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后视镜的理论建模与应用技术研究

汽车后视镜的理论建模与应用技术研究

论文题目: 汽车后视镜的理论建模与应用技术研究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应用数学

作者: 李昆

导师: 王卫华

关键词: 汽车后视镜,移动最小二乘法,曲面拟合,反求,仿真

文献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汽车后视镜是汽车上一个非常重要的部件,如果后视镜有盲区和图像变形,势必给安全行车带来隐患。研究出一种大视野低失真的后视镜对减少交通事故带来的损失有重要意义,而且现在汽车越来越普及,后视镜市场也有巨大潜力,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许多新型后视镜的设计,最具代表性的是渐变曲率后视镜,但这些新型后视镜都缺乏数学模型支持和可靠的理论分析,缺乏能够量化的评估方法。本文将通过分析某新型后视镜的特点,提出一种数学建模方法,建立该新型后视镜的数学模型,并通过该模型对这类后视镜进行理论分析和数值仿真,从而对这类后视镜的性能进行量化评估。 本文主要由理论研究和应用仿真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理论研究:在最小二乘法基础上引入了一种改进的算法——移动最小二乘法,并介绍了反求工程的应用方法。将移动最小二乘法应用于汽车后视镜拟合问题中,并与传统的最小二乘法的结果进行对照,展示该方法的优越性。第二部分是应用仿真:利用移动最小二乘法建立的数学模型,设计了相应的仿真算法,直观展现后视镜的视野范围。本文的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第一章介绍了研究背景,指出本文研究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及研究内容。 第二章介绍曲面拟合的传统方法——最小二乘法的理论,在此基础上,采用了一种改进的曲面拟合方法——移动最小二乘法。并对移动最小二乘法的权函数的选取、A矩阵的可逆性、影响域半径的确定以及插值函数的性质等关键性问题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第三章介绍了反求工程的基本理论,研究了基于特征的反求工程,并指出了其优势。提出了把反求技术应用于求汽车后视镜参数问题的思想方法。 第四章是将数学建模和仿真技术应用于后视镜问题中。首先利用反求技术得到后视镜上大量点的坐标。然后分别利用最小二乘法和改进的算法——移动最小二乘法对汽车后视镜进行曲面拟合,建立后视镜的数学模型。进而将仿真技术应用于后视镜中,设计相应的仿真算法,对前面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数值仿真分析,仿真结果直观展现后视镜的视野范围,为下一步工作打下基础。 最后总揽全文,得出结论。

论文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概述

1.1.1 课题的提出

1.1.2 课题的研究意义

1.2 相关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

1.4 本文研究方法及预期成果

1.5 本文的组织结构

第2章 曲面拟合的最小二乘法

2.1 最小二乘法

2.1.1 法方程组

2.1.2 线性最小二乘法

2.1.3 非线性最小二乘法

2.2 移动最小二乘法

2.2.1 移动最小二乘法的基本原理

2.2.2 权函数

2.2.3 形函数及导数

2.2.4 A(x)的可逆性

2.2.5 影响域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反求工程

3.1 顺向工程

3.2 传统反求工程

3.2.1 概述

3.2.2 反求工程研究的内容

3.2.3 反求工程的主要流程

3.2.4 反求工程研究的意义

3.2.5 反求工程中的技术难题

3.3 基于特征的反求工程

3.3.1 基于特征的反求工程的概念和发展

3.3.2 基于特征的反求工程建模的优势

3.4 反求工程中的其它方法

3.4.1 基于层切数据的模型重构

3.4.2 基于自由变形的模型重构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数值方法在后视镜中的应用

4.1 与后视镜有关的基本知识

4.1.1 后视镜的分类

4.1.2 后视镜的尺寸要求

4.1.3 驾驶员的眼点

4.1.4 后视镜视野的测试方法

4.2 最小二乘法在后视镜中的应用

4.3 移动最小二乘法在后视镜中的应用

4.3.1 基本原理

4.3.2 移动最小二乘拟合后视镜流程

4.3.3 结果分析

4.4 数值仿真

4.4.1 仿真算法

4.4.2 仿真结果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发布时间: 2006-01-04

参考文献

  • [1].汽车电动座椅和后视镜自动控制系统的研究[D]. 陈立强.东北大学2010
  • [2].汽车后视镜检测系统的研究及仿真设计[D]. 牛慧超.武汉理工大学2009
  • [3].汽车外翼缘电子后视镜罩对气动特性的影响研究[D]. 李少峰.中北大学2018
  • [4].基于人眼定位的汽车后视镜自动调节系统[D]. 姬鹏.哈尔滨理工大学2017
  • [5].汽车外后视镜对其尾流区域气动特性的影响研究[D]. 张武.吉林大学2015
  • [6].车外翼缘仿生后视镜罩对气动噪声的影响研究[D]. 高长凤.吉林大学2014
  • [7].一种车用记忆存储式后视镜和座椅控制器的设计[D]. 储浩.上海交通大学2007
  • [8].基于动力学特性的汽车外后视镜电动折叠器设计与分析[D]. 马丽琼.华南理工大学2016
  • [9].轿车后视镜耐疲劳实验台及角度测量系统的研究[D]. 王志胜.长春理工大学2009
  • [10].车联网时代背景下的轿车智能后视镜设计研究[D]. 刘昕.华东理工大学2015

相关论文

  • [1].威尼斯之旅客车车身造型设计和分析研究[D]. 刘善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
  • [2].汽车驾驶员前方视野测量系统软件开发[D]. 林毅.吉林大学2007
  • [3].汽车后视镜罩精密注塑模CAE研究[D]. 卢艳玲.北京交通大学2007
  • [4].一种车用记忆存储式后视镜和座椅控制器的设计[D]. 储浩.上海交通大学2007
  • [5].汽车驾驶室人机界面设计技术研究[D]. 刘雅婧.西北工业大学2007
  • [6].汽车驻车辅助系统的设计[D]. 王超.合肥工业大学2007
  • [7].车身设计中逆向工程技术应用研究[D]. 姚楠.武汉理工大学2007
  • [8].基于知识的轿车视野校核系统研究与开发[D]. 李华.燕山大学2005
  • [9].智能自动化技术在汽车工程上的应用[D]. 王建义.广东工业大学2005
  • [10].汽车乘坐动力学数学模型及仿真的研究[D]. 周建伟.河北工业大学2000

标签:;  ;  ;  ;  ;  

汽车后视镜的理论建模与应用技术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