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吊体是中国古代文体之一,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和独立的文学、文化价值。所谓吊文,就是用悲伤而不缛丽的四六韵句或骚体句,表达对无法一展其才用的人或者事物的哀悼、追思,从而昭显美德、批评缺失的古代文学体式。考察近年来吊体文研究成果,发现存在很多不足和有待深入、强化之处:关于吊文的常识性文体知识介绍多于深入系统的文体研究;更关注吊文名篇的分析和解读,以名篇释文体;将吊文纳入哀祭文这一大的文体类别中研究,注重吊文作为哀祭文的共性特征。这些不足使现今吊文研究呈现研究视野狭窄,思路局促的倾向。本文以宋代以前的吊文为研究对象,从解读文本出发,以文体观念为基准点,试图对吊文文体作出较为宏观系统的研究。第一章,对吊文现有研究成果进行述评。第二章,首先对吊文文体进行了回溯,认为吊文源头有二:口头吊辞和吊书。其次系统梳理了吊文文体的流变,认为从真正意义的吊文产生到宋代以前,吊文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两汉三国、魏晋南北朝、唐代三个时期。第三章,从语言风格、内容特征、体式特征三个方面归纳吊文的文体特征。第四章,按照施用目的和形式两个标准对吊文作出细致分类。按照施用目的分为吊丧吊文和凭吊吊文;按照形式分为吊赋、吊书、吊文。第五章,针对现今将吊文纳入哀祭文加以整体研究的倾向,本文将吊文与祭文、哀辞、诔文从源头到施用范畴到文体功用一一比较,明确了吊文与其他哀祭文体的差别,使吊文的文体独立性更加明晰。第六章、第七章,在文体研究的基本框架下,更深入到吊文文体的文学、文化层面,在更宽广的视野下对吊文文体作出更全面系统的论述。本文的价值在于:首先,在历史的时间轴上纵向呈现出吊文在宋代以前的发展脉络。其次,对吊文的科学分类是吊文研究领域所未曾深入的问题,本文试图在这一问题上作出自己的划分。再次,在文体研究的基本框架下,更深入到文体的文化层面,挖掘其中蕴含的人文价值,从而完成对吊文文体由表及内,由粗入细的系统研究。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民国时期婚丧庆吊文告与语言生活——以潮汕地区报纸为考察对象[J]. 东南传播 2016(03)
- [2].《文心雕龙·哀吊》文学观探析[J].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0(05)
- [3].唐宋吊文的文体形态和文学性[J]. 文艺评论 2013(08)
- [4].汉魏六朝时期吊文与祭文的互渗[J].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6)
- [5].试论中古文学的“文体流动”现象——以萧统、刘勰“吊文”分类认识为中心[J]. 铜仁学院学报 2019(04)
- [6].论中古吊文的体式特征[J].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08(11)
- [7].《文选》中的吊文及其选录标准——兼与《文心雕龙》比较[J].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0(01)
- [8].矮纸千行写克芹[J]. 四川文学 2016(10)
- [9].浅淡中国古代悼亡文中的恒常与无常[J]. 文教资料 2020(04)
- [10].一篇罕见地高度评价滕文公的孟子学文献——湛若水佚文《吊文公词》考释[J]. 现代哲学 2018(03)
- [11].江西书院学规补遗(二)[J].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2015(02)
- [12].韩愈祭文的成就[J].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14(04)
- [13].汉魏两晋哀辞探析[J]. 文学评论丛刊 2012(01)
- [14].哀祭类文体[J]. 古典文学知识 2009(04)
- [15].汉魏两晋南北朝吊文论析[J]. 殷都学刊 2010(01)
- [16].祭文的源流与抒情特征[J].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1)
- [17].“祭”“吊”明辨[J]. 鸡西大学学报 2012(01)
- [18].悼祭文的文体源流和文体形态[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02)
- [19].《文选序》“戒”说[J]. 扬州文化研究论丛 2012(02)
- [20].马积高主编《历代辞赋总汇》的文献价值[J]. 天中学刊 2017(01)
- [21].《文心雕龙》瑕疵辨析[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3)
- [22].《文心雕龙》与《文选》祭文观辨析[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2)
- [23].贾谊首用骚体“吊屈”及其开拓性意义[J].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04)
- [24].论贾谊《吊屈原文》[J]. 文学遗产 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