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前沿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生态环境差异的研究

沙漠前沿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生态环境差异的研究

论文摘要

土地沙漠化是荒漠化的一种主要类型。沙漠化是由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与脆弱的生态环境相互作用所造成的土地生产力下降、土地资源丧失、地表呈现类似沙漠景观的土地退化。中国是世界上沙漠受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土地沙漠化是我国西部特别是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资源、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是中国最大的固定、半固定沙漠,边缘植被破坏严重,沙丘活化明显,降水稀少而且分布不均匀。近20年来由于植被破坏,北疆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中固定半固定沙丘活化面积不断增大风速不断加大,沙漠南缘地区流沙不断向绿洲扩展,如何有效的进行防风固沙,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奇台县不同恢复模式下沙漠化逆转状况展开的长期定点调查监测,根据植被样地调查、土壤分析试验、取样和风因子监测等相关数据,通过对天然和人工植被恢复区防风效果进行相关调查,同时提出两种防沙林带对于不同地理环境所产生的不同效果,结果表明:人工植被恢复模式较天然植被恢复模式对风速和风动能的消抵作用明显,人工植被恢复区比天然植被恢复区多58.8 d/a无风天;年均降低风速0.88 m·s-1,消抵65.2%的风动能,人工植被恢复对北向和西北向风的消抵作用最显著,对西南向风的消抵作用最弱;不同植被恢复模式的生物多样性保育功能差异较大,天然植被恢复的植物群落较之人工植被恢复的植物群落,物种组成更丰富,群落的稳定性更高,其维持、繁衍和保持植物多样性的能力更强;人工植被恢复模式能够降低沙漠前沿土壤的含盐量和pH值,但对土壤有机质含量影响不显著。由于人工植被恢复区密度较大,所以在地下50 cm以上土壤含水量天然植被恢复区明显大于人工植被恢复区,土壤深度20 cm处天然植被恢复区含水量比人工植被恢复区高12.3%,50 cm处天然植被恢复区比人工植被恢复区高15.1%。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引言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 2 研究区概况与方法
  • 2.1 研究区概况
  • 2.2 研究方法
  • 2.2.1 野外监测与采样
  • 2.2.2 植被调查
  • 2.3 室内实验
  • 2.4 数据处理
  • 3 不同恢复模式对植被的影响
  • 3.1 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群落结构的比较
  • 3.2 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植物多样性的比较
  • 3.3 本章小结
  • 4 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对风向风速的影响
  • 4.1 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风的年度影响
  • 4.1.1 不同植被恢复区的年均风速及动能消减
  • 4.1.2 不同植被恢复区各个方向的年均风速及动能消减
  • 4.1.3 不同植被恢复下年盛行风向的分布特征
  • 4.2 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风的季节影响
  • 4.3 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风的月变化影响
  • 4.3.1 不同恢复模式下月平均风速变化趋势
  • 4.4 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风的日变化影响
  • 4.5 本章小结
  • 5 不同植被恢复区对大气温度及土壤的影响
  • 5.1 不同植被恢复区大气平均温度和降水量的变化
  • 5.2 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理化特征的影响
  • 5.3 不同植被恢复区对土壤含水量的变化的影响
  • 5.4 不同植被恢复区对土壤温度变化的影响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沙漠前沿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生态环境差异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