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管理绩效增进研究

高校管理绩效增进研究

论文摘要

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经过三个阶段的努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高校在自身内部管理改革上却并没有实质性进展。机构臃肿、行政权力泛化、管理成本过高、生产性投入在学校总投入中占的比例过小、管理人员专业素养不高、服务意识淡薄等问题不同程度的出现在各所高校中,加剧了教育公平、贫困生、教育收费等问题的出现,阻碍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影响了我国世界一流高校的创建。高校管理绩效不够理想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需要在理论上和实践中探讨解决。本文主要借助管理绩效理论,具体分析和评价了我国高校管理绩效现状,深入探讨了影响我国高校管理绩效的内、外因素,构建了高校管理绩效增进的综合模型。主要做了以下几个工作:1、确定了管理绩效的影响因素。管理绩效包括效率和效益两重含义,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教育因素、社会文化因素、政治法律因素、经济因素等外部环境因素和产权、治理结构、管理目标、组织结构、组织文化、管理方式、管理过程、管理者、被管理者、管理技术等内部因素是影响管理绩效的关键因素。2、评价分析了高校的管理绩效。通过对世界11个国家66所高校的二次相对效益评价,发现我国高校学术管理绩效不仅低于美国、英国、日本、加拿大等高校学术水平较高的国家,也低于与我国高校学术水平相当的韩国和新西兰,而且呈现出下降的趋势,正在被德国、芬兰、印度等国所赶超。通过各影响因素对管理效益和效率的影响评价,发现各因素仅是稍有利于管理效益和效率的发挥,存在很大的改进空间。3、深入探讨了高校管理绩效不高的内、外部影响因素。教育因素、社会文化因素、政治法律因素、经济因素等外部环境因素和产权、治理结构、管理目标、组织结构、组织文化、管理方式、管理过程、管理者、被管理者、管理技术等内部因素均存在不利于高校管理绩效的方面。4、提出了高校管理绩效增进建议,构建了高校管理绩效增进综合模型。高校管理改革,外部改革是前提,内部改革是关键。外部上,加强立法,转变政府对高校的干预方式,建立高校职员市场、资金市场、评价中介市场,发挥社会各界监督作用。内部上,实现多渠道融资,建设现代产权结构和治理结构,贯彻推进教育职员聘任职,制定明确具体的管理目标和考核标准,改革组织结构,保证学术管理和行政管理的协调,加强对组织文化的建设和管理,采用科学的管理技术、先进的管理方法,进一步完善管理过程。对我国高校内部管理改革而言,由于我国高校内部管理趋同性很强,缺乏多样性的可借鉴的模式,而针对如何提高高校管理绩效的理论研究又很少,本研究具有一定的开拓意义。本研究的理论成果不仅为我国高校推进内部管理改革,不断提高办学效益和效率,创建一流高校,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而且对高等教育主管部门进一步改革高等教育体制,优化高等教育资源的配置,推进教育大众化进程,解决现存教育问题,提高国家竞争力,也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4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 2 相关理论基础
  • 2.1 管理绩效概念界定
  • 2.2 管理成本理论
  • 2.3 高校组织特质理论
  • 3 高校管理绩效分析与评价
  • 3.1 高校管理绩效界定
  • 3.2 高校管理绩效现状分析
  • 3.3 高校管理绩效二次相对效益评价
  • 3.4 基于影响因素的高校管理绩效评价
  • 4 高校管理绩效影响因素分析
  • 4.1 外部因素分析
  • 4.2 内部因素分析
  • 5 高校管理绩效增进方式研究
  • 5.1 外部方面
  • 5.2 内部方面
  • 5.3 高校管理绩效增进综合模型构建
  • 6 结论与建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成果
  • 参考文献
  • 附录: 调查问卷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高校管理绩效增进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