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岛湖栖息地片段化对大山雀营巢资源利用和生活史特征的影响

千岛湖栖息地片段化对大山雀营巢资源利用和生活史特征的影响

论文摘要

研究目的:为了解千岛湖栖息地片段化后对鸟类营巢资源利用和生活史特征影响的过程与机制,检验有关栖息地片段化后鸟类生活史特征变化的一些理论假说,探讨鸟类在片段化生境中的生存对策,预测片段化生境中鸟类的长期进化趋势,并为片段化生境中鸟类的保护提供理论依据。研究地点:浙江省千岛湖地区研究方法:我们在千岛湖中心湖区总共选取22个不同面积和隔离度的岛屿,同时在临近湖区的地方选取5个大陆样点作为对照,在选取的岛屿和大陆样点上采用样线法悬挂人工巢箱,进行大山雀(Parus major)招引实验,共设置样线39条。分别于2008年2月和2009年3月在大山雀繁殖季前完成悬挂人工巢箱716个,并且在大山雀繁殖季节(3月份-7月份),每隔2-4天对每个人工巢箱检查一次。研究主要内容和结果:1.栖息地片段化对大山雀营巢资源利用的影响我们于2008年3月-8月,通过测定上岛屿面积、岛屿隔离度、捕食者活动率、人工巢箱周围植被盖度和人工巢箱巢向等5种参数,分析大山雀人工巢箱利用与上述参数间的关系。分析结果显示,大山雀倾向于选择捕食者活动率低、植被盖度低、巢口向东或向南的人工巢箱;岛屿面积和隔离度对大山雀利用人工巢箱不存在显著的直接影响,但岛屿面积可通过影响捕食者的活动率,对大山雀利用人工巢箱产生间接影响。因此,我们认为在栖息地片段化后,应更多关注对洞巢鸟营巢资源利用有直接影响的栖息地特征因素,以及片段化效应的间接影响作用。2.栖息地片段化对大山雀生活史特征的影响我们于2008年到2010年的大山雀的繁殖季,通过测定大山雀的窝卵数、卵大小、繁殖周期和繁殖成功率这4种大山雀生活史特征参数,分析不同岛屿间大山雀生活史特征的变化规律,以及岛屿和大陆间大山雀生活史特征的差异。岛屿之间大山雀生活史特征分析结果显示:(1)岛屿上大山雀的窝卵数随着岛屿面积的增加而减少,并且随着隔离度的增加而增加;(2)岛屿上大山雀的卵大小随着岛屿面积的增加而增加,但是岛屿的隔离度对大山雀的卵大小不存在显著影响;(3)岛屿上大山雀繁殖成功率和岛屿上捕食者活动率呈负相关关系,岛屿面积和隔离度对大山雀利用人工巢箱不存在显著的直接影响,但岛屿面积可通过影响捕食者的活动率,对大山雀的繁殖成功率产生间接影响;(4)岛屿之间的大山雀繁殖周期并无显著差异。岛屿和大陆间大山雀生活史特征分析结果显示,(1)大陆上大山雀的窝卵数与大岛和中岛上大山雀窝卵数差异不显著,但是小于小岛屿上的大山雀窝卵数;(2)大陆上大山雀的卵大小显著小于中岛和大岛上的卵大小,但是同小岛屿上的大山雀的卵大小差异不显著;(3)大陆和岛屿间大山雀的繁殖周期并无显著差异;(4)同时大陆上大山雀繁殖成功率小于岛屿上大山雀的繁殖成功率。因此我们认为在于岛湖形成后的50多年的时间里,不同面积和隔离度岛屿间及岛屿和大陆间大山雀的一些生活史特征均发生了变化,并且出现了一些不同于以往其它研究的变化规律,说明栖息地片段化效应对大山雀生活特征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岛屿间的大山雀窝卵数和卵大小随岛屿面积和隔离度呈现了规律性的变化,我们认为这些改变均和栖息地片段化后,不同面积和隔离度岛屿物种组成、捕食者活动率、食物丰富等因素的改变有关系;而大陆上出现了一些不同以往研究的变化规律,这可能是由于大陆情况较岛屿更为复杂有关。因此,我们认为今后还需要对更多参数数据进行测量和分析,如食物丰富度、鸟类寄生压力及大山雀成体的身体大小等参数,以便更清楚的阐明千岛湖栖息地片段化后鸟类生活史特征变化的过程与机制。

论文目录

  •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综述
  • 1.1 栖息地片段化
  • 1.1.1 栖息地片段化的定义及成因
  • 1.1.2 栖息地片段化后产生的一些基本效应
  • 1.1.3 栖息地片段化的研究现状和研究意义
  • 1.2 岛屿生物地理学的研究
  • 1.2.1 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
  • 1.2.2 人工陆桥岛屿在岛屿生物地理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 1.2.3 人工陆桥岛屿的研究现状
  • 1.3 栖息地片段化对鸟类种群影响的研究
  • 1.3.1 栖息地片段化对鸟类营巢资源利用的影响
  • 1.3.2 栖息地片段化对鸟类生活史特征的影响
  • 第二章 研究地点的概况
  • 2.1 地理位置
  • 2.2 气候
  • 2.3 动植物资源
  •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3.1 样地设置
  • 3.2 人工巢箱的制作与悬挂
  • 3.2.1 人工巢箱的规格
  • 3.2.2 人工巢箱的悬挂
  • 3.3 研究物种大山雀简介
  • 3.4 人工巢箱的调查
  • 3.5 参数及测量
  • 3.5.1 栖息地参数
  • 3.5.2 捕食者活动率
  • 3.5.3 植被盖度
  • 3.5.4 人工巢箱巢口方向测量
  • 3.5.5 大山雀生活史特征参数测量
  • 3.6 数据处理
  • 3.6.1 栖息地片段化对大山雀营巢资源利用影响的数据处理
  • 3.6.2 栖息地片段化对大山雀生活史特征影响的数据处理
  • 第四章 千岛湖栖息地片段化对大山雀营巢资源利用的影响
  • 4.1 引言
  • 4.2 研究方法
  • 4.2.1 岛屿选取
  • 4.2.2 数据分析
  • 4.3 结果
  • 4.3.1 人工巢箱的利用
  • 4.3.2 人工巢箱利用的影响因素分析
  • 4.3.3 人工巢箱的巢向分析
  • 4.4 讨论
  • 4.4.1 岛屿面积与隔离度对大山雀利用人工巢箱的影响
  • 4.4.2 捕食者活动率对大山雀利用人工巢箱的影响
  • 4.4.3 植被盖度对大山雀利用人工巢箱的影响
  • 4.4.4 巢向对大山雀利用人工巢箱的影响
  • 4.4.5 第四章节的总结和展望
  • 第五章 栖息地片段化对大山雀生活史特征的影响
  • 5.1 引言
  • 5.2 数据分析说明
  • 5.3 结果
  • 5.3.1 2008至2010年大山雀繁殖数与月份分布
  • 5.3.2 栖息地片段化对窝卵数和卵大小影响的分析
  • 5.3.3 栖息地片段化对大山雀繁殖成功率影响的分析
  • 5.3.4 栖息地片段化对繁殖周期影响的分析
  • 5.3.5 大陆和岛屿间大山雀生活史特征的比较
  • 5.4 讨论
  • 5.4.1 栖息地片段化对大山雀繁殖窝卵数的影响
  • 5.4.2 栖息地片段化对大山雀卵大小的影响
  • 5.4.3 栖息地片段化对大山雀繁殖成功率影响
  • 5.4.4 栖息地片段化对繁殖周期影响
  • 5.4.5 大陆和岛屿上大山雀生活史特征的比较
  • 5.4.6 第五章节的总结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野外出差拍摄和记录的一些照片
  • 个人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 [1].黑龙江小兴安岭地区西伯利亚狍栖息地适宜性评价[J]. 野生动物学报 2020(03)
    • [2].长江中游典型河段底栖动物的物理栖息地模型构建与应用[J]. 水利学报 2020(08)
    • [3].河流栖息地健康影响因素及评价研究展望[J]. 人民珠江 2020(10)
    • [4].会泽黑颈鹤保护区黑颈鹤越冬栖息地变化及可利用食物的探究[J]. 绿色科技 2017(02)
    • [5].最后的栖息地[J]. 文艺研究 2017(07)
    • [6].丁坝布置形式对中小河流栖息地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J].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7(09)
    • [7].西双版纳亚洲象的栖息地评价[J]. 兽类学报 2015(01)
    • [8].爱鸟就要爱护鸟的栖息地[J]. 环境教育 2015(05)
    • [9].重要的栖息地[J]. 少儿科学周刊(儿童版) 2016(07)
    • [10].一面之难,带来的不只是温暖[J]. 高中生学习(作文素材) 2016(Z2)
    • [11].书店[J]. 广东第二课堂(下半月中学生阅读) 2014(Z2)
    • [12].根[J]. 六盘山 2009(01)
    • [13].图片字典[J]. 小学科技 2009(04)
    • [14].朱鹮栖息地生境营造及朱鹮生态园景观规划[J]. 绿色环保建材 2020(01)
    • [15].太子河本溪城区段河道栖息地健康评价[J]. 水利水电技术 2020(S1)
    • [16].四川鞍子河保护地水鹿和羚牛栖息地适宜性评价与重叠性分析[J]. 生态学报 2020(14)
    • [17].峡江水利枢纽工程鱼类栖息地方案设计[J].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20(09)
    • [18].野生动物栖息地的立法保护:以美国林蛙栖息地保护为例[J]. 湿地科学与管理 2019(01)
    • [19].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月球人类栖息地建设方案[J]. 载人航天 2019(02)
    • [20].漓江枯水期流量变化对鱼类栖息地的影响模拟[J]. 生态科学 2018(02)
    • [21].大渡河丹巴河段鱼类栖息地可行性与适宜性研究[J]. 低碳世界 2017(30)
    • [22].野生亚洲象栖息地管理的思考[J]. 四川环境 2016(04)
    • [23].鄱阳湖越冬水鸟栖息地评价[J]. 湖泊科学 2015(04)
    • [24].很多时候,我找不到栖息地(外二首)[J]. 辽河 2016(11)
    • [25].基于黄河鲤栖息地水文-生态响应关系的黄河下游生态流量研究[J]. 水利学报 2020(09)
    • [26].南极帝企鹅种群栖息地动态变化遥感分析[J].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17(08)
    • [27].基于人工替代栖息地的长江口湿地系统规划[J].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6(03)
    • [28].普洱市亚洲象栖息地适宜度评价[J]. 生态学报 2016(13)
    • [29].我国老虎及其栖息地保护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 野生动物学报 2015(02)
    • [30].犬蝠夜栖息地及夜栖息巢特征的初步研究[J]. 兽类学报 2014(03)

    标签:;  ;  ;  

    千岛湖栖息地片段化对大山雀营巢资源利用和生活史特征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