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与困境:1913年制宪运动研究 ——以宪法草案为视角

理想与困境:1913年制宪运动研究 ——以宪法草案为视角

论文摘要

民国初始的1913年,沛然而兴于清末的立宪思潮,借辛亥革命与“南北议和”成功的东风,再次勃兴;共和、宪法,成为当时广大中华儿女为之心动的社会政治理想图景;以民主共和为核心的立宪思潮与制宪运动成为当时中国历史发展的主线。然而,1913年的中国并不真正具备共和立宪的政治、经济、文化条件,制宪运动从一开始就面临着难以克服的困境。因此,1913年的中国存在着制宪理想与严峻现实的冲突,立宪成功的可能性比较微弱。面对理想与困境,胸怀“宪政救国”理想的仁人志士并没有放弃对共和立宪的追求,他们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表达着、实践着自己的制宪理想,本年度所涌现出来的各种各样宪法草案,就是这种现象的集中体现。近一百年过去了,站在新的历史高度审视前人的宪法草案,重新回顾这段理想付诸现实的制宪运动,认识前人立宪理想与严峻现实调适的困惑与斗争,对于我们深化宪政文化发展规律认识,推进当代宪政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1913年涌现出来的无数宪法草案中,国民党与进步党的宪法方案,特别是“天坛宪草”值得我们关注。国民党宪法方案强调“形质俱备主义”、“单一国主义”以及“国会政府主义”等三个立宪原则,在具体内容上主张力挺国会权力,适度限制总统权限。但是,当时作为大总统的袁世凯政治势力异常强大,国内舆论界又有提倡立宪采取所谓国家主义,强化政府权力,试图建设强势政府,从而走向富强的呼声很高,因此国民党制宪理想付诸现实的可能性不大。梁启超为首的进步党人的制宪理想是:采取国家主义,适当限制国会权力,建设“强善政府”。然而,当时主张扩张国会权限是一种不可忽视的社会思潮,也是当时中国的一个重要国情;并且进步党的“国家主义”,实际上是“政府主义”,它的目的是扩大政府权力,从而实现国家富强,但是政府强权与国家富强之间显然没有直接关系。所以,我们认为进步党的制宪理想同样不可能实现。作为官方宪法草案的“天坛宪草”,是一批胸怀共和制宪法理想的年轻议员们,经过艰辛努力的结果。该草案折中了各方面的意见,符合当时大多数有识之士最低限度的制宪理想。然而,“天坛宪草”生不逢时:一方面当时并不真正具有政治势力的国民党、进步党等政治派别,胸怀责任内阁制、共和制宪法的坚定理想信念;另一方面,袁世凯手握重兵,刚刚打败国内武装反抗势力,需要一部为他量身打造、不影响其行使“总统权”的宪法。这种情形下出现的“天坛宪草”,就只能悬浮于制宪理想与现实国情之间,成为中国宪法史上因为理想与现实冲突而走向灭亡的宪法草案活标本。1913年制宪运动,是一场共和制宪法理想与脆弱制宪条件紧张关系下,由工具主义立宪思潮推动,最终以一部悬浮于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官方草案而告终的立宪运动。工具主义的宪法文化氛围以及宪法泛政治化倾向,是1913年制宪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

论文目录

  • 摘要
  • 引言
  • 一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 二 学术史回顾
  • 三 本文的研究思路与基本框架
  • 第一章 1913年中国制宪的背景和条件
  • 第一节 政治文化新旧交替、政治环境复杂多变
  • 一 政治发展趋势良好
  • 二 政治环境逐渐恶化
  • 第二节 民族资本初步发展、政府财力严重匮乏
  • 第三节 法律体系尚不完备、法治进程缓慢启动
  • 第四节 立宪思潮高歌猛进、"宪政救国"持续强化
  • 第二章 理想付诸现实的冲动与挣扎:国民党宪法主张研究
  • 第一节 国民党宪法方案之宪法主义
  • 第二节 国民党宪法方案之宪法内容
  • 一 人权问题
  • 二 立法、行政权力分配问题
  • 三 国会的产生及其权限
  • 四 大总统的产生及其权限
  • 第三章 制宪理想的其他表达:进步党及其他人士宪法方案
  • 第一节 进步党宪法方案
  • 一 主权、领土以及人民权利义务
  • 二 国民特会与国会
  • 三 总统、国务员与国家顾问院
  • 四 法律、司法以及会计等事项
  • 第二节 其它宪法方案
  • 一 康有为拟中华民国宪法草案
  • 二 王宠惠拟宪法草案
  • 三 毕葛德拟宪法草案
  • 第四章 悬浮于理想与现实之间:"天坛宪草"的诞生与夭折
  • 第一节 "天坛宪草"的诞生与夭折
  • 第二节 "天坛宪草"的法理分析
  • 一 国体、国土与国民
  • 二 国会与国会委员会
  • 三 大总统与国务院
  • 四 其它事项
  • 第三节 悬浮于理想与现实之间:"天坛宪草"的宪法史解读
  • 第五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相关论文文献

    • [1].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节选)[J]. 新湘评论 2019(21)
    • [2].权贵派的“背水一战”——新宪法草案公投揭示泰国政局新动向[J]. 世界知识 2016(17)
    • [3].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节选)(一九五四年六月十四日)[J]. 新湘评论 2015(01)
    • [4].埃及新宪法草案公投过关[J]. 中国审判 2014(02)
    • [5].也谈“两种清末宪法草案稿本”中的“甲残本”[J]. 历史档案 2011(03)
    • [6].日历[J]. 中国人大 2014(12)
    • [7].中共领导制定1954年宪法的历史考察[J]. 党史研究与教学 2019(06)
    • [8].保护和传承好宪法的光辉历史[J]. 中国人大 2016(23)
    • [9].从《天坛宪法草案》看袁世凯与国会之间的关系[J]. 商业故事 2016(07)
    • [10].论日本政府对战后宪法制定的态度[J].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0(02)
    • [11].五四宪法的立法路径及其价值[J]. 嘉应学院学报 2016(07)
    • [12].半总统制的初创:1925年民国宪法草案的政体设计[J].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2015(02)
    • [13].泰国重新起草新宪法 大选或至少延至2017年[J]. 世界知识 2015(20)
    • [14].论吴经熊《中华民国宪法草案初稿试拟稿》“民族”编的内容[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7(11)
    • [15].古巴全民讨论新宪法草案[J]. 中国人大 2018(18)
    • [16].梁漱溟质疑《宪法草案》[J]. 文史博览 2012(11)
    • [17].民革,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J]. 团结 2019(06)
    • [18].泰国新宪法公投及其影响[J]. 国际研究参考 2016(09)
    • [19].人大制度实行的前前后后[J]. 新天地 2014(09)
    • [20].封底图片简介[J]. 团结 2017(02)
    • [21].国际范儿[J]. 法律与生活 2015(22)
    • [22].协商民主视野下的1954年制宪——基于1912年与1954年制宪的比较分析[J]. 学术界 2016(11)
    • [23].协商民主视野下的1954年制宪——基于1912年与1954年制宪的比较分析[J]. 理论建设 2016(03)
    • [24].国际新闻[J]. 改革与开放 2016(15)
    • [25].1954年制宪推敲“质问”和“询问”[J]. 吉林人大 2016(12)
    • [26].1954年制宪推敲“质问”和“询问”[J]. 山东人大工作 2016(01)
    • [27].“五四宪法”草案初稿中国家主席制度的雏形[J]. 中国法学 2014(04)
    • [28].时事概览[J]. 世界知识 2015(15)
    • [29].“六个更”让党史国史教育基地火起来[J]. 中国火炬 2020(03)
    • [30].刘少奇与“五四宪法”的起草[J]. 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 2014(01)

    标签:;  ;  ;  ;  ;  

    理想与困境:1913年制宪运动研究 ——以宪法草案为视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