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淑慧1王倩2崔汉峰3
(1.江西中医学院临床医学院;2.江西中医学院学生工作处;3.江西中医学院药学院,江西南昌330004)
摘要:大学生的消费是经济发展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代表着将来的消费方向,研究大学生的消费现状并寻求其形成原因,可以更全面的了解大学生的生活生存状态,更好的引导其合理消费,促进社会经济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现状;特点;成因
中图分类号:G64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035(2013)05-0000-01
经济的发展,高校的扩招,促使大学在校生数量急剧增加,这也带动了学校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往往一个大学养活了周边方圆几里的餐馆、书店、宾馆、商店等,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关注大学生这个群体的消费。大学生是我们民族希望和脊梁,大学生的消费现阶段是我国国民消费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更是代表着今后国民整体的消费方向。如果大学生的消费得不到很好的引导,甚至会影响到整个国家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按照政治经济学原理,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是经济的一个完整链条,大学生由于主要任务还是学习,基本不直接从事社会生产,更谈不上分配和交换,大学生的经济活动主要是消费。在市场经济的今天,要想进行消费,前提是要有相应的资金来支撑,经调查发现,大学生消费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家庭的提供占76%,学校的奖学金、助学金占18%,学生的校内外兼职占5%,社会的资助占1%。
大学生消费的基本分配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日常生活开支,主要包括衣物、食品、通讯和上网。经调查得知,大学生每人每月的生活费在400元以下的占7%,400元到700元之间的占42%,700元到1000元之间的占47%,1000元以上的占4%。二、自我发展的消费,主要包括购买书籍等学习用品,参加培训班及考取各种证书等。经调查发现,70%以上的同学通过考取各类证书来证实自己的能力,增加将来就业的砝码。这本来无可非议,但超过50%的同学对于要考哪类证书参加什么培训需要买什么书没有自己的想法,而是“随大流”,这也就导致了在自我发展方面消费的盲目性和不确定性。三、娱乐的消费,主要包括旅游、看电影、球赛,健身,KTV等。经调查发现,在“如果你有足够的时间和金钱,你会选择什么”这个选项中,70%以上的大学生会选择旅游。四、人际交往的消费,主要包括朋友间的交往以及恋爱等。很多大学生已经意识到身边这些朝夕相处的同学,是将来不可或缺的社会资源,为了积累所谓“人脉”,而采取请客、送礼物等方式来“投资”人际关系。而大学生在谈恋爱时,更是普遍存在为了取得对方的欢心或者展示自己的“魅力”而“一掷千金”的状况。
大学生消费的特点:一、与家庭的经济条件紧密相关。由于大学生消费的资金绝大多数来源于家庭,家庭经济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消费的情况。经调查发现,家庭经济条件越差,大学生在饮食方面所占比重越大,这也符合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哲学原理。二、比较有计划性。大多数学生能够合理的安排自己消费的各个方面,也基本能做到事先有规划事后有总结。但这也仅限于对一个季节或者一个学期的短期规划,对于人生发展学业规划职业设计等长远的投资和规划缺乏计划性。三、相对的理性消费。古人讲“衣食足而知荣辱,仓廪实而知礼节”,俗话也说“穿衣吃饭量家当”,在生活中大多数大学生可以做到量力而行的理性消费,具体表现就是“花钱花的值”,在消费对象的选择上,会综合比较后选择那些物美价廉的物品。不过,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有着攀比、炫耀的心理,导致出现非理性消费。经调查发现,其中有70%的学生有过削减伙食费来来增加其他消费项目(时尚的衣服饰品或者网络游戏)的经历。这也折射出大学生追求时尚,爱赶时髦的心理。四、用于发展的消费低于用于人际交往的消费。大学生本应以学习为主,虽然必要的人情消费不可少,但是二者之间不能主次颠倒。重人情轻发展的消费势必会导致今后个人事业发展的后劲不足。
大学生消费呈现以上特点的成因:一、社会方面,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经济的发展,创造出了丰富的物质条件,这为大学生的消费提供可能;社会上普遍存在的以经济水平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思想和文化也影响着大学生的消费。受社会上“一切向钱看”不良风气的影响,很多大学生用“花钱”来显示自己的成功与身价。二、学校方面,单纯注重知识和能力的灌输,对于大学生的消费缺少系统的指导,大多数学校没有开设过系统的有关合理消费的课程。现有的学生评价体系,往往只注重学分科研等知识方面的评价,而对有道德、品格、消费等软实力缺乏相应的评价标准。三、家庭方面,中国人传统思想上的“爱”孩子,父母宁肯自己节衣缩食也要为孩子创造尽可能好的消费水准。在很多父母眼里,对子女最大的爱就是为他们创造更好的物质文化条件,竭尽所能的满足孩子的要求,真是“有条件要上,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在这样思想的影响下,作为大学生的子女们也就把父母的“爱”视为理所当然,消费起来就有恃无恐。四、大学生个体,社会经验缺乏,对父母和学校的过于依赖,本身自制能力不强,对自己的消费情况缺乏独立的思考,容易情绪化消费。同时,有些学生有着很强的虚荣心或者奉行及时享乐思想。在消费对象的迫切性和重要性的选择上,大多数大学生的选择还是偏向紧急性方面,比较短视。
对于以上出现的问题,我有如下建议:社会上要弘扬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让“节约光荣,浪费可耻”形成一种社会风气,为整个社会的消费注入正能量;学校要加强消费方面的教育和引导,并且强化制度上的约束和监管。在学校的餐厅超市消费时,要求各个商家配合强制要求使用校园卡,对校园卡的日消费额进行掌控。同时,对于消费额将进行梳理,过高的要限制,过低的可以适当补贴或者奖励。学校还要开设相关的课程,系统的来教授如何进行合理消费。父母要学会“放手”,爱不是一味的付出,更不是永远的“庇护”,而是如何让这些初次离开家的大学生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用自己的翅膀去飞;大学生自己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自己的独立性,学会规划自己的消费。
参考文献:
[1]崔璨、王青耀大学生消费行为的教育研究新西部2012.18期
[2]王萍、张晓萍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浅析商品与质量2012.6
[3]张萍、王晓萍关于山东省大学生消费现状的思考研究商业视角2012.8
[4]田芯、于霞浅论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教育引导教育探索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