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铜绿微囊藻随着水体富营养化的发展,正在全世界蔓延泛滥,虽然对藻处理进行了很多研究,但传统控藻的方法都具有一定的缺点。随着藻类化感作用研究的开展,有些学者认为利用植物化感作用可能是控藻的有效途径,当前研究多以水生植物对藻类的影响为研究对象,而对陆生植物研究较少。本研究的目的旨在探索通过陆生植物对藻类的化感作用防治微囊藻的新途径。菊科(Compositae)是被子植物中最大的一个科,也是化学成分最多、最复杂、最进化的科之一,约有1000属,25000-30000种,我国约有200余属。国内外主要对它们的杀菌活性、自毒作用进行了研究或对其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但迄今为止对菊科植物化感抑藻作用少见报道。本文选择了三种常见的菊科植物菊花脑、一年蓬和小蓬草,研究这三种植物的茎、叶水浸液和乙醇提取液对铜绿微囊藻的化感效应,研究了三种植物提取液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以及对铜绿微囊藻叶绿素荧光参数(Fm、Yield、Fv/Fm、Qp、NPQ)的影响,探讨了三种植物提取液对铜绿微囊藻化感作用抑藻机理。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菊花脑浸提液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有明显的化感作用,主要表现为低促高抑,不同溶剂的浸提液化感效应不同,对藻的最低抑制率浓度也不同,其中10g/L的菊花脑叶乙醇浸提液抑藻效果最好,而且对铜绿微囊藻的生理生长具有一定的胁迫作用,明显降低藻细胞的Fm、Fv/Fm、Qp、NPQ值,抑制其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2.一年蓬浸提液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有明显的化感作用,主要表现为低促高抑,一年蓬叶水浸提液的最大抑藻率为63.55%,茎水浸提液的最大抑藻率为50%,茎乙醇浸提液的最大抑藻率为44.95%,10g/L的一年蓬叶乙醇浸提液抑藻效果最好,抑制率达到95%以上,铜绿微囊藻Fm、Fv/Fm、Qp、NPQ值明显下降,结果表明:一年蓬叶乙醇浸提液对藻细胞光系统PSII的电子传递量、光能转化率、利用率降低,藻细胞的光合作用受抑制,藻细胞的光系统受损。3.小蓬草浸提液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有化感作用,主要表现为抑制作用,小蓬草叶水浸提液的抑制率随浓度的增加而提高,10g/L的叶水浸提液的抑藻率为82.55%,对铜绿微囊藻的荧光参数影响较为明显,而小蓬草叶乙醇浸提液的抑制率不高,最高仅为22.99%,且对铜绿微囊藻的荧光参数影响不明显。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小众蔬菜——菊花脑的种植技术[J]. 农药市场信息 2020(13)
- [2].长江流域塑料大棚菊花脑栽培技术[J]. 长江蔬菜 2018(04)
- [3].菊花脑汁液戚风蛋糕制作工艺的研究[J].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8(06)
- [4].八卦洲菊花脑,带你品味野菜鲜[J]. 中国食品 2020(01)
- [5].家乡的菊花脑[J]. 初中生世界 2019(Z2)
- [6].本“菜”纲目[J]. 东方文化周刊 2016(13)
- [7].野菜的烹饪办法[J]. 东方文化周刊 2016(13)
- [8].我把春天接回家[J]. 东方文化周刊 2016(13)
- [9].乡愁乡味 野菜情思[J]. 东方文化周刊 2016(13)
- [10].南京美肴菊花脑[J]. 青春期健康 2016(22)
- [11].芦蒿和菊花脑[J]. 东方文化周刊 2017(Z2)
- [12].把春天接回家[J]. 东方文化周刊 2017(15)
- [13].亦菜亦药菊花脑[J]. 开心老年 2017(04)
- [14].菊花脑[J]. 翠苑 2015(04)
- [15].菊花脑 来碗菊花脑汤[J]. 餐饮世界 2014(06)
- [16].菊花脑[J]. 红豆 2013(10)
- [17].菊花脑花活性成分提取工艺及挥发油成分分析[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4)
- [18].菊花脑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 河北农业 2017(11)
- [19].你的和我的[J]. 好家长 2019(77)
- [20].菊花脑高效栽培技术[J]. 上海蔬菜 2013(02)
- [21].菊花脑的栽培技术要点[J]. 南方园艺 2013(04)
- [22].野菜菊花脑的栽培[J]. 农家顾问 2013(10)
- [23].菊花脑[J]. 中国蔬菜 2012(09)
- [24].保键珍稀蔬菜菊花脑人工栽培技术[J]. 蔬菜 2011(04)
- [25].菊花脑栽培技术与应用[J]. 现代农村科技 2011(15)
- [26].菊花脑栽培技术[J]. 北京农业 2009(10)
- [27].菊花脑高效栽培技术[J]. 上海蔬菜 2009(04)
- [28].愿君多采撷 此物最清心——妙物菊花脑[J]. 花木盆景(花卉园艺) 2008(08)
- [29].菊花脑总黄酮提取工艺研究[J]. 化工技术与开发 2017(12)
- [30].菊花 君子之花流转的风华[J]. 文明 2017(11)