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林里片区山坡地城镇建设开发研究

温州市林里片区山坡地城镇建设开发研究

论文摘要

我国现有耕地面积为19.5亿亩,人均土地不到1.5亩,在全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居第114位。人均耕地少,山地丘陵相对较多,是我国土地的基本特点。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规模越来越大,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建设占用耕地情况也越来越严重。2011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为134735万人,城镇人口为69079万人,城镇化率首次超过50%。预计到2020年,中国城市化率将达55%,浙江省将达到72%。社会要发展,土地资源却日益紧张,如何充分合理开发利用山地,已是全国各地不得不面对的课题。为科学合理、有序开发利用低丘缓坡资源,浙江省分别于2006年、2008年先后出台了《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工作的通知》,《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工作的通知》,并于2010年3月份出台了《浙江省低丘缓坡重点区块开发规划(2010-2020年)》。根据《规划》,温州市2010年至2020年计划开发城镇建设及工业用地23849亩,近期(2010-2012)计划开发7800亩。而温州都市区可供选择的山坡地储量为147.7平方公里。如果能够得到充分开发,温州都市区的面积将在现有基础上增加一倍。但是,作为城市建设用地对山地的规模性开发利用,温州还前所未有,一方面是山坡地储量丰富,亟待开发;一方面是开发经验严重欠缺,不知如何开发。所以,温州山坡地能否开发,如何开发,成为本文为研究的主要目的。针对温州山坡地现状,结合城市建设的特点,通过大量的实地考察、社会调查、客观分析,进而总结出温州山坡地城市开发利用的可行性,并在借鉴国内外城市建设山坡地开发利用的理论和实际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温州山坡地城市开发利用的方法和建议,从而为温州山坡地城市建设利用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山坡地城市建设开发概论
  • 1.1 总述
  • 1.2 山地
  • 1.3 山地城市
  • 1.4 山地城市学原理
  • 1.5 山地城市规划与建设
  • 1.6 山地城市空间结构布局的几个基本要求
  • 1.6.1 应满足紧凑集中与有机分散相结合的要求
  • 1.6.2 应满足建立就地平衡的综合住区发展要求
  • 1.6.3 应满足最大限度保留绿色植被的要求
  • 1.6.4 应满足尽量多组团、多中心的要求
  • 1.6.5 应满足文化、生物、景观多样性的要求
  • 1.6.6 应满足不同城市的个性特色要求
  • 1.7 园林城市
  • 1.8 山水城市
  • 1.9 美国 MPC 社区
  • 1.10 我国山地城市建设开发存在的一些问题
  • 第二章 国内外山坡地城市建设开发背景及现状
  • 2.1 国外山坡地城市建设开发的现状
  • 2.1.1 国外山地城市开发现状
  • 2.1.2 山地开发的国际组织机构
  • 2.2 我国山坡地城市建设开发的背景
  • 2.3 我国山坡地城市建设开发现状
  • 2.4 浙江省山坡地城市建设开发背景及现状
  • 2.5 温州市山坡地城市建设开发背景及现状
  • 2.5.1 温州市山坡地城市建设开发背景
  • 第三章 温州市山坡地城市建设开发自然条件分析
  • 3.1 项目背景
  • 3.2 开发必要性分析
  • 3.2.1 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增加土地供应的需要
  • 3.2.2 缓解商品房供应不足加大房产供给的需要
  • 3.2.3 改善当地村民居住条件加快旧村改造的需要
  • 3.2.4 加大投资规模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 3.3 开发方案
  • 3.3.1 总体要求
  • 3.3.2 功能定位
  • 3.3.3 建设开发基本原则
  • 3.4 林里片区开发自然条件分析
  • 3.4.1 区位条件
  • 3.4.2 地形地貌条件较好
  • 3.4.3 配套设施相对完善
  • 3.4.4 技术条件分析
  • 第四章 温州市山坡地城市建设开发社会条件分析
  • 4.1 现有社会基础较好
  • 4.2 山地城市开发社会条件分析
  • 4.2.1 温州商品房市场供求情况
  • 4.2.2 山坡地开发民意问卷调查分析
  • 4.3 山坡地开发条件分析结论
  • 第五章 温州山坡地城市建设开发策略
  • 5.1 总体布局要求
  • 5.2 总体控制目标要求
  • 5.3 文化理念要求
  • 5.4 总体设计要求
  • 5.5 景观要求
  • 5.6 技术要求
  • 5.6.1 山地道路空间
  • 5.6.2 建筑风格要求
  • 5.6.3 邻里空间搭接要求
  • 5.6.4 天际线
  • 5.7 总体开发策略
  • 5.8 配套基础设施设想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和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低丘缓坡开发利用工作的实施意见[J]. 杭州市人民政府公报 2016(08)
    • [2].云南省低丘缓坡开发项目区林地生态服务价值评估[J]. 安徽农业科学 2019(22)
    • [3].宁波市区低丘缓坡资源分类引导策略研究[J]. 浙江国土资源 2020(01)
    • [4].低丘缓坡开发利用规划设计探讨[J].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20(07)
    • [5].低丘缓坡空间用途管制措施研究——以台州市仙居县为例[J]. 林业资源管理 2020(05)
    • [6].城镇化背景下低丘缓坡山地开发与耕地保护的权衡——以大理为例[J]. 安徽农业科学 2020(20)
    • [7].浅析低丘岗地土壤酸化的成因及整治措施[J]. 农业与技术 2013(03)
    • [8].低丘缓坡大有潜力[J]. 中国土地 2011(08)
    • [9].低丘缓坡区域土地综合利用方法探讨[J]. 规划师 2017(S1)
    • [10].春风拂丘岗 坡地变粮仓——湖北省安陆市低丘岗地改造项目建设纪实[J]. 国土资源通讯 2011(21)
    • [11].低丘缓坡地带工业园区市政配套设计要点[J].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14(01)
    • [12].云南省低丘缓坡山地开发空间差异及其对策研究[J]. 农学学报 2014(10)
    • [13].海阳市低丘缓坡荒滩土地适宜性评价[J]. 山西农业科学 2017(02)
    • [14].加快郑州市低丘缓坡土地开发利用探析[J].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7(01)
    • [15].桐庐县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对策探索[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6(12)
    • [16].“制度+科技”管理机制下的低丘缓坡差别化利用[J].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14(12)
    • [17].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方案研究——以青州市低丘缓坡综合治理为例[J]. 环球人文地理 2014(10)
    • [18].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试点实施评估的实践探讨——以丽水市为例[J]. 浙江国土资源 2014(02)
    • [19].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的问题与对策——以丽水市为例[J]. 小城镇建设 2009(02)
    • [20].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的问题与对策——以丽水为例[J]. 浙江国土资源 2009(07)
    • [21].浙江省低丘缓坡区水土流失及其对策[J].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08(05)
    • [22].基于数据分析的杭州市市区低丘缓坡资源利用研究[J]. 城市规划 2015(S1)
    • [23].云南省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战略分析[J].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14(06)
    • [24].以城市规划为导向的统筹低丘缓坡建设[J]. 城市发展研究 2013(08)
    • [25].“坡地村镇”:开创低丘缓坡地综合利用新阶段——关于浙江省未利用地开发利用试点的调查与思考[J]. 中国土地 2015(11)
    • [26].永嘉县低丘缓坡开发利用探讨[J]. 浙江国土资源 2014(02)
    • [27].关于低丘缓坡开发利用的思考[J]. 经济师 2014(03)
    • [28].低丘缓坡开发利用大有可为[J]. 当代广西 2014(03)
    • [29].临沂市低丘缓坡土地开发利用试点情况调查[J]. 山东经济战略研究 2014(05)
    • [30].浙江省低丘缓坡农业资源高效集约利用的路径与对策研究[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3(03)

    标签:;  ;  ;  ;  

    温州市林里片区山坡地城镇建设开发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