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长清地区石窟造像艺术研究

山东长清地区石窟造像艺术研究

论文摘要

长清地区的石窟造像遗存较多,共有13处,从北朝时期到唐宋时期,都保留比较完好,可以说是整个山东石窟造像的一个缩影。了解长清地区的石窟造像,有利于更好的了解山东造像的整体风格。本文重点对五峰山的莲花洞石窟造像、灵岩寺的积翠证盟龛造像、王泉摩崖造像、圣佛洞石窟造像等四处造像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以深入探究长清石窟造像的艺术价值和精神内涵。从中可以看出其题材和组合形式较为单一,主要是释迦佛及其胁侍菩萨、弟子。受泰山地区的影响极为重视禅观,佛一般都做禅定状,盛行法华信仰,造像的艺术成就较高。长清地区石窟造像分为“引入与磨合”的诞生期、“华贵与雍容”的繁荣期、“世俗与华丽”的衰落期,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时代特征和艺术特色,这三个阶段风格的形成和发展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有着密切的联系。综观长清石窟造像的样式,与龙门石窟和响堂山石窟有着一定的联系,北魏都城迁都洛阳后,南朝“秀骨清像”的佛教造像风格,广泛传播到北方各地区。长清石窟造像不可避免会受到龙门等各大石窟的影响,具有石窟造像的一般特征。同时,作为山东石窟造像的支脉之一,山东隋唐时期统一的造像样式,都能在长清地区反映出来。由于长清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文化背景,大部分石窟造像又具有浓厚的民间特色。长清地区石窟体现了多种文化的交汇,并反映了不同时期的社会文化特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原因,多数石窟造像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根据石窟的现状,提出了对石窟造像的保护措施,以弘扬中华传统的石窟艺术。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的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方法
  • 第2章 长清地区石窟造像艺术概况
  • 2.1 长清石窟造像的遗存分布及其特点
  • 2.1.1 长清石窟造像遗存分布
  • 2.1.2 分布特点
  • 2.2 长清石窟造像的历史背景
  • 2.2.1 南北朝
  • 2.2.2 隋朝
  • 2.2.3 唐朝
  • 2.2.4 宋朝
  • 2.3 长清石窟造像的文化背景
  • 第3章 长清地区主要代表石窟造像
  • 3.1 “古朴华美”的莲花洞石窟造像
  • 3.1.1 造像概况
  • 3.1.2 造型艺术特征
  • 3.1.3 莲花洞造像与“蟠龙衔莲”造型
  • 3.1.4 造像年代分析
  • 3.2 “雄伟庄严”的积翠证盟龛造像
  • 3.2.1 造像概况
  • 3.2.2 造型艺术特征
  • 3.2.3 积翠证盟龛造像与钩钮式袈裟
  • 3.2.4 积翠证盟龛造像与功德主
  • 3.2.5 尚存争议的造像年代分析
  • 3.3 王泉摩崖造像
  • 3.3.1 背阴佛
  • 3.3.2 “五十三参”造像
  • 3.3.3 朝阳佛造像
  • 3.4 “佛道并存”的圣佛洞石窟造像
  • 3.4.1 造像概况
  • 3.4.2 造型艺术特征
  • 第4章 长清石窟造像艺术特色分析
  • 4.1 主要题材及内涵
  • 4.1.1 佛
  • 4.1.2 菩萨
  • 4.1.3 罗汉
  • 4.1.4 荷莲
  • 4.2 重要形象及组合
  • 4.2.1 一佛二菩萨
  • 4.2.2 一佛二弟子
  • 4.2.3 一佛二弟子二菩萨
  • 4.3 长清地区石窟造像的时代特征
  • 4.3.1 “引入与磨合”的诞生期
  • 4.3.2 “华贵与雍容”的繁荣期
  • 4.3.3 “世俗与华丽”的衰落期
  • 第5章 长清石窟造像艺术特色的相关因素
  • 5.1 长清地域文化与石窟造像的关系
  • 5.2 长清石窟造像的本土因素
  • 5.2.1 古代交通
  • 5.2.2 造像石质
  • 5.2.3 经济基础
  • 5.3 长清佛教发展传播与石窟造像的关系
  • 5.4 长清道教发展传播与石窟造像的关系
  • 5.5 与山东石窟造像之间的链接
  • 第6章 长清石窟造像的价值及其保护
  • 6.1 长清石窟造像的价值
  • 6.1.1 长清石窟造像体现了多种文化的交融
  • 6.1.2 长清石窟造像反映了不同时期的社会价值
  • 6.2 长清地区石窟造像的现状及其保护对策
  • 6.2.1 长清石窟造像保护现状
  • 6.2.2 长清石窟造像面临的问题
  • 6.3 长清地区石窟造像的保护措施
  • 结语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石窟工程场地稳定性及适宜性评价[J]. 四川水泥 2019(12)
    • [2].印度石窟建筑空间形态分析[J]. 城市建筑 2020(07)
    • [3].胜金口石窟寺防洪工程建设方案分析[J]. 陕西水利 2020(03)
    • [4].敦煌晚期石窟研究的若干思考[J].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20(01)
    • [5].冀德强作品[J]. 中国陶瓷 2020(07)
    • [6].浅析甘谷县大像山石窟价值体现[J].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0(09)
    • [7].山西天镇盘山石窟调查[J]. 大众考古 2020(01)
    • [8].山西寿阳阳摩山石窟中区及西区调查与研究[J]. 大众考古 2020(03)
    • [9].当石窟走进博物馆:近期三大石窟艺术展评介[J]. 美术观察 2020(08)
    • [10].预防性保护理念对我国石窟寺保护的影响与实践[J]. 东南文化 2020(05)
    • [11].吐蕃四大石窟修行院初探[J].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3)
    • [12].石窟寺保护性建筑的设计思考[J].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19(07)
    • [13].中国石窟中的博物馆功能研究[J]. 艺术科技 2019(10)
    • [14].陕西延安富县五家庄石窟调查简报[J]. 文博学刊 2019(03)
    • [15].浅谈石窟文物数字化的建设——以龙门石窟为例[J].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9(16)
    • [16].石窟[J]. 花木盆景(盆景赏石) 2019(11)
    • [17].吉隆县青噶石窟调查报告[J]. 西藏研究 2019(04)
    • [18].我国石窟寺保护现状及发展探析[J]. 东南文化 2018(01)
    • [19].延安地区宋金石窟典型造像[J]. 收藏 2018(05)
    • [20].《石窟系列之五》[J]. 美术 2018(05)
    • [21].中国石窟寺窟前建筑的发现与研究[J]. 中国文化遗产 2018(05)
    • [22].柏孜克里克石窟涅槃[J]. 当代传播 2016(06)
    • [23].石窟筑佛[J]. 华北国土资源 2017(01)
    • [24].营造现实版的西天净土:敦煌石窟的性质[J]. 西夏研究 2017(01)
    • [25].天龙山石窟保护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山西科技 2017(03)
    • [26].石窟印象之二[J]. 美术观察 2017(06)
    • [27].中国西北地区石窟开凿的观念、择址与形制[J]. 创意与设计 2017(02)
    • [28].品味石窟[J].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 2017(27)
    • [29].川渝石窟的历史与价值[J]. 遗产与保护研究 2017(03)
    • [30].涿鹿南部山区古石窟的发现与研究[J].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S1)

    标签:;  ;  ;  ;  

    山东长清地区石窟造像艺术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