚合物提出了阻燃性能的要求,溴代环氧树脂就是一种具有良好阻燃自熄性的聚合物。这种聚合物与通常在塑料制品中加入无机阻燃剂或含溴单体相比,不仅具有阻燃作用,而且还能提高制品的某些物理机械性能。溴代环氧树脂合成的研究文献虽有报道,但分子量一般较低。我们曾用相转移催化剂合成了高分(本文来源于《化学通报》期刊1987年04期)

高俊刚,史林启,王逢利[7](1986)在《聚羟基醚砜的分子量分布及溶度参数的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用相转移催化剂合成的高分子量的聚羟基醚砜的分子量分布,建立了聚羟基醚砜在N,N—二甲基甲酰胺淋洗液中的GPC标定曲线,本文还测定了聚羟基醚砜的溶度参数并取得了与理论计算值一致的结果。(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1986年03期)

丁有骏,邢佳朴[8](1986)在《聚砜-聚羟基醚嵌段共聚体的合成与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碱性条件下由羟端基聚砜与双酚A环氧氯丙烷相互作用下制取了聚砜-聚羟基醚嵌段共聚物。溶解度试验、红外光谱、动态和静态力学试验等证明产物确是嵌段共聚物。(本文来源于《应用化学》期刊1986年02期)

聚羟基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环氧树脂具有许多优异的性能,如良好的化学和热稳定性,高的强度和模量,优良的粘接性能和加工性能等,这些良好地性能决定了环氧树脂在各行各业中的广泛应用。但环氧树脂的最大弱点是固化后质脆、耐冲击性较差和容易开裂。这一弱点极大地限制了环氧树脂的应用。而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具有热稳定性、耐氧化、耐候和低温特性好、表面能低等优点,因此用PDMS改性环氧树脂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个热点。聚二甲基硅氧烷既能降低环氧树脂的内应力,又能保持环氧树脂体系原有特性并提高其热稳定性和阻燃能力。选择聚二甲基硅氧烷作为环氧树脂的改性剂自然成为许多研究者感兴趣的课题。但由于PDMS与环氧树脂热力学不相容,因此在应用于环氧树脂改性研究以前,必须先要对PDMS进行增容。本文中所采取的增容方法是先将双酚A进行扩链,然后将扩链后得到的产物聚羟基醚与多聚甲醛、胺丙基封端的PDMS进行反应,合成出含有苯并恶嗪的PDMS交替共聚物,并利用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仪、热重分析等测试手段对其进行了物理表征及性能研究。接着将该共聚物与环氧树脂预聚体进行共混,得到了透明均一的溶液。以4,4’-二氨基二苯甲烷(DDM)为固化剂进行固化后,得到了具有半透明性的改性环氧树脂,并利用原子力显微镜、差示量热扫描、叁点弯曲测试,对固化后环氧树脂的形态结构进行了研究,发现改性后的环氧树脂韧性有大幅的提高,并且具有自组装机理形成的微相分离纳米结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聚羟基醚论文参考文献

[1].杨震.碳硼烷聚羟基醚的合成与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7

[2].龚蔚.双酚A型聚羟基醚—聚二甲基硅氧烷交替嵌段共聚物的合成、表征及其用于热固性环氧树脂的改性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

[3].高俊刚.合成聚羟基醚砜的反应动力学[J].化学与粘合.1996

[4].高俊刚.聚羟基醚砜的合成与分子链支化机理的研究[J].热固性树脂.1988

[5].刘盈海,张春清,尚洪志.新型高分子阻燃剂—溴代聚羟基醚合成反应及应用的研究〔Ⅱ〕[J].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

[6].高俊刚,史林启,王逢利,李新兴,李宝玲.用相转移催化剂合成溴代聚羟基醚[J].化学通报.1987

[7].高俊刚,史林启,王逢利.聚羟基醚砜的分子量分布及溶度参数的测定[J].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6

[8].丁有骏,邢佳朴.聚砜-聚羟基醚嵌段共聚体的合成与表征[J].应用化学.1986

标签:;  ;  ;  ;  

聚羟基醚论文-杨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