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咸水除铁锰技术研究

地下咸水除铁锰技术研究

论文摘要

地下咸水的化学成分与海水基本相同,它本身不带病毒,与海水没有连接的渠道,故海水中的病毒宿主难以入侵,因此,它也是海水养殖的一种重要水源,在水产养殖方面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的水产养殖场多以地下咸水为养殖水源,但由于该地区地下咸水中铁锰含量偏高,严重影响了养殖对象的生长,给当地水产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为解决这一问题,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联合青岛理工大学进行了“地下咸水除铁除锰”课题研究。目前对于地下水除铁锰的研究多为地下淡水,而地下咸水研究较少。针对赣榆县地下咸水水质特点,我们提出了“空气曝气+砂滤+臭氧氧化—活性炭吸附”处理工艺,并进行了试验研究。首先研究了三种不同滤料(陶粒、石英砂和马山锰砂)对铁锰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在相同试验条件下,马山锰砂去除铁锰效果最好,石英砂次之,陶粒去除效果最差。试验选择马山锰砂作为填料,并确定了马山锰砂滤柱去除地下咸水中铁锰的最佳运行条件为:溶解氧不低于2.5mg/L,pH在6.5~7.5之间,滤速控制在8m/h左右。此条件下,铁、锰的去除率分别为88%和55%,需要在后续工序中进一步研究锰的去除问题。并且通过与淡水的铁锰去除对比试验,确定了盐度是影响锰的去除的一个主要因素。其次,研究了臭氧一活性炭工艺对地下咸水中铁、锰的去除效果,在臭氧接触时间为7min,投加量为3mg/L,活性炭滤柱高度为1200mm时,取得了最佳去除效果,出水中铁的浓度痕量、锰的浓度约为0.06 mg/L,出水臭氧残余物浓度在0.1 mg/L以下。最后研究了处理系统运行时,对地下咸水中铁、锰的去除效果情况。保持水温在20℃左右,pH在6.5~7.5之间,DO不低于2.5mg╱L,滤速控制在8m/h左右;臭氧接触反应过程中,臭氧投加量控制在3mg/L,接触反应时间控制在7min。在这些条件下,原水经系统处理后,铁的去除率接近100%,出水中锰浓度约为0.06mg/L,去除率约为96%。原水处理后铁锰浓度符合水产养殖的要求。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地下咸水应用现状
  • 1.2 地下咸水铁、锰超标对养殖业的影响
  • 1.3 地下水铁、锰的存在形式
  • 1.3.1 自然界中铁和锰的存在及性质
  • 1.3.2 铁在地下水中的来源及其迁移转化
  • 1.3.3 锰在地下水中的来源及其迁移转化
  • 1.4 我国地下淡水除铁、除锰技术的主要方法
  • 1.4.1 自然氧化法
  • 1.4.2 接触氧化法
  • 1.4.3 生物法
  • 1.5 国外除铁除锰研究现状
  • 1.6 研究课题的来源、目的
  • 1.6.1 课题的来源
  • 1.6.2 研究的目的
  • 1.7 课题研究所依据的主要理论
  • 1.7.1 接触氧化法
  • 1.7.2 臭氧氧化铁、锰机理
  • 1.7.3 活性炭吸附理论
  • 1.7.4 除铁与除锰的关系
  • 第2章 试验水质与试验方法
  • 2.1 试验水质
  • 2.2 试验方案的筛选
  • 2.3 试验研究的主要内容
  • 2.3.1 滤料的优选及影响因素研究
  • 2.3.2 臭氧—活性炭工艺研究
  • 2.3.3 滤料的优选及影响因素研究
  • 2.4 分析测试方法
  • 2.4.1 地下咸水中铁的测定方法
  • 2.4.2 地下咸水中锰的测定方法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不同滤料去除铁锰效果研究
  • 3.1 滤料性质介绍
  • 3.1.1 滤料的选取
  • 3.1.2 各种滤料性质对比
  • 3.2 不同滤料的铁锰去除效果
  • 3.2.1 试验过程
  • 3.2.2 试验结果及分析
  • 3.3 影响因素试验研究
  • 3.3.1 试验过程
  • 3.3.2 试验结果及分析
  • 3.4 对比试验
  • 3.4.1 试验过程
  • 3.4.2 试验结果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臭氧—活性炭工艺去除铁锰研究
  • 4.1 臭氧—活性炭工艺去除铁锰的原理
  • 4.1.1 臭氧—活性炭工艺介绍
  • 4.1.2 臭氧理化性质及稳定性
  • 4.1.3 活性碳性质及吸附过程
  • 4.2 活性炭吸附试验结果分析
  • 4.2.1 活性炭吸附容量试验
  • 4.2.2 活性炭吸附动力学试验
  • 4.3 臭氧—活性炭工艺去除铁锰试验研究
  • 4.3.1 试验过程
  • 4.3.2 臭氧投加量对铁锰去除率的
  • 4.3.3 臭氧接触时间对铁锰去除率的影响
  • 4.3.4 活性炭滤柱高度对铁锰和臭氧残余物去除率的影响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系统运行对铁锰去除效果的研究
  • 5.1 工艺流程说明
  • 5.2 试验结果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工作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大沽河地下咸水抽咸注淡原位试验研究[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1)
    • [2].唐山市地下咸水分布特征与开发利用分析[J]. 环境与发展 2019(04)
    • [3].天津市地下咸水资源特征及保护措施[J]. 中国水利 2010(13)
    • [4].聊城市地下咸水地质特征与综合开发利用分析[J]. 山东工业技术 2018(13)
    • [5].浅层地下咸水在河北省农业灌溉中的利用前景[J]. 河北水利 2016(08)
    • [6].二氧化碳注入地下咸水层析盐现象研究进展[J]. 地质科技情报 2013(06)
    • [7].地下咸水层水-热-盐耦合模型及其储能利用研究[J]. 可再生能源 2011(05)
    • [8].浅谈珠三角地下咸水养虾模式[J]. 当代水产 2010(06)
    • [9].淡水垂向回注修复地下咸水试验研究[J]. 人民黄河 2018(07)
    • [10].地下咸水兑淡培育暗纹东方鲀仔鱼试验[J]. 齐鲁渔业 2009(02)
    • [11].我国成功实施首个地下咸水层二氧化碳封存项目[J]. 能源化工 2019(03)
    • [12].盐渍土地区地下咸水微循环工厂化海参养殖技术初探[J]. 齐鲁渔业 2009(06)
    • [13].河北省地下咸水资源特点及渔业开发潜力[J]. 河北渔业 2008(07)
    • [14].科技短波[J]. 新农村 2014(02)
    • [15].沧州地下咸水成因分析[J]. 地下水 2011(02)
    • [16].利用地下咸水进行刺参人工育苗技术试验[J]. 齐鲁渔业 2010(01)
    • [17].地下咸水层封存CO_2的关键技术研究[J]. 地下水 2009(03)
    • [18].大沽河下游地区地下咸水的水化学特征及成因[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5)
    • [19].地下咸水层封存CO_2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 科技资讯 2012(36)
    • [20].天津市地下咸水资源化初探[J]. 海河水利 2009(02)
    • [21].压缩空气地下咸水含水层储能技术[J]. 新能源进展 2014(05)
    • [22].青岛李哥庄地下咸水体恢复方案的数值优化[J]. 地下水 2012(03)
    • [23].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连载(四)[J]. 中国水产 2011(05)
    • [24].消失的二氧化碳去哪了[J]. 发明与创新(大科技) 2014(01)
    • [25].聊城市地下咸水地质特征与综合开发利用[J].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 2015(02)
    • [26].耐盐鉴定基质对棉花种子萌发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 2011(06)
    • [27].采用地下咸水进行暗纹东方鲀的早繁试验[J]. 水产科技情报 2009(03)
    • [28].鲁北平原地下咸水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条件研究[J]. 中国地质调查 2020(03)
    • [29].渤海湾滨海盐渍土地区农业灌溉用水可能途径探究[J]. 灌溉排水学报 2014(03)
    • [30].河北省地下咸水对地下淡水资源入侵影响分析[J].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2010(01)

    标签:;  ;  ;  ;  

    地下咸水除铁锰技术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