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型河道构建原理及应用技术研究

生态型河道构建原理及应用技术研究

论文题目: 生态型河道构建原理及应用技术研究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环境工程

作者: 侯俊

导师: 王超

关键词: 生态型河道,构建原理,生态工程技术,生态系统特征,水质变化规律

文献来源: 河海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生态型河道建设是修复受损河道的重要技术手段,是国内外河道生态修复的研究热点。生态型河道构建原理及应用技术的研究,可以为生态型河道的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意义。 本文通过生态型河道建设理论方面研究,界定了生态型河道的概念、内涵及功能,分析了河道受损的关键因素,提出了生态型河道构建理念与原则,并建立了生态型河道评价的指标体系。通过调查整理国内外有关生态型河道建设方面的应用实例,归纳总结了生态型河道建设中的生态工程应用技术,根据应用条件和功能特征,对生态型河床和生态型护岸技术进行了分类描述。 本文依托国家高技术项目“863”“河网区面源污染控制成套技术”专题“河网水质强化净化与水体修复技术及示范工程”,进行了林庄港生态河道的构建,对林庄港生态型河道的生态系统特征与水质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1) 生态型河道建设对林庄港生态系统健康起到了较好的改善效果。溶解氧、CODMn、氨氮、硝态氮、总氮和总磷等水质指标提高了1~4个等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BI生物指数显示河道的水质状况由建设前的“中污染”变为“清洁”;B-IBI指数显示河道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由建设前的“差”提高为建设后的“亚健康”水平。 (2) 试验期间,河道中的水体透明度、水温、水深和流速、pH、溶解氧和营养盐均处于适宜生物生长的健康水平;水生植被生长密度和覆盖度均达到良好的水平;生态河段中的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在优势种类、多样性、敏感种类等方面均优于自然对照河段;各附着介质表面的生物膜和细菌数量大小次序为:卵砾石>沉水植物>挺水植物>浮水植物>生态砼>木桩和石笼。 (3) 生态河段对污染物质的截留效果明显高于对照河段,对CODMn、氨氮和总磷的截留率分别可达到15%、30%和25%,其中卵砾石河段和生态砼河段的截留效果比较明显,说明林庄港生态河道具备较强的水体自净能力。

论文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 本文的研究目标和主要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主要内容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2 生态型河道构建原理

2.1 生态型河道构建原理中的关键问题

2.2 生态型河道的概念、内涵和功能界定

2.2.1 生态型河道的概念

2.2.2 河道的生态内涵

2.2.3 生态型河道的功能界定

2.3 河道生态受损因素分析

2.3.1 河道生态系统的关键影响因子分析

2.3.2 河道生态胁迫因素分析

2.4 生态型河道的构建理念及原则

2.4.1 河道安全原则

2.4.2 生态和谐原则

2.5 生态型河道构建的指标体系

2.5.1 河道生态系统健康内涵

2.5.2 生态型河道指标体系

2.5.3 生态型河道评价综合指标

3 构建生态型河道的生态工程技术

3.1 国内外河道生态工程技术研究综述

3.1.1 国外河道生态工程技术研究进展

3.1.2 国内河道生态工程技术进展

3.2 构建生态型河道的生态工程技术框架体系

3.3 生态型河床构建技术

3.3.1 体现河道物理特征多样性的生态型河床构建技术

3.3.2 维持河道生态流量和生态水位的生态型河床构建技术

3.3.3 强河道自净能力的生态型河床构建技术

3.3.4 创造适宜河床基质的生态型河床构建技术

3.4 生态型护岸构建技术

3.4.1 适用于缓流水体侵蚀较小河道的生态护岸技术

3.4.2 适用于急流水体侵蚀较大河道的生态护岸技术

3.4.3 适用于水位变化较大河道的生态护岸技术

3.4.4 适用于面源污染严重河道的生态护岸技术

3.4.5 适用于城市河道的生态护岸技术

3.4.6 适用于现有混凝土护岸改造的生态护岸技术

3.4.7 适用于创造生物栖息地的生态护岸技术

4 应用实例——宜兴大浦林庄港生态型河道构建

4.1 林庄港河道现状

4.1.1 地理位置与河道概述

4.1.2 林庄港河道的主要问题

4.2 林庄港生态型河道构建

4.2.1 生态河床构建

4.2.2 生态护岸构建

5 林庄港生态型河道生态系统特征和水质规律研究

5.1 试验河段选取和研究思路

5.1.1 试验河段选取原则

5.1.2 试验河段特征

5.1.3 研究思路

5.2 现场监测内容及方法

5.2.1 监测内容

5.2.2 监测方案

5.2.3 分析方法和仪器

5.3 生态型河道建设对林庄港水质与生态特征的影响

5.3.1 生态型河道建设前后形态变化

5.3.2 生态型河道建设前后水质对比

5.3.3 生态型河道建设前后大型底栖无脊椎底栖动物对比

5.4 各生态型河段生态系统特征分析

5.4.1 河道生态环境条件

5.4.2 河道内水生生物生长状况

5.5 试验期间各河段生源要素变化规律

5.5.1 有机物质的变化规律

5.5.2 氮的变化规律

5.5.3 磷的变化规律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发布时间: 2005-07-07

参考文献

  • [1].北京城市生态型河道植被建设初步评价研究[D]. 潘鹤.北京林业大学2007
  • [2].河道生态治理方法的研究[D]. 齐真.山东农业大学2014
  • [3].河道生态治理技术与案例分析[D]. 滕华国.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
  • [4].水电开发项目中河道生态环境需水量的研究[D]. 周其其.华中科技大学2007
  • [5].城市景观河道净化的技术研究与示范评估[D]. 罗梅.湖北大学2016
  • [6].杭州河道水环境现状及治理对策研究[D]. 徐伟.浙江工业大学2015
  • [7].植物湿地床对泰达再生水景观河道中氮磷的净化研究[D]. 鞠瑾.西南大学2007
  • [8].城市暴雨径流控制与河道排蓄优化调控方法的研究[D]. 安志鹏.天津大学2014
  • [9].杭州主要城区河道的污染特征与生态危害分析[D]. 朱丽青.浙江大学2012
  • [10].苏州重污染河道底泥疏浚程度对水环境的影响[D]. 沈乐.河海大学2007

相关论文

  • [1].生态水利在现代河道治理中的应用[D]. 张龙.合肥工业大学2007
  • [2].城市河流综合治理与生态建设理论及方法探索[D]. 江红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
  • [3].城镇河道岸坡生态整治模式及应用研究[D]. 张俊华.河海大学2007
  • [4].城市河流硬质护坡生态修复技术研究[D]. 谢三桃.河海大学2007
  • [5].北京城市生态型河道植被建设初步评价研究[D]. 潘鹤.北京林业大学2007
  • [6].生态河道构建体系及其应用研究[D]. 杜良平.浙江大学2007
  • [7].河道人工湿地的构建研究[D]. 韦余广.扬州大学2007
  • [8].生态河道构建技术及净污效果实验研究[D]. 罗朝晖.河海大学2005
  • [9].生态水工学的理论方法及其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D]. 王海亚.武汉大学2004
  • [10].山东省海河流域生态环境恢复及生态河道建设研究[D]. 李占华.山东大学2006

标签:;  ;  ;  ;  ;  

生态型河道构建原理及应用技术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