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用0.26 mol/L NaCl从吸附有粗提物的DEAE柱洗脱的组分经Q-Sepharose柱用0.15-0.40mol/L NaCl缓冲液线形梯度洗脱,再经Sephacryl S-200柱、Q-Sepharose柱进一步纯化浓缩,所得蛋白组分命名为ΔnifZAv2Q2。它在SDS凝胶电泳胶上的主要蛋白带的相对迁移率比部分纯的OP Av2中分子量为32kDa的条带略大些,在天然电泳中比OP Av2具有更高的迁移率。通过鉴定该制备物为一种具有与OP Av2相似亚基组成的固氮酶Fe蛋白。它与OP Av1重组的乙炔还原活性(6052 nmol C2H4·min-1·mg蛋白-1)远高于与OP Av2重组的活性。该铁蛋白与OP Av1重组的乙炔还原活性,H+和N2(以在氩气和氮气下放氢的差值表示)还原活性,均约为与OP Av2重组的活性的2.2倍。这些表明,该铁蛋白也许具有一般固氮酶Av2所不具的结构和功能特性,使它表现出高还原活性、与先前纯化得到的ΔnifZAv2不同的电泳迁移率和低的盐洗脱浓度。经DEAE-52,Q-Sepharose和Sephacry S-200柱厌氧层析,从棕色固氮菌突变株UW3纯化得到CrFe蛋白制备物。其中~50%的蛋白具有与从野生型固氮菌OP的MoFe蛋白(OP Av1)相似的亚基组成,并可与OP Av1的抗体发生免疫交叉反应。该制备物还具有~40%的OP Av1 C2H2,H+和N2(以在氩气和氮气下放氢的差值表示)还原活性,并具与OP Av1相似的电子对比率。金属分析表明,这蛋白制备物含有Fe,Cr和Mo。与OP Av1相比,该制备物在450 nm的圆二色谱(CD)与之相似,但在3个相同g值处(g≈4.3,3.7和2.0)出现的EPR信号相对强度则不相同。以上结果表明,CrFe蛋白也许是一种新的固氮酶组分Ⅰ蛋白,除以Cr代替Mo外,它的功能和包括金属原子簇在内的结构都可能与MoFe相似。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缩略语表第一章 前言1.1 固氮酶的生物化学1.1.1 固氮酶的结构组成1.1.1.1 MoFe蛋白1.1.1.2 Fe蛋白1.1.1.3 固氮酶的多样性1.1.2 固氮酶的特性1.1.2.1 固氮酶的稳定性与异种两组分的交叉互补性1.1.2.2 底物还原特性1.1.2.3 固氮酶的活性调节1.1.2.4 金属原子簇的波谱学研究1.2 固氮酶的分子生物学研究1.2.1 固氮基因1.2.2 调控基因1.2.3 突变株固氮酶蛋白的研究1.2.3.1 FeMoco合成或活性受到影响的突变株1.2.3.2 P-cluster特性异常的突变株1.3 可能存在的新型固氮酶——含Cr的固氮酶1.4 选题依据和意义及研究思路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2.1 菌种及培养2.1.1 菌种2.1.2 培养基配制2.1.3 菌体培养2.2 厌氧技术2.3 固氮酶提取及纯化2.3.1 缓冲液的配制2.3.2 提取和纯化过程2.3.2.1 野生种OP固氮酶MoFe蛋白和Fe蛋白的分离纯化2.3.2.2 DJ194固氮酶MoFe蛋白(ΔnifZ Avl)的分离纯化2.3.2.3 突变种UW3/Cr固氮酶CrFe蛋白的分离纯化2.4 蛋白质浓度测定2.5 蛋白质电泳及免疫印迹2.5.1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2.5.2 厌氧天然PAGE2.5.3 免疫印迹2.6 固氮酶活性测定2.6.1 MgATP发生系统的配制2.6.2 固氮酶MFe蛋白活性测定2.7 蛋白质样品中的金属含量测定2.8 波谱分析2.8.1 质谱测定2.8.2 圆二色谱测定2.8.3 电子顺磁共振谱测定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3.1 高纯度和高活性的⊿nifZ Av2的分离纯化和特性3.1.1 层析柱盐洗脱行为和电泳3.1.2 亚基组成和金属含量3.1.3 底物还原活性3.1.4 氧敏感性和冷失活研究3.1.5 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值的对应3.2 棕色固氮菌突变株UW3中CrFe蛋白的分离纯化和特性3.2.1 电泳行为3.2.2 底物还原活性和金属组成3.2.3 圆二色(CD)谱3.2.4 EPR特性3.2.5 CrFe蛋白中金属原子簇的结构模型第四章 小结与展望4.1 小结4.2 研究展望参考文献致谢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棕色固氮菌突变种和论文; 蛋白论文; 缺失的固氮酶蛋白论文; 特性论文;
棕色固氮菌突变株DJ194和UW3中固氮酶蛋白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