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橄榄石结构LiFePO4具有原料丰富、无毒、热稳定性强、循环性能好、理论容量高(170mAh·g-1)等优点,能很好的符合信息社会对新型能源的需求和环保的需要,是新一代商品化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中的有力竞争者。但其固有的晶体结构和元素组成,造成材料振实密度低、导电性能差、电化学活性低。这些性能亟待改善。本文系统研究了不同铁源和碳源对合成LiFePO4/C材料性能的影响;探索新原料新工艺合成LiFePO4/C,以突破国外制备工艺的专利垄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离子,研究了Li位和Fe位掺杂对LiFePO4材料的晶体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对LiFePO4/C电极进行表面碳包覆改性进一步提高了电极的倍率性能;采用CV和EIS研究了LiFePO4/C电极在较高温度下的电化学行为,为进一步开辟提高材料电化学性能的途径提供理论参考。以Fe2O3为铁源,详细考察了合成温度对LiFePO4/C材料晶体性能、碳含量、振实密度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较FeC2O4·2H2O,采用Fe2O3合成了振实密度更高电化学性能优良的LiFePO4/C材料。研究了不同球磨分散介质对LiFePO4/C的充放电容量和振实密度的影响。较乙醇和水,采用丙酮作为球磨分散介质制备了充放电容量和平台以及循环和倍率性能更优、振实密度更高的LiFePO4/C材料。首次提出以Fe2O3和NH4H2PO4为原料一步固相法制备Fe2P2O7的工艺。以Fe2P2O7和Li2CO3为原料制备的LiFePO4保持了较好的颗粒形貌和均匀的粒度分布。在不额外加入还原剂的情况下实现了Fe3+→Fe2+:Fe2O3→Fe2P2O7→LiFePO4。以丙酮代替乙醇作球磨分散介质合成了性能优良的LiFePO4/C材料。以还原铁粉、LiFePO4和葡萄糖为原料,经球磨机械活化后高温下制备了LiFePO4/C正极材料。700℃是合成LiFePO4的最佳温度。具有纳米级一次粒径的软团聚LiFePO4/C粉末材料表现出了较好的电化学性能。大部分有机碳前驱体的无氧热解碳呈蓬松状态,在LiFePO4/C材料颗粒间形成有效的导电连接。采用均苯四甲酸酐、柠檬酸和蔗糖可制备电化学性能优良的LiFePO4/C材料。单独以石墨或乙炔黑对LiFePO4进行包覆/掺杂对提高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有限。研究了LiFePO4的Li位和Fe位掺杂对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一定浓度的Mg2+和Ca2+的Li位掺杂均可以不同程度改善LiFePO4/C的倍率性能。Co2+、Ni2+和Mn2+的Fe位掺杂对LiFePO4/C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取决于掺杂浓度。首次发现了正磷酸盐中Co3+/Co2+和Ni3+/Ni2+电对在较低电位下的电化学活性。LiFe0.94Co0.06PO4/C和LiFe0.94Ni0.06PO4/C电极的CV曲线在4.0V左右出现了Co3+/Co2+和Ni3+/Ni2+电对的氧化还原峰。提出了碳包覆修饰LiFePO4/C电极以提高其电化学性能:大幅度提高了电极充放电容量和倍率性能;分别降低和提高了Fe3+/Fe2+电对氧化和还原电位;减小了电极过程电荷转移阻抗。分别采用CV和EIS研究了LiFePO4/C在较高温度下的电化学性能。结果均表明:提高LiFePO4/C电极的工作温度,可以增加电极的Li+扩散系数,增大电极的可逆性,有利于活性材料充放电容量的发挥,提高电极的深度充放能力。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前言第一章 文献综述1.1 锂离子电池简介1.2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研究进展1.2.1 锂离子电池对正极材料的要求2)'>1.2.2 钴酸锂(LiCoO2)2O4)和层状锰酸锂(LiMnO2)'>1.2.3 尖晶石锰酸锂(LiMn2O4)和层状锰酸锂(LiMnO2)2)'>1.2.4 镍酸锂(LiNiO2)1-xCoxO2,LiNi1-xMnxO2,LiMn1-xCoxO2,LiNi1-y-zMnyCozO2)'>1.2.5 二元和三元层状正极材料(LiNi1-xCoxO2,LiNi1-xMnxO2,LiMn1-xCoxO2,LiNi1-y-zMnyCozO2)1.2.6 钒基材料1.2.7 铁基材料4研究进展'>1.3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FePO4研究进展4晶体结构'>1.3.1 橄榄石和LiFePO4晶体结构4用作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优缺点'>1.3.2 LiFePO4用作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优缺点4制备方法'>1.3.3 LiFePO4制备方法4的改性研究'>1.3.4 LiFePO4的改性研究4的商品化进展'>1.3.5 LiFePO4的商品化进展1.4 本文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第二章 实验方法4实验流程'>2.1 机械活化辅助合成LiFePO4实验流程2.2 实验原料和设备2.2.1 实验原料2.2.2 实验设备2.3 实验所用检测方法及仪器2.3.1 电池装备和容量检测2.3.2 差热-热重分析(DSC-TGA)2.3.3 X射线粉末衍射(XRD)2.3.4 扫描电镜(SEM)2.3.5 红外光谱(FTIR)2.3.6 循环伏安(CV)2.3.7 交流阻抗(EIS)4/C材料中C含量的测定'>2.3.8 LiFePO4/C材料中C含量的测定4/C材料振实密度的测定'>2.3.9 LiFePO4/C材料振实密度的测定2O4·2H2O为铁源合成LiFePO4/C正极材料'>第三章 以FeC2O4·2H2O为铁源合成LiFePO4/C正极材料4的制备'>3.1 纯相和碳包覆LiFePO4的制备4的电化学性能和容量衰减机理'>3.2 纯相LiFePO4的电化学性能和容量衰减机理4/C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3.3 LiFePO4/C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4/C的SEM表征和物理性能'>3.4 LiFePO4/C的SEM表征和物理性能3.5 本章小结2O3为铁源合成LiFePO4/C正极材料'>第四章 以Fe2O3为铁源合成LiFePO4/C正极材料4.1 葡萄糖的无氧热分解过程2O3为铁源合成LiFePO4/C的反应历程'>4.2 以Fe2O3为铁源合成LiFePO4/C的反应历程4晶体性能的影响'>4.3 合成温度对LiFePO4晶体性能的影响4/C含碳量的影响'>4.4 合成温度对LiFePO4/C含碳量的影响4/C材料SEM图和振实密度'>4.5 不同温度下合成的LiFePO4/C材料SEM图和振实密度4/C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4.6 合成温度对LiFePO4/C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4/C材料性能的影响'>4.7 合成时间对LiFePO4/C材料性能的影响4/C材料性能的影响'>4.8 碳含量对LiFePO4/C材料性能的影响4/C材料性能的影响'>4.9 球磨分散介质对LiFePO4/C材料性能的影响4.10 本章小结4用前驱体焦磷酸亚铁Fe2P2O7的制备及性能和LiFePO4/C的合成研究'>第五章 LiFePO4用前驱体焦磷酸亚铁Fe2P2O7的制备及性能和LiFePO4/C的合成研究5.1 与锂离子电池材料相关的铁磷酸盐5.1.1 用作锂离子电池(制备)材料的铁磷酸盐5.1.2 铁磷酸盐的制备和相互转化关系2P2O7在其它领域的应用'>5.1.3 Fe2P2O7在其它领域的应用2P2O7的制备'>5.2 Fe2P2O7的制备2O3和NH4H2PO4为原料制备Fe2P2O7'>5.3 以Fe2O3和NH4H2PO4为原料制备Fe2P2O72P2O7的表征和性能'>5.4 Fe2P2O7的表征和性能2P2O7的晶体表征'>5.4.1 Fe2P2O7的晶体表征2P2O7在空气中热稳定性能'>5.4.2 Fe2P2O7在空气中热稳定性能2P2O7为原料制备LiFePO4'>5.5 以Fe2P2O7为原料制备LiFePO42P2O7为原料制备LiFePO4的反应历程'>5.5.1 以Fe2P2O7为原料制备LiFePO4的反应历程2P2O7合成LiFePO4的晶体结构变化'>5.5.2 以Fe2P2O7合成LiFePO4的晶体结构变化2O74-和磷酸根PO43-的相互转化'>5.5.3 焦磷酸根P2O74-和磷酸根PO43-的相互转化4的红外光谱分析'>5.5.4 LiFePO4的红外光谱分析5.5.5 合成温度对材料形貌的影响5.5.6 合成温度对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4/C材料电化学性能的进一步改善'>5.5.7 LiFePO4/C材料电化学性能的进一步改善5.6 本章小结2PO4为原料机械活化制备LiFePO4/C正极材料初探'>第六章 以还原铁粉和LiH2PO4为原料机械活化制备LiFePO4/C正极材料初探6.1 反应历程分析6.2 球磨过程的热力学和键能4/C的形貌和粒度分析'>6.3 LiFePO4/C的形貌和粒度分析4/C电化学性能的影响'>6.4 反应温度和球磨转速对LiFePO4/C电化学性能的影响6.5 本章小结4/C正极材料性能的影响'>第七章 碳源对LiFePO4/C正极材料性能的影响4/C正极材料'>7.1 以有机碳前驱体制备LiFePO4/C正极材料7.1.1 有机碳前驱体的选择及其对球磨过程的影响7.1.2 有机碳前驱体的性质和无氧热解特点4/C材料SEM表征'>7.1.3 LiFePO4/C材料SEM表征4/C材料红外光谱表征'>7.1.4 LiFePO4/C材料红外光谱表征4/C电化学性能'>7.1.5 不同碳前驱体合成的LiFePO4/C电化学性能4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7.2 石墨包覆/掺杂对LiFePO4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7.3 本章小结4正极材料的体相掺杂研究'>第八章 LiFePO4正极材料的体相掺杂研究4的制备'>8.1 掺杂LiFePO4的制备2+和Ca2+的Li位掺杂'>8.2 Mg2+和Ca2+的Li位掺杂2+的Li位掺杂'>8.2.1 Mg2+的Li位掺杂2+的Li位掺杂'>8.2.2 Ca2+的Li位掺杂xMyFePO4/C(M=Mg2+、Ca2+)材料的电化学性能'>8.2.3 LixMyFePO4/C(M=Mg2+、Ca2+)材料的电化学性能1-xMxPO4/C(M=Ni2+、Co2+、Mn2+)材料的研究'>8.3 LiFe1-xMxPO4/C(M=Ni2+、Co2+、Mn2+)材料的研究1-xMxPO4/C材料的制备和碳含量'>8.3.1 LiFe1-xMxPO4/C材料的制备和碳含量1-xMxPO4/C材料的XRD分析'>8.3.2 LiFe1-xMxPO4/C材料的XRD分析1-xMxPO4/C材料的SEM分析'>8.3.3 LiFe1-xMxPO4/C材料的SEM分析1-xMxPO4/C材料的循环性能'>8.3.4 LiFe1-xMxPO4/C材料的循环性能1-xMxPO4/C材料的充放电和循环伏安曲线'>8.3.5 LiFe1-xMxPO4/C材料的充放电和循环伏安曲线3+/Co2+和Ni3+/Ni2+的4V电化学活性'>8.3.6 正磷酸盐中Co3+/Co2+和Ni3+/Ni2+的4V电化学活性8.4 本章小结4/C电极表面包覆改性'>第九章 LiFePO4/C电极表面包覆改性4/C材料的电极表面包覆改性'>9.1 基于LiFePO4/C材料的电极表面包覆改性4/C电极的SEM图'>9.2 碳包覆LiFePO4/C电极的SEM图4/C电极放电容量和倍率性能的影响'>9.3 碳包覆修饰对LiFePO4/C电极放电容量和倍率性能的影响4/C电极氧化还原电位的影响'>9.4 碳包覆修饰对LiFePO4/C电极氧化还原电位的影响4/C电极交流阻抗的影响'>9.5 碳包覆修饰对LiFePO4/C电极交流阻抗的影响9.6 电极表面碳包覆和直接增加电极中碳含量对电极的影响比较4/C电极过程的影响分析'>9.7 碳包覆修饰对LiFePO4/C电极过程的影响分析9.8 本章小结4/C电极Li+扩散系数的影响'>第十章 温度对LiFePO4/C电极Li+扩散系数的影响10.1 实验操作和辅助装置4/C电极过程'>10.2 LiFePO4/C电极过程+在LiFePO4/C充放电过程中的迁移和扩散'>10.2.1 Li+在LiFePO4/C充放电过程中的迁移和扩散4/C充放电电压变化曲线'>10.2.2 LiFePO4/C充放电电压变化曲线4/C电极循环伏安和交流阻抗的影响'>10.2.3 温度对LiFePO4/C电极循环伏安和交流阻抗的影响10.3 循环伏安(CV)和交流阻抗(EIS4/C电极Li+扩散系数'>10.3.1 利用CV研究LiFePO4/C电极Li+扩散系数4/C电极Li+扩散系数'>10.3.2 利用EIS研究LiFePO4/C电极Li+扩散系数10.4 实验结果与讨论4/C电极的CV研究'>10.4.1 LiFePO4/C电极的CV研究4/C电极的EIS研究'>10.4.2 LiFePO4/C电极的EIS研究4/C电极工作温度的前提'>10.5 适当提高LiFePO4/C电极工作温度的前提10.6 本章小结第十一章 结论和展望11.1 结论11.2 展望参考文献在读博士期间主要成果致谢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锂离子电池论文; 铁源论文; 电极包覆论文; 体相掺杂论文;
以不同原料制备锂离子电池复合正极材料LiFePO4/C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