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背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CHD),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和)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血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心绞痛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暂时的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以发作性胸痛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属于冠心病其中的一个类型。冠心病是当今我国社会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严重危害着中国人的身体健康。祖国医学并无冠心病之名,但根据其临床表现等可归于“胸痹”、“心痹”、“心痛”、“心悸”等范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胸痹急症协作组曾提出“冠心病心绞痛”相当于“胸痹心痛”,“冠心病心肌梗死”相当于“胸痹心厥”的观点。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发生变化,过食肥甘冷饮,嗜烟饮酒,导致痰湿型的冠心病日益增多,因此从痰湿论治该病越来越受到医者的重视。历代以降,有诸多文献认为这些疾病的发生与痰湿关系密切。但均为痰湿和论,而并非单独以湿论治。按现代高等中医院校《中医基础理论》教材的观点,湿性弥漫,痰性阻滞,由湿到痰是一个病变由轻浅逐渐加重的病理过程,根据中医“治未病”的理论,作为现代中医治疗冠心病就应遵循这个基本原理,从湿来论治冠心病。但古代文献浩如烟海,分论“胸痹”、“心痹”、“心痛”、“心悸”等内伤杂病专论亦汗牛充栋,将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运用中医的祛湿、化湿理论和方法治疗此病是摆在我们这些祖国医学继承和发扬者们眼前的一项重要任务。目的本文以冠心病相关疾病为切入点,来探讨传统医学的理论和方法对现代中医治疗与湿相关的冠心病指导作用。通过分析研究、总结、古代文献中治疗该病的规律,明确其应用特点,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化湿法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及相关病因学研究提供了文献指导。方法根据《中医名词术语选释》,《中医药常用名词术语辞典》,《中医辞海》,《简明中医辞典》所示:胸痹、心痹、心痛、心悸,分别以上述词组为检索词,对古代文献进行检索。将检索条文中与湿相关的部分摘录出来,并结合原文的意旨及医学史的发展进行分析。主要内容1.胸痹,从《内经》、《金匮要略》、《诸病源候论》等经典中引述条文进行分析,得出理论:胸痹病的易患体质应为肺气不足;胸痹病的病因虽有虚实寒热之分、在气在血之异,但是其共同的病机都是胸中(主要是肺)阳气虚衰、邪气乘虚入侵阳位、痹阻气机,即“阳微阴弦”;胸痹病的治疗应当按照“阳微阴弦”的病机,在调理中焦气机的基础上,扶正驱邪同时运用。2.心痹:从《内经》、《千金翼方》等经典论述中引用条文进行分析:心痹病的产生是在内外因双重作用下产生的,而其中外因是先决条件;其诊断与治疗也应与“阳微阴弦”的胸痹病相似以理气化湿为主。3.心痛:以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九痛叙论》为大纲,分别从内因、外因及不内外因等三方面分别论述心痛病的病因、病机、治疗。4.心悸:从历代文献中摘录出有关心悸的条文,按病因病机归为水湿停饮证,并在此基础上分别分析加以讨论其治则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