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隋唐时期僧尼角色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中国古代史
作者: 鲁统彦
导师: 郝春文
关键词: 隋唐,僧尼,理想角色,实际角色,角色冲突
文献来源: 首都师范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本文运用社会学的角色理论,通过掌握的各种史料特别是石刻史料,分析了隋唐时期僧尼的理想角色、实际角色,并对这一时期僧尼角色冲突的特点及原因进行了考察。 首先,关于隋唐社会所认可的僧尼的理想角色。当时的广大僧尼对于僧尼的理想角色有着清晰的认识,他们崇奉戒行高洁之僧尼,鄙弃违戒破戒之僧尼。从时人的言论及他们对僧尼的态度可以看出,社会对僧尼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都有明确的规范和要求。隋唐时期的法律对于僧尼违法犯戒的行为,也有严格的处罚规定。史实表明,隋唐社会对僧尼的期望与要求主要是持守戒律、超脱尘俗、脱离家庭。 其次,关于隋唐时期的僧尼的实际角色。隋唐时期,有的僧尼是勇于实践僧尼的理想角色的,他们不为名利所动,能够持守戒律、超脱尘俗、脱离家庭;有的僧尼违背了戒律规定,超越了传统的出家观念,他们或饮酒食肉,或过问政治军事,或追名逐利。有的僧尼还与世俗家庭保持着密切联系,甚至死后以俗法安葬。有的僧尼还俗,有的僧尼弃佛入道,不再实践僧尼角色。 再次,关于隋唐时期的僧尼角色冲突。隋唐时期的僧尼的角色冲突,在不同的历史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点,隋朝时期僧尼的角色冲突不太明显,而唐朝时期,僧尼的角色冲突非常明显,而且不断地加深。导致僧尼角色冲突的原因很多,除了社会方面的原因之外,还有僧尼自身的原因。 隋唐时期,许多僧尼不再实践僧尼的理想角色,他们“出世而入世”,“出家而有家”。对他们而言,“出家人”的名号也就失去了其实际意义。隋唐时期僧尼的角色冲突,是隋唐社会及僧尼自身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佛教在中国发展的必然趋势。而随着社会的变化,隋唐时期僧尼的理想角色发生了变化,僧尼的角色冲突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本文对于隋唐时期僧尼的理想角色和实际角色的分析,以及对僧尼角色冲突的特点及原因的揭示,再次有力地证明了隋唐时期佛教中国化及世俗化的完成。
论文目录:
引言
一、选题缘起
二、关于隋唐僧尼的界定
三、目前的研究状况
四、关于材料
五、主要内容及思路
第一章 隋唐时期理想的僧尼角色
第一节 僧尼群体对僧尼理想角色的认识
一、对戒行精严的僧尼的崇奉
二、对违戒、破戒的僧尼的鄙弃
第二节 社会习俗所形成的僧尼规范
一、社会习俗对僧尼的基本规范
(一) 要精进、戒行无阙
(二) 要住寺修行
(三) 要超脱尘俗、不问世事
(四) 要脱离世俗家庭
二、隋唐时期理想僧尼角色的变化
第三节 隋唐时期对僧尼的法律规范
一、隋唐法律对僧尼的基本规范
(一) 不邪淫、不偷盗、不妄言吉凶
(二) 不得非法聚财
(三) 不得任意出行及与百姓、官僚往还
(四) 不得居于俗家、不得违背世俗礼义
二、不得私度出家——相关之规定
三、隋唐法律规范的实施
第二章 隋唐时期僧尼的实际角色
第一节 僧尼对理想角色的实践
一、精勤练行
二、超脱尘俗
三、脱离世俗家庭
第二节 僧尼对传统戒行的违背
一、僧尼不守戒行及违反戒行的行为
(一) 违犯“五戒”的行为
(二) 危害封建统治秩序的行为
二、僧尼私度出家——相关问题的分析
第三节 僧尼对出家观念的超越
一、僧尼的世俗化
(一) 涉足官场、参与军事
(二) 贪图世俗名利
二、僧尼的伦理化
(一) 伦理化的原因
(二) 出家而有“家”
(三) 僧尼之丧葬
第四节 僧尼对于角色的放弃
一、僧尼的还俗
二、僧尼的弃佛入道
第三章 隋唐时期的僧尼角色冲突
第一节 隋唐时期僧尼角色冲突的特点
一、隋朝僧尼角色冲突并不明显
二、唐朝时期僧尼角色冲突逐渐加深
第二节 隋唐时期僧尼角色冲突的原因
一、社会方面的原因
二、僧尼自身的原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发布时间: 2005-07-07
相关论文
- [1].隋唐时期儒释道的冲突与融合[D]. 蔺熙民.陕西师范大学2011
- [2].法律视角下的隋唐佛教管理研究[D]. 张径真.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
- [3].中国佛教僧团发展及其管理研究[D]. 王永会.四川大学2001
- [4].唐代寺院教育与文学[D]. 戴军.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
- [5].佛教女性观源流源流辨析[D]. 杨孝容.四川大学2004
- [6].唐五代社会救助研究[D]. 盛会莲.浙江大学2005
- [7].唐代的技术进步与社会变化[D]. 周尚兵.首都师范大学2005
- [8].唐代城市居民的宗教生活:以佛教为中心[D]. 陈艳玲.华东师范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