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向家坝是重庆最大的蒙古族聚居地,也是整个乌江流域、武陵地区乃至我国西南地区最重要的散杂居蒙古族聚居地之一。该村的蒙古族人口相对较多、居住十分集中、民族认同强烈,更重要的是该村保存了大量的类型各异、内涵丰富的蒙古族传统文化遗产。本文主要从博物馆学、文化遗产学、人类学和考古学等学科视角对向家坝的文化遗产现状进行了全面考察,最终发现只有生态博物馆理念才能有效地化解经济落后但文化独特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关于经济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之间尖锐的矛盾。生态博物馆是少数民族地区文化遗产保护的最优途径:它是有别于传统博物馆的全新的文化遗产保护机构,它强调对本社区所有的有形和无形的文化遗产的活态保护,强调本社区居民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核心作用,强调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格外重视。具体而言,面对向家坝蒙古族地区文化遗产保护状况堪忧、地区经济发展十分落后的局面,生态博物馆可以化解其“发展与保护”的两难困境,使“社区与人”走上共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使文化遗产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达到一种和谐并存的状态。本文主要内容包括:对生态博物馆的定义的界定、生态博物馆理念产生背景的探究和生态博物馆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实践的描述;运用态势分析法(SWOT)对向家坝各类文化遗产进行分析,探索在向家坝建设生态博物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制定向家坝生态博物馆建设规划,规划的地域范围为整个向家坝地区,规划的实施期限为2013年到2020年,规划的基本结构为“一个中心、两大类别、多个展示区”。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1 绪论1.1 研究的缘起1.2 研究的目的1.3 研究的范围1.4 研究的方法1.5 研究的框架2 生态博物馆:文化遗产保护的最优模式2.1 生态博物馆的定义2.1.1 生态博物馆的词源及词义辨析2.1.2 生态博物馆的定义及其演变2.2 生态博物馆理论产生的背景2.2.1 生态博物馆理论的思想来源之一:新博物馆运动的兴起2.2.2 生态博物馆理论的思想来源之二:人类生态学和环境保护学的影响2.2.3 生态博物馆理论的思想来源之三:欧洲激进思潮的驱动2.3 生态博物馆的实践2.3.1 境外的生态博物馆2.3.2 我国的生态博物馆2.4 生态博物馆与文化遗产保护2.5 小结3 向家坝:面临保护与发展双重困境的重庆蒙古族聚居地3.1 向家坝:重庆最大的蒙古族聚居村3.1.1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概况3.1.2 鹿鸣乡概况3.1.3 向家坝概况3.1.4 向家坝蒙古族的来源3.2 向家坝文化遗产保护的SWOT分析3.2.1 优势(Strength)3.2.2 劣势(Weakness)3.2.3 机遇(Opportunity)3.2.4 挑战(Threat)3.3 小结4 向家坝蒙古族生态博物馆建设规划4.1 规划总论4.1.1 规划意义4.1.2 规划范围4.1.3 规划期限4.1.4 规划原则4.1.5 规划依据4.1.6 技术规范4.1.7 规划结构4.2 具体规划4.2.1 生态博物馆资料信息中心建设规划4.2.2“自然与生态”文化保护区规划4.2.3“历史与民族”文化保护区规划4.3 规划实施与保障措施4.3.1 生态博物馆运营模式4.3.2 保障措施4.4 小结5 结论参考文献附录A: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及科研情况附录B:图表索引致谢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向家坝论文; 蒙古族论文; 生态博物馆论文; 文化遗产论文; 规划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