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家族性良性慢性天疱疮ATP2C1基因突变研究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皮肤病与性病学
作者: 颜潇潇
导师: 张福仁
关键词: 家族性良性慢性天疱疮,基因,基因突变,直接测序
文献来源: 山东省医学科学院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背景:家族性良性慢性天疱疮(Family Benign Chronic Pemphigus),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皮肤病,由Hailey兄弟1939年首次报道,因此也称Hailey-Hailey Disease(HHD)。临床表现以正常皮肤或红斑基础上出现成群的小水疱或大疱为主要特征。皮疹易发生于颈、腋窝、腹股沟、脐周、腘窝、肛周等易摩擦的部位。1995年Richard等通过基因连锁分析将HHD定位于3q21-24。2000年Hu.等和Sudbrak等通过定位克隆的方法证实HHD是由ATP2C1基因突变所致,该基因编码一种P-型Ca2+ATP酶,即人类分泌途径Ca2+/Mn2+ATP酶(human secretary pathway Ca2+ transport ATPases,hSPCA1)。人角质形成细胞SPCA1位于高尔基体内,转运Ca2+或Mn2+ ,控制着高尔基体内钙离子/锰离子的储存。当ATP2C1基因发生突变,使SPCA1泵功能异常,转运钙离子的功能下降,使高尔基体腔内钙离子浓度降低。高尔基体腔内钙离子浓度的降低可能削弱了重要蛋白质的糖基化、水解、折叠、转运或分选过程,如桥粒蛋白等,影响桥粒的完整性,使表皮细胞产生裂隙,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目前,文献报道该基因有80余种不同的突变位点,突变类型有错义突变、无义突变、移码突变和剪切位点突变。国内朱学骏和台湾学者等分别对7个和6个HHD家系进行突变检测,发现了4个和5个未报道的新突变。本课题研究的14个家系和3个散发病例均来自山东地区,临床表现轻重不同,对其基因进行研究,有助于阐明其病变的分子机制,并为将来的基因诊断,产前诊断及基因治疗等提供理论依据。目的:(1)寻找17个先证者及其家族中病人的ATP2C1基因突变位点。(2)探讨病人的临床表现和基因突变的特点,寻找基因型-表型之间的关系。方法:获得病人知情同意后,抽取先证者和家庭成员中所有病人的外周全血,EDTA-K2抗凝。用QIAGEN公司DNA提取试剂盒提取基因组DNA。设计27对引物。PCR方法扩增出ATP2C1基因28个外显子。PCR产物经凝胶电泳检测,经虾碱酶纯化,用单条测序引物进行测序反应。再经乙醇沉淀后,应用DNA测序仪进行测序,直接检测ATP2C1基因存在的突变位点。正常对照组取自复旦大学遗传所保存的120份正常人DNA样本。结果:分别在8个家系和1例散发病人基因中检测到突变位点。有2个家系拥有相同的基因突变位点。寻找到的8种突变型均是未曾报道过的。包括3个缺失突变(nt1464-1487/1462-1485 del,1523delAT,2375delTTGT),3个剪切位点突变(360-2a→g,1415-2a→c,2243+2t→c),2个错义突变(P307L和D648Y),120个正常对照中均不存在上述突变。结论: 3个缺失突变(nt1464-1487/1462-1485del,1523delAT, 2375delTTGT),3个剪切位点突变(360-2a→g,1415-2a→c,2243+2t→c),2个错义突变(P307L和D648Y)是HHD新的ATP2C1基因突变。
论文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一 论文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6. 参考文献
二 附录
1. ATP2C1 基因cDNA 序列
2. ATP2C1 基因编码蛋白序列
3. 知情同意书
4. 家族性良性慢性天疱疮病人登记表
5. 测序图
三 综述
1. 家族性良性天疱疮分子生物学研究新进展
2. 营养不良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某些研究现状
四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五 致谢
发布时间: 2007-04-30
参考文献
- [1].家族性慢性良性天疱疮ATP2C1基因新突变的发现[D]. 朱亚刚.安徽医科大学2006
- [2].家族性慢性良性天疱疮一家系ATP2C1基因突变检测[D]. 常红芹.安徽医科大学2008
- [3].家族性慢性良性天疱疮的ATP2C1基因突变研究[D]. 张正中.安徽医科大学2007
- [4].家族性良性慢性天疱疮的非常态[D]. 杨晓雯.苏州大学2015
- [5].副肿瘤性天疱疮3例并文献复习[D]. 张文文.山东大学2017
- [6].副肿瘤性天疱疮合并Castleman病报道及分析[D]. 鲍彰.浙江大学2003
- [7].伴NHL的副肿瘤性天疱疮一例及国内外文献分析[D]. 宋青蔓.郑州大学2017
- [8].家族性良性天疱疮致病基因ATP2C1的筛查[D]. 马红艳.新疆医科大学2009
- [9].家族性慢性良性天疱疮ATP2C1基因及毛囊角化病ATP2A2基因突变研究[D]. 朱羽君.泸州医学院2014
- [10].天疱疮住院患者中西医治疗临床分析[D]. 高瀚男.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
相关论文
- [1].家族性良性天疱疮致病基因ATP2C1的筛查[D]. 马红艳.新疆医科大学2009
- [2].家族性慢性良性天疱疮一家系ATP2C1基因突变检测[D]. 常红芹.安徽医科大学2008
- [3].家族性慢性良性天疱疮的ATP2C1基因突变研究[D]. 张正中.安徽医科大学2007
- [4].一遗传性全白甲家系基因突变分析[D]. 张昕.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7
- [5].一多发性毛发上皮瘤家系CYLD基因突变的研究[D]. 凌雁.山东大学2007
- [6].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致病基因突变研究[D]. 刘红.山东省医学科学院2007
- [7].糖皮质激素受体在天疱疮皮损中的表达及意义[D]. 王会英.河北医科大学2007
- [8].寻常型天疱疮抗原Dsg3基因的真核表达及在临床检测中的应用[D]. 徐媛媛.中国医科大学2007
- [9].家族性慢性良性天疱疮ATP2C1基因新突变的发现[D]. 朱亚刚.安徽医科大学2006
- [10].天疱疮自身抗体的靶抗原研究[D]. 刘金丽.安徽医科大学2001
标签:家族性良性慢性天疱疮论文; 基因论文; 基因突变论文; 直接测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