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随着大城市交通的不断发展,环境振动和噪声的影响日益显著,日本已将其列为七大公害之首。地铁具有快捷、准时和运量大等特点,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地铁的发展比其它交通设施发展快得多。因此,地铁运行的环境振动影响将越来越突出。本文结合上海地铁一号线和在建的地铁十号线附近的上海音乐学院实验剧场、排演中心和教学楼工程的隔振研究展开论文工作。首先归纳整理了环境振动分析的有关理论与分析方法,在对地铁一号线地铁运行所致环境振动的地面现场实测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实测数据分析了适合地铁环境振动分析的隧道仰拱荷载。在此基础上,采用二维模型分析了地铁环境振动有限元方法的各种影响因素,比较了三维与二维模型计算的异同点,得到适合二维模型的计算方法。进一步结合实例分析了地铁振动影响下建筑物振动的有限元计算方法及建筑内振动传播的基本规律。最后,分析了自由场隔振的各种连续屏障方法的隔振效果和建筑内局部浮筑结构隔振及建筑基底整体隔振的方法。主要研究成果有:1.总结了环境振动分析中用到的有限元方法及2.5维有限元方法的有关理论,以及计算中的一些需要加以注意的方面;分析了振动数据处理和评价中的一些计算方法;整理了土中振动波衰减的一般规律和理论。2.通过对上海地铁一号线的地铁环境振动影响的实测分析,区分了地铁列车与汽车所致环境振动的不同特点。在此基础上利用已有的钢轨加速度实测数据和不同的车辆模型,考虑轮轨Hertz非线性接触和轨道不平顺影响,得到了钢轨荷载时程。随后分别利用简单弹簧系统模型与复杂纵向模型,分析了适合地铁环境振动分析各种模型的隧道仰拱荷载时程和轮载时程。3.采用平面模型分析了有限元方法用于环境振动计算时振型叠加法与直接积分法的适用性,讨论了瑞利阻尼系数取值的合理性,研究了模型规模、单元尺寸及计算时步的确定方法。比较了几种人工边界用于计算的不同影响。4.对考虑了三维影响的2.5维有限元方法进行了理论探讨并编制了程序,通过三维和2.5维有限元方法考虑列车行进效应的分析,得到了地铁环境振动在土层自由场的衰减规律,也与二维模型环境振动分析进行了对比,分析了二维模型计算的可行性以及合理的隧道仰拱荷载时程。利用二维模型分析了厚层软土情况地铁环境振动的自由场衰减规律,得出建筑在不同振动限值标准情况下需要考虑振动影响的范围。5.利用土与结构相互作用模型分析了建筑物建成前后的振动影响及不同建筑布置的影响,研究了建筑振动分析合理的底部输入时程。结合上海音乐学院教学楼工程在地铁环境振动影响下的振动计算,分析了建筑物中振动传播的规律及建筑振动计算方法,讨论了按剪切波长与弯曲波长进行结构单元划分的区别。比较了建筑振动分析时一致激励与多点激励的各种输入方法的不同影响,分析了适合大平面建筑的基础大质量法多点激励计算方法及建筑内振动衰减规律。比较了建筑三维模型和二维模型用于振动计算的区别。6.采用二维平面应变模型,分析了土层自由场的混凝土隔振墙、空沟和建筑下部的波阻块等屏障的隔振效果。结合上海音乐学院实验剧场、排演中心和教学楼工程在地铁环境振动影响下的隔振工程实例,分析了建筑物的局部浮筑结构隔振中与簧下楼板的相互作用问题以及输入时程确定问题,进行了实验剧场观众厅建筑的基底弹簧整体隔振方法的计算分析和基底隔振建筑振动特点的讨论。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第1章 绪论1.1 地铁所致环境振动影响的研究现状1.1.1 振源特性及其减隔振研究1.1.2 地基中振动波传播与衰减特性的研究1.1.3 建筑物受到环境振动影响的研究1.2 地铁所致环境振动的荷载取值方法1.3 地铁所致环境振动的数值计算方法1.4 有关地面及建筑物减隔振措施的研究1.5 本文研究的目的与内容1.5.1 本文研究的目的1.5.2 本文的研究内容1.5.3 文中用词说明参考文献第2章 建筑环境振动的有关理论2.1.引言2.2.环境振动计算的理论与方法2.2.1.概述2.2.2.环境振动分析的基本方程2.2.3.线弹性动力理论的适用条件2.2.4.有限单元法与有限差分法2.2.5.2.5维有限元法2.2.6.人工边界处理的方法2.2.7.地铁所致环境振动的适用分析方法2.3.环境振动的数据处理及评价方法2.3.1.实测及计算中数据处理的有关理论2.3.2.实测地铁振动波的处理方法2.3.3.加速度、速度和位移之间的转换2.3.4.环境振动的评价方法与评价指标2.4.土中振动波传播的一般规律2.4.1.土中的振动波及其波速2.4.2.土中振动波衰减理论2.5.梁板中的振动波2.5.1.梁中的振动波2.5.2.板中的振动波2.6.本章小结参考文献第3章 地铁环境振动的实测分析与振源荷载确定3.1.引言3.2.实测分析与振源振动特性3.2.1.实测振动加速度时程分析3.2.2.扣除汽车影响时地铁垂向振动的实测序列分析3.3.地铁列车作用荷载的有关数据分析3.3.1.计算模型及轮轨接触关系分析3.3.2.地铁振动系统动力计算的基本参数3.3.3.地铁振源作用荷载的实测数据分析3.3.4.钢轨振动加速度计算3.3.5.时程重采样方法3.3.6.轨道不平顺时程计算3.4.钢轨荷载时程计算3.4.1.不考虑轮轨接触关系和轨道不平顺的解析解3.4.2.考虑轮轨接触关系和轨道不平顺的数值解3.4.3.几种模型及解析解与数值解的比较3.5.隧道仰拱作用荷载时程计算3.5.1.隧道仰拱荷载的简单模型计算3.5.2.列车振动荷载作用的复杂模型计算3.5.3.轮载作用的复杂模型计算3.6.本章小结参考文献第4章 建筑环境振动计算方法的二维分析4.1.引言4.2.动力有限元计算方法的选取4.2.1.直接积分法与振型叠加法的选择4.2.2.实例分析4.3.计算模型的规模及单元尺寸4.3.1.动力计算参数的确定4.3.2.阻尼取值及其影响实例分析4.3.3.有限元计算中积分步长的确定4.3.4.模型单元尺寸的确定方法4.3.5.计算模型规模的确定4.4.采用粘性和粘弹性人工边界的比较4.4.1.粘性人工边界情况分析4.4.2.粘弹性人工边界情况分析4.5.本章小结参考文献第5章 土中振动传播的三维计算与衰减规律分析5.1.引言5.2.地铁荷载作用下土中振动的2.5维分析5.2.1.2.5维有限元的程序编制方法5.2.2.采用2.5维有限元的土中振动分析5.3.地铁荷载作用下土中振动的三维分析5.3.1.三维粘弹性及粘性人工边界的计算方法5.3.2.土中振动的三维分析方法5.3.3.三维模型不同尺寸及人工边界的比较5.4.地铁环境振动不同模型方法的比较5.4.1.三维模型与2.5维方法振动计算的比较5.4.2.2.5维方法与二维模型振动计算的比较5.4.3.三维模型与二维模型振动计算的比较5.5.地铁环境振动自由场的衰减规律分析5.5.1.二维模型轮载冲击作用分析5.5.2.不同参数的影响分析5.5.3.地铁环境振动响应的衰减规律5.6.本章小结参考文献第6章 地铁激励下建筑物振动影响分析6.1.引言6.2.建筑环境振动计算的输入分析6.2.1.自由场与相互作用模型的计算比较6.2.2.建筑离开隧道不同距离的比较6.2.3.不同规模建筑及有无地下室的比较6.3.地铁环境振动对建筑物的影响分析6.3.1.环境振动影响评价标准6.3.2.适用分析方法的确定6.3.3.环境振动影响下建筑物反应计算6.3.4.建筑物振动分析中的单元细分标准6.3.5.建筑物垂向振动传播的简单模型分析6.4.大平面建筑物多点激励振动影响分析6.4.1.考虑多点激励的建筑振动计算方法6.4.2.多点激励方法的平面模型验证6.4.3.考虑多点激励的建筑振动实例分析6.5.本章小结参考文献第7章 地铁环境振动影响下建筑隔振方法分析7.1.引言7.2.土层自由场隔振已有研究的讨论7.2.1.连续屏障隔振方法7.2.2.非连续屏障隔振方法7.3.土层自由场连续屏障被动隔振分析7.3.1.隔振墙的吻合效应7.3.2.连续屏障隔振的参数分析7.3.3.隔振墙位置影响分析7.3.4.建筑下方设波阻块隔振分析7.3.5.建筑隔振方案的应用讨论7.4.建筑物局部浮筑结构隔振分析7.4.1.建筑物减隔振常用建筑内部措施方法7.4.2.设有局部浮筑结构的建筑物振动分析7.4.3.浮筑结构的一致激励隔振分析7.4.4.考虑相互作用的浮筑结构隔振分析7.4.5.浮筑结构的一致激励输入时程确定方法7.4.6.建筑振动频率成分沿竖向的变化分析7.5.建筑物基底弹簧整体隔振的实例分析7.5.1.建筑基本情况7.5.2.振动特点及隔振弹簧参数分析7.5.3.振动沿竖向的变化分析7.6.本章小结参考文献第8章 结论与展望8.1.本文主要结论8.2.本文的主要创新点8.3.展望致谢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地铁论文; 建筑物论文; 振动论文; 隔振屏障论文; 荷载论文; 倍频程论文; 振级论文; 接触论文; 轨道不平顺论文; 网格划分论文; 时步论文; 人工边界论文; 瑞利阻尼论文; 空沟论文; 波阻块论文; 弯曲波论文; 大质量法论文; 多点激励论文; 浮筏论文; 相互作用论文; 基底隔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