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数易学视域下的两汉自然哲学之研究 ——两汉象数易学与天文历法关系之探讨

象数易学视域下的两汉自然哲学之研究 ——两汉象数易学与天文历法关系之探讨

论文摘要

易学是围绕着《周易》的诠释而产生出的一系列学问,易学发展到两汉时期,以象数之学为主要内容的象数易学获得了极大的发展,这一方面与《周易》经传中所包含的象数内涵有关,另一方面也与两汉时期的文化语境有关。同时,两汉时期是中国古代自然科学成就较为突出的一个时期,尤其是在天文与历法方面,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汉人在《淮南子·天文训》和《易纬》中都提出了宇宙论思想来解释宇宙的生成与万物的起源,而且,汉人还对星空依照人事做了划分,将可视天体与人事联系起来。两汉时期的历法沿革经历了古四分历——太初历——三统历——后汉四分历等时期,这几种历法可分为两种形态,一是四分历,一是八十一分历,其中太初历和三统历属于八十一分历。太初历以律数起历,较少牵扯到易数,而三统历则律数易数全用,将象数易思想作为历法制定的基础,这种做法对后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两汉时期的象数易学,与天文历法关系较为密切的主要有孟喜的卦气说,京氏易,郑玄卦气说、爻辰说、太一九宫说,虞翻的月体纳甲等理论。天文历法与象数易学的结合,在各自的领域内,都开启了新的意义空间。天文历法一方面将“易”作为其指导思想,一方面将“易”作为其基础内容,通过与“易”的结合而超越了“数”、“术”层面,直达天人之道的贯通;易学吸取天文历法的发展成果,建立了象数易学体系,构建起来一个复杂而精细的、将天地万物人事吉凶皆涵摄在内的世界图式。两汉时期的以“有机”为特性的象数易学——自然哲学体系便是以这个世界图式为基本骨架,借助阴阳、五行、卦、数、干支等范畴构建起来的。两汉象数易学——自然哲学呈现为一个在富含节律性的阴阳交感作用的基础上形成的网状层级结构,其理论体系以阴阳为根本,以六十四卦所形成的世界图式骨架,将网状层级结构、时空坐标系统、嵌套循环的时间维度、天人感应等内容囊括在内,并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弹性。两汉时期的象数易学,因其过于复杂,过于夸大象数的作用,而忽视了义理的重要性,最终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象数易学对历法的渗透,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历法的正常发展。当今又有“科学易”概念的提出,但是应当注意,易学与科学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领域,易学与科学的结合,只能在宏观上相互指导,不能在微观上互相印证,以为易学中包含了许多现代科学前沿成果的观点,是不可取的。

论文目录

  • 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现状
  • 二、研究意义
  • 第一章 两汉象数易学的产生及演化
  • 一、易学、象数易学与两汉象数易学
  • 二、两汉象数易学产生的根源
  • (一) 《周易》经传的象数内涵
  • (二) 两汉时期的文化语境
  • 三、两汉象数易学的演化及其特征
  • 第二章 象数易学与天文历法关系之研究
  • 一、先秦至两汉时期古代天文学的作用、地位
  • 二、两汉时期的天文历法发展情况
  • (一) 两汉时期的宇宙论思想
  • (二) 两汉时期的天文观测与星空构成观念
  • (三) 两汉时期的历法沿革
  • 三、孟喜的卦气说与天文历法
  • (一) 四正卦
  • (二) 六日七分说
  • (三) 十二消息卦
  • 四、京氏易与天文历法
  • (一) 八宫、世应、飞伏
  • (二) 纳甲、纳支、五行、六亲
  • (三) 京氏卦气说
  • (四) 互体、星占、易数
  • 五、郑玄卦气说、爻辰说、太一九宫与天文历法
  • (一) 郑氏卦气说
  • (二) 郑氏爻辰说
  • (三) 太一九宫说
  • 六、虞翻月体纳甲说与天文历法
  • 七、两汉象数易学与天文历法的关系
  • 第三章 象数易学与两汉自然哲学的建构
  • 一、象数易学——自然哲学是两汉自然哲学的基本形态
  • 二、象数易学——自然哲学的有机特性
  • 三、两汉象数易学——自然哲学理论体系的基本范畴
  • 四、两汉象数易学——自然哲学理论体系的建构
  • 五、两汉自然哲学的影响
  • 第四章 象数易学之现代意义
  • 一、汉代象数易学的评价
  • 二、对当今"科学易"的反思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相关论文文献

    • [1].《易经》象数模型在股市行情预测中的应用探析[J]. 现代营销(下旬刊) 2020(03)
    • [2].宋南渡象数易学探究[J]. 周易研究 2016(02)
    • [3].元代象数易学的成就[J]. 历史文献研究 2010(00)
    • [4].工业革命的演进逻辑及其形式化展开——一种非象数进路的易学理论描述[J]. 天津社会科学 2017(02)
    • [5].王弼《易》注对“汉代象数”的舍弃与保留[J]. 人文杂志 2014(01)
    • [6].“象数-形神-气”关系探讨[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2(06)
    • [7].论象数派易学对王勃送别诗风的渗透与影响[J]. 求索 2012(02)
    • [8].汉代象数易学的理论价值与历史地位[J]. 周易研究 2011(05)
    • [9].元代帝王信仰与易学神秘旨归[J]. 周易研究 2017(02)
    • [10].河洛象数在组方配伍中的应用[J]. 中医临床研究 2015(17)
    • [11].丁超五象数学新论[J]. 时代文学(双月上半月) 2008(05)
    • [12].浅谈象数易学解读中医[J]. 现代养生 2020(05)
    • [13].象数疗法与反射疗法在社区Ⅰ级高血压治疗中疗效观察[J]. 内蒙古中医药 2013(33)
    • [14].逻辑严密 创见迭出 自成体系——读《易道太极说》和《易道象数逻辑》[J].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3(09)
    • [15].科技哲学视域下的象数学[J]. 科学经济社会 2009(01)
    • [16].朱熹对先天象数易图之采借与改造浅论[J]. 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9(01)
    • [17].从惠栋重构汉代象数宇宙图式看清代易学哲学的范式转换[J]. 孔子研究 2019(05)
    • [18].易学研究的新创获——我读《易道象数逻辑》的一些体会[J].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3(09)
    • [19].周易象数算法与象数逻辑——中国文化之根探源的新视角[J].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2)
    • [20].汉代象数易学的两个面向——以王弼对“存象忘意”的批评为例[J]. 周易研究 2018(05)
    • [21].象数符号与上古岩画中的网格图案初探[J]. 东南文化 2010(01)
    • [22].明清时期象数类等韵文献的语言哲学价值研究[J]. 汉字文化 2017(20)
    • [23].《百年易学文献菁华集成》(三)目录(象数易学研究专辑)[J]. 周易研究 2008(02)
    • [24].自我心理调适并象数疗法治愈银屑病效果观察[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3(01)
    • [25].“阴阳象数图”之源流探析[J].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2(06)
    • [26].重构象数:《太玄》的赞《易》之道[J]. 周易研究 2008(06)
    • [27].浅谈象数与中医学的关系[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8(11)
    • [28].数据治理:认识与建构的向度[J]. 电子政务 2018(01)
    • [29].汉代象数易占的典要化之失[J]. 哲学研究 2016(01)
    • [30].吴承仕易学思想与治易方法探略[J]. 徽学 2019(01)

    标签:;  ;  ;  

    象数易学视域下的两汉自然哲学之研究 ——两汉象数易学与天文历法关系之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